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學教育教學探究論文
數(shù)學教育教學探究論文
數(shù)學教育中的分層教學法根據不同的分層標準及不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有不同的分層教學法,各種方法既相互獨立又相互依存,渾然為一體。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數(shù)學教育教學探究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數(shù)學教育教學探究論文篇一
《高中數(shù)學教育中的分層次教學》
摘要:分層教學法是因材施教原則在教學中的應用,在數(shù)學教育中應用分層教學法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根據有關的教育學原理及多年的教學實踐提出了在數(shù)學教育中應用分層教學法的一種新思路。
關鍵詞:分層教學法 數(shù)學教育 應用
一、分層教學法
分層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提出多層次的教學目標,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經過努力得到最優(yōu)發(fā)展。分層次教學是一種重視學生間的差異,強調教師的“教”一定要適應學生的學,教學中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在教學目標、內容、途徑、方法和評價上區(qū)別對待,使各層次學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礎上得到較好發(fā)展的課堂教學策略。
分層次教學就是根據學生的數(shù)學基礎知識、學習能力的差異和提高學習效率的要求,結合教材和學生學習的可能性,按教學大綱所要達到的基本目標、中層目標、發(fā)展目標這三個層次的教學要求,將學生依次分為A、B、C三個層次。分層次教學中的層次設計,就是為了適應學生認識水平的差異,根據人的認識規(guī)律,利用學生的個別差異把學生的認識活動劃分為不同的階段,在不同的階段完成適應認識水平的教學任務,進行因材施教,逐步遞進,以便“面向全體,兼顧兩頭”,逐漸縮小學生間的差距,達到提高整體素質的目的,這完全符合變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的要求。
二、數(shù)學教育中的分層教學
數(shù)學教育中的分層教學法根據不同的分層標準及不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有不同的分層教學法,各種方法既相互獨立又相互依存,渾然為一體。
1、教學對象分層。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數(shù)學基礎、學習能力、學習態(tài)度、學習成績的差異和提高學習效率的要求,結合教材和學生的學習可能性水平,再結合高中階段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及性格特征,按教學大綱所要達到的基本目標、中層目標、發(fā)展目標這三個層次的教學要求,可將學生依下、中、上按2:5:3的比例分為A、B、C三個層次:A層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即能在教師和C層同學的幫助下掌握課文內容,完成練習及部分簡單習題;B層是成績中等的學生,即能掌握課文內容,獨立完成練習,在教師的啟發(fā)下完成習題,積極向C層同學請教;C層是拔尖的優(yōu)等生,即能掌握課文內容,獨立完成習題,完成教師布置的復習參考題及補充題,可主動幫助和解答B(yǎng)層、A層的難點,與A層學生結成學習伙伴。分層次教學的主體是班級教學為主,按層次教學為輔,層次分得好壞直接影響到“分層次教學”的成功與否。為此,對學生進行分層要堅持尊重學生,師生磋商,動態(tài)分層的原則。首先,要向學生宣布上述分層方案的設計,講清分層的目的和意義,以統(tǒng)一師生認識;其次,教師應指導每位學生實事求是地估計自己,通過學生自我評估,完全由學生自己自愿選擇適應自己的層次;最后,教師根據學生自愿選擇的情況進行合理性分析,若有必要,在征得學生同意的基礎上作個別調整之后,公布分層結果。經過一段學習后,由學生自己提出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變化情況,作必要的調整(一般是半個學期或一個學期為一次),最終達到A層逐步解體,B、C層不斷壯大的目的。
2教學目標分層。根據教材的知識結構和學生的認識能力,將知識、能力和思想方法融為一體,合理地制定各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并將層次目標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對于教學目標,可分五個層次:①識記。②領會。③簡單應用,④簡單綜合應用。⑤較復雜綜合應用。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學目標要求是不一樣的:A組學生達到①-③;B組學生達到①-④;C組學生達到①-⑤。例如,在教“兩角和與差的三角函數(shù)公式”時,應要求A組學生牢記公式,能直接運用公式解決簡單的三角函數(shù)問題,要求B組學生理解公式的推導,能熟練運用公式解決較綜合的三角函數(shù)問題,要求C組學生會推導公式,能靈活運用公式解決較復雜的三角函數(shù)問題。
