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丰满熟女一区二区三区_五月天亚洲欧美综合网_亚洲青青青在线观看_国产一区二区精选

  • <menu id="29e66"></menu>

    <bdo id="29e66"><mark id="29e66"><legend id="29e66"></legend></mark></bdo>

  • <pre id="29e66"><tt id="29e66"><rt id="29e66"></rt></tt></pre>

      <label id="29e66"></label><address id="29e66"><mark id="29e66"><strike id="29e66"></strike></mark></address>
      學習啦>學習方法>高中學習方法>高三學習方法>高三政治>

      2018年全國新課標高考政治考試大綱

      時間: 舒雯911 分享

        大綱是高考最重要的參考資料,所以一定要花時間去熟悉考綱。為了幫助考生了解政治考試大綱,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您整理的關于2018年全國高考政治考試大綱的相關資料,供您閱讀。

        2018年全國新課標高考政治考試性質

        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是合格的高中畢業(yè)生和具有同等學力的考生參加的選拔性考試。高等學校根據(jù)考生成績,按已確定的招生計劃,德、智、體全面衡量,擇優(yōu)錄取。因此,高考應具有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區(qū)分度和適當?shù)碾y度。

        2018年全國新課標高考政治考試內容

        思想政治學科考試內容根據(jù)普通高等學校對新生文化素質的要求,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3年頒布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的教學內容確定。

        思想政治學科考試應在使考生體現(xiàn)出應有的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同時,注重考查考生對所學相關課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018年高考政治大綱考核目標與要求

        1.獲取和解讀信息

        能夠從題目的文字表述中獲取回答問題的有關信息。

        能夠快速、全面、準確地從圖、表等形式中獲取回答問題的有關信息。

        能夠準確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獲取的有關信息。

        2.調動和運用知識

        能夠根據(jù)從題目中獲取和解讀的試題信息,有針對性地調動有關的經(jīng)濟、政治、文化、哲學等方面的知識,并運用這些知識做出必要的判斷。

        能夠調動和運用自主學習過程中獲得的重大時事和相關信息。

        能夠展現(xiàn)出檢索和選用自己“知識庫”中有關知識、基本技能的能力。

        3.描述和闡釋事物

        能夠用簡潔的語言描述經(jīng)濟、政治、文化、哲學等學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觀點。

        能夠運用歷史的、辯證的觀點和方法,分析、比較和解釋有關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現(xiàn)象,認識事物的本質。

        綜合闡釋或評價有關理論問題和現(xiàn)實問題。

        4.論證和探究問題

        根據(jù)有關信息,調動和運用相關知識和技能,發(fā)現(xiàn)或者提出體現(xiàn)科學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問題。

        綜合使用題目提供的信息、課堂學習或自主學習獲得的知識、方法,提出比較必要的論據(jù),論證和探究問題,得出合理的結論。

        能用順暢的語言、清晰的層次、正確的邏輯關系,表達出論證、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2018年高考政治大綱考試范圍

        本大綱僅規(guī)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中必修課程的考試范圍。關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中選修課程的內容由各實驗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根據(jù)各自教學實際情況具體規(guī)定。

        第一部分 高考政治 經(jīng)濟生活

        1.貨幣

        (1)貨幣的本質

        商品的基本屬性;貨幣的產(chǎn)生與本質;貨幣的基本職能;金屬貨幣與紙幣

        (2)貨幣的種類與形式

        貨幣與財富;結算與信用工具;外匯和匯率

        2.價格

        (1)價格的決定與變動

        價值與價格;價值決定價格;價值規(guī)律及其表現(xiàn)形式;供給與需求;影響(均衡)價格的因素

        (2)價格變動對經(jīng)濟生活的影響

        價格變動對消費者的影響;價格變動對生產(chǎn)的影響;價格變動對需求量的影響

        3.消費

        (1)消費及其類型

        影響消費的因素;消費類型;消費結構

        (2)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消費心理;消費行為

        4.生產(chǎn)與經(jīng)濟制度

        (1)生產(chǎn)與消費

        生產(chǎn)決定消費;消費對生產(chǎn)的反作用;發(fā)展生產(chǎn)的意義

        (2)我國的基本經(jīng)濟制度

        公有制為主體;國有經(jīng)濟及其主導作用;多種所有制經(jīng)濟共同發(fā)展

        5.企業(yè)與勞動者

        (1)生產(chǎn)的微觀主體——企業(yè)

