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丰满熟女一区二区三区_五月天亚洲欧美综合网_亚洲青青青在线观看_国产一区二区精选

  • <menu id="29e66"></menu>

    <bdo id="29e66"><mark id="29e66"><legend id="29e66"></legend></mark></bdo>

  • <pre id="29e66"><tt id="29e66"><rt id="29e66"></rt></tt></pre>

      <label id="29e66"></label><address id="29e66"><mark id="29e66"><strike id="29e66"></strike></mark></address>
      學習啦——歷史網 > 世界歷史 > 亞洲歷史 > 中國歷史知識 > 中國現代史 >

      中國現代史的歷史事件

      時間: 玉鳳0 分享

        中國現代史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中國各族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中國現代史的歷史事件有哪些的呢?本文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中國現代史的歷史事件資料,僅供參考。

        中國現代史的歷史事件

        建國會議與開國大典

        主條目: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新民主主義、開國大典

        1949年9月搜索21日至9月30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體會議在北平召開。

        9月27日,會議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并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都定于北平,自即日起改名北平為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紀年采用公元,今年為一九四九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為五星紅旗,象征中國革命人民大團結。9月28日,會議休會一天。

        9月29日,會議通過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會議代表全國人民的意志,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組織人民自己的中央政府,并一致同意以新民主主義即人民民主主義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的政治基礎。在普選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之前,政協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

        9月30日下午三點,會議開始,先以整個名單付表決的方法,一致通過已經協商的政協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共180人;然后,以無記名聯記投票的方法,選舉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的主席、副主席和委員。檢票期間,全體代表到天安門廣場舉行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典禮,然后回到會場聽取選舉結果。會議主席宣布,毛澤東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當選為副主席,其他56人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議舉行了簡單的閉幕式。

        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開國大典,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以后每年的10月1日就成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慶節(jié)。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主條目:社會主義工業(yè)化、三大改造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初,中國經歷了長期的動亂與戰(zhàn)爭,社會矛盾尖銳,經濟水平落后,貨幣貶值,交通運輸不暢。建國后,一個全面模仿蘇聯工業(yè)化模式的共產主義社會便迅速建立起來。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zhàn),在經過五次大規(guī)模戰(zhàn)役后,雙方進入膠著狀態(tài)。1953年7月27日雙方簽署停戰(zhàn)協定。

        195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達成《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西藏正式和平“解放”。至此,除臺灣外,中國大陸領土已全部解放。

        在1950年代早期,政府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城市工商業(yè)社會主義改造和農村土地集體化以及社會改革。新的政府成功地抑止了通貨膨脹、重振經濟,并且建立起了因戰(zhàn)火而受到嚴重損害的工業(yè)體系,也因此得到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廣泛支持。中國共產黨對當時中國人民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很大影響:共產黨獲得了廣泛民意支持,政府根據黨的政策靈活應變,黨的基層組織深入到中下層勞工、婦女以及其它群眾中。從1953年開始,我國開始進行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建設和對農業(yè)、手工業(yè)與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即三大改造),逐步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到1956年,我國基本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社會主義的建設與失誤

        主條目: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

      _

        我國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進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初步奠定了現代化建設的物質文化基礎。但是,在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中,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提出要使中國在15年或更短的時間內,在主要工業(yè)產品產量方面在十年內超過英國、十五年內趕美國(所謂“超英趕美”),提出了“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號召大家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發(fā)揚敢想敢說敢干的精神。社會上出現了“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口號。會后,全國各條戰(zhàn)線掀起了“大躍進”的高潮。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會議,確定了一工農業(yè)生產的高指標。

