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科學生的學習方法指導
想要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對于文科生來說,除了具有強大的學習動力、刻苦的學習態(tài)度和良好的身體與心理素質外,還必須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下面是由學習啦小編整理的高三文科學生的學習方法指導,希望對您有用。
高三文科學生的學習方法指導篇一
1、教材的閱讀
閱讀是“學習之母”。它既是學習的開端,也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有研究表明,閱讀后的記憶率要比聽講后的記憶率高出1.66倍。
當然,看書未必是閱讀,只有讀懂了至少是用腦了才能算是閱讀。那么,從高三文科生的角度看,應該怎樣閱讀文科教材?
從閱讀的步驟看,首先是要經常看看目錄及其教材內各章節(jié)下的子目。目錄及其子目具有高度的濃縮性、完整的系統(tǒng)性和嚴密的邏輯性等特點,它能體現各章節(jié)、各子目之間的關系和核心內容,因而是學習的導游圖,經常加以瀏覽,就能對教材的主要內容及其相互間的關系了然于胸。如閱讀《中國古代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的目錄就不難發(fā)現編者將中國古代社會分成了六章六個階段,其中從第二章開始分五個階段介紹中國封建社會時期的歷史;再看第二章“封建大一統(tǒng)時期----秦漢”下面又設八節(jié),實際上是從制度、政治、社會經濟、疆域、民族關系和文化等方面論述了這一時期的中國歷史發(fā)展狀況,其中“大一統(tǒng)”的特征非常鮮明;??,則是從“繁榮”的角度切入,以八節(jié)的篇幅分別介紹了這一時期的政治經濟、制度變革、民族關系、對外交往和文化等方面的狀況,時代特征可謂是一目了然。
順便指出,近年來隨著社會學科新研究成果的大量涌現,教材的改革力度也相當大,高三文科生在閱讀時應當予以適當的關注,因為高考將會體現這些成果。關注的最佳捷徑就是鉆研《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說明》(俗稱“考綱”)中的“考試內容”,看看它的框架結構及重要的知識點的表述與教材有什么不同。再就是翻看新教材的目錄,看看其框架結構、基本線索和重要觀點有什么變化,新舊版的《中國古代史》教材就極為鮮明地體現了這種情況。第三是關心教師及各類媒體的介紹,如隨著“夏商周斷代工程”的完成及其研究成果的正式公布,公元前841年就已經不再“是我國歷史有確切紀年的開始”。
其次是在對每個章節(jié)的閱讀時要重視尋找“靈魂”(或者說是“中心思想”)。
社會學科具有強烈的人文性。因此,要多想想編者為什么要把這一內容放進教材?他想借此說明什么問題?他又是通過什么材料來說明問題的?重視對這些問題的思考,有助于養(yǎng)成從教材中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培養(yǎng)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靈魂”常常表現為是隱性知識,它并沒有直接用文字表述出來,而是隱蔽在教材之中的知識內容和知識聯系,這就需要去理解、去挖掘。如“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就中國”就是蘊藏在中國近代八十年抗爭與探索史中的歷史結論,但教材并沒有直截了當地這么說;又如“偉大戰(zhàn)略決戰(zhàn)的勝利”是中共審時度勢、抓住機遇、正確決策的結果,但教材也沒有這么說。顯然,這些都是在了解教材、理解教材的基礎上得出的結論,而且,還完全可以從其它的角度得出更多的結論。
第三是確定并用各種標記劃出學習目標,以便于日后復習時一目了然,更可以明確基本的知識點。
高三文科學生的學習方法指導篇二
一般學習策略
1、課前預習,找出問題,聽課時才能有重點的聽。
2、認真聽講:將老師將的精華抓住。“課上一分鐘,課下半天恭”。
3、記筆記:基本概念不用記,而老師對概念的解釋特別要記。老師講例題時,將題抄好之后,就聽老師分析、解題,最后把答案抄下來,課后在自己獨立做出來。
4、課后把當天所學的內容看幾遍,想一遍,直到全部理解后再去做題,否則只是應付作業(yè)。這樣事半功倍的掌握了知識,以后少了許多障礙。
5、每次考試前都將平時作業(yè)和以前試卷中做錯的題重新做一遍。這是查陋補缺最好的方法。
學科學習策略
語文:雖然考的幾乎都是課外知識,但是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課內來提高。
語文學習:
1、記基本的字詞、文言虛詞意義及用法。
2、閱讀現代文,分析寫作技巧,作文列提綱。
3、重視課外閱讀,但由于時間關系,只能讀一些精短的文學、科學作品,提高語文水平。
4、做閱讀理解時做到泛讀、精讀、掃讀。瀏覽一遍知道大意,精讀掌握段落大意及答題點,第三遍搜尋問題答案。
英語學習:
1、牢記單詞,當然包括它的用法,爭取每一個單詞背下一兩個例句,用起來就不容易錯了。
2、系統(tǒng)的學語法,平時零零碎碎記下來的要及時總結,更要看系統(tǒng)總結的書。
3、加大閱讀量、背誦文章。建議每天晚上將白天學的單詞背一遍,語法記一遍,早自修再回憶一遍。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外語的學習就需要長期積累才能見成果。
數學學習:
