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丰满熟女一区二区三区_五月天亚洲欧美综合网_亚洲青青青在线观看_国产一区二区精选

  • <menu id="29e66"></menu>

    <bdo id="29e66"><mark id="29e66"><legend id="29e66"></legend></mark></bdo>

  • <pre id="29e66"><tt id="29e66"><rt id="29e66"></rt></tt></pre>

      <label id="29e66"></label><address id="29e66"><mark id="29e66"><strike id="29e66"></strike></mark></address>
      學習啦>論文大全>學術論文>

      學術論文正文怎么寫(2)

      時間: 家文952 分享

        關于心理學的學術論文

        女性心理學的進化與后現(xiàn)代女性心理學的產生

        摘要:

        女性心理學(feminist psychology)是當代西方心理學的一個獨特分支。它站在女性的立場上,力圖揭示主流心理學內容和方法中的男性中心偏見,反對扭曲和病態(tài)化女性的經驗與行為。女性心理學的產生和發(fā)展經過了女性經驗主義、女性立場論和后現(xiàn)代女性主義三個階段。這三種形式的女性主義雖然在反對心理學中的男性中心偏見方面是一致的,但是在方法論和認識論方面卻存在著明顯的不同。

        1女性心理學的進化

        女性心理學源于20世紀初的西方社會女權主義思潮。20世紀初期,西方社會普遍存在著一種觀點,認為男性和女性由于生物學上的差異,兩者之間在心理上存在著極大的不同,相應地,男性和女性在社會上也應該承擔不同的角色,占有不同的社會地位。這種觀點維護了男性在社會生活中的支配地位,保護了父權制社會中的既得利益者。實際上,這種&ldquo;男尊女卑&rdquo;的觀點并不新穎,它在20世紀之前的西方社會生活中由來已久。但是在20世紀初,這種觀點在科學的名義下獲得了新的意義。一些學者借助于新興的生物學、生理學和解剖學論證了性別差異的存在。如女性的大腦比男性的大腦小,特別是用于推理的大腦區(qū)域,女性明顯比不上男性。生理上的這一差別決定了女性的智慧天生不如男性。新興的心理學也推波助瀾,一些心理學家以實驗證實女性天生保守、被動、優(yōu)柔寡斷、富有同情心,不適合家庭范圍之外的社會活動。著名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心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桑代克通過測量,認為女性的智力大部分處在中等水平,即女性的智慧水平比較平庸,高智商的人大多出于男性。由此得出的結論是,高等教育的對象主要是男性,女性在這一方面應該受到限制。另一位著名的美國心理學家卡特爾在這一結論上走的更遠。他甚至認為接受高等教育會損害女性的生育能力。總之,社會偏見在科學的名義下粉墨登場,科學成為社會價值觀的奴仆。

        隨著越來越多女性進入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女性天生不如男性的觀念受到了嚴肅的挑戰(zhàn)。一些女性心理學家以新興的實驗心理學為工具,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性別差異假設。美國心理學會的第一個女性會長,瑪麗&middot;卡爾金絲(Calkins M)首先站出來反對源于兩性差異假設而對女性的限制,她認為區(qū)分男性心理和女性心理就像區(qū)分男性食物和女性食物那樣沒有任何意義。與瑪麗同時代的另一位美國女性心理學家海倫&middot;湯姆森(Thompson H)以心理學的實驗證實男性和女性的智慧能力并不存在極大的差異,現(xiàn)有的一些差異并非生物性的,而是文化風俗和環(huán)境條件造成的。

        當時社會上許多人都相信,女性由于月經周期的原因,會周期性地出現(xiàn)能力降低的現(xiàn)象,因此,女性不宜從事家庭之外的職業(yè)活動。女性心理學家麗塔&middot;郝林沃絲(Hollingworth L)進行了一系列實驗,結果證實月經周期同心理能力和運動能力并不存在實質性的聯(lián)系。這些研究都有力的駁斥了性別固有差異的假設,為女性經驗主義的產生鋪平了道路。

