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丰满熟女一区二区三区_五月天亚洲欧美综合网_亚洲青青青在线观看_国产一区二区精选

  • <menu id="29e66"></menu>

    <bdo id="29e66"><mark id="29e66"><legend id="29e66"></legend></mark></bdo>

  • <pre id="29e66"><tt id="29e66"><rt id="29e66"></rt></tt></pre>

      <label id="29e66"></label><address id="29e66"><mark id="29e66"><strike id="29e66"></strike></mark></address>
      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高中學習方法 > 高一學習方法 > 高一生物 >

      高一第二學期生物期中試卷

      時間: 詩盈1200 分享

        同學們不要死記硬背,把生物學成“死物”,而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掌握其規(guī)律,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來參考一下高一生物,有時間的來多多學習哦

        高一下冊生物期中試卷參考

        I卷

        一、單項選擇題(40小題,1-30每小題1分,31-40每小題2分,共50分)

        1、下面有關葉綠體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葉綠體中的色素分布在外膜和內膜上

        B.葉綠體中的色素都分布在類囊體的薄膜上

        C.光合作用的酶只分布在外膜、內膜和基粒上

        D.光合作用的酶只分布在葉 綠體的基質中

        2、紙層析法分離葉綠體色素時,濾紙條最上端的色素名稱和顏色分別是( )

        A.葉綠素a、藍綠色 B.葉綠素b、黃綠色

        C.胡蘿卜素、橙黃色 D.葉黃素、黃色

        3、在進行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的實驗時不讓層析液沒及濾液細線的原因是( )

        A.濾紙上幾種色素會擴散不均勻而影響實驗結果

        B.色素會溶解在層析液中而使實驗失敗

        C.濾紙上的濾液細線會變粗而使色素太分散

        D.濾紙上的幾種色素會混合起來不分散

        4、陽光通過三棱鏡能顯示7種顏色的連續(xù)光譜。如果將一瓶葉綠素提取液放在光源和三棱鏡之間,連續(xù)光譜中就會出現(xiàn)一些黑色條帶,這些條帶應位于( )

        A.綠光區(qū) B.紅光區(qū)和綠光區(qū)

        C.藍紫光區(qū)和綠光區(qū) D.紅光區(qū)和藍紫光區(qū)

        5、右圖是從一種生物體內中獲得的某個細胞示意圖,據圖判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這種生物體內所含的多糖是糖原

        B.此細胞中不能進行有氧呼吸

        C.此細胞中全部DNA分子大于8條

        D.下個時期DNA將增倍

        6、 處于有絲分裂過程中的動物細胞,當中心體移向兩極時,染色體數(shù)(a)、染色單體數(shù)(b)、DNA分子數(shù)(c)可以表示為圖下中的哪一項( )

        7、將植物栽培在適宜的光照、溫度和充足的CO2條件下。如果將 環(huán)境中CO2含量突然降至極低水平,此時葉肉細胞內的C3化合物、C5化合物和ATP含量的變化情況依次是( )

        A.上升;下降;上升 B.下降;上升;下降

        C.下降;上升;上升 D.上升;下降;下降

        8、用光學顯微鏡觀察有絲分裂過程,若從細胞周期的時間考慮,應選擇下表中哪種植物作為實驗材料( )

        植 物 細胞周期時間/h

        分裂間期 分裂期 合計

        A、物種A 10.6 0.4 11

        B、物種B 18 0.5 18.5

        C、物種C 18.5 2.5 21

        D、物種D 10.4 2.3 12.7

        9、在細胞的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與體細胞的相同,而DNA數(shù)不同的時期是( )

        A.后期和末期 B.前期和后期 C.前期和中期 D.中期和后期

        10、用高倍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中期的圖像時,全部清晰可見的結構是( )

        A.染色體、紡錘體、細胞壁 B.染色體、赤道板、核仁

        C.紡錘體、細胞板、細胞壁 D.細胞壁、細胞板、赤道板

        11、將數(shù)量相等的兩組小鼠肝細胞,在含有3H標記的胸腺嘧啶的脫氧核苷酸培養(yǎng)液中培養(yǎng)。A組加入某種物質,B組不加,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洗去培養(yǎng)液,分別取出兩組的全部細胞,測量每組的總放射強度,結果A組明顯大于B組。A組中加入的物質的作用是( )

        A.促進細胞分裂 B.促進細胞分化 C.促進細胞衰老 D.抑制細胞癌變

        12、取生長健壯的小麥根尖,經過解離、漂洗、染色、制片過程,制成臨時裝片,放 在顯微鏡下觀察。欲觀察到細胞有絲分裂的前、中、后、末幾個時期( )

        A.應該選一個處于間期的細胞,持續(xù)觀察它從間期到末期的全過程

        B.如果在低倍鏡下看不到細胞,可改用高倍物鏡繼續(xù)觀察

        C.如果在一個視野中不能看全各個時期,可移動裝片從周圍細胞中尋找

        D.如果視 野過暗,可以轉動細準焦螺旋增加視野的亮度

        13、果蠅體細胞中有8條染色體,連續(xù)2次有絲分裂后形成的子細胞中含染色休( )

        A.8條  B.16條  C.32條   D.64條

        14、衰老的紅細胞具有下列哪些特征( )

       ?、偎譁p少,細胞萎縮 ②新陳代謝的速度減慢 ③某些酶的活性降低

       ?、芎粑俾噬仙?⑤色素積累增多 ⑥細胞的呼吸速度減慢

       ?、呒毎梭w積增大 ⑧細胞膜的通透性功能改變

        A.①②③④⑤⑦⑧   B.①②③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⑤⑥⑧    D.①②③④⑤⑧

        15、在人體細胞有絲分裂前期,可以看到的中心粒數(shù)目是( )

        A. 2 B. 4 C. 8 D. 1

        16、根尖生長點細胞和馬蛔蟲受精卵有絲分裂的主要不同發(fā)生在( )

        A.間期和前期 B.前期和中期 C.中期和后期 D.前期和末期

        17、下列細胞中哪一種的全能性最容易表達出來( )

        A.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B.葡萄枝韌皮部細胞

        C.兔的肝臟細胞 D.鼠的神經細胞

        18、下圖為某學生所繪制的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行為的簡圖,其中不正確的是( )

        19、通過特定方法,科學家將小鼠和人已分化的體細胞成功地轉變成了類胚胎干細胞。有關分化的體細胞和類胚胎干細胞的描述,正確的是( )

        A. 類胚胎干細胞能夠分化成多種細胞 B. 分化的體細胞丟失了某些基 因

        C. 二者功能有差異,但形態(tài)沒有差異 D. 二者基因組成相同,且表達的基因相同

        20、下列有關細胞癌變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細胞癌變后細胞膜表面糖蛋白減少 B. 癌癥病人染色體上無抑癌基因

        C. 經常食用煙熏制品易導致細胞的癌變 D. 癌癥的發(fā)生與個人的身心狀況有關

        21、下列關于人紅細胞分化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紅細胞能產生特異的血紅蛋白 B.紅細胞是由造血干細胞分化而來的

        C.紅細胞可以分化形成白細胞 D.成熟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

        22.細胞正常分化的結果是( )

