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丰满熟女一区二区三区_五月天亚洲欧美综合网_亚洲青青青在线观看_国产一区二区精选

  • <menu id="29e66"></menu>

    <bdo id="29e66"><mark id="29e66"><legend id="29e66"></legend></mark></bdo>

  • <pre id="29e66"><tt id="29e66"><rt id="29e66"></rt></tt></pre>

      <label id="29e66"></label><address id="29e66"><mark id="29e66"><strike id="29e66"></strike></mark></address>
      學習啦 > >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

      時間: 康華0 分享

      無論遇到什么問題和困難,請相信您不是孤單一人,我們將始終在您身邊提供支持和指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如果大家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精選篇1

      1、檢驗酒精中是否含水無水CuSO4,變藍

      2、能使溴水褪色的烯、炔(苯、烷不能)

      3、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的烯、炔(苯、烷不能)

      4、能發(fā)生加聚反應的含C=C雙鍵的(如烯)

      5、能發(fā)生消去反應的是乙醇(濃硫酸,170℃)

      6、能發(fā)生酯化反應的是醇和酸

      7、燃燒產(chǎn)生大量黑煙的是C2H2、C6H6

      8、屬于天然高分子的是淀粉、纖維素、蛋白質(zhì)、天然橡膠(油脂、麥芽糖、蔗糖不是)

      9、屬于三大合成材料的是塑料、合成橡膠、合成纖維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精選篇2

      1.有機物的溶解性

      (1)難溶于水的有:各類烴、鹵代烴、硝基化合物、酯、絕大多數(shù)高聚物、高級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數(shù)目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級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鹽、氨基酸及鹽、單糖、二糖。(它們都能與水形成氫鍵)。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種很好的溶劑,既能溶解許多無機物,又能溶解許多有機物,所以常用乙醇來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藥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為反應的溶劑,使參加反應的有機物和無機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觸面積,提高反應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應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讓它們在均相(同一溶劑的溶液)中充分接觸,加快反應速率,提高反應限度。

      ②苯酚:室溫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屬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機溶劑,當溫度高于65℃時,能與水混溶,冷卻后分層,上層為苯酚的水溶液,下層為水的苯酚溶液,振蕩后形成乳濁液。苯酚易溶于堿溶液和純堿溶液,這是因為生成了易溶性的鈉鹽。

      2.有機物的密度

      (1)小于水的密度,且與水(溶液)分層的有:各類烴、一氯代烴、酯(包括油脂)

      (2)大于水的密度,且與水(溶液)分層的有:多氯代烴、溴代烴(溴苯等)、碘代烴、硝基苯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精選篇3

      1.結晶和重結晶:利用物質(zhì)在溶液中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較大,如NaCl,KNO3。

      2.蒸餾冷卻法:在沸點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餾

      3.過濾法:溶與不溶。

      4.升華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來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過量的NaOH溶液里過濾分離。

      7.增加法:把雜質(zhì)轉(zhuǎn)化成所需要的物質(zhì):CO2(CO):通過熱的CuO;CO2(SO2):通過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氣體中的氣體雜質(zhì),氣體雜質(zhì)必須被藥品吸收:N2(O2):將混合氣體通過銅網(wǎng)吸收O2。

      9.轉(zhuǎn)化法:兩種物質(zhì)難以直接分離,加藥品變得容易分離,然后再還原回去:Al(OH)3,F(xiàn)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過濾,除去Fe(OH)3,再加酸讓NaAlO2轉(zhuǎn)化成A1(OH)3。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精選篇4

      鹽類的水解(只有可溶于水的鹽才水解)

      1、鹽類水解:在水溶液中鹽電離出來的離子跟水電離出來的H+或OH-結合生成弱電解質(zhì)的反應。

      2、水解的實質(zhì):水溶液中鹽電離出來的離子跟水電離出來的H+或OH-結合,破壞水的電離,是平衡向右移動,促進水的電離。

      3、鹽類水解規(guī)律:

      ①有弱才水解,無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誰強顯誰性,兩弱都水解,同強顯中性。

      ②多元弱酸根,濃度相同時正酸根比酸式酸根水解程度大,堿性更強。(如:Na2CO3>NaHCO3)