        伴隨著20世紀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的第二次女性主義思潮,心理學中的女性經驗主義觀點產生了。女性經驗主義接受經驗主義的科學觀和方法論,認為心理學中的性別偏見是沒有真正貫徹科學研究的客觀原則造成的。她們認為使用科學的方法和程序可以排除傳統(tǒng)心理學中的性別偏見。女性經驗主義同早期的女性心理學家一樣,主張男性和女性之間除了生理上的差別之外,在其它方面并無本質上的差異。男性和女性的區(qū)別在于生理性別(sex),而不在于社會性別(gender)。社會生活中兩性之間在行為和心理方面的差異不是由于生物原因,而是由于不同的社會化過程造成的。在心理學的研究中,女性經驗主義忠實于心理學中的科學主義傳統(tǒng),主張在心理學的研究中貫徹科學的客觀、公正和價值中立原則。在女性經驗主義的經典論文《心理學建構了女性,或男性心理學家的幻想》一文中,女性經驗主義心理學家南希&middot;維斯太恩(WEisstein N)認為心理學關于女性的研究所描繪的不是科學的發(fā)現(xiàn),而是赤裸裸的文化價值觀。她指出了在心理學的理論和實踐中存在的性別偏見,并對這些偏見提出尖銳的批評。由南希所領導的這場女性經驗主義運動強調了男性和女性的平等和共同特性,論證了兩性差異的虛假特征,其基本觀點是主張兩性在心理和行為上并無本質的差異,因此被稱為&ldquo;差異最小化取向&rdquo;(minimalist approach)。

        女性經驗主義的研究強調了兩性的平等和共同特性,指出了性別差異的社會文化原因,為男女平等提供了心理學的基礎,因而吸引了大量的女性心理學家,成為女性心理學中的一股重要力量。但是,女性經驗主義取消差異的傾向卻沒有得到所有女性主義者的贊同。從維護女性價值的立場出發(fā),一些心理學家強調兩性的差異,并認為女性的心理特征和行為具有獨特的適應價值,在人類生活中具有比男性心理特征和行為更為重要的意義。由于這些心理學家強調性別差異的存在,因而被稱為&ldquo;差異最大化取向&rdquo;(maximalist approach),且由于這些心理學家強調女性視角和立場的獨特價值,因而又被稱為女性立場論的觀點(feminist standpoint position)。

        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的這段時間里,女性立場論的觀點形成了強勁的勢頭,其代表作品有喬杜蘿(Chodorow N)的《母性的再造》(1978)、米勒(Miller J B)的《新女性心理學探索》(1976)和吉利根(Gilligan C)的《不同的聲音:心理學理論與女性的發(fā)展》(1982)等。這些女性立場論的觀點都認為傳統(tǒng)的科學是男性的科學,在父權制社會的框架之下,男性的經驗被當作人類的普遍經驗,男性的心理和行為被看作是人類標準的心理和行為,女性的聲音受到壓抑。她們認為現(xiàn)在是到了建筑另外一種科學的時間了。這種科學不同于傳統(tǒng)的&ldquo;男人的科學&rdquo;,它并不追求普遍性和通用性,而是一門能代表女性知識的科學。從女性立場論的觀點來看,女性的經驗與行為不同于男性,女性有女性的立場,男性有男性的立場,女性有自己獨特的價值觀和認識論,不同于男性的價值觀和認識論。但是女性的經驗在價值上并不低于男性的經驗。女性具有注重關系和人際交往,富有同情心,感情豐富、善于形象思維等特征。這些特征在人類生活中具有比男性的那種冷漠、孤僻、理性等特征更大的實用價值,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具有更大的適應意義。實際上,從女性立場論的觀點來看,女性的經驗要優(yōu)于或高于男性的經驗,因為女性的經驗更接近現(xiàn)實生活,而男性由于必須生活在一個人為的工作世界里,必須經常以假面具面對生活,因而遠離了現(xiàn)實,其經驗具有更多的虛假特性。因此,&ldquo;立場論的女性主義者并不象女性經驗主義那樣,試圖與男性平等或象男性那樣生活,而是倡導創(chuàng)造完全不同的生活形式,即矯正或忽視男性的生活形式及其所使用的科學方法和學術風格,以便于發(fā)展一種更為真實的女性化方式。&rdquo;[1]

        女性立場論的觀點明顯不同于女性 經驗主義的觀點。對于女性經驗主義的觀點來說,公平和公正、價值中立是根本的,強調 心理學的研究不能僅僅以男性為對象,忽視女性的存在;對于女性立場論的觀點來說,重要的是把女性擺在第一位,強調女性經驗的獨特價值,強調女性經驗優(yōu)于男性,在心 理學的研究中進行以女性為唯一對象的研究。女性立場論的觀點承認性別差異的存在,并且把女性的經驗和行為放到一個更為重要的位置上。因此,這一觀點產生之后吸引了眾多的追隨者,形成了女性心理學的另一個重要陣 營。