        A.增加細胞總表面積和蛋白質種類 B.不同種類細胞具有特異的結構和功能

        C.使細胞球形化并增強代謝 D.水、酶、色素的含量均增加

        23、下列各組中屬于相對性狀的是( )

        A.玉米的黃粒和圓粒 B.家雞的長腿和毛腿

        C.綿羊的白毛和黒毛 D.豌豆的高莖和豆莢的綠色

        24、在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中,必須對母本采取的措施是( )

        ①開花前人工去雄 ②開花后人工去雄 ③自花受粉前人工去雄 ④去雄后自然受粉 ⑤去雄后人工授粉 ⑥授粉后套袋隔離 ⑦授粉后自然發(fā)育

        A.①④⑦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①⑤⑥

        25、水稻的非糯性對糯性為顯性,將純非糯性品種與糯性品種雜交得F1,取F1的花粉用碘液染色;凡非糯性花粉呈藍色,糯性花粉呈棕紅色,在顯微鏡下觀察這兩種花粉的微粒,非糯性與糯性的比例為( )

        A.1:1 B.1:2 C. 2:1 D.不成比例

        26、給你一粒黃色玉米(黃色為顯性性狀),欲判斷其基因型,最簡便的方法是( )

        A.觀察該黃粒玉米,化驗分析其化學成分

        B.讓其與白色玉米雜交,觀察果穗上玉米粒色

        C.讓其進行測交,觀察果穗上玉米粒色 D.進行自交,觀察果穗上玉米粒色

        27、孟德爾為了驗證他對性狀分離現(xiàn)象的解釋,做了右圖所示的實驗,此實驗可稱為( )

        A.自交實驗

        B.測交實驗

        C.正交實驗

        D.反交實驗

        28、雜交后代有四種表現(xiàn)型,且比例均等,則其親本組合為( )

        A.DDtt×DdTt B.Ddtt×ddtt C.Ddtt×ddTt D.DDTt×ddTt

        29、牽?;ㄖ?,葉子有普通葉和楓葉兩種,種子有黑色和白色兩種?,F(xiàn)用普通葉白色種子純種和楓形葉黑色種子純種作為親本進行雜交,得到的F1為普通葉黑色種子,F(xiàn)1自交得F2,結果符合基因的自由組合規(guī)律。下列對F2的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

        A.F2中有9種基因型,4種表現(xiàn)型

        B.F2中普通葉與楓形葉之比為3∶1

        C.F2中與親本表現(xiàn)型相同的個體大約占3/8

        D.F2中普通葉白色種子個體與楓形葉白色種子個體雜交將會得到兩種比例相同的個體

        30、基因型分別為aaBbCCDd和AABbCCdd兩種碗豆雜交,其子代中純合體的比例為( )

        A.0 B.1/4 C. 1/8. D.1/16

        31、在一定濃度的CO2和適宜溫度條件下,測定不同光照條件下,放有某雙子葉植物葉片的密閉裝置中CO2的變化量,結果如下表。分析表中數(shù)據,不正確的推論是( )

        光照強度(klx) 1.0 3.0 5.0 7.0 8.0 10.0

        CO2變化量[mg/(100 cm2•h)] +2.0 -2.0 -6.0 -10.0 -12.0 -12.0

        A.光照強度為1 klx時,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少于呼吸作用釋放的CO2

        B.光照強度為2 klx時,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為0

        C.光照強度由5 klx增強7 klx時,葉肉細胞中C3化合物合成速率增大

        D.光照強度為9 klx時,葉綠體中色素的含量是限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內因

        32、下圖1表示8月份某一晴天一晝夜中某棉花植株CO2的吸收和釋放曲線;圖2表示該棉花葉肉細胞 兩種細胞器的四種生理活動狀態(tài)。則圖1中時間a、b、c、d依次發(fā)生了圖2所示的哪項生理活動(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③②④①

        33、科學家研究小麥20℃時光合作用強度與光照強度的關系,得到如圖曲線。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在25℃條件下研究時,cd段位置會下移,a會上移

        B.a點時葉肉細胞產生ATP的細胞器只有線粒體

        C.其他條件適宜,當植物缺Mg時,b點將向右移動

        D.c點之后小麥光合作用強度不再增加可能與葉綠體中酶的濃度有關

        34、玉米體細胞中有20條染色體,在細胞有絲分裂后期,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染色單體數(shù)、DNA分子數(shù)分別為( )

        A.20、20、20 B.20、40、40 C.40、0、40 D.20、0、20

        35、 在正常 情況下,與人類和動植物壽命直接有關的細胞變化是( )

        A.細胞的增殖 B.細胞的分化 C.細胞的癌變 D.細胞的衰老

        36、大豆的紅花對白花是顯性,高莖對矮莖為顯性,控制這兩對相對性狀的等位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F(xiàn)有兩株不知性狀的親本雜交,得到后代的性狀和株數(shù)為:高莖紅花101,高莖白花103,矮莖紅花99,矮莖白花98。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雙 親可以肯定為:高莖紅花×矮莖白花

        B、雙親可以肯定為:高莖白花×矮莖紅花

        C、這一定是兩對相對性狀的測交實驗

        D、雙親可能是高莖紅花×矮莖白花,也可能是高莖白花×矮莖紅花。

        37、香豌豆中,只有兩個顯性基因CR同時存在時,花為紅色。這兩對基因是獨立分配的。某一紅花植株與另二植株雜交,所得結果如下:①與ccRR雜交,子代中的50%為紅花 ②與CCrr雜交,子代中100%為紅花,該紅花植株的基因型為( )

        A.CcRR B.CCRr C.CCRR D.CcRr

        38、研究性學習小組采用盆栽實驗,探究土壤干旱對某種植物葉片光合速率的影響。實驗開始時土壤水分充足,然后實驗組停止?jié)菜?,對照組土壤水分條件保持適宜,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 下列有關分析錯誤 的( )

        A.葉片光合速率隨干旱時間延長而呈下降趨勢

        B.葉片光合速率下降先于葉片葉綠素含量下降

        C.實驗2-4天,光合速率下降是由葉片葉綠素含量下降引起的

        D.實驗2-4天,光合速率下降可能是由葉片內CO2濃度下降引起的

        39、已知白化病基因攜帶者在人數(shù)中的概率為1/200?,F(xiàn)有一表現(xiàn)型正常的女人,其雙親表現(xiàn)型均正常,但其弟弟是白化病患者,該女人和一個沒有親緣關系的男人結婚。試問,生一個白化病孩子的概率為( )

        A. B. C. D.

        40、小麥抗銹病(T)對易染銹病(t)為顯性,易倒伏(D)對抗倒伏(d)為顯性,此兩對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現(xiàn)有抗病但易倒伏的純種品種和易病卻抗倒伏的純種品種雜交,來培育抗病又抗倒伏的高產品種。F2選種后,理想基因型占( )

        A.1/3 B.2/3 C.1/16 D.2/16

        II卷

        二、非選擇題(4 小題,共50分)

        41、(16分)下圖為甲、乙兩種植物CO2吸收量隨光照強度變化的曲線圖。據圖回答:

        (1)若將甲、乙兩種植物置于光照強度為一直為E時的兩個相同條件下的密閉容器中,最終凈光合作用速率是甲植物 乙植物(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若將甲、乙兩種植物一起置于一個光照強度始終處于E時,溫度、濕度適宜的密閉容器中,最后能活下來的植物是 植物。

