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丰满熟女一区二区三区_五月天亚洲欧美综合网_亚洲青青青在线观看_国产一区二区精选

  • <menu id="29e66"></menu>

    <bdo id="29e66"><mark id="29e66"><legend id="29e66"></legend></mark></bdo>

  • <pre id="29e66"><tt id="29e66"><rt id="29e66"></rt></tt></pre>

      <label id="29e66"></label><address id="29e66"><mark id="29e66"><strike id="29e66"></strike></mark></address>
      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高中學習方法 > 高二學習方法 > 高二生物 >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識點匯總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識點匯總

      時間: 鳳婷983 分享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識點匯總

        一些高二學生認為生物這一科目難學,其實是他們沒學好生物知識點,只要弄懂了相關知識點就能夠取得好的成績,,下面學習啦小編整理的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識點匯總,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識點匯總

        一、細胞與穩(wěn)態(tài)

        1、體內細胞生活在細胞外液中

        2、 內環(huán)境的組成及相互關系

        (1)毛細淋巴管具有盲端,毛細血管沒有盲端,這是區(qū)別毛細淋巴管和毛細血管的方法。

        (2)淋巴來源于組織液,返回血漿。圖示中組織液單向轉化為淋巴,淋巴單向轉化為血漿,這是判斷血漿、組織液、淋巴三者關系的突破口。

        3、內環(huán)境中存在和不存在的物質

        (1)存在的物質主要有: ①營養(yǎng)物質:水、無機鹽、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維生素等。

       ?、诖x廢物:CO2、尿素等。 ③調節(jié)物質:激素、抗體、遞質、淋巴因子、組織胺等。

        ④其他物質:纖維蛋白原等。

        (2)不存在的物質主要有: ①只存在于細胞內的物質:血紅蛋白及與細胞呼吸、復制、轉錄、翻譯有關的酶等。 ②存在于消化道中的食物及分泌到消化道中的消化酶。

        4、在內環(huán)境中發(fā)生和不發(fā)生的生理過程

        (1)發(fā)生的生理過程 ①乳酸與碳酸氫鈉作用生成乳酸鈉和碳酸實現pH的穩(wěn)態(tài)。 ②興奮傳導過程中神經遞質與受體結合。 ③免疫過程中抗體與相應的抗原特異性地結合。 ④激素調節(jié)過程,激素與靶細胞的結合。

        (2)不發(fā)生的生理過程(舉例) ①細胞呼吸的各階段反應。 ②細胞內蛋白質、遞質和激素等物質的合成。 ③消化道等外部環(huán)境所發(fā)生的淀粉、脂質和蛋白質的消化水解過程。

        技法提煉

        內環(huán)境成分的判斷方法

        一看是否屬于血漿、組織液或淋巴中的成分(如血漿蛋白、水、無機鹽、葡萄糖、氨基酸、脂質、O2、CO2、激素、代謝廢物等)。若是,則一定屬于內環(huán)境的成分。

        二看是否屬于細胞內液及細胞膜的成分(如血紅蛋白、呼吸氧化酶、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載體蛋白等)。若是,則一定不屬于內環(huán)境的成分。

        三看是否屬于外界環(huán)境液體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淚液、汗液、體腔液等中的成分)。若是,則一定不屬于內環(huán)境的成分。

        5、細胞外液的理化性質

        (1)滲透壓:

        血漿滲透壓:主要與無機鹽、蛋白質的含量有關,。細胞外液的滲透壓:主要與Na+、Cl-有關。

        溶液滲透壓:溶液濃度越高,溶液滲透壓越大。

        (2)酸堿度:正常人血漿接近中性,PH為7.35-7.45。與HCO3-、HPO42-等離子有關。

        (3)溫度:體細胞外液的溫度一般維持在37℃左右。

        易錯警示 與內環(huán)境有關的2個易錯點:(1)內環(huán)境概念的適用范圍:內環(huán)境屬于多細胞動物的一個概念,單細胞動物(原生動物)以及植物沒有所謂的內環(huán)境。(2)血漿蛋白≠血紅蛋白:血漿蛋白是血漿中蛋白質的總稱,屬于內環(huán)境的成分;而血紅蛋白存在于紅細胞內,不是內環(huán)境的成分。