        20世紀80年代之后,后現(xiàn)代主義的產生和傳播改變了女性經驗主義和女性立場論的對立局面。在后現(xiàn)代主義的影響下,后現(xiàn)代女性心理學產生了。

        2后現(xiàn)代女性心理學對女性心理學的重建

        作為人類思想和 文化的一種思潮,后現(xiàn)代主義的最明顯的特征是反對基礎主義(fundamentalism)和本質主義(essentialism)。基礎主義和本質主義是現(xiàn)代主義的兩個特征。依照基礎主義的觀點,真理、知識和 語言都是以客觀實在或實體(reality)為基礎的。真理和知識是以語言形式表述的客觀實在。本質主義則認為,每一種事物都有區(qū)別于其它事物的內在本質。例如,在 社會性別的問題上,本質主義觀點認為性別(gender)作為一種特性或特質(trait)存在于個體的內部,是個體的一種穩(wěn)定的、同經驗和行為相分離的抽象存在,決定著一個人的人格、認知和道德判斷等等。后現(xiàn)代主義反對這種觀點,認為所謂的真理和知識不過是一定文化歷史條件下的社會建構。心理學的知識并不是對心理實在的客觀表述,而是一種文化建構物。社會性別也并非個體的特質,內在于男性或女性,決定著人們的經驗與行為。相反,性別也是一種社會建構,是社會對于生理性別相適應的行為活動的一種規(guī)定。性別并不是固有的和內在的,而是被建構出來的,存在于社會的人際互動中。

        從上述后現(xiàn)代主義的立場觀點出發(fā),后現(xiàn)代女性心理學認為盡管在女性經驗主義和女性立場論之間存在著矛盾和對立,但是兩者都認為存在著某種內在的東西決定著社會性別,因而都是本質主義的,屬于現(xiàn)代主義的范疇。女性經驗主義否認性別差異的存在,認為男性和女性在本質上都是同樣的;通過嚴格的科學的方法和客觀公正的實驗程序,最終可以確定男性和女性的普遍和共同特性。這種觀點實際上假定了男性和女性有一個共同的本質,存在于每一個個體之內。這是典型的本質主義觀點。女性立場論從相反觀點出發(fā),強調性別差異的存在,認為通過不同的社會化過程,男性和女性各自形成了不同的&ldquo;特質&rdquo;。男性培養(yǎng)了獨立、理性、剛毅等男性氣質(masculinity),女性則形成了關聯(lián)(relateness)、互助、同情、憐憫等女性氣質(femininity)。特質的不同,決定了男女在社會生活中產生不同的行為表現(xiàn),因此,性別就像階級、種族那樣,成為決定人們思想意識和行為表現(xiàn)的決定因素之一。這種觀點同樣假定了一個內在本質的存在,因而同樣屬于本質主義的觀點。

        后現(xiàn)代女性主義認為性別并不是一種內在的特質或特性(quality)。從社會建構論的觀點來看,性別是社會協(xié)商和互動的結果,是社會對適合于某種生理性別(sex)的活動而產生的社會一致意見。概括地說,性別是特定社會的文化建構。換言之,后現(xiàn)代女性主義并不把性別定位于個體的內部,而是認為性別存在于社會交互作用之中。舉例來說,我們可以把某個個體描繪為&ldquo;友好的&rdquo;,也可以把某個談話說成是&ldquo;友好的&rdquo;。如果說某個個體是友好的,那么我們就假設了這個個體具有&ldquo;友好&rdquo;這個特質;如果我們說談話是友好的,我們是在談論談話者之間互動的性質或氣氛。在這里,&ldquo;友好的&rdquo;具有特定的含義,這個含義是談話的雙方都同意的,且與談話雙方所屬的社會群體賦予&ldquo;友好的&rdquo;這個詞的意義相一致。性別也是這樣一個現(xiàn)象。本質主義把性別看作類似于那個友好的人,而后現(xiàn)代女性主義更傾向于把性別看作類似于那個友好的談話。