        (2)通風良好的塑料大棚內,如果將光照強度突然由E點調整到G,甲植物體內的C3化合物的含量將 ,乙種植物體內的C5的含量將 。

        (3)自然條件下的平均光照強度為G,若要提高甲乙兩植物的有機物的產量,由圖中分析,可分別采取的措施是 、 。

        (4)當光照強度從C增大到D時,光照時間為12h,接著暗處理12小時,溫度不變。實驗前后,甲植物中有機物總量將 ,乙植物中有機物總量將 。(填增加或減少)

        42、(12分)根據下圖回答問題:

        (1) 圖A表示細胞的有絲分裂過程,一個完整的細胞周期從_____開始到_____結束。其中,細胞核內DNA含量加倍發(fā)生在__ _ _段。最易辨認染色體形態(tài)和數(shù)目的時期是_ __段。

        (2)圖B表示的細胞分裂期相當于圖A中________段,從圖A可以看出,經過有絲分裂產生的子細胞與親代細胞具有相同數(shù)量的染色體,所以,細胞有絲分裂對于生物_______________ _____有重要意義。

        43、(12分)目前臨床上癌癥治療的方法,一般是手術切除腫瘤,為防止體內殘留癌細胞,在手術后進行化療,某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從資料上獲知:二氯二乙胺能夠阻止 參與DNA復制的酶與DNA相互作用。他們推測:二氯二乙胺能抑制癌細胞的增殖,能作為一種癌癥的化療藥物,并就此問題設計實驗進行了探究。

        實驗材料:肝部長有腫瘤的小鼠,二氯二乙胺溶液,蒸餾水,生理鹽水,含有全部營 養(yǎng)物質的細胞培養(yǎng)液,顯微鏡,血球計數(shù)板,試管,吸管等。

        (1)其中某位同學實驗操作如下:(請將實驗內容補充完整)

       ?、偃崈舻呐囵B(yǎng)皿一個,加入適量的培養(yǎng)液,從小鼠肝部切取腫瘤組織,剪碎,并用胰蛋白酶處理,使其分散開來,置于培養(yǎng)皿中培養(yǎng)。

       ?、谌崈舻脑嚬?支,加入等量的培養(yǎng)液,編號1、2、3、4、5,并在1~4號試管中加入等量的不同濃度的二氯二乙胺溶液,5號試管中加入     。

       ?、蹚呐囵B(yǎng)皿中吸取等量的培養(yǎng)液置于1~5號試管中,振蕩后,在冰箱中培養(yǎng)一段時間。

       ?、軓恼袷幒蟮?支試管中吸取適量的培養(yǎng)液置于血球計數(shù)板內,在顯微鏡下計數(shù),記錄數(shù)據。

        (2)請你糾正上面這位同學操作上的錯誤:               ;

        (3)另一位同學按照正確的方法進行實驗,得到的結果如下:

        實驗組別 1 2 3 4 5

        二氯二乙胺濃度(mg/mL) 0.1 0.2 0.3 0.4 0

        細胞數(shù)目(個/mL) 320 275 186 96 560

        ①在該實驗中,遵循了實驗設計的     原則和     原則。

       ?、诟鶕嶒灲Y果,你能得出的結論是                    。

       ?、蹚馁Y料可知,二氯二乙胺發(fā)生抑制癌細胞作用的時間是癌細胞分裂的 期

        44、(10分)在豌豆中,高莖D對矮莖d為顯性,現(xiàn)將A、B、C、D、E、F、G等7株豌豆進行雜交,實驗結果如下表:

        實驗結果

        實驗組合 子代表現(xiàn)型

        高莖 矮莖 總數(shù)

        A×B 21 7 28

        C×D 0 25 25

        E×F 19 19 38

        G×D 30 0 30

        (1)寫出A、B、C、D、E、F、G的基因型。

        A C E F G

        (2)A與B實驗后代既出現(xiàn)高莖又出現(xiàn)矮莖的現(xiàn)象稱為 。E與F的實驗組合可以用來檢測親本的基因型,稱為 實驗。

        (3)實驗結果中,高莖純合子株數(shù)約為 ,占高莖總數(shù)的 。

        (4)實驗結果所得的植株中,性狀能穩(wěn)定遺傳(不發(fā)生性狀分離)和不能穩(wěn)定遺傳的比數(shù)是 。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1-30每小題1分,31-40每小題2分, 共5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B D C B C D C A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A B B D B C A B

        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C D A D B C D A

        題號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B B A C D D A C A A

        二、非選擇題(共50分)

        41、(16分,每空 2分)(1)等于 乙

        (2)增加 基本不變

        (3)增加光照強度、提高CO2 濃度

        (4)減少 增加

        42、(12分,每空2分)(1)e  j   ef  bc或gh

        (2)bc或gh 保持遺傳性狀的穩(wěn)定性

        43、( 12分,每空2分)(1)②等量生理鹽水

        (2)在“冰箱中”應改為在“適宜溫度下”或“恒溫箱 中”

        (3)①對照 單一變量

       ?、诙榷野纺芤种瓢┘毎脑鲋?,且在一定范圍內,隨二氯 二乙胺濃度的增大,抑制作用逐漸增強。

        ③間

        44、(10分,每空1分)(1) A:Dd C:dd

        E:Dd(或dd) F:dd(或Dd) G:DD

        (2)性狀分離 測 交

        (3)7 1/10

        (4)58:63

        高一生物下冊期中考試試題

        一:選擇題(60分)

        1.下列屬于一對相對性狀的是

        A.狗的卷毛與白毛 B.豌豆的紅花與桃樹的白花

        C.人的單眼皮與卷發(fā) D.大麥的高稈與矮稈

        2.采用自交方法,可以解決下列什么遺傳學問題?

        ①鑒定一株植物是否是純種 ②在一對相對性狀中區(qū)分顯、隱性

       ?、鄄粩嗵岣咝←溈共∑贩N的純合度 ④檢驗雜種F1的基因型?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下列四組雜交實驗中,能判斷顯性和隱性關系的是

       ?、偌t花╳白花→紅花、白花

        ②非甜玉米╳非甜玉米→301非甜玉米+101甜玉米

       ?、郾P狀南瓜╳球狀南瓜→盤狀南瓜

       ?、芘5暮诿w白毛→98黑毛+102白毛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②和④   D.①和④

        4.一匹雄性黑馬與若干匹純種棗紅馬交配后,共生出10匹棗紅馬和4匹黑馬。下列敘述中最可能的是

       ?、傩坌院隈R是雜合子 ②黑色是隱性性狀

       ?、坌坌院隈R是純合子 ④棗紅色是隱性性狀

        A.①和②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①和③

        5、某同學在做“觀察蝗蟲精母細胞減數(shù)分裂固定裝片”實驗中,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

        A.先用低倍鏡找出各時期的細胞

        B.在高倍鏡下能觀察到染色體的形態(tài)和數(shù)目

        C.能觀察到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中期有姐妹染色單體

        D.能觀察到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中期有同源染色體

        6.假說—演繹法是現(xiàn)代科學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問題、作出假設、 演繹推理、檢驗推理、得出結論”五個基本環(huán)節(jié)。利用該方法,孟德爾發(fā)現(xiàn)了兩個遺傳定律。下列關于孟德爾的研究過程的分析正確的是(  )