        當時的人們普遍看輕那些強調技術規(guī)范的專家,批評他們?yōu)椤坝覂A主義”、“三脫離”等。其后,全國興起了大煉鋼鐵運動,宣稱要在15年或更短時間內“超英趕美”。面對有人對冒進的指責,有人發(fā)起反冒進,故毛澤東為了反反冒進,提出“大躍進”以阻冒進的指責,希望能在短期內快速提升工業(yè)和農業(yè)產值。大躍進的結果是災難性的:基層為達到不可能的目標,虛報、謊報、夸大實際產出。農業(yè)上,由于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等一些領導人錯誤的認為,合作社規(guī)模越大,越能發(fā)展生產力;公社化也是加速建設社會主義,并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最好形式,所以將原有的農業(yè)合作社改組成2.6萬多個人民公社,99%的農民加入到組織中來。原有正常的經濟體系被破壞,農業(yè)產值大幅度減少。其特點是“一大二公”,“一平二調”1960年開始的三年經濟困難更為國民經濟雪上加霜,農村大批人口面臨饑荒。同時,在思想上“左”的錯誤泛濫成災,浮夸風盛行。

        此時中蘇關系也開始出現裂痕,修正主義的爭論,最終在1959年尖銳化。蘇聯撤走了在華的所有人員,并且停止對中國的技術協助,中國的工業(yè)幾乎因此完全停頓。中蘇兩國的矛盾之后又迅速公開化,兩國在國際論壇上公開翻臉。 1960年冬,中共中央和毛澤東開始糾正農村工作中的“左”傾錯誤,并且決定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隨即在劉少奇、周恩來、陳云、鄧小平等的主持下,制定和執(zhí)行了一系列正確的政策和果斷的措施,這是這個歷史階段中的重要轉變。1962年1月召開的有七千人參加的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初步總結了“大躍進”中的經驗教訓,開展了批評和自我批評。1966到1976年是給黨和國家?guī)韲乐貫碾y的

      _

        撥亂反正與真理大討論

        主條目:撥亂反正、一國兩制

        毛澤東去世后,華國鋒接管職務,逮捕了_。1977年中共十一大,華國鋒當選為中央主席。在這一時期,_結束,國家由亂到治,經濟開始復蘇,同時大批在_被打倒的干部得以重新工作,從而揭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

        鄧小平在1977年重新出山,再次恢復中共中央政治局和中共中央副主席等職務,并在黨內安排了許多自己的支持者。1978年底召開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史的偉大轉折。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發(fā)表《告臺灣同胞書》,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統一祖國的方針,1979年以后,中國走上了更加務實的發(fā)展道路。原先被打擊的一大批知識分子、學者恢復了工作。1980年,平反冤假錯案,為黨史最大冤案(劉少奇)平反;為影響最大、涉及人數最多的”右派”平反。

        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徹底否定了_.葉劍英發(fā)表《關于臺灣回歸祖國,實現和平統一的方針政策》的談話。80年代初,鄧小平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偉大構想。

        改革開放的新時期

        主條目: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1979年,在中共中央“指導下”,全國農村逐步開始實行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即“分田包產到戶,自負盈虧”。 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在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試辦經濟特區(qū)。

        改革開放初期,引進外資基本上處于嘗試階段,主要來源是外國政府貸款。引進外資,提供免稅優(yōu)惠期,合作辦廠. 學習吸收國外企業(yè)資本管理營銷方法。創(chuàng)造了大量就業(yè)機會,加速了對外貿易發(fā)展,提高了經濟的國際競爭力。 外資促進了國民經濟持續(xù)快速健康發(fā)展,有效彌補了國內建設資金的不足,促進了國內技術進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動了產業(yè)結構調整和升級,以勞動密集型的加工項目和賓館、服務設施等第三產業(yè)項目居多。到二十世紀90年代中后期,外商投資的重點,從紡織、輕工等勞動密集型產業(yè)發(fā)展到電子通訊業(yè)、汽車制造和化學工業(yè)等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yè)。

        1980年,1月16日中共中央召集干部會議。鄧小平作《目前的形勢和任務》的報告指出,80年代我們要做三件大事:一是在國際事務中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二是臺灣回歸祖國,實現祖國統一;三是要加緊經濟建設,就是加緊四個現代化建設。這三件事的核心是現代化建設。