      4、鹽類水解的特點:

      (1)可逆(與中和反應互逆)

      (2)程度小

      (3)吸熱

      5、影響鹽類水解的外界因素:

      ①溫度:溫度越高水解程度越大(水解吸熱,越熱越水解)

      ②濃度:濃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越稀越水解)

      ③酸堿:促進或抑制鹽的水解(H+促進陰離子水解而抑制陽離子水解;OH-促進陽離子水解而抑制陰離子水解)

      6、酸式鹽溶液的酸堿性:

      ①只電離不水解:如HSO4-顯酸性

      ②電離程度>水解程度,顯酸性(如:HSO3-、H2PO4-)

      ③水解程度>電離程度,顯堿性(如:HCO3-、HS-、HPO42-)

      7、雙水解反應:

      (1)構成鹽的陰陽離子均能發(fā)生水解的反應。雙水解反應相互促進,水解程度較大,有的甚至水解完全。使得平衡向右移。

      (2)常見的雙水解反應完全的為:Fe3+、Al3+與AlO2-、CO32-(HCO3-)、S2-(HS-)、SO32-(HSO3-);S2-與NH4+;CO32-(HCO3-)與NH4+其特點是相互水解成沉淀或氣體。雙水解完全的離子方程式配平依據(jù)是兩邊電荷平衡,如:2Al3++3S2-+6H2O==2Al(OH)3↓+3H2S↑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精選篇5

      1、沉淀溶解平衡與溶度積

      (1)概念

      當固體溶于水時,固體溶于水的速率和離子結合為固體的速率相等時,固體的溶解與沉淀的生成達到平衡狀態(tài),稱為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數(shù)叫做溶度積常數(shù),簡稱溶度積,用Ksp表示。

      (2)溶度積Ksp的特點

      Ksp只與難溶電解質(zhì)的性質(zhì)和溫度有關,與沉淀的量無關,且溶液中離子濃度的變化能引起平衡移動,但并不改變?nèi)芏确e。

      Ksp反映了難溶電解質(zhì)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沉淀溶解平衡的應用

      (1)沉淀的溶解與生成

      根據(jù)濃度商Qc與溶度積Ksp的大小比較,規(guī)則如下:

      Qc=Ksp時,處于沉淀溶解平衡狀態(tài)。

      Qc>Ksp時,溶液中的離子結合為沉淀至平衡。

      (2)沉淀的轉(zhuǎn)化

      根據(jù)溶度積的大小,可以將溶度積大的沉淀可轉(zhuǎn)化為溶度積更小的沉淀,這叫做沉淀的轉(zhuǎn)化。沉淀轉(zhuǎn)化實質(zhì)為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動。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精選篇6

      第一章

      一、焓變反應熱

      1.反應熱:一定條件下,一定物質(zhì)的量的反應物之間完全反應所放出或吸收的熱量

      2.焓變(ΔH)的意義:在恒壓條件下進行的化學反應的熱效應

      (1)符號:△H(2)。單位:kJ/mol

      3、產(chǎn)生原因:化學鍵斷裂——吸熱化學鍵形成——放熱

      放出熱量的化學反應。(放熱>吸熱)△H為“-”或△H<0

      吸收熱量的化學反應。(吸熱>放熱)△H為“+”或△H>0

      ☆常見的放熱反應:①所有的燃燒反應②酸堿中和反應

      ③大多數(shù)的化合反應④金屬與酸的反應

      ⑤生石灰和水反應⑥濃硫酸稀釋、氫氧化鈉固體溶解等

      ☆常見的吸熱反應:①晶體Ba(OH)2·8H2O與NH4Cl②大多數(shù)的分解反應

      ③以H2、CO、C為還原劑的氧化還原反應④銨鹽溶解等

      二、熱化學方程式

      書寫化學方程式注意要點:

      ①熱化學方程式必須標出能量變化。

      ②熱化學方程式中必須標明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狀態(tài)(g,l,s分別表示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水溶液中溶質(zhì)用aq表示)

      ③熱化學反應方程式要指明反應時的溫度和壓強。

      ④熱化學方程式中的化學計量數(shù)可以是整數(shù),也可以是分數(shù)