        A.孟德爾所作假設的核心內容是“性狀是由位于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的”

        B.孟德爾依據減數(shù)分裂的相關原理進行“演繹推理”的過程

        C.為了驗證作出的假設是否正確,孟德爾設計并完成了測交實驗

        D.測交后代性狀比為1∶1可以從細胞水平上說明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

        7.黃色圓粒和綠色圓粒豌豆雜交,按每對相對性狀遺傳對其子代的表現(xiàn)型進行統(tǒng)計,結果如圖。雜交后代中,新出現(xiàn)類型占的比例為(  )

        A.1/16

        B.1/9

        C.1/4

        D.1/3

        8、在孟德爾進行的豌豆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實驗中,有1﹕1比例的是

        ①純合子雜交,F(xiàn)1的性狀分離比 ②雜種產生配子類型的比例

        ③雜種測交后代的性狀分離比 ④雜種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蓦s種測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①②④ B.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⑤

        9、有一對表現(xiàn)型正常的夫婦,男方的父親是白化病患者,女方的弟弟也是白化病患者,但女方雙親表現(xiàn)正常,這對正常夫婦生出白化病的孩子的幾率是

        A.1/2 B.2/3 C.1/4 D.1/6

        10、下面是關于基因型和表現(xiàn)型的敘述,其中錯誤的是

        A.表現(xiàn)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B.基因型相同,表現(xiàn)型一般相同

        C.在相同環(huán)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現(xiàn)型一定相同

        D.在相同環(huán)境中,表現(xiàn)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11、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與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雜交,兩對基因獨立遺傳,則后代中

        A.表現(xiàn)型4種,比例為3:1:3:1;基因型6種

        B.表現(xiàn)型2種,比例為3:1;基因型3種

        C.表現(xiàn)型4種,比例為9:3:3:1;基因型9種

        D.表現(xiàn)型2種,比例為1:1;基因型3種

        12.下列有關精子和卵細胞形成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二者形成過程都會出現(xiàn)聯(lián)會、四分體、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現(xiàn)象

        B.二者形成過程中 都有染色體的復制和均分,二者物質均是平均分配

        C.精子和卵細胞形成過程不同的地方是精子需變形,卵細胞不需要變形,其余完全相同

        D.形成100個受精卵,至少需要100個精原細胞和100個卵原細胞

        13. 在香水玫瑰的花色遺傳中,紅花、白花是一對相對性狀,受一對等位基因的控制(用R、r表示)。從下面的雜交實驗中可以得出的正確結論是 ( )

        A.紅花為顯性性狀 B.紅花A的基因型為Rr

        C.紅花C與紅花D的基因型不同 D.白花B的基因型為Rr

        14、基因型為AaBbCc(三對基因位于三對同源染色體上)的一個初級精母細胞和一個初級卵母細胞分別產生的精子和卵細胞基因型的種類數(shù)比為

        A.4∶1 B.3∶1 C.2∶1 D.1∶1

        15、在哺乳動物的某一器官中,發(fā)現(xiàn)了如下細胞分裂圖像,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甲圖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過程中,含有兩對同源染色體

        B.在乙圖所示的細胞中,含有1對同源染色體,4個姐妹染色單體

        C.一般情況下,正在發(fā)生等位基因分離的是丙圖細胞

        D.該器官一定是哺乳動物的睪丸

        16、某動物處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級精母細胞中有染色體32條,則在該動物的初級精母細胞核中存在的染色體數(shù)、四分體數(shù)、染色單體數(shù)、DNA分子數(shù)分別是

        A.32、16、64、64 B.16、8、32、32

        C.32、8、32、64 D.16、0、32、32

        17、若下圖細胞的生物都是二倍體,圖中一定是減數(shù)分裂的細胞分裂圖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①

        18.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在進行有性生殖時,其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應作用于哪些步驟

        A.① B.② C.①和② D.①、②和③

        19.下表為3個不同小麥雜交組合及其子代的表現(xiàn)型和植株數(shù)目。

        組合

        序號 雜交組合類型 子代的表現(xiàn)型和植株數(shù)目

        抗病紅種皮 抗病白種皮 感病紅種皮 感病白種皮

        1 抗病、紅種皮×感病、紅種皮 416 138 410 135

        2 抗病、紅種皮×感病、白種皮 180 184 178 182

        3 感病、紅種皮×感病、白種皮 140 136 420 414

        據表分析,下列推斷,錯誤的是

        A.6個親本都是雜合體 B.抗病對感病為顯性

        C.紅種皮對白種皮為顯性 D.這兩對性狀自由組合

        20.在香豌豆中,花色是由兩對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的,只有當C、R兩個基因共同存在時花色才為紅色。一株紅花香豌豆與一株基因型為ccRr的香豌豆雜 交,子代中有3/8開紅花,則這株紅花植株自交后代中雜合的紅花植株占后代總植株的

        A.1/10 B.1/8 C.1/9 D.1/2

        21.下列各項中,能證明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實驗是

        A.摩爾根的果蠅雜交實驗

        B孟德爾的豌豆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

        C.孟德爾的豌豆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

        D.細胞的全能性實驗

        22.一個男孩患紅綠色盲,但其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視覺都正常,則該男孩的色盲基因來自( )

        A. 外祖父 B.外祖母 C.祖父 D.祖母

        23.一只雌鼠的一條染色體上某基因發(fā)生突變,使野生型變?yōu)橥蛔冃?。該鼠與野生型鼠雜交, F1的雌雄鼠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變型。假如僅通過一次雜交實驗必須鑒別突變基因是 在常染色體上還是在X染色體上,F(xiàn)1的雜交組合最好選擇(  )

        A.野生型(雌)×突變型(雄) B.野生型(雄)×突變型(雌)

        C.野生型(雌)×野生型(雄) D.突變型(雌)×突變型(雄)

        24.DNA分子的一條鏈中A+C/T+G=0.4,則在其互補鏈中及整個DNA中該比例分 別是( )

        A.0.4,0.4 B.2.5,0.4 C.2.5,1.0 D.0.6,1.0

        25.用放射性32P標記實驗前的噬菌體的DNA,然后讓它去感染含31P的細菌。實驗后,含32P的是( )

        A.全部子代噬菌體的DNA B.部分子代噬菌體的DNA

        C.全部子代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 D.部分子代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

        26.培養(yǎng)R型細菌時,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加S型細菌的多糖類物質能產生 一些具有莢膜的細菌

        B.加S型細菌的DNA完全水解產物,不能產生具莢膜的細菌

        C.加S型細菌的DNA,能產生具莢膜的細菌

        D.加S型細菌的蛋白質,不能產生具莢膜的細菌

        27、某雙鏈DNA分子含有400個堿基,其中一條鏈上A∶T∶G∶C=1∶2∶3∶4。下列表述錯誤的是(  )