        從后現(xiàn)代女性主義的觀點來看,許多社會活動通過社會的協(xié)商和互動,帶有了性別化的色彩。如女性似乎比男性更友好,女性的天性似乎就是友好,而男性天性似乎就是冷漠。不管這種性別差異的起源是什么,即究竟是生物因素,還是社會化過程,或者兩者的結合造成了這種差異,總之,友好成為女性的一個特質。后現(xiàn)代主義反對這種觀點,認為友好行為的性別化是社會協(xié)商的結果,是社會對某種行為的適當性而產生的社會一致意見。并沒有某種起源于生物因素或社會化過程所造成的某種內在特質決定女性比男性更友好,而是社會風俗和情景線索誘使或迫使女性更友好。有研究表明,處于權力和領導崗位的女性,其行為特征更加男性化;在 職業(yè)領域里,處于相同或類似崗位的男性和女性,其價值觀和行為表現(xiàn)出同樣的特征。另外的研究也表明,若與一個保守、正統(tǒng)、大男子主義風格突出的男性交往,女性更易于表現(xiàn)出溫順、柔情等傳統(tǒng)性別風格,而同一女性若與柔弱、體貼、優(yōu)柔寡斷的&ldquo;小男人&rdquo;交往,則表現(xiàn)出更多的男性化風格。此外,日常生活的觀察也表明,單身父親比雙親家庭的父親,其行為更加具有女性化的風格; 孤兒寡母家庭中的母親的行為更多的男性化。所有這些事例都表明了一個事實,即在我們看來的那些屬于性別化的行為(如女性的溫柔和男性的剛毅)并不是由生理性別決定的,而是個體的社會地位和所從事的活動決定的。性別并不是人&ldquo;具有&rdquo;的內在的東西,性別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應對社會要求而做和 實踐的東西。因此,從后現(xiàn)代女性主義的觀點來看,性別并不是一個獨立存在于人內部、等待著人們去發(fā)現(xiàn)和測量的實在。實際上,性別是存在于社會互動中的一種協(xié)議,是我們同意接受的那種東西。界定某種行為風格是男性化的或女性化的并不決定于表現(xiàn)這一行為風格的個體的生理性別,而是這一行為發(fā)生的情景參數(shù)??傊?,性別是社會建構的產物。

        后現(xiàn)代女性主義解構一個統(tǒng)一的、具有普遍意義的&ldquo;女性&rdquo;范疇的存在。女性立場論從本質主義的性別理論出發(fā),認為性別是由那些與某一生理性別相 聯(lián)系的內部特質而構成。按照這樣的理解,性別是某種生理性別共同具有的特質,是這一生理性別的成員都具有的。所以,女性作為一個統(tǒng)一的范疇,其成員都具有女性化的經驗模式,如強調關聯(lián)性、注重人際關系,重視友誼等等,因為女性內在的某種特質決定了女性必須這樣。但是后現(xiàn)代女性主義對這樣一種觀點提出質疑,&ldquo;首先,性別本質主義同一、均勻化了女性,這意味著所有的女性以同樣的方式產生生活體驗;其次,性別本質主義把經驗的這種共同性同女性本身的特質相聯(lián)系,而不是同社會安排相聯(lián)系。這種觀點的批評者們指出,所有的婦女并非以同樣的方式體驗現(xiàn)實,而且也不存在一個具有普遍代表性的婦女。相反,女性的經驗隨歷史、文化、 政治和個人 環(huán)境的不同而有極大的差異。&rdquo;[2]后現(xiàn)代女性主義指出,從女性立場論的觀點來看,似乎存在著一個統(tǒng)一的女性的聲音,但實際上,這個聲音并不是所有女性的,它僅僅代表了白人的、異性戀的、健康的、中年的、中產階級的和從事學術研究的女性的聲音,黑人和其它少數(shù)民族的婦女、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婦女、同性戀的婦女和其他在膚色、階級、年齡、民族、文化上不同的女性的聲音并沒有得到反映。因此,以一個統(tǒng)一的女性范疇來指涉所有的婦女忽略了經驗和行為的文化歷史特性,因而是有失偏頗的。

