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丰满熟女一区二区三区_五月天亚洲欧美综合网_亚洲青青青在线观看_国产一区二区精选

  • <menu id="29e66"></menu>

    <bdo id="29e66"><mark id="29e66"><legend id="29e66"></legend></mark></bdo>

  • <pre id="29e66"><tt id="29e66"><rt id="29e66"></rt></tt></pre>

      <label id="29e66"></label><address id="29e66"><mark id="29e66"><strike id="29e66"></strike></mark></address>
      學習啦>學習方法>高中學習方法>高一學習方法>高一歷史>

      高一歷史上冊重點知識匯總(9)

      時間: 若木0 分享
      專題九:錯綜復雜的國際關系主要由國家利益和國家力量決定的。

      1、美蘇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 杜魯門主義: (政治)1947年3月杜魯門提出:要以“遏制共產主義”作為國家政治意識形態(tài)和對外政策的指導思想。這些政策和綱領后來被稱為“杜魯門主義”。美蘇冷戰(zhàn)全面展開。馬歇爾計劃:(經濟)1947年6月美國國務卿馬歇爾提出了”歐洲復興計劃,也就是馬歇爾計劃.目的:是用經濟手段為美國控制西歐鋪平了道路.

      北約和華約的建立:(軍事)①北約:為了反對蘇聯和東歐國家,1949年春,美、英、法等12國簽訂了《北大西洋公約》。同年夏,條約生效,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簡稱北約。

      ②華約:為了穩(wěn)定東歐,保障蘇聯的利益和安全。1955年蘇聯和保加利亞等八國在華沙簽署《友好合作互助條約》,簡稱華沙條約。同年6月條約生效,正式成立了華沙條約組織,簡稱華約。

      標志著以美蘇為首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對峙局面的形成。

      2、冷戰(zhàn)對戰(zhàn)后國際關系的影響:

      冷戰(zhàn)下國際形勢:①德國分裂:1949年,德國西部和東部分別在美國和蘇聯的支持下,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

      ②朝鮮分裂:日本投降后,蘇、美軍隊以以北緯38度線為界,分別進駐朝鮮半島的北部和南部。1948年8月,朝鮮半島南部建立了大韓民國.。1948年9月,朝鮮半島北部成立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③侵朝戰(zhàn)爭(1950-1953)

      ④古巴導彈危機:1962年蘇聯向古巴運送導彈被美國發(fā)現,后經談判蘇聯從古巴撤走導彈,這一事件表明了當時的戰(zhàn)略優(yōu)勢在美國.

      影響:積極:冷戰(zhàn)客觀上有利于世界和平和發(fā)展,避免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消極:美蘇在世界范圍內激烈爭奪,導致局部性沖突不斷。

      3、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fā)展

      歐洲共同體的形成和擴大:

      1950年,法國舒曼計劃提出了西歐國家在一些具體經濟領域內實現聯合。

      1951年,法、意、荷、比、盧、聯邦德國六國簽訂了《巴黎條約》,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

      1958年,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建立。

      1967年,三個共同體合并為一,統(tǒng)稱歐洲共同體。

      1973-1986年,歐共體三次擴大,英國,愛爾蘭,希臘,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加入歐共體。歐共體的擴大,大大增強了同美蘇抗衡的實力,使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也隨之變化。

      1991年歐共體12國簽署了《馬斯特里赫特條約》,朝政治經濟一體化的方向大大邁進了一步。

      1993年,歐盟成立。1999年1月1日,歐元誕生。

      日本崛起為經濟大國的表現: 原因:⑴日本政府進行了比較廣泛的社會改革,進一步消除生產關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為經濟恢復和發(fā)展奠定了基礎。⑵日本經濟的恢復得到了美國的大力扶植。⑶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后,美國在日本大量采購軍火和給養(yǎng)。 ⑷1956年-1973年,日本經濟進入高速發(fā)展時期,日本政府制訂出合乎國情的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⑸日本加強政府投資和重視教育。

      表現:1945-1955經濟恢復時期,1956年-1973年,日本經濟進入高速發(fā)展時期,20世紀80年代,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

      不結盟運動的興起:⑴背景:①二戰(zhàn)后,民族解放運動蓬勃發(fā)展,為其成立奠定了政治基礎。②1955年召開的亞非會議促進了民族解放運動的新高漲。③為了擺脫美蘇的控制和維護自身的獨立,新獨立的國家主張團結起來,推動了不結盟運動興起。.

      ⑵倡導者:1956年南斯拉夫,埃及和印度提出不結盟的主張。,

      ⑶標志:1961年召開的第一個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

      ⑷影響:不結盟運動奉行非集團,不結盟的政策,在國際政治舞臺發(fā)揮著巨大作用,推動了民族解放運動的深入發(fā)展,加速了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的崩潰。有力地沖擊了戰(zhàn)后國際關系中的兩極格局,為保衛(wèi)世界的和平與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的振興:⑴1949年-1956年,恢復發(fā)展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奠定了社會主義工業(yè)化的初步基礎。

      ⑵1956年-1966年,進行大規(guī)模的社會主義建設,雖有挫折,但成績很大。

      ⑶1966年-1976年,十年“”,損失巨大。

      ⑷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及時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現代化建設上來。

      4、兩極格局的瓦解和多極化趨勢的加強

      蘇聯解體:1991年12月,《阿拉木圖宣言》發(fā)表,宣布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蘇聯完全解體。

      原因:外部原因:西方國家長期的和平演變政策

      直接原因:戈爾巴喬夫的改革,背離了科學社會主義的方向,也是主要原因。

      根本原因:長期存在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也是歷史原因。

      影響:兩極格局結束,世界多極化趨勢進一步加強。

      5、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加強

      (1)特點:當今世界格局呈現出“一超多強”的局面,多極化趨勢進一步發(fā)展。

      (2)原因:①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使兩極格局瓦解,冷戰(zhàn)結束。②美國成為惟一的超級大國,并極力構建以自已為主導的單極世界。③多個國家聯盟力量中心的出現:歐盟的成立、日本加快謀求政治大國的地位、俄羅斯國際地位的改善、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

      6.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其影響:

      (1)多極化趨勢的加強,有利于國際關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發(fā)揮聯合國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經濟新秩序。

      (2)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fā)展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有利于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fā)展。

      (3)使世界經濟的發(fā)展出現了兩個主要趨勢:經濟全球化和區(qū)域經濟集團化。

      (4)多極化最終形成將是漫長的。廣大發(fā)展中國家總體實力增強,多極化趨勢對發(fā)展中國家既提供了機遇又提出了挑戰(zhàn)。

      77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