        A.該DNA分子的一個堿基改變,不一定會引起子代性狀的改變

        B.該DNA分子連續(xù)復制兩次,需要游離的腺嘌呤脫氧核苷酸120個

        C.該DNA分子中4種堿基的比例為A∶T∶G∶C=3∶3∶7∶7

        D.該DNA分子中的堿基排列方式共有4200種

        28.用15N標記含有l(wèi)00個堿基對的D 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個,該DNA分子在含14N的培養(yǎng)基中連續(xù)復制4次。下列結果不可能的是

        A.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

        B.含有15N的脫氧核苷酸鏈占l/16

        C.復制過程中需腺嘌呤脫氧核苷酸6 00個

        D.復制后共產生16個DNA分子

        29.關于“噬菌體侵染細胞的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分別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噬菌體

        B.分別用35S和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大腸桿菌,進行長時間的保溫培養(yǎng)

        C.用35S標記噬菌體的侵染實驗中,沉淀 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攪拌不充分所致

        D.32P、35S標記的噬 菌體侵染實驗分別說明DNA是遺傳物質、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

        30.某科學工作者在調查的基礎上繪制出了如圖所示的系譜圖,該家系存在甲、乙兩種遺傳病,其中有一種病為紅綠色盲,6號無患病基因,則7號和8號婚后生一個同 時患兩種病男孩的概率是(  )

        A.1/48 B.1/24

        C.1/16 D.無法確定

        二、非選擇題(40分)

        31.下列是有關細胞分裂的問題。圖1表示細胞分裂不同時期與每條染色體DNA含量變化的關系;圖2表示同一生物處于細胞分裂不同時期的細胞圖像。請據圖回答:(7*2=14分)?

        (1)圖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 ,圖1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圖2中______________細胞處于圖1中的BC段,圖2中______________細胞處于圖1中的DE段。

        (3)就圖2乙分析可知,該細胞含有______條染色單體,染色體數(shù)與DNA分子數(shù)之比為______________,其產生的子細胞名稱為________________。

        32.下面為某家族白化病(皮膚中無黑色素)的遺傳系譜,請據圖回答(相關的遺傳基因用A、a表示) (5*2=10分)

        (1)該病是由 性基因控制的。

        (2)Ⅰ3和Ⅰ4都是正常,但他們有一兒子為白化病患者,這種現(xiàn)象在遺傳學上稱為 。

        (3)Ⅱ3的可能基因型是 ,她是雜合體的機率是 。

        (4)Ⅲ 是白化病的概率是( )

        A.1/2 B.2/3 C.1/4 D.1/9

        33、研究發(fā)現(xiàn),某種植物的紅花和白花這對性狀的遺傳涉及Y、y和R、r兩對等位基因,在各種可能出現(xiàn)的基因型中,只要有一個顯性基因就表現(xiàn)為紅花,唯有雙隱性純合子為白花。為探究上述兩對等位基因的遺傳規(guī)律,進行了雜交實驗(如圖)。(8*2=16分)

        P 紅花 × 白花

        ↓

        F1 紅花

        ↓

        F2 紅花 百花

        301株 20株

        (1)圖中親本基因型為 。根據上述雜交結果判斷,這兩對等位基因的遺傳遵循 。F1測交后代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 。另選兩種基因型的親本雜交,F(xiàn)1和F2的性狀表 現(xiàn)及比例與圖中結果完全相同,推斷這兩種親本基因型為 。

        (2)圖中F2紅花植物的部分個體自交后代會出現(xiàn)白花,這樣的個體在F2紅花植物中的比例為 。

        (3)現(xiàn)有2包基因型分別為yyRr和yyRR的植物種子,由于標簽丟失而無法區(qū)分。請再利用白花種子設計實驗方案確定每包種子的基因型。

        實驗步驟:

       ?、?分別將這2包無標簽的種子和已知的白花植物種子種下,待植株成熟后分別將待測種子發(fā)育成的植株和白花種子發(fā)育成的植株進行雜交,得到F1種子;

       ?、趯1種子分別種下,待植株成熟后分別觀察統(tǒng)計 。

        結果預測:

        Ⅰ

        高一生物期中考試卷答案

        一:選擇題(30*2 =6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A B B D C C D D D A A A C B

        題號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B A B D A B A C B A B A C A

        二:非選擇題(每空2分,共40分.)

        31.答案:

        (1)DNA復制(或“染色體復制”)?  著絲點分裂

        (2)乙、丙  甲

        (4)8? 1∶2   次級卵母細胞和第一極體?

        32.(1)常染色體隱 (2)性狀分離 (3)AA或Aa 2/3 (4)D

        33.(1)YYRR和yyrr 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紅花:白花 = 3:1 YYrr和yyRR

        (2)8/15 (3)F1的花色

        結果預測:

       ?、?、F1植株既有為紅花,又有白花(植株紅花:白花=1:1),則包內種子基因型為yyRr;

       ?、?、F1植株只有紅花,則包內種子基因型為yyRR。

        表達高一生物下學期期中試題

        第I卷(選擇題共60分)

        一、單選題(本大題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

        1.某校興趣小組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設計了如下實驗:向甲、乙兩氣球中分別注入10mL含酵母菌的培養(yǎng)液、10mL加熱煮沸后冷卻的含死的酵母菌的培養(yǎng)液,再向氣球中分別注入適量相等的氧氣,扎緊氣球,將整個裝置置于20℃的恒溫水浴中,記錄實驗開始后燒杯中液面變化量.實驗裝置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甲、乙形成對照以消除各種環(huán)境因素的變化帶來的實驗誤差

        B.實驗剛開始的較短時間內氧氣充足,甲、乙兩燒杯內液面不會發(fā)生明顯變化

        C.在較長時間后,甲的液面下降,乙保持不變

        D.該裝置還可以用來“探究酵母菌進行需氧呼吸的最適溫度”

        2.下列有關實驗變量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在探究溫度對酶活性影響的實驗中,溫度是自變量

        B.探究光照強度對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影響的實驗中,只有溫度是無關變量

        C.在探究氯化鈉濃度對人的紅細胞形態(tài)變化影響的實驗中,紅細胞形態(tài)變化是因變量

        D.在探究氧氣濃度對酵母菌細胞呼吸速率影響的實驗中,溫度應相同且適宜

        3.如圖為細胞膜及物質跨膜運輸方式示意圖,據圖分析錯誤的是( )

        A.B代表脂雙層,構成細胞膜的基本支架

        B.圖中編號a代表某物質經主動轉運出細胞

        C.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主要取決于物質A的種類

        D.在a~e的五種方式中,代表被動運輸?shù)氖莃、c、d

        4.如圖表示某高等動物細胞的一個細胞周期中,每條染色體上的DNA含量變化曲線.錯誤的說法是( )

        A.AB段處于細胞分裂的間期

        B.BC段細胞中存在姐妹染色單體

        C.CD段表示分裂期的后期

        D.縱坐標中N=1或2

        5.如圖為某植物在夏季晴天的一晝夜內CO2吸收量的變化情況.據此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影響bc段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只有光照強度

        B.ce段下降主要是由于氣孔關閉造成的

        C.ce段與fg段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相同

        D.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時間區(qū)段是bg

        6.用同位素標記法研究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過程中氧原子的來龍去脈,下列結論錯誤的是( )