        6、內環(huán)境的穩(wěn)態(tài)

        (1)穩(wěn)態(tài):正常機體通過神經系統和體液免疫調節(jié),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huán)境的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

        (2)機體維持穩(wěn)態(tài)的主要調節(jié)機制是神經—體液—免疫調節(jié)。

        (3)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意義: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7、組織水腫及其產生原因分析

        組織間隙中積聚的組織液過多將導致組織水腫,其引發(fā)原因如下

        :

        二、神經調節(jié)

        1、神經調節(jié)基本方式:反射

        2、反射的結構基礎:反射弧

        3、反射發(fā)生必須具備兩個條件:反射弧完整和一定條件的刺激。

       ?、俑惺芷?,②傳入神經,③神經中樞,④傳出神經,⑤效應器,⑥神經節(jié)(細胞體聚集在一起構成)。

        2、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

        (1)傳導形式:興奮在神經纖維上以電信號的形式傳導。

        (2)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

        (3)局部電流:在興奮部位和未興奮部位之間存在電位差,形成了局部電流。

        (4)傳導方向:雙向傳導。

        下圖所示的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過程易錯警示 與興奮產生與傳導有關的3點提示:(1)神經纖維上興奮的產生主要是Na+內流的結果,Na+的內流需要膜載體(離子通道),同時從高濃度到低濃度,故屬于協助擴散;同理,神經纖維上靜息電位的產生過程中K+的外流也屬于協助擴散。(2)興奮在神經纖維上以局部電流或電信號的形式傳導。(3)離體和生物體內神經纖維上興奮傳導的差別:①離體神經纖維上興奮的傳導是雙向的。②在生物體內,神經纖維上的神經沖動只能來自感受器。因此在生物體內,興奮在神經纖維上是單向傳導的。

        3、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

        (1)突觸的結構

        (2)突觸間隙內的液體為組織液(填內環(huán)境成分)。

        (3)興奮在神經元之間單向傳遞的原因:神經遞質只存在于突觸前膜內的突觸小泡中,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膜。

        [解惑] 突觸前膜和突觸后膜是特化的細胞膜,其結構特點是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功能特性是具有選擇透過性,與細細胞膜的結構特點和功能特性分別相同。

        易錯警示 有關神經傳遞中的知識總結

        (1)突觸和突觸小體的區(qū)別

       ?、俳M成不同:突觸小體是上一個神經元軸突末端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構成突觸前膜,是突觸的一部分;突觸由兩個神經元構成,包括突觸前膜、突觸間隙和突觸后膜。

       ?、谛盘栟D變不同:在突觸小體上的信號變化為電信號→化學信號;在突觸中完成的信號轉變?yōu)殡娦盘?rarr;化學信號→電信號。

        (2)有關神經遞質歸納小結

        神經遞質是神經細胞產生的一種化學信息物質,對有相應受體的神經細胞產生特異性反應(興奮或抑制)。

       ?、俟w:軸突末梢突觸小體內的突觸小泡。

        ②受體:與軸突相鄰的另一個神經元的樹突膜或細胞體膜上的蛋白質,能識別相應的神經遞質并與之發(fā)生特異性結合,從而引起突觸后膜發(fā)生膜電位變化。

       ?、蹅鬟f: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組織液)→突觸后膜。

       ?、茚尫牛浩浞绞綖榘拢撨^程的結構基礎是依靠生物膜的流動性,遞質在該過程中穿過了0層生物膜。在突觸小體中與該過程密切相關的線粒體和高爾基體的含量較多。⑤作用:與相應的受體結合,使另一個神經元發(fā)生膜電位變化(興奮或抑制)。