        1982年農村改革開始如火如荼的行進,承包生產責任制在農村得到普遍推廣,農業(yè)生產大幅提高,農民收入大幅增加,困擾中國多年的糧食問題得到大幅度解決。

        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舉行。鄧小平致開幕詞提出:“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fā)。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大會確定在20世紀末,國民生產總值翻兩番的目標。

        1984年5月4日,中共中央批轉沿海部分城市座談會會議紀要,決定進一步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6月22日、23日鄧小平會見香港工商界訪京團和香港知名人士鐘士元等談話時指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設想,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臺灣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在1984年10月1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35周年的閱兵式上,鄧小平站在天安門城樓面對全國人民和外國使節(jié)發(fā)表重要宣言:中國到2001年,國民生產總值翻兩番,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翻兩番,達到1042美元,基本解決溫飽問題,實現小康社會。1984年12月19日,中英關于香港問題的中英聯合聲明在北京正式簽訂。聲明決定香港將于1997年7月1日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1984年,中國城市改革全面展開,重點是國有企業(yè)改革。

        1985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轉《長江、珠江三角洲和閩南廈漳泉三角地區(qū)座談會紀要》,決定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廈漳泉三角地區(qū)開辟沿海經濟開放區(qū)。

        1987年3月26日中葡兩國政府草簽關于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聲明于翌月13日確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將于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舉行。中共中央趙紫陽做《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的報告。報告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提出了中共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制定了到下世紀中葉分三步走、實現現代化的發(fā)展戰(zhàn)略,并提出了政治體制改革的任務。

        中國與世界的聯系也更加緊密。美國總統尼克松在1972年2月首度訪華。1973年雙方同意互設聯絡處,增加聯系。中國與英國、法國、日本等國的關系也明顯改善。在第三世界國家的支持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1971年10月25日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首次受到主要國際組織的承認。

        1979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建立外交關系。鄧小平上臺后出訪了多個西方國家,1979年,他訪問美國,與卡特總統會晤。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

        主條目:鄧小平南方談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992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江澤民作《加強各民族大團結,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攜手前進》的講話,提出了90年代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務。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鄧小平以普通黨員的身份視察武昌、深圳、珠海、廣州、上海并發(fā)表重要的“南巡講話”,講話提出:“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fā)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韭肪€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只有堅持這條路線,人民才會相信你,擁護你,誰要改變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老百姓不答應,誰就會被打倒。”;“判斷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發(fā)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qū)別”;“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抓住時機,發(fā)展自己,關鍵是發(fā)展經濟,發(fā)展才是硬道理”。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通過《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將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寫進黨章。

        1992年后,改革開放的路線基本確定,中國進入了一個周邊國際環(huán)境基本和平,國內社會穩(wěn)定,經濟長期快速增長的階段,“八五”計劃、“九五”計劃、“十五”計劃均得到了全面實施和基本完成。

        新時期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主條目:小康社會、中國夢

        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行使主權。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02年11月,在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一中全會上,胡錦濤當選為中共中央 ;2003年3月,在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胡錦濤當選為。2008年8月8日,第29屆奧運會在北京舉行,2010年,上海世博會成功舉行,2012年11月,黨的勝利召開,當選中共中央。2013年3月,全國人大十二屆一次會議開幕,當選,張德江當選全國人大會委員長,任國務院。

        2011年中國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中國現代史大事年表

        1919年5月4日 “五四”運動爆發(fā)

        6月3日 上海工人大罷工

        1920年夏 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在上海建立

        秋 毛澤東在湖南建立社會主義青年團和共產主義小組

        1921年7月 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2年1月-3月 香港中國海員大罷工

        7月 中共“二大”召開

        9月 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

        1923年2月 京漢鐵路工人舉行“二七”大罷工

        6月 中共“三大”召開

        1924年1月 中國國民黨“一大”召開,革命統一戰(zhàn)線正式形成

        1925年3月12日 孫中山先生逝世

        5月30日 發(fā)生“五卅”慘案,“五卅”反帝運動爆發(fā)

        1925年6月-

        1926年10月 香港工人大罷工

        1926年3月 毛澤東發(fā)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

        蔣介石策動“中山艦事件”