1、數形結合思想,每一個初等函數在頭腦里有清晰的圖,由表達式得圖象,從圖象推定義域、值域等。
2、函數與方程的思想,例如二次函數定義域、值域在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中的應用。
3、分類討論,例如在求解含參數的不等式時,分別討論參數取值范圍,復雜的問題分割成幾個簡單問題了。
4、數學要多做題,才能見識,掌握多種題型。
高三文科學生的學習方法指導篇三
1、高中文科包括:語文、英語、政治、歷史、地理。
2、文科課程和數學、物理等理科課程相比,具有如下特點:
(1)記憶量大。由于這個特點,使你在學習文科課程時所采用學習方法明顯不同于理科。
(2)理解抽象。不像理科的理解比較形象、具體,文科的理解有點靠平時的潛移默化。
當然,文科中每科又有各自的不同特點,這里僅講述它們的共同特點。
3、文科課堂要訣
(1)課堂筆記是不可缺少的
文科課程有大量的文字信息,老師講過的內容會很快忘記一些,即使當時不忘記,時間長了也會記憶不深刻。如果上課不記筆記,那么遺忘的部分將永遠從你的大腦知識庫中消失。
上課記筆記的作用有兩個:一是使你的思路緊跟著老師走,增加課堂的學習效率;二是作為書本知識的補充和備忘,可以在課后或復習時拿來用。然而,記筆記不是記流水賬,不是把老師上課時講的每一句話都記下,而是記下重要的內容,如記錄知識結構體系、思維過程等,特別要注意老師重點提示的內容。
(2)聽課要投入,思路跟著老師走,更主要的是思維要活躍。這是考驗一個人的注意力的時候。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很可能會在老師動聽的故事式的講課中走神。
另外,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會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如在記敘文中講到課文中的某人說了一句話,老師很可能會問,這個人在這時說的這話是什么意思?那么你就要積極思考,不但要看清這句話里的每一個字,更應該同文章的前一部分聯系起來,分析出這句話的含義。這樣在上課時,你的思維是活的,學習效率就會成倍地提高(學習理科也一樣。所以你會發(fā)現,有兩個人,同樣上課都非常認真,為什么一個成績很好,而另一個成績始終一般?道理就是:一個上課時思維是活的,經常把正在學的知識同以前的知識聯系在一起。另一個上課時思維只是由老師領著,學哪看哪,而沒有自己的思考分析)。
4、文科課外要訣
(1)作業(yè)特點
文科的作業(yè)分四種類型:
第一種是助記型的作業(yè)。如語文中的抄寫詞語,英語中的抄寫單詞,政治、歷史等中的抄寫名詞解釋等。這類作業(yè)主要幫助你記憶。
第二種是整理型的作業(yè)。如各科中的回答問題等,這些問題的答案可能分散在課本中,做了作業(yè)后,等于把它們整理在作業(yè)本上。這類作業(yè)可作為以后的復習材料。
第三種是分析型的作業(yè)。這類作業(yè)在課本中難以找到現成的答案,要靠你利用上課或平時積累的知識來完成。如寫出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比較兩個歷史事件的異同點等等。
第四種是拓廣型的作業(yè)。這類作業(yè)一般同課本沒有直接聯系。如語文課后,老師叫你去找出10個歇后語;歷史課后,老師叫你去了解某個歷史人物的傳奇故事等等。這些其實是你平時積累知識的好途徑。
(2)課外知識
不知你知道不知道,學好課本知識其實是為了能更好地學習課外的知識。如果一個人除了學習課本的知識外,課外知識懂得很少,那么他就沒有達到學習目的。
課本的知識是基礎,而課外的知識五花八門,什么都有。學習課外知識能幫助你更好地掌握、應用課本的知識。你的課外知識豐富了,閱讀、分析、理解、寫作水平也就上去了。
你可以看課外書,看報紙和雜志,看文科類的,看自然科學的,什么都看(但千萬不要看壞書噢。什么是壞書?文句不通的,思想不健康的,教人成為考試機器的等等都是壞書)。有的同學對文科比較感興趣,只看文科的課外書,不喜歡看理科的課外書。時間長了他的理科知識會相當貧乏,導致寫作文時缺乏材料,議論時論據不足,閱讀時理解困難,對學習歷史、地理時碰到的常識問題模糊不清。
(3)談古論今
平時多和別人談古論今。和同學談,和家里人談,和鄰居談,和親戚談,和伙伴談,和陌生人談,和老師談。把你知道的東西說給別人聽,也從別人那里聽別人說的東西。多和別人談論,你會首先發(fā)現你的表達能力提高了,你能講出你腦子里所想的東西。多和別人談論,你還會發(fā)現你的知識面加寬了,你從別人那里“交流”到很多知識。但要注意到一點,談論時力爭做到:談論要有主題,談論要深刻、生動,在高手面前要大膽地發(fā)表你的意見,發(fā)現疑難問題要及時設法解決,對自己認為對的知識要積極維護,當然發(fā)現錯誤要及時改正。
5、面對浩淼“題海”,文科生應該怎樣應戰(zhàn)?
第一是“任它長水三千里,我只取其中一勺”。換言之,我們應走“精練”之路。進入高三后,需要在老師的指導下,選擇一較好的復習資料以備用。所謂“較好”,當然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科學性正確無誤;編寫體例適合于高三的復習(至少應有同步輔導與專題輔導兩個部份);內容與高考改革方向、與考綱相一致。從練習的角度看,還應該有同步練習與專題練習兩個部分。有了這些資料后,就應有計劃地、踏踏實實地去逐步完成。在練習問題上,切忌收集了許多資料,今天做這一份,明天做那一份,到頭來就很難做到“系統(tǒng)”和“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