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丰满熟女一区二区三区_五月天亚洲欧美综合网_亚洲青青青在线观看_国产一区二区精选

  • <menu id="29e66"></menu>

    <bdo id="29e66"><mark id="29e66"><legend id="29e66"></legend></mark></bdo>

  • <pre id="29e66"><tt id="29e66"><rt id="29e66"></rt></tt></pre>

      <label id="29e66"></label><address id="29e66"><mark id="29e66"><strike id="29e66"></strike></mark></address>
      學習啦 > 在線閱讀 > 故事大全 > 成語故事 > 投筆從戒成語故事

      投筆從戒成語故事

      時間: 春芳953 分享

      投筆從戒成語故事

        成語是漢語詞匯重要的組成部分,成語凝結了中華民族的智慧與文化。成語是人們在長期生活實踐中形成的一種固定詞組,具有固定的結構方式和特定的文化內涵,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您整理的投筆從戒成語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投筆從戒成語故事的主人公簡介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扶風安陵(今陜西咸陽)人,是東漢著名將領、外交家,是開拓和維持漢代與西域關系的重要人物。他出生在文仕家庭,是史學家班彪之子、《漢書》的編撰者班固之弟,三人合稱“三班”。但他的成名并不是因為文學成就,而是選擇投筆從戎,投身于為漢朝穩(wěn)固邊疆的事業(yè)中,成為一代東漢名將。

        投筆從戒成語故事的典故

        班超是東漢一個很有名氣的將軍,他從小就很用功,對未來也充滿了理想。班超在少年時代,也讀過許多歷史等方面的書籍,但是,往往只讀個大概。對于張騫、傅介子等歷史人物,班超非常贊賞。西漢武帝時的張騫、昭帝時的傅介子都曾出使西域,為促進漢朝同西域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鞏固邊防作出很大貢獻,班超立志要象他們那樣為國立功。

        公元62年(漢明帝永平五年),班固被明帝劉莊召到洛陽,做了一名校書郎,班超和他的母親也跟著去了。當時,因家境并不富裕,班超便找了個替官家抄書的差事掙錢養(yǎng)家。但是,班超是個有遠大志向的人,日子久了,他再也不甘心做這種乏味的抄寫工作了。

        有一天,他正在抄寫文件的時候,寫著寫著,突然覺得很悶,忍不住站起來,丟下筆說:“大丈夫應該像傅介子、張騫那樣,在戰(zhàn)場上立下功勞,怎么可以在這種抄抄寫寫的小事中浪費生命呢!”后來,班超出使西域,終于立了功被封了侯。傅介子和張騫兩個人,生在西漢,曾經出使西域,替西漢立下無數功勞。

        因此,班超決定學習傅介子、張騫,為國家作貢獻。后來,他當上一名軍官,在對匈奴的戰(zhàn)爭中,得到勝利。接著,他建議和西域各國來往,以便共同對付匈奴。

        公元73年,朝廷采取他的建議,就派他帶著數十人出使西域。他以機智和勇敢,克服重重困難,聯絡了西域的幾十個國家,斷了匈奴的右臂,使?jié)h朝的社會經濟保持了相對的穩(wěn)定,也促進了西域同內地的經濟文化交流。班超一直在西域呆了三十一年。其間,他靠著智慧和膽量,度過了各式各樣的危機。

        他為當時的邊境安全,東西方人民的友好往來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投筆從戒成語故事的啟示

        樹立遠大的志向,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

        投筆從戒成語故事的延伸

        【注音】tóu bǐ cóng róng

        【解釋】指文人棄文從軍。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班超傳》:“班超家貧,嘗為官傭書以供養(yǎng)。久勞苦。嘗輟業(yè)投筆嘆曰:“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之志哉!”后超出使西域,竟立功封侯。”

        【簡介】東漢班超家境窮困,在官府做抄寫工作,曾經擲筆長嘆說,大丈夫應當在邊疆為國立功,像傅介子張騫一樣,哪能老在筆硯之間討生活呢!戎:軍隊;從戎:從軍,參軍。

        【近義詞】棄文從武、棄筆從戎

        【成語舉例】他象同世交子弟閑話一樣,問了問賀人龍的家庭情形,投筆從戎的經過。

      投筆從戒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1.投筆從戎的故事

      2.投筆從戎的成語故事

      3.班超投筆從戎的成語故事

      4.投筆從戎的主人公是誰 投筆從戎的典故

      5.投筆從戎

      6.投筆從戎這個典故出自哪里

      2778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