        ⑥去向:神經遞質發(fā)生效應后,就被酶破壞而失活,或被轉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為下次興奮做好準備。

       ?、叻N類:常見的神經遞質有:a.乙酰膽堿;b.兒茶酚胺類:包括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和多巴胺;c.5­羥色胺;d.氨基酸類:谷氨酸、γ­氨基丁酸和甘氨酸,這些都不是蛋白質。

        4、神經系統的分級調節(jié)

        下丘腦:體溫調節(jié)中樞、水平衡調節(jié)中樞、生物的節(jié)律行為

        腦干:呼吸中樞

        小腦:維持身體平衡的作用

        大腦:調節(jié)機體活動的最高級中樞

        脊髓:調節(jié)機體活動的低級中樞

        5、大腦的高級功能:言語區(qū): S區(qū)(不能講話)、W(不能寫字)、H(不能聽懂話)、V(不能看懂文字)

        三、體液調節(jié)(激素調節(jié))

        人體內主要內分泌腺及分泌的激素

        [解惑] (1)激素既不組成細胞結構,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只起調節(jié)作用。

        (2)胰腺既有外分泌部——分泌胰液,含各種消化酶;又有內分泌腺——胰島分泌調節(jié)血糖的激素。

        (3)體液調節(jié)并非激素調節(jié):在體液調節(jié)中,激素調節(jié)起主要作用,但不是唯一的,如CO2、H+等對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也屬于體液調節(jié)。

        易錯警示 動物激素化學本質的歸納

        下丘腦:促激素釋放激素、抗利尿激素(1) 多肽和蛋白質類激素垂體:促激素、生長激素

        胰島:胰島素、胰高血糖素

        (2)氨基酸衍生物:甲狀腺激素、腎上腺素。

        (3)固醇類激素:性激素。

        7、激素調節(jié)的實例

        (1) 血糖平衡的調節(jié)

        血糖的來源和去路參與調節(jié)的主要激素有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

        (2)甲狀腺激素分泌的分級調節(jié)

        (3) 反饋調節(jié):在一個系統中,系統本身工作的效果,反過來又作為信息調節(jié)系統的工作,這種調節(jié)方式稱為反饋調節(jié)。

        反饋調節(jié)是生命系統中非常普遍的調節(jié)機制,它對于機體維持穩(wěn)態(tài)具重要意義!

        8、體溫調節(jié)

        (1)人體熱量的主要細胞中有機物的氧化放能。

        (2)主要的產熱器官:骨骼肌和肝臟。

        (3)炎熱環(huán)境中體溫調節(jié)的效應器:汗腺、毛細血管等。

        9、水鹽調節(jié)

        (1)調節(jié)中樞:下丘腦。

        (2)調節(jié)途徑

        ①渴感的產生與飲水: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大腦皮層→產生渴感,主動飲水。

        ②水分的重吸收: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垂體釋放,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腎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尿量減少。

        10、激素調節(jié)的特點

       ?、?微量和高效;② 通過體液運輸(故臨床上通過抽取血樣來檢測內分泌系統的疾病) ③ 作用于靶器官、靶細胞

        注:(1)靶器官、靶細胞: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細胞即為該激素的靶器官、靶細胞。

        (2)激素一經靶器官、靶細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滅活了,因此體內需要源源不斷地產生激素,以維持激素含量的動態(tài)平衡。

        11、神經調節(jié)與體液調節(jié)的關系

        體液調節(jié):激素、二氧化碳等調節(jié)因子,通過體液運送的方式對生命活動進行的調節(jié)。(激素調節(jié)是其主要內容)

        四、免疫調節(jié)

        1、免疫系統的組成

        (1)組成: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和免疫活性物質。

        吞噬細胞等

        (2)免疫細胞T細胞淋巴細胞B細胞

        遷移到胸腺中成熟

        在骨髓中成熟

        (3)免疫活性物質:抗體、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2、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