        5月 蔣介石提出“整理黨務案”

        7月 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

        1926年10月-

        1927年3月 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

        1927年1月 武漢和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

        3月 毛澤東發(fā)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4月12日 蔣介石發(fā)動反革命政變

        7月15日 汪精衛(wèi)集團叛變革命

        第 二 次 國 內 革 命 戰(zhàn) 爭

        8月1日 “八一”南昌起義

        8月7日 中共中央召開“八七”會議(在漢口)

        9月 毛澤東領導湘贛邊秋收起義

        10月 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到達井岡山地區(qū)

        12月11日 廣州起義

        1928年4月 井岡山會師,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

        1929年12月 古田會議召開

        1930年3月 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

        冬-

        1931年秋 中央革命根據地工農紅軍粉碎國民黨三次反革命“圍剿”

        1931年9月18日 日本帝國主義發(fā)動“九&middot;一八”事變

        11月 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

        1932年1月28日 日本帝國主義發(fā)動“一&middot;二八”事變,十九路軍奮起抗戰(zhàn)

        3月 日本操縱的偽“滿洲國”成立

        1933年春 工農紅軍粉碎國民黨第四次反革命“圍剿”

        1934年10月 工農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革命根據地主力紅軍開始長征

        1935年1月 遵義會議召開

        2月 東北抗日聯軍建立

        10月 中央紅軍勝利到達陜北

        12月9日 “一二&middot;九”運動爆發(fā)

        12月 中共中央瓦窯堡會議,毛澤東發(fā)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

        1936年5月 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成立

        10月 全國三大主力紅軍勝利會師,長征勝利結束

        12月 西安事變,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初步形成

        抗 日 戰(zhàn) 爭

        1937年7月7日 “蘆溝橋事變”,抗日戰(zhàn)爭開始

        7月15日 中共提出國共合作的抗日宣言

        8月13日 日本發(fā)動“八&middot;一三”事變

        8月 中共洛川會議,頒布《抗日救國十大綱領》

        9月 國民黨公布國共合作抗日宣言,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建立

        八路軍平型關大捷

        10月 八路軍創(chuàng)立第一個抗日根據地&mdash;&mdash;晉察冀根據地

        1938年春 臺兒莊戰(zhàn)役勝利

        5月 毛澤東發(fā)表《論持久戰(zhàn)》

        10月 中共召開六屆六中全會

        廣州、武漢失守,抗戰(zhàn)進入相持階段

        1939年底 中共打退國民黨第一次_高潮

        1940年1月 毛澤東發(fā)表《新民主主義論》

        8-11月 彭德懷指揮八路軍發(fā)動百團大戰(zhàn)

        1941年1月 國民黨發(fā)動第二次_高潮&mdash;&mdash;皖南事變

        -1942年 中國共產黨采取“三三制”原則,加強抗日民主政權建設,實行減租減息政策,開展大生產運動和整風運動,進行反“掃蕩”斗爭,保衛(wèi)解放區(qū)

        1943年6月-7月 國民黨第三次_高潮被制止

        1944年9月 林伯渠代表共產黨提出廢除_組織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

        1945年4月 中共“七大”召開

        8月8日 蘇聯對日宣戰(zhàn)