        所以,后現(xiàn)代女性主義要解構性別差異的概念,拋棄諸如&ldquo;男性和女性&rdquo;、&ldquo;同性和異性&rdquo;以及&ldquo;男人氣質和女人氣質&rdquo;等兩極對立的性別概念,因為這些表達性別差異的概念本身就是&ldquo;大男子主義&rdquo;的話語,且這些概念本身已經蘊含著女性不如男性的意義,起著壓抑婦女的作用。而且,在這樣的話語參照框架之下,若男性被表征為理性的、強壯的、邏輯的、冷靜的,那么處于另一極的女性就是非理性的、虛弱的、非邏輯的和感情化的。因此后現(xiàn)代女性主義主張&ldquo;處于男性/女性兩極對立中的女性所遭受的痛苦為我們拋棄這些對立的觀念奠定了基礎。在這些對立的觀念中,一個主要的關注點是,女性被認為占有著同處于支配地位的男性相對立的那些特性&mdash;&mdash;后現(xiàn)代女性主義的觀點是:一旦這一束縛的邏輯被沖破,則男性支配的西方整個世界及其它的看似價值中立的問題解決方法,就都處于危急的境地了。在這一框架之下,女性主義者才有了挑戰(zhàn)所有傳統(tǒng)的機會。那些被創(chuàng)造出來,用來控制、界定、分類、邊緣化女性的社會形式變得令人懷疑,不再受到人們的推崇。每一個關于女性和男性應該怎樣生活在一起的宏大敘事都破裂了。在這里,模糊化的疆域概念變得引人注目,且具有了政治的意義。&rdquo;[1]

        但是,后現(xiàn)代女性主義對反映性別差異諸概念的解構也引起了其它女性主義者的焦慮和擔憂。因為女性剛剛從默默無聞的狀態(tài)走出來,婦女的聲音開始在政治領域受到社會的關注,這個時候把受到壓抑的女性和作為壓抑者的男性一起&ldquo;解構&rdquo;了,那么怎樣維護婦女的權益和促進婦女的解放呢?在一個沒有男性和女性之分的社會里,顯然就沒有了所謂的父權制和母權制,這樣一來,又怎么揭示當代社會的父權制實質呢?面對這些疑問,后現(xiàn)代女性主義認為重要的是分析這些范疇和概念究竟服務于什么目的,究竟是維護了婦女的權力,還是維護了男性的支配地位。由于這些概念和范疇都是父權制的話語,在這樣的話語之下,根本不可能實現(xiàn)女性的根本目的。因此,后現(xiàn)代女性主義既不愿意通過尋找男性和女性的共同特質而使得男性和女性達到平等的地位,也不想確立女性的獨特之處,弘揚女性對男性的高貴之處,它要解構和消解性別差異,從中發(fā)現(xiàn)社會怎樣建構了男性和女性范疇,通過什么樣的過程建構了男女不同的形象,最終達到解放婦女的根本目的。

        總的來說,后現(xiàn)代女性主義的基本主張有這樣幾個方面: 第一,性別是社會建構的產物。性別不是由生理性別決定的,而是由社會規(guī)范、人際交往等社會情景因素決定的。&ldquo;沒有什么女性的生活方式,有的只是一些存在方式,且我們同意把這些存在方式理解為性別化的。因此,從理論上講,所有的存在方式對于兩性都是適合的,特定的情景誘發(fā)和支持了其中的一個。&rdquo;[3]第二,持一個多樣化的女性觀。本質主義的觀點把女性看作是一個統(tǒng)一的、均勻的范疇,似乎女性生理性別上的共同性決定了女性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后現(xiàn)代女性主義認為不存在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女性范疇。生理性別僅僅是決定婦女生活風格的一個因素。僅僅把關注的焦點放在生理性別上,并用以界定女性的經驗,就會同質化、均勻化女性,從而把一個多維的現(xiàn)實描繪成了一維的畫面。第三,個人的就是政治的。后現(xiàn)代女性主義不回避價值問題。換言之,在后現(xiàn)代女性主義那里,科學研究與政治宣傳等社會活動的界限是模糊的。它不像女性經驗主義那樣采取價值中立的立場,相反,后現(xiàn)代女性主義就是要把個人的價值傾向和政治哲學觀點揉合進自己的學術研究活動。它要在性別的解構中,揭示其中存在的權力問題。性別差異實際上是一種權力的差異,是社會地位的不平等。因此,性別的分析不僅僅是一個學術問題,也是一個政治問題。