        殺菌則為第二道防線。

        (2)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膚表面等都是外界環(huán)境,在這些場所中所發(fā)生的免疫都屬于第一道防線,如胃酸殺菌等。

        3、特異性免疫 (1)體液免疫(抗原沒有進入細胞)

        ①參與細胞:吞噬細胞、T細胞、B細胞、記憶細胞、漿細胞。

       ?、诿庖哌^程

       ?、劢Y果:多數情況下漿細胞產生抗體與抗原結合,形成沉淀或細胞集團,進而被吞噬細胞吞噬消化。

        (2)細胞免疫(抗原進入細胞)

       ?、賲⑴c細胞:吞噬細胞、T細胞、記憶細胞、效應T細胞。

       ?、诮Y果:效應T細胞可以與靶細胞密切接觸,使其裂解死亡,釋放出抗原,最終被吞噬細胞吞噬。

        效應T細胞作用:使靶細胞裂解,抗原暴露,暴露的抗原會被吞噬細胞吞噬消化

        4、免疫失調疾病

        (1) 免疫過強 自身免疫病 類風濕、系統性紅斑狼瘡

        過敏反應 已免疫的機體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時所發(fā)生的組織損傷或

        功能紊亂,有明顯的遺傳傾向和個體差異。

        (2)免疫過弱:艾滋病(AIDS) a. 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遺傳物質是RNA; 艾滋病屬于獲得性免疫缺陷病,由艾滋病病毒引起,其致病機理是艾滋病病毒攻擊人體免疫系統,特別是能夠侵入人體的T細胞,使T細胞大量死亡,導致患者喪失免疫功能,各種病原體則乘虛而入。所以,導致艾滋病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是病原微生物的侵染或惡性腫瘤,根本原因是HIV破壞免疫系統。

        易錯警示 與免疫細胞有關的4點提示

        (1)T細胞和B細胞的形成不需要抗原的刺激,而漿細胞和效應T細胞的形成需要抗原的刺激。

        (2)吞噬細胞不僅參與非特異性免疫,還在特異性免疫中發(fā)揮重要作用。(3)免疫活性物質并非都由免疫細胞產生,如唾液腺、淚腺細胞都可產生溶酶菌。

        (4)有關免疫細胞的“3個唯一”:唯一能產生抗體的細胞是漿細胞,B細胞、記憶細胞都不能產生;唯一沒有識別功能的細胞是漿細胞;特異性免疫中除漿細胞外,唯一沒有特異性識別功能的細胞是吞噬細胞,其余免疫細胞都有特異性識別功能。

        5、下圖是初次免疫反應和二次免疫反應過程中抗體濃度變化和患病程度曲線圖,據圖回答相關問題

        (1)記憶細胞的特點:快速增殖分化、壽命長、對相應抗原十分敏感。

        (2)二次免疫特點:反應快、反應強烈,能在抗原入侵但尚未患病之前將其消滅。

        (3)由圖示可看出,在二次免疫過程中抗體的產生特點是既快又多。

        易錯警示 與免疫過程有關的4點提示

        (1)只考慮到胸腺產生T細胞,T細胞參與細胞免疫,忽視了T細胞也可參與部分體液免疫,是解答相關試題容易出錯的主要原因。(2)對漿細胞和效應T細胞來說,初次免疫只來自B細胞或T細胞的分化;二次免疫不僅來自B細胞或T細胞的分化,而且記憶細胞可以更快地分化出漿細胞或效應T細胞。(3)由淋巴細胞到效應細胞和記憶細胞的增殖分化過程中細胞的遺傳物質并未發(fā)生改變,分化只是發(fā)生了基因的選擇性表達。(4)在再次免疫中,記憶細胞非常重要,然而抗體不是由記憶細胞產生的,仍是由漿細胞合成并分泌的。

        五、植物的激素調節(jié)

