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輩心理輔導淺談論文(2)
朋輩心理輔導淺談論文篇二
《基于朋輩輔導的貧困大學生入學心理適應探析》
摘 要:
貧困大學生入學在心理適應方面比普通大學生面臨更多的壓力。朋輩輔導作為新型的心理輔導實踐模式,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針對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入學適應問題,本文探討了基于朋輩輔導的相關心理輔導方式。
關鍵詞:貧困大學生;入學心理適應;朋輩輔導
貧困大學生入學,面臨的是經(jīng)濟和心理的雙重壓力。家庭經(jīng)濟困難一定程度上對貧困大學生的心理產(chǎn)生消極影響。在貧困生入學初期,如果不能良好地減輕其心理壓力,走出心理貧困的處境,盡快地適應大學的生活和學習,將會繼續(xù)影響貧困大學生的大學生涯,甚至對其今后的擇業(yè)就業(yè)產(chǎn)生負面的效果。因此,在入學初期,對貧困大學生進行心理適應輔導是非常有必要的。朋輩輔導重在預防和發(fā)現(xiàn),對于發(fā)現(xiàn)貧困大學生入學存在的心理問題,促進其對大學校園生活、學習的適應有積極意義。
一、 貧困大學生的入學心理壓力
新生入學普遍面臨環(huán)境的變化、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化等,由此帶來不同程度的心理不適應感。如果適應問題不及時消除,輕則出現(xiàn)偏執(zhí)、逆反和冷漠,產(chǎn)生孤獨感,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重責產(chǎn)生自棄、逃避和破壞等消極行為 [1]。而貧困大學生群體,由于其特殊的家庭背景和艱難的經(jīng)濟處境,往往會出現(xiàn)更為嚴重的心理壓力。
1.由社會環(huán)境變化引起的心理壓力
貧困大學生周圍環(huán)境單一,進入大學后不能適應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貧困大學生大多來自農(nóng)村,家庭經(jīng)濟收入方式單一,部分城市學生也是處于城市的最底層,父母有著微薄的收入,而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貧富差距拉大,“金錢至上”的思想橫行,同時教育體制改革,高校教育產(chǎn)業(yè)化,學費越收越多,生活費用越來越高。對于貧困大學生來說,就不僅是經(jīng)濟壓力越來越大的問題了,社會不良風氣的產(chǎn)生對其心理的沖擊也在加大,部分不堪經(jīng)濟壓力之重的貧困學生極易走向心理極端,做出有傷自己和家庭的事情,甚至演變?yōu)閷ι鐣姆纯购蛿骋?為了湊足學費生活費,很多貧困學生在高考后就要開始打工賺錢,自尊心比較強、內(nèi)心自卑的學生,會因為貧困感到羞愧難當,不愿讓別人知道自己的處境,拒絕接受資助和捐助,長此以往,自卑心理愈來愈重,為學習和生活埋下隱患。
2.由生活環(huán)境變化引起的心理壓力
由貧困、簡單的生活環(huán)境進入到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給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帶來挑戰(zhàn)。大學生在入學之前的生活經(jīng)歷比較單一,學習是其主要任務,對貧困學生來說,因為經(jīng)濟資源匱乏,便更沒有機會接觸新生的、有趣的事物,閱歷淺、經(jīng)驗少,對新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相對經(jīng)濟狀況普通的學生更弱。之前閉塞的消息和傳統(tǒng)的觀念、習慣在繽紛的大學校園里與新潮的思想和生活方式發(fā)生沖突。環(huán)境的不適應使其心理不能隨之做出平衡的動態(tài)變化,從而在心理上產(chǎn)生不適應感導致心理壓力,誘發(fā)心理問題。比如自閉、孤僻,逐漸脫離大學生的主流群體,偏離大學生涯的正常軌道。
3.由人際關系變化引起的心理壓力
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之一,人際關系薄弱的貧困學生,初入大學,面對家庭優(yōu)越的同學,由于家庭背景、興趣愛好不同,很難走到一起,建立和諧的同學關系。社會上“見錢辦事”的不良風氣影響惡劣,若在學生之間盛行,則更是觸到貧困學生的心理逆鱗,易對自己形成不合理的評價,陷入人際交往的困惑圈子。因貧困而自卑,因自卑而封閉,因封閉而影響心理健康。
4.由學習活動引起的心理壓力