        3后現(xiàn)代女性心理學的意義

        后現(xiàn)代女性心理學擺脫了女性心理學的兩種傳統(tǒng),從強調性別差異和抹殺性別差異的對立和爭論中跳了出來,挑戰(zhàn)性別本身的本體論意義,從社會文化的建構來分析性別差異的產生過程,這種觀點對于正確認識性別差異的社會文化原因有著重要意義。正如女性心理學家麗薩&middot;科斯格雷夫(Cosgrove L)指出的:&ldquo;把后現(xiàn)代的觀點納入女性心理學將使得我們可以擺脫經驗主義和立場論爭吵的兩極化對立。后現(xiàn)代主義為解構,而不是為調和性別差異和性別規(guī)范提供了強有力的認識論基礎;它通過集中注意于制造性別的復雜過程和社會背景,支持和推動了女性心理學。&rdquo;[4]

        后現(xiàn)代女性主義為女性心理學的發(fā)展提供了一種新的認識論基礎。女性心理學在其發(fā)展的早期,一直以經驗主義和實證主義作為其認識論的基礎,這種認識論的觀點假定了一個獨立于主體的客觀實在的存在,認為人格、情緒、認知、性別等都是一些精神實在,相對于主體來說,這些精神實在都客觀地存在于某個地方,等待著研究者去發(fā)現(xiàn)和認識,等待著心理學家對其進行實驗和測量。雖然女性經驗主義質疑傳統(tǒng)心理學的公平性,認為傳統(tǒng)的研究方式以男性為標準和中心,充斥著&ldquo;大男子主義&rdquo;的偏見,導致對女性經驗的扭曲和對婦女的偏見,但是在認識論上女性經驗主義與主流心理學是一致的,從后現(xiàn)代主義的角度來看皆屬于本質主義的范疇。

        女性立場論的認識論基礎是現(xiàn)象學的?,F(xiàn)象學主張對經驗的如實描述,反對設置任何的假設與前提。女性立場論從這樣一種認識論出發(fā),主張對女性經驗的忠實描述。持女性立場論觀點的學者認為,女性在社會上的特殊地位決定了女性經驗的獨特性,對這種經驗的研究應該更多地使用現(xiàn)象學的質化方法,因為經驗主義的量化研究方法具有更多的男性化色彩。依據女性立場論的觀點,女性因為其在社會上受壓抑的地位,其在認識論上不同于男性。男性處在優(yōu)越的地位,其認識問題的角度和方式自然不同于處在卑下地位的女性。遭受壓抑越多的群體,其認識問題的方式越是全面,在對現(xiàn)實的理解上扭曲的成分越少。因為在社會上受壓抑的群體不得不適應于主流群體的文化,接受社會上優(yōu)越群體的認識角度和方式,但是受壓抑的群體同時又具有自己的文化和自己的認識角度和方式,這樣一來,受壓抑的群體就有了雙重視角,因而認識問題較少地扭曲,更具有全面性。所以,女性立場論反對性別歧視,強調女性的價值觀、認識論,弘揚女性經驗的獨特性。

        后現(xiàn)代女性主義者以后現(xiàn)代主義作為其認識論的基礎。后現(xiàn)代主義的認識論包含著兩個方面: 其一是解構的,其二是建構的。解構是對現(xiàn)存那些理所當然的知識和信念進行分解,找出其基本成分,發(fā)現(xiàn)其中的沖突和矛盾,解除其對我們思想的主宰。&ldquo;通過解構那些通常被認為理所當然的概念,我們有可能批判性地分析和分解那些流行的觀念。這些觀念可能被看成是基本的和穩(wěn)定的,但實際上是通過現(xiàn)存的社會關系而創(chuàng)造和維持的。&rdquo;[5]利用解構的方法,后現(xiàn)代女性主義重新評估現(xiàn)存的性別關系,找出決定性別關系的政治、經濟和權力因素,指出男女的性別差異實際上是一種權力上的差異。通過解構的方法,也使得后現(xiàn)代女性主義挑戰(zhàn)女性立場論的觀點,提出了一個多元化的女性概念。后現(xiàn)代女性主義指出,強調女性經驗的獨特性,不加分析地接受所謂女性的認識和行為方式,其結果可能是強化了父權制社會對婦女的壓抑。因為那些看似女性化的行為,如關聯(lián)性、同情心等,并非是女性的生理性別決定的,而恰恰是婦女世世代代受壓抑的結果。