        A.光合作用的產物O2中的O全部來自原料中的H2O

        B.光合作用的產物C6H12O6中的O全部來自原料中的CO2

        C.有氧呼吸的產物H2O中的O全部來自原料中的O2

        D.有氧呼吸的產物CO2中的O全部來自原料中的C6H12O6

        7.有一瓶酵母菌和葡萄糖的混合培養(yǎng)液,當通入不同濃度的氧氣時,其產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下表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氧濃度(%) a b c d

        產生CO2的量 30mol 9mol 12.5mol 15mol

        產生酒精的量 0mol 9mol 6.5mol 6mol

        A.氧濃度為a時只進行有氧呼吸

        B.氧濃度為c時,經有氧呼吸產生的CO2為6mol

        C.b值對應的氧濃度為零

        D.氧濃度為d時,有 的葡萄糖用于酒精發(fā)酵

        8.如圖表示細胞凋亡過程,其中酶Ⅰ為核酸內切酶,能夠切割DNA形成DNA片段;酶Ⅱ為一類蛋白水解酶,能選擇性地促進某些蛋白質的水解,從而造成細胞凋亡.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凋亡誘導因子與膜受體結合,可反映細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B.死亡信號發(fā)揮作用后,細胞內將有新型蛋白質的合成以及蛋白質的水解

        C.細胞凋亡由細胞自身基因控制,與外部因素無關

        D.酶Ⅰ能切割DNA分子而酶Ⅱ不能,表明酶具有專一性的特點

        9.下面是某生物體細胞有絲分裂的不同分裂時期的圖象,對圖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

        A.乙時期細胞一分為二體現(xiàn)細胞膜的功能特點

        B.甲、乙、丙三細胞內染色體、染色單體與DNA分子數(shù)比例都為1:2:2

        C.甲細胞中心體正在倍增,并發(fā)出星射線,形成了紡錘體

        D.甲、乙、丙三細胞分別處于有絲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

        10.科學家在染色體中找到了一種使姐妹染色單體連接成十字形的關鍵蛋白質,并將其命名為ASURA.下列與其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貯SURA合成的場所是細胞質中的核糖體

       ?、贏SURA可在有絲分裂間期合成

       ?、廴鄙貯SURA的細胞,染色體數(shù)目可能會發(fā)生異常

       ?、蹵SURA與有絲分裂后期染色體的行為變化密切相關.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如圖是人體體溫調節(jié)機制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下丘腦是調節(jié)體溫的主要中樞,溫覺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膚

        B.當處于寒冷環(huán)境時,以物理方式①②和代謝方式③④⑤調節(jié)體溫

        C.當處于炎熱環(huán)境中,皮膚溫覺感受器通過中樞調節(jié)皮膚血管收縮,減少熱量吸收

        D.當出現(xiàn)皮膚的立毛肌收縮,骨骼肌非自主顫栗,則產熱增加,此時正常人體的散熱同時在增加

        12.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下列有關內環(huán)境及其穩(wěn)態(tài)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內環(huán)境由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組成

        B.內環(huán)境是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C.外環(huán)境的變化一定會破壞內環(huán)境的穩(wěn)態(tài)

        D.正常情況下內環(huán)境的各項理化性質恒定不變

        13.正常情況下,以下物質屬于人體內環(huán)境組成成分的是( )

       ?、傺t蛋白②葡萄糖③無機鹽④激素⑤尿素.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②③

        14.圖Ⅰ是某組織局部結構模式圖.圖Ⅱ是人體甲狀腺激素分泌的分級調節(jié)示意圖,甲、乙、丙分別代表腺體名稱:x、Y代表激素名稱.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圖Ⅱ中甲和乙所代表的結構名稱分別是下丘腦和垂體,激素X是促甲狀腺激素

        B.圖Ⅰ中B液滲透壓的大小差異主要與無機鹽、蛋白質的含量有關

        C.某人長期營養(yǎng)不良,則會引起圖I中A液減少

        D.圖Ⅱ中①②③④四個過程,具有促進作用的是③④

        15.如圖是細胞與內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的示意圖,a、b處的箭頭表示血液流動的方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若②為胰島B細胞,飯后半小時a處胰島素濃度高于b處

        B.若②為肝臟細胞,則a處的氧氣濃度髙于b處

        C.①③中的蛋白質可以通過毛細淋巴管壁相互交換

        D.毛細血管管壁細胞生活的具體內環(huán)境是②③④

        16.正常人體內,下列物質或過程不會在內環(huán)境中出現(xiàn)的是( )

        ①葡萄糖②血紅蛋白③葡萄糖分解產生丙酮酸和還原氫④二氧化碳⑤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⑥甲狀腺激素的運輸⑦乙酰膽堿的產生⑧尿素.

        A.①②⑤⑧ B.③④⑥⑧

        C.②③⑤⑦ D.①④⑥⑦

        17.我國南極考察隊在南極考察期間,科學家經常需要從溫暖的駐地室內進入冰天雪地中,此過程中體內發(fā)生的反應是( )

        A.皮膚血管舒張,皮膚的血流量增加,抵御寒冷

        B.垂體合成并分泌的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的量增加,代謝活動增強

        C.骨骼肌戰(zhàn)栗,產熱量增加

        D.下丘腦里的冷覺感受器興奮,并將興奮傳遞到大腦皮層形成冷覺

        18.當人們參加強體力勞動大量出汗時,為了維持內環(huán)境相對穩(wěn)定,機體必須進行多項調節(jié),其中包括( )

       ?、僖葝uA細胞的分泌活動增強②胰島B細胞的分泌活動增強③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④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如圖表示機體內生命活動調節(jié)的途徑.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該圖示可以說明神經系統(tǒng)可控制內分泌系統(tǒng)的活動

        B.胰島B細胞的分泌活動不受④過程的調節(jié)

        C.感受器、①、下丘腦、③和垂體可組成一個完整的反射弧

        D.如果圖示中的內分泌腺為甲狀腺,則⑥的增加可引起③和④的減少

        20.人體內環(huán)境相對穩(wěn)定是健康的保障.由于人體內環(huán)境成分發(fā)生明顯變化而引起的病癥是( )

       ?、傩⊥瘸榇あ阽牭缎图毎氀Y③尿毒癥④組織水腫.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1.甲狀腺有缺陷會導致甲狀腺激素缺乏.有一種耕牛,其甲狀腺缺陷可由兩種原因引起:一是缺碘,二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狀.下列有關這種牛敘述錯誤的是( )

        A.缺少甲狀腺激素的牛,其雙親可以是正常的

        B.甲狀腺正常的個體,可能具有不同的基因型

        C.甲狀腺有缺陷的個體,一定具有相同的基因型

        D.雙方有一方是缺陷者,后代可以出現(xiàn)正常個體

        22.若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體,機體在免疫應答過程中不會發(fā)生的是( )

        A.吞噬細胞攝取和處理病毒

        B.T細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

        C.漿細胞進行分裂并分泌抗體

        D.B細胞增殖分化形成記憶細胞

        23.如圖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經﹣腓腸肌標本,神經末梢與肌細胞的接觸部位類似于突觸,稱“神經﹣肌接頭”.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神經﹣肌接頭”處可發(fā)生電信號與化學信號的轉變

        B.電刺激①處,肌肉會收縮,靈敏電流計指針也會偏轉

        C.電刺激②處,神經纖維上的電流計會記錄到電位變化

        D.神經纖維上興奮的傳導方向與膜內的電流方向相同

        24.如圖甲、乙是人的心臟跳動一次產生血壓的工作模式圖,圖丙是血管內壁造影模式圖,圖丁是主動脈擴張程度的前后對照.則下列關于血壓的敘述正確的有( )

       ?、僭谘躭至4中,舒張壓主要針對1、4血管壁的壓力而言

       ?、趫D丙血管內壁的粥樣增厚.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該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含量過高

       ?、?、3血管壁的壓力愈高,動脈管壁的擴張會發(fā)生圖丁的變化

       ?、?血管彈性下降,收縮壓將升高,舒張壓將下降

        ⑤從圖甲到圖乙,收縮壓逐漸減少,舒張壓逐漸增大.