        現(xiàn)代企業(yè)的組織形式;公司的類型;公司的組織形式;公司經(jīng)營與公司發(fā)展;企業(yè)兼并與企業(yè)破產(chǎn)

        (2)勞動者

        勞動與就業(yè);勞動光榮;樹立正確的擇業(yè)觀念;維護勞動者權益

        6.投資與融資

        (1)商業(yè)銀行

        利息、利率與本金;儲蓄存款;中國商業(yè)銀行體系;商業(yè)銀行的業(yè)務

        (2)投資

        投資收益與投資風險;股票;債券;商業(yè)保險

        (3)融資

        8.個人收入的分配

        (1)分配制度

        生產(chǎn)決定分配;按勞分配及其作用;我國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與公平

        收入分配方式對效率、公平的影響;提高效率,促進公平

        8.國家收入的分配

        (1)財政收入與支出

        財政收入的構成;稅收與財政的關系;影響財政收入的因素;財政支出;財政支出的構成;財政收支平衡

        (2)財政的作用

        財政與基礎設施工程;財政與宏觀調控;財政與人民生活保障

        9.征稅與納稅

        (1)稅收及其種類

        稅收;稅收的基本特征;稅收的種類;稅收的作用

        (2)依法納稅

        納稅人;負稅人;依法納稅

        10.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

        (1)市場經(jīng)濟基本原理

        市場與計劃;市場調節(jié)及其弊端;市場配置資源;市場秩序

        (2)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

        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基本特征;宏觀調控

        11.科學發(fā)展觀和小康社會的經(jīng)濟建設

        (1)實現(xiàn)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

        (2)推動經(jīng)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加快轉變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

        12.經(jīng)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

        (1)經(jīng)濟全球化

        經(jīng)濟全球化及其表現(xiàn);跨國公司;經(jīng)濟全球化的影響

        (2)國際經(jīng)濟競爭與合作

        對外開放;國際經(jīng)濟組織;國際經(jīng)濟合作;“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戰(zhàn)略

        第二部分 高考政治 政治生活

        1.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國的國家性質

        憲法對我國國家性質的規(guī)定;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與特點;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必要性;人民民主的廣泛性和真實性

        (2)我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

        我國公民享有的政治權利;我國公民必須履行的政治義務;我國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則和主要內容

        (3)我國公民政治參與的途徑和方式

        我國的選舉制度及選舉方式;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多種方式;公民直接參與民主決策的意義;我國的村民自治與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義;我國公民的民主監(jiān)督權和實行民主監(jiān)督的合法渠道;公民要負責地行使民主監(jiān)督權利

        2.我國的政府

        (1)我國政府的職能和責任

        我國政府的主要職能;我國政府的作用;我國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則

        (2)政府權力的行使與監(jiān)督

        政府依法行政的意義和要求;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對政府權力進行制約和監(jiān)督的意義;我國行政監(jiān)督體系

        (3)政府的權威

        政府的權威及其體現(xiàn);我國政府權威的來源和樹立

        3.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1)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設機關的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人大代表的產(chǎn)生;人大代表的職責;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基本內容;人民代表大會與其他國家機關的關系

        (2)我國的政黨制度

        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和執(zhí)政地位的確立;中國共產(chǎn)黨的性質、宗旨和指導思想;不斷完善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方式和執(zhí)政方式;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

        (3)我國的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我國是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我國的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我國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的優(yōu)越性;我國的宗教政策

        (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由道路、理論體系、制度三位一體構成的

        4.當代國際社會

        (1)國際社會的成員

        主權國家;國際組織;聯(lián)合國

        (2)處理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

        國際關系及其決定因素;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

        (3)世界政治經(jīng)濟發(fā)展的基本趨勢

        時代的主題;世界多極化在曲折中發(fā)展;中國政府關于建立國際新秩序的主張

        (4)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宗旨和立場;我國對外關系的基本準則;我國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我國的和平發(fā)展道路

        第三部分 高考政治 文化生活

        1.文化與生活

        (1)文化與社會

        文化的內涵與特點;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會作用;文化與經(jīng)濟、政治的關系;文化與綜合國力