        1. 達爾文的實驗

        實驗結論:單側光照射能使胚芽鞘尖端產生某種影響,當傳遞到下部伸長區(qū)時,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長快。

        2. 鮑森·詹森的實驗

        實驗結論:胚芽鞘尖端產生的影響,可以透過瓊脂片傳遞給下部。

        3. 拜爾的實驗

        實驗結論:胚芽鞘的彎曲生長,是因為尖端產生的影響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勻造成的。

        4. 溫特的實驗

        實驗結論:造成胚芽鞘彎曲的是一種化學物質,并命名為生長素。

        產生:植物體內運輸途徑:從產生部位到作用部位5. 植物激素作用:影響植物生長發(fā)育實質:微量有機物

        [解惑] (1)溫特實驗之前的實驗結論中不能出現“生長素”,只能說“影響”。

        (2)證明“影響”是“化學物質”而非其他信號,并對該物質命名的科學家是溫特;提取該物質的是郭葛,其化學本質為吲哚乙酸,由色氨酸合成。

        (3)上述實驗中都設置了對照組,體現了單一變量原則。

        6、生長素的產生、運輸和分布

        (1)合成部位:主要在幼嫩的芽、葉和發(fā)育中的種子。(2)分布部位:植物體各器官中都有,相對集中地分布在生長旺盛的部分。

        (3)運輸

        極性運輸:從形態(tài)學的上端運輸到形態(tài)學的下端。

        非極性運輸:成熟組織中可以通過韌皮部進行。

        7、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兩重性

        (1)實質:即低濃度促進,高濃度抑制。

        濃度

       ?。旱蜐舛却龠M,高濃度抑制(2)表現器官:敏感程度:根>芽>莖

        發(fā)育程度:幼嫩>衰老

        (3)嘗試對生長素的兩重性作用曲線進行分析

        曲線中OH段表明:隨生長素濃度升高,促進生長作用增強。

        曲線中HC段表明:隨生長素濃度升高,促進生長作用減弱(但仍為促進生長)。 H點表示促進生長的最適濃度為g。

        ④當生長素濃度小于i時促進植物生長,均為“低濃度”,高于i時才會抑制植物生長,成為“高濃度”,所以C點表示促進生長的“閾值”。

        ⑤若植物幼苗出現向光性且測得向光側生長素濃度為m,則背光側的濃度范圍為大于m小于2m。

       ?、奕糁参锼椒胖?,表現出根的向地性、莖的背地性,且測得莖的近地側生長素濃度為2m,則莖的遠地側生長素濃度范圍為大于0小于m。

        8、頂端優(yōu)勢

        (1)現象:頂芽優(yōu)先生長,側芽受到抑制。

        (2)原因:頂芽產生的生長素向下運輸,積累到側芽,側芽附近生長素濃度高,發(fā)育受到抑制。

        9、生長素類似物:具有與生長素相似生理效應的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如α­萘乙酸、2,4­D等。

        生長素的作用機理:通過促進細胞縱向伸長來促進植物生長。

        10、各種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見圖)

        (1)協同作用的激素

       ?、俅龠M生長的激素:生長素、赤霉素、細胞分裂素。

        ②延緩葉片衰老的激素:細胞分裂素和生長素。

        (2)拮抗作用的激素

       ?、倨鞴倜撀?/p>

        ②種子萌發(fā)易錯警示 與各種植物激素相聯系的5點提示:(1)植物激素是在植物體的一定部位合成的微量有機物,激素種類不同,化學本質不同。(2)生長素有極性運輸的特點,其他植物激素沒有。(3)植物激素具有遠距離運輸的特點,激素種類不同,運輸的方式和方向不一定相同。

        (4)植物激素具有調節(jié)功能,不參與植物體結構的形成,也不是植物的營養(yǎng)物質。(5)利用生長素類似物處理植物比用天然的生長素更有效,其原因是人工合成的生長素類似物具有生長素的作用,但植物體內沒有分解它的酶,因而能長時間發(fā)揮作用。