        8月15日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9月2日 日本正式簽訂投降書

        第 三 次 國 內 革 命 戰(zhàn) 爭

        8月28日-

        10月10日 國共重慶談判,簽訂《雙十協定》

        10月中下旬 上黨、邯鄲戰(zhàn)役,粉碎國民黨的局部進攻

        12月 昆明學生發(fā)動“一二&middot;一”愛國運動

        1946年1月10日 國共兩黨簽訂停戰(zhàn)協定

        政協會議開幕

        6月 國民黨發(fā)動全面內戰(zhàn),第三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開始

        12月 北平學生發(fā)動抗議美軍暴行的運動

        1947年2月28日 臺灣人民舉行“二&middot;二八”起義

        3月-7月 延安保衛(wèi)戰(zhàn),孟良崮戰(zhàn)役,粉碎國民黨的重點進攻

        5月 全國學生發(fā)動“反饑餓、反內戰(zhàn)、反迫害”的愛國運動

        6月30日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7月 人民解放軍開始全國規(guī)模的反攻

        9月 中共全國土地會議召開,公布《中國土地法大綱》

        10月 《中國億解放軍宣言》發(fā)表

        中共宣布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經濟綱領

        1948年9月-11月 遼沈戰(zhàn)役

        11月-

        1949年1月 淮海戰(zhàn)役

        12月-

        1949年1月 平津戰(zhàn)役

        1949年3月 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4月21日 毛澤東、朱德發(fā)而進軍令,解放軍渡江作戰(zhàn)

        4月23日 解放南京,國民黨反動統治結束

        6月30日 毛澤東發(fā)表《論人民民主專政》

        9月21日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開幕

        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民主革命終結和社會主義革命開始

        回答者:月亮雨亭 - 助理 二級 6-16 09:24

        修改答復: 月亮雨亭,您要修改的答復如下: 積分規(guī)則 關閉

        1839年

        林則徐在廣州禁煙.6月在虎門海灘銷煙.英國政府決定發(fā)動侵略中國戰(zhàn)爭.

        1840年

        6月,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英軍從廣州轉攻廈門,攻陷定海,北犯天津.

        1841年

        1月,琦善同英國簽訂《穿鼻草約》,道光帝不滿,派奕山到廣州主持軍事,對英作戰(zhàn).關天培在虎門炮臺抗擊英軍,壯烈犧牲.5月,英軍進逼廣州,弈山投降.三元里人民進行抗英斗爭.9月,定海再次陷落,三總兵抗敵犧牲.

        1842年

        6月,陳化成堅守吳淞口以身報國.鎮(zhèn)江守軍與敵人血戰(zhàn)到底.8月,英艦到達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簽訂了《中英南京條約》.

        1843年

        英國強迫清攻府簽訂《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作為《南京條約》的附件.

        洪秀全創(chuàng)立拜上帝教.

        1844年

        《中美望廈條約》和《中法黃埔條約》簽訂.

        洪秀全和馮云山到廣西山區(qū)傳教,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先后參加拜上帝教,成為領導骨干.

        1848年

        洪秀全寫成《原道覺世訓》、《太平天日》等文章,表現了要建立帝王事業(yè)的志愿.

        1851年

        1月11日,洪秀全在廣西金田村起義,建號太平天國.9月,在永安州城建制封王.

        1853年

        3月,太平軍占領南京,改名天京,定為都城.頒布《天朝田畝制度》.4月,發(fā)動北伐與西征.

        9月,周立春領導青浦人民趙義,劉麗川領導上海小刀會起義.北方捻黨起義.

        1855年

        捻黨在雉河集會盟,推張樂行為盟主,開始有統一的指揮和領導.捻軍成為太平天國在北方的友軍.

        1856年

        秋,“天京事變”發(fā)生.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

        1858年

        沙俄強迫黑龍江奕山簽訂《愛琿條約》.

        英法聯軍占領天津.俄、英、法、美強迫清政府分別簽訂《天津條約》.

        1859年

        6月,英法公使到北京交換條約文本,蓄意挑釁,炮轟大沽口.中國守軍開炮還擊,擊沉擊毀敵艦十多只,英海軍司令受重傷.

        1860年

        英法聯軍攻占天津、北京.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條約》簽訂.

        1861年

        11月,那拉氏發(fā)動政變(史稱“辛酉政變”或“北京政變”).中外反動勢力勾結起來,共同鎮(zhèn)壓太平天國運動.

        曾國藩創(chuàng)設安慶軍械所.它是洋務派辦的第一個軍事工業(yè).

        1862年

        陳玉成在安慶防御戰(zhàn)中犧牲.李秀成率軍進攻上海,同中外反動軍隊激戰(zhàn).曾國藩統率反動武裝,在外國侵略者配合下圍攻天京.太平天國軍民進行天京保衛(wèi)戰(zhàn).

        1864年

        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國失敗.