        (2)文化對人的影響

        文化對人影響的表現(xiàn);文化對人影響的特點;豐富精神世界,促進全面發(fā)展

        2.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

        (1)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

        世界文化多樣性的表現(xiàn);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的關系;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意義;文化傳播的主要途徑;現(xiàn)代文化傳播手段的特點;推動文化交流的意義

        (2)文化的繼承與發(fā)展

        傳統(tǒng)文化的表現(xiàn)、特點和影響;對待傳統(tǒng)文化的正確態(tài)度;影響文化發(fā)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繼承與發(fā)展的關系

        (3)文化創(chuàng)新

        文化創(chuàng)新的源泉和動力;文化創(chuàng)新的意義;創(chuàng)新與繼承的關系;創(chuàng)新與借鑒、融合的關系;堅持文化創(chuàng)新的正確方向

        3.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

        (1)燦爛的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華文化的包容性;中國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貢獻

        (2)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的時代特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徑和意義

        4.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1)走進文化生活

        文化市場對文化的影響;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2)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道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和主要內容;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3)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

        思想道德建設在文化建設中的地位;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榮辱觀與公民道德基本規(guī)范;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科學文化修養(yǎng)

        第四部分 高考政治 生活與哲學

        1.生活智慧與時代精神

        (1)哲學是什么

        哲學與世界觀和方法論;哲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哲學與時代精神;哲學的作用

        (2)哲學基本問題

        哲學基本問題的內容;思維和存在的關系成為哲學基本問題的根據(jù)

        (3)唯物主義及其形態(tài)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特點;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特點;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特點

        (4)唯心主義及其形態(tài)

        主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

        (5)馬克思主義哲學產(chǎn)生的歷史條件

        (6)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

        (8)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

        2.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

        (1)哲學的物質概念

        自然界的物質性;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2)哲學的運動概念

        運動和物質的關系;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

        (3)物質運動的規(guī)律

        規(guī)律的概念;規(guī)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

        (4)物質決定意識

        意識的起源;意識的生理基礎;意識的內容與形式

        (5)意識的能動作用

        意識能動性的特點;意識能動性的表現(xiàn)

        (6)客觀規(guī)律與意識的能動作用

        尊重客觀規(guī)律與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

        (8)實踐

        實踐的概念;實踐的特點

        (8)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認識的動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9)真理

        真理的客觀性;真理的具體性;真理的條件性;真理和謬誤

        (10)認識過程

        認識的反復性;認識的無限性

        3.思想方法與創(chuàng)新意識

        (1)唯物辯證法

        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2)唯物辯證法的聯(lián)系觀

        聯(lián)系的普遍性;聯(lián)系的客觀性;聯(lián)系的多樣性

        (3)用聯(lián)系的觀點看問題

        整體和部分的關系;系統(tǒng)優(yōu)化方法

        (4)唯物辯證法的發(fā)展觀

        發(fā)展的概念;發(fā)展的前進性與曲折性;發(fā)展的量變與質變狀態(tài)

        (5)唯物辯證法的矛盾概念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6)用對立統(tǒng)一的觀點看問題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

        (8)辯證的否定觀

        辯證否定;形而上學的否定觀

        (8)唯物辯證法與創(chuàng)新意識

        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與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的社會作用

        4.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

        (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

        (2)生產(chǎn)力和生產(chǎn)關系

        物質資料的生產(chǎn)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礎;生產(chǎn)力與生產(chǎn)關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運動

        (3)經(jīng)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運動

        (4)社會歷史發(fā)展的總趨勢

        社會發(fā)展的實現(xiàn)方式;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的特點

        (5)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

        人民群眾的概念;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歷史的作用;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6)人生價值

        價值和價值觀;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8)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客觀依據(jù);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階級性;價值沖突及評價標準

        (8)價值的創(chuàng)造與實現(xiàn)

        價值的實現(xiàn)方式;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tǒng)一

        第五部分 高考政治 時事政治

        1.年度間國內外重大時事(上年度4月至考試當年3月)

        2.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國政府在現(xiàn)階段的基本路線和重大方針政策

        高考政治考試技巧

        一、堅定信心,充分利用和分配時間

        1.要充分分配時間:

        充分利用時間是考好各科的共性,也有政治科復習本身的特殊要求。在高三學年里學政治的時間應比高一、高二的時間多得多;特別是到了五、六月份,花在政治上的時間至少應保證在保證1/4以上;考前幾周甚至可以達到1/3—1/2(這是由政治科不同于中英數(shù)的獨自特點決定的,政治科對基礎的要求不像中英數(shù)那么高,在短時間內加強訓練復習能起到一定的作用。過去有人稱政治“是輕工業(yè),投資少,見效大”,但在考前這一年及考前一、二個月內,要投入更多,否則是無效益可言的);每天復習政治(包括早上、下午及晚修、周末可自由支配時間)的時間應保障有1/6—1/5。

        2.要充分利用時間:

        充分利用時間的另一要求就是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排除一切干擾(包括不正的班風、自己不良情緒、不當朋友、不良習慣等影響);要有明確的學習目的、計劃;講究學習、復習方法,掌握各種題型的答題方法;虛心聽從老師的引導,按部就班進行復習;上課認真聽講,不要開小差;切忌自滿、自以為是,一兩次考試成績不錯就沾沾自喜,以為已經(jīng)可以了,不再努力;對于不懂或不清楚的問題應及時問老師,不要有思想負擔。

        二、抓好書本(基礎)是關鍵

        1.對課本內容要熟:

        對課本內容要多看,看的遍數(shù)多,反復記憶多對課本內容就越熟,考起來速度才會快,準確性才會高。題目再難,也是與書本內容聯(lián)系的,“萬變不離其宗”,只要書本的原理、觀點熟,用起來才能做到得心應手。反復多遍——這是最一般的學習規(guī)律,也是做題能多得分的最基本要領。

        2.自己復習可分為每一輪幾步走,多輪進行的方法:

        第一輪復習,第一步從宏觀上熟悉相關內容的整體結構,相互聯(lián)系——一定要對相關內容(可以是一整本書的內容,也可以是一本書中某部分的內容,如唯物論或辯證法部分的主要原理觀點)進行歸類整理,盡可能先脫離書本將其用網(wǎng)絡框架等形式將結構圖整理出——政治要背,在這里主要就是指背聯(lián)系、背系統(tǒng);同時要特別注意對目錄的章節(jié)編排很熟悉。第二步,在弄清總體系統(tǒng)結構的前提下對課本內容進行細看,包括概念、事例、諺語、格言、關鍵字句、分析過程、分析依據(jù)、結論、重要意義、要求及錯誤觀點、危害等等。然后第三步進行有選擇性的整理理解記憶。

        三、掌握答題方法,訓練、提高答題能力

        1.答好主觀性政治題的一般要求:

        (1)字跡要端正、清楚,語言規(guī)范,盡量用政治(課)術語。

        (2)要有層次,分好自然段,切忌答題不分段,留太多空白或將答案擠在答卷中間。

        (3)答題必須遵循的一般步驟:

        先審題,讀清題意要求;思考題目與事件(例)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題目或事例所包含的有關原理及內容;對材料或事例進行分析(包括正確的依據(jù)、實行的必要性、重要性;錯誤的依據(jù)、危害等。在圍繞反面的認識或做法時一般可采用的語句有:“我們要反對……克服……”、“在認識(理論、思想)上,分清……,在實踐中克服……”、“不堅持……就會造成……危害”、“這題的錯誤在于它沒有說明……沒有分清……沒有看到……”、“在實踐中會帶來(導致、造成、影響)……”“題中提到的現(xiàn)象是暫時的,表面的”等等)

        (4)要注重答題訓練能力訓練。

        近幾年來政治高考越來越靈活,要靠出高分,必須要具備相應能力(審題能力、歸納能力、分析能力、文字處理能力、考前心理自我調節(jié)能力、運用基本原理舉一反三的能力,等等),能力越強,獲取高分的可能就越大。所以,在考前的這一年里,必須在平時注重答題能力的訓練與提高。


      猜你感興趣:

      1.2016年政治高考大綱 2016屆高考政治考綱

      2.2018年高考考試大綱新變動 2018年高考大綱新增內容

      3.全國新課標高考政治考試大綱

      4.2018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思想政治理論大綱【完整版】

      5.2018年全國新課標高考生物考試大綱

      1888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