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第四單元復習題(2)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第四單元復習題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第四單元復習題:非選擇題
16.根據提示寫出下面人物的名字。(6分)
(1)230年,孫權派將軍________率領萬人的船隊到達夷洲,加強了臺灣與內地的聯系。
(2)蜀漢在丞相________的治理下,發(fā)展經濟,改善民族關系,加了西南地區(qū)的開發(fā)。 (3)北朝農學家________的《齊民要
術》,是我國現存的最早的一部農業(yè)科學著作。
(4)南朝的________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數值推算到小數點后的第七位數字。
(5)________和________是曹魏時期的書法
名家,他們兼采漢末眾家書法之長。
17.辨別下列史實的正誤,在題前括號內正確的打“√”;錯誤的打“×”,并加以改正。(6分)
【 】(1)官渡之戰(zhàn)后,
曹操陸續(xù)消滅袁紹的殘余勢力,基本上統(tǒng)一了北方。改: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26
6年,司馬睿篡奪了皇位,建立了晉朝,定都洛陽,史稱西晉。
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316年,內遷的鮮卑人的一支武裝滅亡了西晉。
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2分)
材料一:“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電視連續(xù)劇《三國演義》主題歌
材料二: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孔,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1)材料中的“浪花淘盡英雄”“一時多少豪杰”,是說在那個歷史年代,曾有過很多的英雄豪杰。請你舉出兩個當時的“英雄豪杰”來。你最喜歡的是哪個英雄豪杰?為什么?(4分)
(2)你知道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詞所描述的是歷史上哪次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嗎?這次戰(zhàn)役交戰(zhàn)雙方是誰?對當時的局勢有什么影響?(5分)
(3)除了這次以少勝多的著名戰(zhàn)役之外,你還知道哪些古代以少勝多的戰(zhàn)役?試舉出三個。(3分)
1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1分)
秦漢時期,我國的經濟重心在北方,兩漢時期,全國絕大部分人口分布在黃河流域。東漢末年,北方人口開始大量南遷,在南方形成了巴蜀、江
漢、江浙三個先進的農業(yè)經濟區(qū),經過六朝時期的長期開發(fā),逐漸可與北方媲美。 (1)兩漢以前我國經濟重心在北方的原因是
什么?(2分)
(2)東漢末年,北方人口開始大量南遷的原因是什么?(2分)
。xx。k.Com]
(3)東晉南朝時期,我國南方地區(qū)經濟逐漸得到開發(fā)的原因有哪些?(4分)
(4)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qū)經濟得到開發(fā)的表現有哪些?(3分)
五、開放探究
20.改革是社會發(fā)展的強大動力。請你結合商鞅變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關史實探究以下問題。(10分)
(1)商鞅變法中損害奴隸主貴族特權的內容是哪一項?受到農民歡迎的重大舉措是什么?(2
分)
(2)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提倡學習漢族社會習俗的重要措施有哪些?這場改革有何進步意義?(6分)
(3)商鞅變法前,秦國很多開明的奴隸主將土地出租給奴隸耕種;北魏孝文帝改革前我國北方出現了“漢人胡食、胡人漢服”的現象。結合以上現象分析商鞅變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分)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第四單元復習題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