        A.一項 B.兩項 C.三項 D.四項

        25.下列感受器中屬于化學感受器的是( )

        A.人類皮膚感受器 B.蝮蛇頰窩

        C.飛蛾的觸角 D.魚類側線

        26.如圖為反射弧結構模式圖,據圖分析下列描述錯誤的是( )

        A.①所示的結構屬于反射弧的感受器

        B.③處受到損傷,用微電極刺激⑤,效應器沒反應

        C.④所示的結構屬于反射弧的神經中樞

        D.⑥處信號轉換模式為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

        27.下列關于神經傳導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神經纖維受刺激時,興奮部位膜兩側電位為外正內負

        B.神經纖維上興奮傳導的方向與膜內局部電流方向一致

        C.在突觸小體中能夠實現(xiàn)“電信號→化學信號”的轉變

        D.神經遞質對突觸后膜所在的神經元起促進或抑制作用

        28.下列不屬于激素調節(jié)的特點的是( )

        A.微量和高效 B.通過體液運輸

        C.作用于靶器官、靶細胞 D.激素直接參與細胞結構組成

        29.關于艾滋病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艾滋病是一種遺傳病

        B.艾滋病病毒主要攻擊T淋巴細胞

        C.艾滋病主要通過唾液傳染

        D.艾滋病是先天性免疫缺陷綜合征

        30.能產生淋巴因子和抗體的細胞分別是( )

        A.吞噬細胞和T細胞 B.T細胞和漿細胞

        C.記憶細胞和B細胞 D.白細胞和紅細胞

        二、綜合題(題型注釋)

        31.(8分)生物學實驗中常用普通顯微鏡,試回答下列問題:

        (1)一個細小物體若被顯微鏡放大50倍,這里“被放大50倍”是指放大該物體的

        A.體積 B.表面積

        C.像的面積 D.長度或寬度

        (2)當顯微鏡的目鏡為10×、物鏡為10×時,在視野直徑范圍內看到一行相連的8個細胞,若目鏡不變、物鏡換成40×時,則在視野中可看到細胞

        A.2個 B.4個

        C.16個 D.32個

        (3)下圖是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幾種細胞或組織圖像(D中細胞取自豬的血液),請據圖回答:

       ?、倏茖W家依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將細胞分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屬于原核細胞的是 (填標號)。

       ?、趫D中能進行光合作用的是 (填標號),A、B所示細胞都有的細胞器是 。

       ?、跙、E兩類生物的主要區(qū)別:B類生物一般含 ,能進行光合作用,故其代謝類型是 型。

        32.(5分)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在神經—體液—免疫調節(jié)的共同作用下,健康人的內環(huán)境的每一種成分和理化性質都處于動態(tài)平衡中。下圖是關于內環(huán)境及其穩(wěn)態(tài)的概念圖,請在答題卡上填寫1~5處適當?shù)拿~。

        33.(12分)下圖表示病菌感染人體后,免疫細胞做出應答的部分過程。請據圖回答問題。

        (1)圖中④為 細胞。⑦為 細胞

        (2)⑦與④功能上的區(qū)別是 ,抗體的化學本質是

        (3) 細胞可產生淋巴因子。HIV主要攻擊 細胞。

        34.(15分)胰島素是人體血糖調節(jié)中的重要激素,其釋放受到機體的精確調控。

        (1)人體內胰島素釋放通路是:餐后血糖升高,葡萄糖由細胞膜上的載體蛋白轉運到胰島B細胞內,經過__________過程產生大量ATP,阻斷ATP敏感型鉀離子通道,進而抑制了鉀離子的外流,使細胞膜內的電位___________,打開電壓依賴性的Ca2+通道,升高了胞內的Ca2+濃度,促進胰島素分子以__________的方式釋放到細胞外。

        (2)研究發(fā)現(xiàn),高濃度葡萄糖可引起胰島A細胞合成并分泌谷氨酸,為研究谷氨酸的作用機理,科研人員將三組數(shù)目相等的小鼠離體胰島進行培養(yǎng),培養(yǎng)條件及結果如圖1所示(CQNX為谷氨酸受體阻斷劑)。實驗結果表明:_ _。由此推測,谷氨酸與胰島B細胞表面的_________結合發(fā)揮作用。

        (3)科研人員進一步用谷氨酸溶液處理正常小鼠和K+通道基因敲除小鼠的胰島B細胞,檢測細胞內Ca2+熒光強度,結果如圖2所示。

        ①由實驗結果可知,谷氨酸能夠__________正常小鼠胰島B細胞內的Ca2+濃度。

       ?、贙+通道基因敲除小鼠和正常小鼠相比,細胞內的基礎Ca2+濃度顯著高于正常小鼠,從胰島素釋放通路分析,是由于K+通道基因敲除小鼠的K+通道不能正常發(fā)揮作用,導致Ca2+通道_________。

       ?、墼搶嶒灲Y果說明谷氨酸對胰島B細胞的作用是通過__________實現(xiàn)的。

        (4)基因敲除是一種特殊的基因重組技術,即將外源目的基因導入細胞從而干擾該細胞內某一基因的功能。將外源目的基因導入小鼠的胰島B細胞常用方法是 。

        參考答案

        1.C

        【解析】

        試題分析:分析甲裝置:根據有氧呼吸的反應方程式:有氧呼吸:C6H12O6+6O2+6H2O 6CO2+12H2O+能量,如果酵母菌只進行有氧呼吸,則氣球的體積不會發(fā)生變化;根據無氧呼吸的反應方程:C6H12O6 2C2H5OH(酒精)+2CO2+能量,則不消耗氧氣,但是產生二氧化碳,所以氣球的體積會增大.

        分析乙裝置:乙裝置是加入的10mL加熱煮沸后冷卻的酵母菌培養(yǎng)液,不會發(fā)生呼吸作用,如果氣體體積的改變,是由于各種環(huán)境因素的變化導致的.

        解:A、甲、乙形成對照以消除各種環(huán)境因素的變化帶來的實驗誤差,A正確;

        B、實驗開始的一段時間內氧氣充足,甲由于進行有氧呼吸,不會導致液面的改變,所以在開始的一段時間甲、乙兩燒杯內液面都沒有發(fā)生變化,B正確;

        C、在較長時間后,由于甲裝置的酵母菌進行無氧呼吸,導致氣球的體積增大,所以兩燒杯內液面甲升高,乙沒有發(fā)生變化,C錯誤;

        D、該裝置還可以用來“探究酵母菌進行無氧呼吸的最適溫度”,D正確.

