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丰满熟女一区二区三区_五月天亚洲欧美综合网_亚洲青青青在线观看_国产一区二区精选

  • <menu id="29e66"></menu>

    <bdo id="29e66"><mark id="29e66"><legend id="29e66"></legend></mark></bdo>

  • <pre id="29e66"><tt id="29e66"><rt id="29e66"></rt></tt></pre>

      <label id="29e66"></label><address id="29e66"><mark id="29e66"><strike id="29e66"></strike></mark></address>
      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高中學習方法 > 高二學習方法 > 高二歷史 > 高二歷史的會考的詳細知識點(2)

      高二歷史的會考的詳細知識點(2)

      時間: 夏萍1132 分享

      高二歷史的會考的詳細知識點

        高二歷史的會考的知識點

        一、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內容

        1、分封制:

       ?、俜址鈱ο螅和踝?、功臣、古代帝王后代,同性親族是分封的主體。

       ?、诹x務:鎮(zhèn)守疆土、隨從作戰(zhàn),交納貢賦,朝覲述職

        ③權利:政治上,設置官吏,軍事上,建立武裝,經濟上,征派賦役,有較大獨立性。

        2、宗法制:

       ?、俸x:用父系血緣關系的親疏來維持政治等級、鞏固國家統(tǒng)治的制度。

        3、與分封制的關系:互為表里。

        二、宗法制和分封制的歷史作用和特點

        1、分封制:

        作用:

       ?、偌訌娏酥芴熳訉Φ胤降慕y(tǒng)治;

       ?、谟欣谖髦荛_發(fā)邊遠地區(qū),擴大統(tǒng)治區(qū)域;

        特點:層層分封,等級森嚴,帶有宗族色彩。

        2、宗法制:

        作用:

       ?、俦WC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

       ?、谟欣诮y(tǒng)治集團內部的穩(wěn)定。

        特點(原則):嫡長子繼承制。

        三、始皇帝的來歷和皇權的至高無上

        1、由來:秦始皇統(tǒng)一全國后,自認為是“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將“皇”、“帝”兩個人間最高的稱呼結合起來,為自己的帝號,從此天子稱為皇帝。

        2、皇帝制度基本特征:皇位世襲、皇權至上、皇帝獨尊。

        四、秦朝中央官制與郡縣制的內容和作用

        1、內容:

        中央:三公九卿制,地方:郡縣制。

        (三公:丞相-處理政事;御史大夫-奏章、詔令、監(jiān)察;太尉-軍事)

        (諸卿:中央政府的職能部門,向丞相負責)

        2、中央官制作用:相互配合,彼此牽制,皇權中心,減少決策失誤。

        3、郡縣制作用:實現(xiàn)了中央對地方政權直接有效的控制。

        五、秦朝中央集權制的影響

        1、政治:徹底打破了傳統(tǒng)的貴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鞏固國家統(tǒng)一。/

        2、經濟:有利于封建經濟文化發(fā)展

        3、民族:有利于中華民族的形成發(fā)展4、局限性:強化皇帝的專制權威,激化階級矛盾,秦朝短命而亡。

        六、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和作用

        1、措施:頒布“推恩令”

        2、作用:王國越分越小,中央集權得到加強。

        七、 隋唐時期的三省六部制及其作用

        1、內容唐朝中央設三?。褐袝。翰輸M政令 門下?。号g審議 尚書?。簣?zhí)行政令

        2、三省制作用:相互牽制和監(jiān)督,削弱相權,保證了皇權的獨尊。

        八、明朝內閣與清朝軍機處

        1、明朝內閣:

       ?、?確立:明成祖在位時,正式設立內閣,隨侍皇帝,并開始參與機密事務的決策。

       ?、?性質:明朝內閣始終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級的行政機構或決策機構,只是為皇帝提供顧問的內侍機構

       ?、圩饔茫杭訌娋鲗V?。

        2、清軍機處

       ?、俅_立:雍正設置軍機處。

       ?、谕怀鎏攸c:軍機大臣跪受筆錄;機構簡單;辦事效率高;保密性強。

        ③作用:提高了行政效率,軍政大權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專制制度發(fā)展到頂峰。

