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務運動的時間是在什么時候
眾所周知,洋務運動是晚清政府的一場自救運動。那么洋務運動時間具體是什么時候呢?請跟學習啦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洋務運動時間簡介
洋務運動前后進行了三十多年年,洋務運動的具體時間是從1861年到1895年。那么為什么這個時候會發(fā)生洋務運動,而在中國封建思想的統(tǒng)治下,洋務運動能堅持幾十年的時間呢?
1861年,是由恭親王聯合幾個大臣向皇帝上書,希望在全國范圍內實行洋務運動,他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當時清政府面臨內憂外患的局面。對外,列強正用先進的武器攻破清朝閉關鎖國的大門,開始瓜分中國;對內,農民起義影響開始壯大,其中太平天國起義鼎盛時期更是占據了中國大半江山。在這樣的情況下,清政府如果沒有任何動作,只有瓦解的命運。
因此,1861年,由統(tǒng)治階級發(fā)起的全國范圍內的洋務運動轟轟烈烈的展開了。而洋務運動之所以在守舊派的打擊下依舊持續(xù)發(fā)展了30多年,主要是因為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還是靠自強來維護封建統(tǒng)治,也就是說洋務運動并不觸及統(tǒng)治階層的利益,反而是為了維護統(tǒng)治階級。
洋務運動時間是19世紀60年代,到19世紀90年代,期間洋務派進行了范圍非常廣泛的改革,也創(chuàng)辦了很多有利于當時國情的工業(yè),但是洋務派卻又非常大的局限性,那就是他們是以維護清朝統(tǒng)治為目的的,并沒有從根本上進行改革。所以只是照抄照搬西方的技術,最終只能以失敗收尾。
洋務運動的領導階級介紹
洋務運動的開始是一次非常大膽的嘗試,當時的人們其實并不能確定最后的結局到底是怎樣的,但是能在那個時候接受新思潮已經是非常出色的了,在運動的鼎盛時期也對清朝的封建統(tǒng)治造成了一定的沖擊,最后雖然不能算是成功,但是說到底也還是為當時的國家增添了許多新的工業(yè),也算是促進了發(fā)展。其實這個結局和洋務運動的領導階級也有關系。那么洋務運動的領導階級是什么呢?
清朝受到了許多西方的荼毒,于是才讓人們產生了師夷制夷的這種思想,而最先察覺到這種方式的人,其實也是從封建集團中產生的,這一類人本來也是擁護清朝統(tǒng)治的,因為他們身上的官職和任務等原因,總是會和一些洋人打交道,他們或者是軍閥或者是封建官僚,在和西方國家接觸的時候思想也發(fā)生了新的改變,這就是洋務運動領導階級產生的原因。不但認為清朝和西方國家的矛盾可以通過其他方式而改變,同時也讓他們找到了可以抵抗甚至是反抗的一條新道路,而這類人在運動中也被稱為洋務派。再結合他們自身的身份就可以知道,原來洋務運動的領導階級就是封建地主階級的洋務派這類人。
洋務運動的領導對先進的技術產生了好奇的心理。而洋務運動的領導階級其實也知道,只有學習到西方的東西才可以真正的打敗他們,于是在洋務運動領導階級的帶領下終于開啟。
洋務運動的結果
洋務運動是晚清時期政府的一場自救、自強的運動。這場運動影響非常大,范圍也非常廣。那么洋務運動的結果如何呢?
關于洋務運動的結果如何這個問題,從北洋水師在中日甲午戰(zhàn)爭中全軍覆沒就可以看出洋務運動是以失敗告終的。在洋務運動的開展過程中,興辦了一大批的軍工、民用企業(yè),同時還開辦了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這一系列的事情是非常有意義的,它使得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有了一定的發(fā)展,但是這些都無法挽回它以失敗收場的結局。
洋務派在洋務運動的開展過程中,其主要目的還是維護晚清政府的統(tǒng)治,所以并沒有從根本上進行改革,也就是說沒有從根本上動搖封建統(tǒng)治,從而使得雖然誕生了新的生產力,卻無法適應上層建筑,所以只能一步步走向凋零。
洋務運動就是一場以“自強”和“求富”為目的的自救運動,而洋務派也是晚清統(tǒng)治者內部分化出的一部分勢力,所以它在產生之初就注定了其失敗的結果。完全的依靠西方的先進技術,沒有自身的創(chuàng)新,這是洋務運動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失敗點,就根本而言,西方資本主義列強是不會真心希望中國強大的,這跟自身的利益是相違背的,但是洋務派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他們只是盲從的學習西方先進的技術,這樣的先進其實是相對而言的,對已落后的中國來說,西方被淘汰的技術也是先進的,而中國學習的西方先進技術則已經是西方所淘汰的技術,這也就是所謂的創(chuàng)新力量。
簡單來說,雖然洋務運動發(fā)展了近代資本主義,但是它的結果依舊是失敗的。
猜你感興趣:
洋務運動的時間是在什么時候





上一篇:新文化運動新在哪里
下一篇:梭倫改革的意義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