        另一方面,后現(xiàn)代女性主義的認識論是社會建構主義的。在后現(xiàn)代女性主義看來,有關性別的所謂知識和真理并不是性別的真實寫照,性別并非一個獨立存在的實在,等待著我們去發(fā)現(xiàn)和認識。所謂性別差異不是科學發(fā)現(xiàn)的結果,而是父權制社會的&ldquo;發(fā)明&rdquo;,是特定文化歷史中的社會建構物。這樣一種認識論的觀點反對性別問題上的基礎主義和本質主義,把性別的認識放到社會人際互動和相互協(xié)商的過程中,相對于女性經驗主義和女性立場論,這是一種新穎別致的認識論觀點。

        后現(xiàn)代女性主義也為女性心理學的發(fā)展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論基礎。女性經驗主義的方法論基礎是實證主義。實證主義的方法論強調以經驗事實為依據,突出觀察、實驗和數(shù)量化方法的作用,貫徹客觀、中立的原則。女性經驗主義認為,心理學的研究中出現(xiàn)的對女性的忽視和偏見是由于心理學工作者沒有真正貫徹科學研究的公正和公平原則。因此,一旦這些科學的規(guī)范真正得以貫徹執(zhí)行,就可以發(fā)現(xiàn)性別差異方面的客觀真理。另一種女性心理學,即女性立場論的觀點以現(xiàn)象學的方法論作為其基礎,認為實驗和數(shù)量化的方法更多地具有男性化的色彩,對于女性經驗的研究更為適當?shù)姆椒ㄊ乾F(xiàn)象學方法,即一種定性研究和質化描述。女性立場論的觀點認為質化描述具有更多的女性化色彩,是女性心理學推崇的方法。后現(xiàn)代女性心理學在方法論的問題上持開放的態(tài)度和多元論的觀點。從后現(xiàn)代主義的多元化和多樣化的觀點出發(fā),后現(xiàn)代女性主義認為方法應該多元化和多樣化,而不是執(zhí)著于某一種方法。女性主義研究面臨著尷尬的處境:一方面,它要為婦女的權益而奮爭,因此要挑戰(zhàn)現(xiàn)存的社會;另一方面,女性主義研究又是由現(xiàn)存的社會所支持的,因此或多或少地起到維護現(xiàn)狀的作用。要突破這種困境,就不能局限于一種方法。必須采納多種多樣的方法,突破傳統(tǒng)方法的束縛和限制。正如一些女性心理學家所指出的:&ldquo;女性主義對科學的批評使得人們呼吁采納多種多樣的研究方法。這包括話語分析、人口學的方法、存在&mdash;現(xiàn)象學的方法、訪談、敘事研究、表演法等等。&rdquo;[6]后現(xiàn)代女性主義并不反對經驗主義的實驗和量化方法,同時也主張容納現(xiàn)象學的質化方法。每一種方法揭示的可能僅僅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多樣化的方法才能對性別問題產生全面的認識。因此,后現(xiàn)代女性主義認為方法并不是研究者面臨的最重要問題。她們要拋棄對方法論的迷信,超越具體的方法論。后現(xiàn)代女性主義認為,方法論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問題的框架和形式。研究者的焦點應該在研究問題上。應該問題中心,而不是方法中心。問題驅動方法的選擇,而不是相反。

        在方法論的選擇方面,后現(xiàn)代女性主義明確反對實證主義的價值中立說。后現(xiàn)代女性 心理學的主要代表人物,美國心 理學家瑪麗&middot;格根曾經明確指出:第一,事實并不獨立于理論和方法,事實不是獨立的,它處在一定的 理論框架之內;第二,科學家和被研究者之間是相互作用的,兩者之間的關系影響著研究的結果,科學家不可能&ldquo;客觀&rdquo;和&ldquo;中立&rdquo;。特別是對于女性主義這樣一個充滿價值色彩的事業(yè),不可能為了加強研究結果的效度而保持&ldquo;價值中立&rdquo;。女性心理學不僅僅是一個學術活動,它同時也是一場_運動。它的目標是&ldquo;為了&rdquo;(for)女性而研究,而不僅僅是&ldquo;關于&rdquo;(about)女性的研究。因此,女性心理學的價值色彩是明顯的,它的根本目的是要揭示壓抑女性、病體化女性的 社會條件,促進婦女的真正解放。

        
      看了&ldquo;學術論文正文怎么寫&rdquo;的人還看:

      1.個人學術論文格式范文

      2.關于學術論文怎么寫

      3.大學學術論文怎么寫

      4.大學學術論文格式范文

      5.關于學術論文的格式范文

      2620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