        1865年

        阿古柏率軍侵入新疆.不久,成立哲德沙爾國,自立為汗.俄、英侵略者先后承認這個偽政權.

        1867年

        美國借口美船水手被殺,派軍隊侵犯臺南瑯王喬 ,被臺灣人民擊退.

        1868年

        捻軍失敗.

        1871年

        沙俄派兵侵占伊犁地區(qū).

        1872年

        李鴻章在上海設立輪船招商局.它是洋務派辦的第一個與民用有關的工業(yè).

        廣東南海商辦的繼昌隆繅絲廠創(chuàng)立.

        1874年

        日本侵略軍侵犯臺灣瑯王喬 ,臺灣軍民堅決抵抗,日軍慘敗.清政府被迫簽訂《北京專條》.

        1876年

        《中英煙臺條約》簽訂.

        1881年

        沙俄強迫清政府簽訂《伊犁條約》.

        1883年

        12月,中法戰(zhàn)爭爆發(fā).

        1884年

        8月下旬,法艦突然襲擊馬尾軍港的福建水師.清政府下詔對法國正式宣戰(zhàn).10月,劉銘傳的清軍擊退進犯臺北的法軍.

        1885年

        3月,法艦進犯浙江鎮(zhèn)海.劉永福黑旗軍和越南人民配合,在臨洮大敗法軍,收復十多個州縣.馮子材在鎮(zhèn)南關大敗法軍,乘勝追擊,收復諒山等要地.6月,《中法新約》簽訂.

        1888年

        康有為第一次向光緒帝上書,要求變法.

        1894年

        朝鮮東學黨起義,日本乘機出兵朝鮮,占領漢城.7月,日軍突然襲擊在牙山附近的中國運輸船和駐軍,挑起侵略中國的甲午戰(zhàn)爭.左寶貴在平壤戰(zhàn)役犧牲.在黃海戰(zhàn)役中,鄧世昌、林永升等犧牲.日軍侵入遼東半島,東北人民英勇抗敵,保衛(wèi)國土.

        孫中山在美國檀香山成立興中會.

        1895年

        在威海衛(wèi)戰(zhàn)役中,北洋海軍覆滅.清政府向日本求和,被迫簽訂中日《馬關條約》.徐驤領導的臺灣義軍和劉永福配合,抗擊日軍.

        康有為等“公車上書”,反對同日本議和,請求變法.

        1897年

        德國強占膠州灣,民族危機嚴重.

        嚴復譯述的《天演論》在《國聞報》上定期發(fā)表.

        1898年

        6月,光緒帝頒布《定國是詔》任康有為為衙門章京.接著又派譚嗣同、楊銳、劉光第、林旭等人參預變法.

        9月,那拉氏(慈禧太后)發(fā)動政變,囚禁光緒帝,殺害譚嗣同、楊銳、劉光第、林旭等六人(即戊戌六君子).史稱“戊戌政變”.戊戌變法失敗.

        1899年

        秋,山東平原縣義和團在朱紅燈領導下舉行武裝起義.

        美國提出侵略中國的“門戶開放”政策.

        1900年

        夏,在京津地區(qū)義和團運動的影響下,其他各地也爆發(fā)了義和團運動,全國掀起了反帝反封建斗爭的浪潮.6月,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義和團在廊坊、老龍頭車站、紫竹林租界等地抗擊八國聯軍,圍攻北京東交民巷使館和西什庫教堂,在北侖配合清軍阻擊八國聯軍.

        沙俄出兵侵略我國東北,制造海蘭泡、江東六十四屯慘案.

        1901年

        9月,《辛丑條約》簽訂.

        1902年

        章炳麟的《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在《蘇報》上發(fā)表.

        1903年

        鄒容著《革命軍》,章炳麟為《革命軍》作序.

        1904年

        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華興會、光復會成立.陳天華著《猛回頭》和《警世鐘》.

        1905年

        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提出政治綱領,選舉孫中山為,創(chuàng)辦了《民報》.