3教學內容分層。課堂教學中,將教學內容分出層次。教師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分層設疑,把對每一層同學的要求定位在相應的層次上。在安排課時的時候,必須以B層學生為基準,同時兼顧A、C兩層,要注意調動他們參與教學活動的比率,不至于受冷落。一些深難的問題,課堂上可以不講,課后再給C層學生講。課堂教學要始終遵守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由簡到繁,逐步上升的規(guī)律,要求不宜過高,層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證C層在聽課時不等待,A層基本聽懂,得到及時輔導,即A層“吃得了”,B層“吃得好”,C層“吃得飽”。從舊知識到新知識的過渡盡量做到銜接無縫、自然,層次分明。通過提問分析,既復習了舊知識,充分暴露出概念的形成過程。又可調動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全體學生基本上搞清函數(shù)的概念,從而在“成功的體驗”中,不知不覺中突破這一難點。
4布置作業(yè)分層。在布置作業(yè)時,各層次學生作業(yè)題基本一致,但內容不同。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布置不同的課后作業(yè),一般可分為三個層次:A層是基礎性作業(yè)(課后練習),B層以基礎性為主,同時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題目(課后習題),C層是基礎性作業(yè)和有一定靈活、綜合性的題目(課后復習題)各半。分層次布置作業(yè)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能力,并由學生選擇適應自己的作業(yè)題組,克服了“大一統(tǒng)”的做法,使每個學生的思維都處于“跳一跳,夠得著”的境地,從而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A層的學生也沒有過大的壓力,可以減少抄襲作業(yè)的現(xiàn)象,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提高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5評價考核分層。為了更好地發(fā)揮分層互促的作用,在考核和評價中也應進行分層。一般精心設計檢測題,考試題。一卷分為二個層次,基礎題全體學生必做,能力題,綜合題,開放題供三層次學生選做。使他們都能根據自己的能力完成測試。另外不同層次的記分方法也不同,在不同的要求下,人人都有獲得高分的機會,從表面上三層次的學生成績趨于接近,使各層次學生都能嘗試到成功的喜悅,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荚嚦煽円詡€人記分,以小組積分,使層層之間,小組之間開展競賽,形成人人爭滿分,組組爭上游的良性競爭環(huán)境。
三、分層次教學的幾點思考
分層次教學的目標,內容、作業(yè)、考核等層次化固然重要,但還有一些表面上看不見的因素影響著分層次教學的實施。主要有以下幾點:①注重成績水平,輕視能力培養(yǎng);②層次分得過死,加重兩極分化;③只重視部分優(yōu)生,忽視全體學生;④學生層次分明,教師教法單一;⑤缺乏思想引導,學生心理負擔過重;⑥教學分層與考查不配套。對這些不利因素在教學實踐中要注意克服。此外,課后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與家長密切配合,與班主任的協(xié)調,教師的責任心,教態(tài),語言,作風,人格等都會對分層次教學產生一定的影響。在進行分層次教學的實踐中值得注意。
總之,分層教學始終把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有利于學生知識,技能,智能等因素綜合協(xié)調發(fā)展,有利于分層推進,培優(yōu)輔差,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益。需要指出的是分層次教學對教師的要求更高,教師工作量更大.需要教師有強烈的責任心,求實、創(chuàng)新的工作作風。面對學生“參差不齊”的實際水平,在普通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正確地運用“分層次教學”,可使學生的學習目的性更明確,自覺性更強,學習興趣更濃厚,達到縮小兩極分化,大面積提高數(shù)學教學質量的目的。分層次教學仍要在理論方面不斷地研究探索,更要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去不斷地發(fā)展和完善。
參考文獻:
1、《高中數(shù)學分層教學探索》學科教育 2003.2楊智長 王琪;
2、《數(shù)學“符號語言”教學的層次性》數(shù)學通報 1999.3 馮德雄 章明富。
3、《談分層次教學》云南教育 2002 ,5 夏江琴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數(shù)學教育教學探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