        九、君主專制加強對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影響

        1、有利于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和鞏固,有利于社會安定、經濟發(fā)展和文化繁榮。

        2、使皇帝的決策具有個人獨斷和隨意性的特點,助長了官場的因循守舊之風,導致官僚主義、貪污腐化之風盛行,阻礙社會進步。

        3、明清之際,西方許多國家先后發(fā)生了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建立起資產階級的君主立憲制或民主共和制,為資本主義工業(yè)化開辟了道路,跨入生產力迅速發(fā)展的新時代。而清朝統(tǒng)治者卻繼承明制,把君主專制制度推向高峰,中國社會的發(fā)展開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國家.

        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

        一、從1840年至1901年列強侵華的史實

        1、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

        《南京條約》內容及其附件內容:

        (1)《南京條約》內容: ①割香港島給英國②賠款2100萬銀元③協(xié)定關稅④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通商口岸

        (2)《南京條約》附件:①領事裁判權; ②片面最惠國待遇; ③居留通商口岸

        (3)鴉片戰(zhàn)爭影響:

        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獨立發(fā)展的道路被迫中斷,并被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2、甲午中日戰(zhàn)爭與《馬關條約》內容及影響:

        (1)《馬關條約》內容:①割遼東半島、臺灣及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 ②賠償日本軍費二億兩白銀;③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④日本可以在中國通商口岸投資設廠,產品運銷中國內地免收內地稅。

        (2)《馬關條約》主要影響:

        ①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②外國侵略勢力深入內地

       ?、圩璧K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3、八國聯(lián)軍侵華《辛丑條約》內容及影響:

        (1)《辛丑條約》內容:

        ①賠款白銀4.5億兩 ②劃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 ③各國派兵駐守北京到山海關沿線

       ?、芙怪袊嗣穹吹鄱窢?⑤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

        (2)《辛丑條約》主要影響:①清政府徹底成為帝國主義統(tǒng)治中國的工具。

       ?、谑怪袊耆萑氚胫趁竦匕敕饨ㄉ鐣?。

        二、從1839-1901年中國軍民反抗外來侵略的事跡

        1、虎門銷煙

        2、三元里人民抗英

        3、清滿族將領海齡抗英

        4、太平天國運動打擊外國侵略

        5、黃海戰(zhàn)役鄧世昌抵御日本侵略

        6、臺灣人民反割臺

        7、義和團廊坊阻擊戰(zhàn)

        三、侵華日軍的罪行

        1、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殺,超過30萬人

        2、潘家峪屠殺

        3、731部隊

        四、全民族團結抗戰(zhàn)的主要史實及意義

        1、開始:1937.7.7 盧溝橋事變

        2、第二次國共合作實現(xiàn):1937年9月,公布《國共合作宣言》,蔣介石承認共產黨合法地位。標志著第二國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正式形成。

        3、兩大戰(zhàn)場:國民黨正面戰(zhàn)場:組織凇滬會戰(zhàn)、太原會戰(zhàn)、徐州會戰(zhàn)、武漢會戰(zhàn);

        臺兒莊大捷是抗戰(zhàn)以來的最大勝利。

        共產黨敵后戰(zhàn)爭:1937年,制定全面抗戰(zhàn)路線;建立敵后抗日根據(jù)地

        平型關大捷是抗戰(zhàn)中的首次勝利;

        1940年,彭德懷指揮百團大戰(zhàn)

        4、結果:1945.8.15 日本無條件投降

        5、意義:是中國人民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取得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完全勝利

        增強了全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對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中國的國際地位提高

        注意:中國勝利的最主要原因,實行了全民族的抗戰(zhàn)。


      猜你感興趣:

      1.高二歷史會考的重點知識詳解

      2.高中會考歷史知識點總結

      3.2018年高中會考歷史知識點總結

      4.2017高中會考歷史知識點總結

      5.高中歷史會考重要知識點匯總

      3777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