        1906年

        革命黨在萍鄉(xiāng)、醴陵、瀏陽起義,安源礦工六千人參加斗爭,最終失敗.

        1907年

        孫中山領導潮州、惠州、欽州、廉州和鎮(zhèn)南關起義,旋敗.徐錫麟在安徽起義,失敗被害.秋瑾準備在浙江響應,被捕慷慨就義.

        1911年

        4月,孫中山和黃興發(fā)動廣州起義,失敗.5月,保路運動爆發(fā).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fā).革命首先在武漢三鎮(zhèn)取得勝利,成立湖北軍政府,改國號為中華民國.

        1912年

        元旦,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在南京就職,宣告中華民國成立.接著成立臨時參議院,不久,頒布參議院制定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2月,清帝退位.孫中山辭職,袁世凱竊取了革命果實,接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宋教仁等準備組織責任內閣,以限制袁世凱的權力;將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

        1913年

        3月,袁世凱派人在上?;疖囌練⒑α怂谓倘?7月,爆發(fā)“二次革命”.“二次革命”失敗后,袁世凱強迫國會選他為正式大總統,權力進一步擴大.

        1915年

        1月,日本提出_的《二十一條》.

        12月,袁世凱當上了中華帝國皇帝,改年號為“洪憲”.蔡鍔在云南起義,組織護國軍,討伐袁世凱.

        陳獨秀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在創(chuàng)刊號上發(fā)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民主和科學的口號,掀起新文化運動.

        1916年

        袁世凱在絕望中死去.黎元洪繼任總統.段祺瑞操縱北京政府實權.

        法國強占天津老西開,以擴大法租界.天津工人首先起來反抗,全國人民大力支援,粉碎了法國侵占老西開的陰謀.

        李大釗發(fā)表《青春》一文,號召青年追求進步,勇敢地創(chuàng)造青春的中國和世界.

        1917年

        張勛復辟失敗.

        段祺瑞下令對德宣戰(zhàn),宣布不再恢復《臨時約法》和國會.孫中山在廣州發(fā)動護法運動.

        1918年

        魯迅發(fā)表《狂人日記》,號召人民起來推翻吃人的舊社會.

        李大釗發(fā)表《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熱情歌頌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1919年5月4日 “五四”運動爆發(fā)

        6月3日 上海工人大罷工

        1920年夏 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在上海建立

        秋 毛澤東在湖南建立社會主義青年團和共產主義小組

        1921年7月 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2年1月-3月 香港中國海員大罷工

        7月 中共“二大”召開

        9月 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

        1923年2月 京漢鐵路工人舉行“二七”大罷工

        6月 中共“三大”召開

        1924年1月 中國國民黨“一大”召開,革命統一戰(zhàn)線正式形成

        1925年3月12日 孫中山先生逝世

        5月30日 發(fā)生“五卅”慘案,“五卅”反帝運動爆發(fā)

        1925年6月-

        1926年10月 香港工人大罷工

        1926年3月 毛澤東發(fā)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

        蔣介石策動“中山艦事件”

        5月 蔣介石提出“整理黨務案”

        7月 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

        1926年10月-

        1927年3月 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

        1927年1月 武漢和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

        3月 毛澤東發(fā)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4月12日 蔣介石發(fā)動反革命政變

        7月15日 汪精衛(wèi)集團叛變革命

        第 二 次 國 內 革 命 戰(zhàn) 爭

        8月1日 “八一”南昌起義

        8月7日 中共中央召開“八七”會議(在漢口)

        9月 毛澤東領導湘贛邊秋收起義

        10月 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到達井岡山地區(qū)

        12月11日 廣州起義

        1928年4月 井岡山會師,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

        1929年12月 古田會議召開

        1930年3月 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

        冬-

        1931年秋 中央革命根據地工農紅軍粉碎國民黨三次反革命“圍剿”

        1931年9月18日 日本帝國主義發(fā)動“九&middot;一八”事變

        11月 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

        1932年1月28日 日本帝國主義發(fā)動“一&middot;二八”事變,十九路軍奮起抗戰(zhàn)