      ⑤各物質(zhì)系數(shù)加倍,△H加倍;反應逆向進行,△H改變符號,數(shù)值不變

      三、燃燒熱

      1.概念:25℃,101kPa時,1mol純物質(zhì)完全燃燒生成穩(wěn)定的化合物時所放出的熱量。燃燒熱的單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幾點:

      ①研究條件:101kPa

      ②反應程度:完全燃燒,產(chǎn)物是穩(wěn)定的氧化物。

      ③燃燒物的物質(zhì)的量:1mol

      ④研究內(nèi)容:放出的熱量。(ΔH<0,單位kJ/mol)

      四、中和熱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堿發(fā)生中和反應而生成1molH2O,這時的反應熱叫中和熱。

      2.強酸與強堿的中和反應其實質(zhì)是H+和OH-反應,其熱化學方程式為:

      H+(aq)+OH-(aq)=H2O(l)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堿電離要吸收熱量,所以它們參加中和反應時的中和熱小于57、3kJ/mol。

      4.中和熱的測定實驗

      五、蓋斯定律

      1.內(nèi)容:化學反應的反應熱只與反應的始態(tài)(各反應物)和終態(tài)(各生成物)有關,而與具體反應進行的途徑無關,如果一個反應可以分幾步進行,則各分步反應的反應熱之和與該反應一步完成的反應熱是相同的。

      第二章

      一、化學反應速率

      1、化學反應速率(v)

      ⑴定義:用來衡量化學反應的快慢,單位時間內(nèi)反應物或生成物的物質(zhì)的量的變化

      ⑵表示方法:單位時間內(nèi)反應濃度的減少或生成物濃度的增加來表示

      ⑶計算公式:v=Δc/Δt(υ:平均速率,Δc:濃度變化,Δt:時間)單位:mol/(L·s)

      ⑷影響因素:

      ①決定因素(內(nèi)因):反應物的性質(zhì)(決定因素)

      ②條件因素(外因):反應所處的條件

      2、※注意:

      (1)、參加反應的物質(zhì)為固體和液體,由于壓強的變化對濃度幾乎無影響,可以認為反應速率不變。

      (2)、惰性氣體對于速率的影響

      ①恒溫恒容時:充入惰性氣體→總壓增大,但是各分壓不變,各物質(zhì)濃度不變→反應速率不變

      ②恒溫恒體時:充入惰性氣體→體積增大→各反應物濃度減小→反應速率減慢

      二、化學平衡

      (一)1、定義:

      化學平衡狀態(tài):一定條件下,當一個可逆反應進行到正逆反應速率相等時,更組成成分濃度不再改變,達到表面上靜止的一種“平衡”,這就是這個反應所能達到的限度即化學平衡狀態(tài)。

      2、化學平衡的特征

      逆(研究前提是可逆反應)

      等(同一物質(zhì)的正逆反應速率相等)

      動(動態(tài)平衡)

      定(各物質(zhì)的濃度與質(zhì)量分數(shù)恒定)

      變(條件改變,平衡發(fā)生變化)

      3、判斷平衡的依據(jù)

      判斷可逆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方法和依據(jù)

      (二)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

      1、濃度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

      (1)影響規(guī)律: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增大反應物的濃度或減少生成物的濃度,都可以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動;增大生成物的濃度或減小反應物的濃度,都可以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動

      (2)增加固體或純液體的量,由于濃度不變,所以平衡_不移動_

      (3)在溶液中進行的反應,如果稀釋溶液,反應物濃度__減小__,生成物濃度也_減小_,V正_減小___,V逆也_減小____,但是減小的程度不同,總的結果是化學平衡向反應方程式中化學計量數(shù)之和__大___的方向移動。

      2、溫度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

      影響規(guī)律: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溫度升高會使化學平衡向著___吸熱反應______方向移動,溫度降低會使化學平衡向著_放熱反應__方向移動。