相對而言,貧困家庭對于子女的教育更為重視,“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觀念更為牢固,貧困學生考上大學,進入高校就是整個家庭的希望。而達到目標實現(xiàn)理想的貧困學生進入大學后,欣喜和好奇隨著經(jīng)濟壓力和紛繁的學習任務而減退。為了家庭的希望,他們需要在學習上有更加出色的成績,同時,還要身兼數(shù)職來緩解經(jīng)濟壓力,這就承受著比普通學生更大的身心壓力。既要學習,又要為生計奔波,沒有經(jīng)濟實力和精力參與更多的人際交往,參與校園文化活動。于是,貧困生容易在心理上產(chǎn)生防衛(wèi)反應,出現(xiàn)敵對態(tài)度和強迫癥狀。
二、基于朋輩輔導的貧困大學生入學心理適應輔導優(yōu)勢
朋輩心理輔導的理論是基于行為主義理論認為的“人的行為發(fā)生變化不是因為科學性的事實依據(jù), 而是因為最近、最信任的朋輩的意見, 朋輩的行為變化為其行為變化提供了最有說服力的示范” [2]和人本主義“充分尊重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依賴關系是一切活動所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的主張。
朋輩輔導(Peer Coaching)的原本概念是指具有相同或相似背景,或由于某種原因,讓具有共同語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觀念或行為技能,以實現(xiàn)共同學習、共同提高的教育方法 [3]。那么,針對貧困大學生的朋輩輔導員即有貧困生經(jīng)歷或者對貧困生的情況非常了解、能夠把握貧困生心理的大學生,但是能夠掌握必備的心理咨詢專業(yè)技能,有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和嫻熟的語言技巧。在朋輩輔導過程中,盡量少給或不給建議,而為其提供傾聽、支持和幫助的過程。貧困大學生朋輩輔導群體的以上特點,在貧困學生的入學心理適應輔導中起著重要作用,具有不可忽視的優(yōu)勢。
首先,相似的經(jīng)歷,在朋輩心里輔導過程中更容易運用心理咨詢的技巧。同樣是貧困大學生的身份,在輔導過程中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心理的隔閡,使輔導雙方產(chǎn)生友情,朋輩輔導員因為感同身受,更會注意以適當?shù)姆绞阶鹬匦律男睦碡毨栴},以真誠的態(tài)度積極為新生解答心理困惑,對當事人充滿關切和愛護,同時,接納自己、自信謙和,誠實可靠,真誠坦白,及時關注其生活中心理變化的發(fā)展,在新生敘述心理問題的同時,產(chǎn)生同感,設身處地地為新生著想,能夠引導貧困大學生盡快解決心理問題,融入大學生活。其次,貧困大學生更愿意向具有相似經(jīng)歷的人吐露心聲,朋輩輔導的方式更易收到良好的效果。一項調(diào)查報告顯示,當大學生遇到心理困惑時,首選的傾訴對象是朋輩群體,選擇向心理咨詢師傾訴的僅占3.2%。對于貧困大學生而言,對自我心理的保守和矛盾的心理需求,更加傾向于向有相同經(jīng)歷或經(jīng)驗的人吐露自己的心聲。而在大學校園里,朋輩之間的溝通交流也比與心理咨詢師方便地多。心理問題的出現(xiàn),往往沒有確定的時間,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和與朋輩的交往過程中會有一些具體的表現(xiàn),這樣便可以及時地得到解決。再次,朋輩之間的交流方式多樣,朋輩輔導簡便易行。目前在大學生群體中,除了面對面交流,電話、網(wǎng)絡以及新出現(xiàn)的各種及時通訊軟件都為學生之間的溝通提供了渠道。相比與心理咨詢師單一的固定工作時間內(nèi)面對面的咨詢方式,朋輩之間的輔導就有了更多的方式。面談輔導、電話輔導、網(wǎng)絡輔導、信函輔導、現(xiàn)場輔導等方式為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更多的方式,朋輩輔導的過程更具靈活性,簡便快捷。最后,朋輩輔導的交互關系,促進輔導雙方共同成長。在對貧困大學生的心理輔導過程中,求助者和被求助者的角色關系不是絕對固定的。朋輩輔導員在輔導過程中也會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甚至注意到自己不曾關注過的自身心理困惑,是他們自問我總結(jié)、自我提高和自我加壓的過程,可以使他們在理論和實踐的結(jié)合中更好地認識自己、豐富和充實自己,優(yōu)化個人素質(zhì),增強個人能力 [4]。在互幫互助的心理問題探討和解決過程中,角色的互換一定程度上能夠提升他們的共情能力,在日后的人際交往中,有更多的優(yōu)勢。