        六、種群的特征和數量的變化

        1、生態(tài)系統的結構層次

        個體

        種群群落生態(tài)系統

        同種生物 所用種群 與無機環(huán)境

        (1)種群:一定區(qū)域內同種生物所有個體的總稱

        (2)群落:一定區(qū)域內的所有生物

        (3)生態(tài)系統:一定區(qū)域內的所有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

        (4)地球上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生物圈

        2、種群密度

        [解惑] (1)一個種群不是個體簡單的累加,而是具有發(fā)展、自我調節(jié)、動態(tài)穩(wěn)定以及種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等一系列特征的有機整體。是生物繁殖和進化的基本單位。(2)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3)年齡組成通過影響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間接影響種群密度和種群數量。(4)性別比例只影響出生率。

        易錯警示 (1)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2)出生率和死亡率及遷入率和遷出率是決定種群大小和種群密度的直接因素。(3)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不直接決定種群密度,但能夠預測和影響種群密度的變化趨勢。(4)除以上條件外,氣候、食物、天敵、傳染病等都影響種群密度的變化。

        3、種群密度的測量方法:植物:樣方法取平均值(取樣分有五點取樣法、等距離取樣法)(植物和運動能力較弱的動物) ............動物:標志重捕法(運動能力強的動物) ........

        易錯警示 樣方法的適用范圍及計數時應注意的問題

        (1)樣方法并非只適用于植物。對于活動能力弱、活動范圍小的動物或某種昆蟲卵也可用樣方法調查。(2)樣方法計數時應遵循的原則。同種植物無論大小都應計數,若有正好在邊界線上的個體,應遵循“計上不計下,計左不計右”的原則,即只計數樣方相鄰兩條邊及其夾角上的個體。

        4、種群數量的變化

        種群數量增長曲線

       ?、佼a生原因:食物和空間條件充裕,氣候 適宜,沒有敵害等(1)“J”型曲線②數學公式:N=Nλ③特點:增長率保持不變tt0

        ②特點:種群增長速率先增加后減小

        (2)“S”型曲線③K值:又稱環(huán)境容納量,在環(huán)境條件不受

        破壞的條件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 群最大數量

        ①產生原因:自然界的資源和空間是有限的

        “J”型曲線 “S”型曲線

        (1)K值的應用

       ?、賹σ吧镔Y源的保護措施:保護野生生物生活的環(huán)境,減小環(huán)境阻力,增大K值。 ②對有害生物的防治措施:增大環(huán)境阻力(如為防鼠害而封鎖糧食、清除生活垃圾、保護鼠的天敵等),降低K值。

        (2)K/2值的應用

       ?、賹Y源開發(fā)與利用的措施:種群數量達環(huán)境容納量的一半時種群增長速率最大,再生能力最強——把握K/2值處黃金開發(fā)點,維持被開發(fā)資源的種群數量在K/2值處,可實現“既有較大收獲量又可保持種群高速增長”,從而不影響種群再生,符合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原則。

        ②對有害生物防治的措施:務必及時控制種群數量,嚴防達K/2值處(若達K/2值處,會導致該有害生物成災)。

        易錯警示 種群數量增長中的2個關注

        (1)種群增長率和增長速率的區(qū)別

        ①種群增長率是指種群中增加的個體數占原來個體數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②增長速率是指某一段時間內增加的個體數與時間的比值。在坐標圖上可用某時間內對應曲線的斜率表示,斜率大則增長速率快。

       ?、墼?ldquo;J”型曲線中,種群增長率基本不變,增長速率逐漸增大;在“S”型曲線中,種群增長率逐漸減小,增長速率先增大后減小。

        (2)對“λ”的理解

        Nt=N0λt,λ代表種群數量增長倍數,不是增長率。λ>1時,種群密度增大;λ=1時,種群密度保持穩(wěn)定;λ<1時,種群密度減小。

      2327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