      3、壓強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

      影響規(guī)律:其他條件不變時,增大壓強,會使平衡向著__體積縮小___方向移動;減小壓強,會使平衡向著___體積增大__方向移動。

      注意:(1)改變壓強不能使無氣態(tài)物質(zhì)存在的化學平衡發(fā)生移動

      (2)氣體減壓或增壓與溶液稀釋或濃縮的化學平衡移動規(guī)律相似

      4、催化劑對化學平衡的影響:由于使用催化劑對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影響的程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__不移動___。但是使用催化劑可以影響可逆反應達到平衡所需的_時間_。

      5、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動原理):如果改變影響平衡的條件之一(如溫度,壓強,濃度),平衡向著能夠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

      三、化學平衡常數(shù)

      (一)定義:在一定溫度下,當一個反應達到化學平衡時,___生成物濃度冪之積與反應物濃度冪之積的比值是一個常數(shù)____比值。符號:__K__

      (二)使用化學平衡常數(shù)K應注意的問題:

      1、表達式中各物質(zhì)的濃度是__變化的濃度______,不是起始濃度也不是物質(zhì)的量。

      2、K只與__溫度(T)___有關,與反應物或生成物的濃度無關。

      3、反應物或生產(chǎn)物中有固體或純液體存在時,由于其濃度是固定不變的,可以看做是“1”而不代入公式。

      4、稀溶液中進行的反應,如有水參加,水的濃度不必寫在平衡關系式中。

      (三)化學平衡常數(shù)K的應用:

      1、化學平衡常數(shù)值的大小是可逆反應__進行程度_____的標志。K值越大,說明平衡時_生成物___的濃度越大,它的___正向反應___進行的程度越大,即該反應進行得越__完全___,反應物轉(zhuǎn)化率越_高___。反之,則相反。一般地,K>_105__時,該反應就進行得基本完全了。

      2、可以利用K值做標準,判斷正在進行的可逆反應是否平衡及不平衡時向何方進行建立平衡。(Q:濃度積)

      Q_〈__K:反應向正反應方向進行;

      Q__=_K:反應處于平衡狀態(tài);

      Q_〉__K:反應向逆反應方向進行

      3、利用K值可判斷反應的熱效應

      若溫度升高,K值增大,則正反應為__吸熱___反應

      若溫度升高,K值減小,則正反應為__放熱___反應

      *四、等效平衡

      1、概念:在一定條件下(定溫、定容或定溫、定壓),只是起始加入情況不同的同一可逆反應達到平衡后,任何相同組分的百分含量均相同,這樣的化學平衡互稱為等效平衡。

      2、分類

      (1)定溫,定容條件下的等效平衡

      第一類:對于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shù)改變的可逆反應:必須要保證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與原來相同;同時必須保證平衡式左右兩邊同一邊的物質(zhì)的量與原來相同。

      第二類:對于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shù)不變的可逆反應:只要反應物的物質(zhì)的量的比例與原來相同即可視為二者等效。

      (2)定溫,定壓的等效平衡

      只要保證可逆反應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相同即可視為等效平衡。

      五、化學反應進行的方向

      1、反應熵變與反應方向:

      (1)熵:物質(zhì)的一個狀態(tài)函數(shù),用來描述體系的混亂度,符號為S。單位:J?mol-1?K-1

      (2)體系趨向于有序轉(zhuǎn)變?yōu)闊o序,導致體系的熵增加,這叫做熵增加原理,也是反應方向判斷的依據(jù)。

      (3)同一物質(zhì),在氣態(tài)時熵值最大,液態(tài)時次之,固態(tài)時最小。即S(g)〉S(l)〉S(s)

      2、反應方向判斷依據(jù)

      在溫度、壓強一定的條件下,化學反應的判讀依據(jù)為:

      ΔH-TΔS〈0反應能自發(fā)進行

      ΔH-TΔS=0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

      ΔH-TΔS〉0反應不能自發(fā)進行

      注意:(1)ΔH為負,ΔS為正時,任何溫度反應都能自發(fā)進行

      (2)ΔH為正,ΔS為負時,任何溫度反應都不能自發(fā)進行

      第三章

      一、弱電解質(zhì)的電離

      1、定義:電解質(zhì):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tài)下能導電的化合物,叫電解質(zhì)。

      非電解質(zhì):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tài)下都不能導電的化合物。

      強電解質(zhì):在水溶液里全部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zhì)。

      弱電解質(zhì):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zhì)。

      200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