三、基于朋輩輔導的貧困大學生入學心理壓力適應輔導方式
貧困大學生入學,需要進行相應的心理測試,針對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和個人的心理特質(zhì),進行不同方式的朋輩輔導,提高輔導的效果。
1.個體輔導,“我是被重視的”
個體輔導即一對一輔導,是發(fā)生在兩個人之間的單一交往,對剛剛走進大學校門,對一切都產(chǎn)生排斥心理和封閉自我、自卑的貧困學生采取一對一的朋輩輔導方式。個體輔導要求朋輩輔導員與受助者之間相互了解的程度較深,有深厚的感情基礎,能夠談及內(nèi)心深處的想法。在輔導過程中,朋輩輔導員要盡量消除受助者的顧慮,建立雙方的信任關系,盡可能詳細地了解受助者內(nèi)心的問題及心理入學適應過程中所遇到的不能自行解決的問題,把握事情發(fā)生的始末緣由,使受助者情感得到宣泄。
2.團體輔導,“我是真實的”
團體朋輩輔導是在多個具有朋輩關系的成員的參與情境下,借助討論、分享的方式使成員獲得支持和知識上的增加的心理幫助過程 [5]。針對不能正確認識自我,消極對待自己和他人的心理貧困學生,采取團體朋輩輔導的方式,使輔導對象放下心理包袱融入其中,幫助貧困學生面對現(xiàn)實問題,正確認識自己內(nèi)心的沖突,改變對貧困、自我、社會及他人的認知,糾正錯誤觀念,增加心理自由度,建立起新的人際交往模式,改善情緒和情感體驗,作出新的有效行為 [6]。要求輔導過程能夠結(jié)合參與者的基本特點設計游戲環(huán)節(jié),在游戲與合作中使心理貧困學生逐漸融入到集體,發(fā)揮自己在團體中的作用,提高其人際溝通的能力。
3.社團輔導,“我們是一家人”
社團心理輔導是指以社團為載體,朋輩輔導員作為社團管理者,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心理健康輔導活動。通過觀看優(yōu)秀心理學電影、舉行心理情景劇比賽、進行心理學論文征集以及編寫心理學刊物等方式,讓心理貧困學生在有心理輔導特色的系列活動過程中,發(fā)現(xiàn)并理解、解決自己的問題。這種方式操作起來要相對困難,需要社團管理者對成員的心理狀態(tài)有所把握,及時發(fā)現(xiàn)并解答心理貧困學生的心理問題,在出現(xiàn)心理危機的時候及時干預;同時,社團心理輔導面向的受助者群體最好是無嚴重心理問題、有一定的自助能力的貧困學生群體。
4.自助輔導,“我也是有價值的”
自助輔導是指貧困學生自身在入學時就能夠有主動尋求心理幫助、解決自己心理問題的態(tài)度的積極輔導方式。其主要源于助人、自助的朋輩輔導原則。心理輔導期望通過其幫助,使來詢者增強其獨立性,而非增強其依賴性,以能夠在日后遇到類似的生活挫折和困難時,可以獨立自主地加以解決。對于已經(jīng)接受輔導和未接受輔導的心理貧困學生來說,積極的發(fā)展和自我悅納都能促進其本身接受外界環(huán)境,融入外界環(huán)境,適應大學生活。
以朋輩群體作為輔導主體,對貧困大學生的入學心理適應進行輔導,是對貧困大學生心理疏導的有效方式,具備易接受、時效性、方便性和相互作用的特點,有助于他們適應新的大學生活,完成由高中生向大學生的角色轉(zhuǎn)變,同時,在疏導自我心理問題的過程中,適當?shù)嘏c朋輩輔導員角色轉(zhuǎn)換或參與團體活動,在自助的基礎上助人。
[參考文獻]
[1]張騫,張大均.加強學校挫折教育,健全學生心理素質(zhì)[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06(1):69~72.
[2]UNAIDS.Peer education and HIV/AID: concepts, uses, changes:Reportof consultion[C]. Geneva:UNAIDS.(UNAIDSbest practice collection.)1999:39.
[3]許占魯.論朋輩教育制度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09,(29)54.
[4]于長偉,李艷,張勇.大學生朋輩輔導的重要作用及其體系建構(gòu)中若干問題的思考[J].沈陽教育學院學報,2010,12(06).
[5]許素萍,呂冬詩.大學生朋輩心理輔導――交往・互助・成長[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17~18.
[6]仲穩(wěn)山. 基于高校貧困生人格重塑的團體心理輔導研究 [J]. 教育與職業(yè). 2012 (08).
(作者單位:合肥工業(yè)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朋輩心理輔導淺談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