        3月 日本操縱的偽“滿洲國”成立

        1933年春 工農紅軍粉碎國民黨第四次反革命“圍剿”

        1934年10月 工農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革命根據地主力紅軍開始長征

        1935年1月 遵義會議召開

        2月 東北抗日聯軍建立

        10月 中央紅軍勝利到達陜北

        12月9日 “一二&middot;九”運動爆發(fā)

        12月 中共中央瓦窯堡會議,毛澤東發(fā)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

        1936年5月 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成立

        10月 全國三大主力紅軍勝利會師,長征勝利結束

        12月 西安事變,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初步形成

        抗 日 戰(zhàn) 爭

        1937年7月7日 “蘆溝橋事變”,抗日戰(zhàn)爭開始

        7月15日 中共提出國共合作的抗日宣言

        8月13日 日本發(fā)動“八&middot;一三”事變

        8月 中共洛川會議,頒布《抗日救國十大綱領》

        9月 國民黨公布國共合作抗日宣言,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建立

        八路軍平型關大捷

        10月 八路軍創(chuàng)立第一個抗日根據地&mdash;&mdash;晉察冀根據地

        1938年春 臺兒莊戰(zhàn)役勝利

        5月 毛澤東發(fā)表《論持久戰(zhàn)》

        10月 中共召開六屆六中全會

        廣州、武漢失守,抗戰(zhàn)進入相持階段

        1939年底 中共打退國民黨第一次_高潮

        1940年1月 毛澤東發(fā)表《新民主主義論》

        8-11月 彭德懷指揮八路軍發(fā)動百團大戰(zhàn)

        1941年1月 國民黨發(fā)動第二次_高潮&mdash;&mdash;皖南事變

        -1942年 中國共產黨采取“三三制”原則,加強抗日民主政權建設,實行減租減息政策,開展大生產運動和整風運動,進行反“掃蕩”斗爭,保衛(wèi)解放區(qū)

        1943年6月-7月 國民黨第三次_高潮被制止

        1944年9月 林伯渠代表共產黨提出廢除國民黨,組織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

        1945年4月 中共“七大”召開

        8月8日 蘇聯對日宣戰(zhàn)

        8月15日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第 三 次 國 內 革 命 戰(zhàn) 爭

        8月28日-

        10月10日 國共重慶談判,簽訂《雙十協定》

        10月中下旬 上黨、邯鄲戰(zhàn)役,粉碎國民黨的局部進攻

        12月 昆明學生發(fā)動“一二&middot;一”愛國運動

        1946年1月10日 國共兩黨簽訂停戰(zhàn)協定

        政協會議開幕

        6月 國民黨發(fā)動全面內戰(zhàn),第三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開始

        12月 北平學生發(fā)動抗議美軍暴行的運動

        1947年2月28日 臺灣人民舉行“二&middot;二八”起義

        3月-7月 延安保衛(wèi)戰(zhàn),孟良崮戰(zhàn)役,粉碎國民黨的重點進攻

        5月 全國學生發(fā)動“反饑餓、反內戰(zhàn)、反迫害”的愛國運動

        6月30日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7月 人民解放軍開始全國規(guī)模的反攻

        9月 中共全國土地會議召開,公布《中國土地法大綱》

        10月 《中國億解放軍宣言》發(fā)表

        中共宣布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經濟綱領

        1948年9月-11月 遼沈戰(zhàn)役

        11月-

        1949年1月 淮海戰(zhàn)役

        12月-

        1949年1月 平津戰(zhàn)役

        1949年3月 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4月21日 毛澤東、朱德發(fā)而進軍令,解放軍渡江作戰(zhàn)

        4月23日 解放南京,國民黨反動統治結束

        6月30日 毛澤東發(fā)表《論人民民主專政》

        9月21日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開幕

        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民主革命終結和社會主義革命開始

      看了中國現代史的歷史事件的人還看了:

      1.中國現代史讀書筆記

      2.高考歷史中國現代史專題練習題

      3.中國近現代史學習心得

      4.歷史時間怎么記

      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