        故選:C.

        考點: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2.B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實驗中各種變量的理解.

        實驗過程中可以變化的因素稱為變量.其中人為改變的變量稱做自變量,隨著自變量的變化而變化的變量稱做因變量.除自變量外,實驗過程中可能還會存在一些可變因素,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這些變量稱為無關變量.

        解:A、探究溫度對酶活性影響的實驗中,溫度是自變量,A正確;

        B、探究光照強度對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影響的實驗中,自變量是光照強度,無關變量有溫度、二氧化碳濃度、濕度等,B錯誤;

        C、在探究氯化鈉濃度對人的紅細胞形態(tài)變化影響的實驗中,氯化鈉濃度是自變量,人的紅細胞形態(tài)變化是因變量,C正確;

        D、在探究氧氣濃度對酵母菌細胞呼吸速率影響的實驗中,氧氣濃度是自變量,溫度是無關變量必須相同且適宜,D正確.

        故選:B.

        考點: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影響光合作用速率的環(huán)境因素;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3.B

        【解析】

        試題分析:據圖分析,A表示蛋白質,B表示磷脂雙分子層,D表示糖蛋白(膜外);a、e代表主動運輸,其中a表示運進細胞,e表示運出細胞;b運輸方向是高濃度一側運輸?shù)降蜐舛纫粋?,不需要載體和能量,表示自由擴散;c、d運輸方向是高濃度一側運輸?shù)降蜐舛纫粋龋枰d體,不需要能量,表示協(xié)助擴散.

        解:A、B表示磷脂雙分子層,構成細胞膜的基本支架,支持蛋白質,A正確;

        B、a、e代表主動運輸,其中a表示運進細胞,e表示運出細胞,B錯誤;

        C、細胞膜的功能特點是選擇透性,主要取決于載體蛋白的種類,A表示蛋白質,C正確;

        D、在a~e的五種過程中,代表被動轉運的是bcd,D正確.

        故選:B.

        考點:物質跨膜運輸?shù)姆绞郊捌洚愅?細胞膜的成分.

        4.D

        【解析】

        試題分析:據圖分析,縱坐標是每條染色體上的DNA含量變化曲線,AB段處于細胞分裂的間期,完成DNA的復制;BC段細胞每條染色體上2個DNA,處于有絲分裂的前期和中期;CD段表示分裂期的后期,這時單體已經分離成為染色體,1條染色體含1個DNA.

        解:A.AB段處于細胞分裂的間期,完成DNA的復制,故A正確;

        B.BC段細胞每條染色體上2個DNA,處于有絲分裂的前期和中期,說明存在姐妹染色單體,故B正確;

        C.CD段表示分裂期的后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被紡錘絲牽引移向細胞兩極,故C正確;

        D.縱坐標中N=1,2N=2,說明每條染色體沒有復制時含1個DNA,復制后含2個DNA,則N為1,故D錯誤.

        故選:D.

        考點:有絲分裂過程及其變化規(guī)律.

        5.B

        【解析】

        試題分析:植物在光照條件下進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為光反應階段和暗反應階段,光反應階段在葉綠體的類囊體薄膜上進行水的光解,產生ATP和[H],同時釋放氧氣,ATP和[H]用于暗反應階段三碳化合物的還原,細胞的呼吸作用不受光照的限制,有光無光都可以進行,為細胞的各項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分析題干曲線圖,a點之前只進行呼吸作用,b點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強度是相等的,是植物的光補償點,b點以后植物的光合作用逐漸增強且大于呼吸作用,ce段由于中午溫度過高,氣孔關閉,二氧化碳的吸收減少,導致植物的光合作用有所下降.據此分析解答.

        解:A、影響bc段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有光照強度、溫度等,A錯誤;

        B、ce段下降主要是由于氣孔關閉使二氧化碳吸收減少,B正確;

        C、fg段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強度下降,C錯誤;

        D、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時間區(qū)段是ah,D錯誤.

        故選:B

        考點:光反應、暗反應過程的能量變化和物質變化.

        6.D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是對光合作用與活性作用的具體過程、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過程中的物質變化的考查,回憶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過程中的物質變化,然后分析選項進行解答、

        解:A、光合作用過程中氧氣的產生來自光反應過程中水的光解,因此物O2中的O全部來自原料中的H2O,A正確;

        B、光合作用過程中葡萄糖產生于暗反應階段,其中的O全部來自原料中的CO2,B正確;

        C、有氧呼吸的產物H2O是由有氧呼吸的第三階段,[H]與氧氣結合形成的,因此有氧呼吸的產物H2O中的O全部來自原料中的O2,C正確;

        D、有氧呼吸過程中二氧化碳是丙酮酸與水反應產生的,丙酮酸是葡萄糖酵解產生的,因此有氧呼吸的產物CO2中的O自原料中的C6H12O6和水,D錯誤.

        故選:D.

        考點:光合作用的實質和意義;細胞呼吸的過程和意義.

        7.D

        【解析】

        試題分析:分析表格:酵母菌甲有氧呼吸的總反應式為: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酵母菌乙發(fā)酵時,進行無氧呼吸,其總反應式為C6H12O6→2酒精+2CO2+能量.氧濃度為a時,只進行無氧呼吸;氧濃度為b時,只進行無氧呼吸;氧濃度為c和d時,同時進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

        解:A、氧濃度為a時,產生的酒精量為0,說明此時細胞只進行有氧呼吸,A正確;

        B、氧濃度為c時,經有氧呼吸產生的CO2為12.5﹣6.5=6mol,B正確;

        C、氧濃度為b時,細胞只進行無氧呼吸,說明此時氧濃度為0,C正確;

        D、氧濃度為d時,有3mol葡萄糖進行無氧呼吸,有(15﹣6)÷6=1.5mol葡萄糖進行有氧呼吸,所以有 的葡萄糖用于酒精發(fā)酵,D錯誤.

        故選:D.

        考點:有氧呼吸的過程和意義;無氧呼吸的概念與過程.

        8.C

        【解析】

        試題分析:細胞凋亡過程受基因控制,通過凋亡基因的表達,使細胞發(fā)生程序性死亡,它是一種主動的細胞死亡過程,對生物的生長發(fā)育起重要作用;首先凋亡誘導因子與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發(fā)出凋亡信息,激活細胞中的凋亡基因,執(zhí)行細胞凋亡,凋亡細胞最后變成小泡被吞噬細胞吞噬,并在細胞內完成分解.

        解:A、凋亡誘導因子與膜受體結合是通過膜表面的糖蛋白進行的,可反映細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A正確;

        B、死亡信號發(fā)揮作用后,由于基因的選擇性表達,細胞內將有新型蛋白質的合成以及蛋白質的水解,B正確;

        C、細胞凋亡由細胞自身基因控制,但也受外部因素影響,C錯誤;

        D、由于酶具有專一性的特點,只能作用于特定的底物,故酶Ⅰ能切割DNA分子而酶Ⅱ不能,D正確.

        故選:C.

        考點:細胞凋亡的含義.

        9.D

        【解析】

        試題分析:分析題圖:甲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且染色體散亂分布于細胞中,處于有絲分裂前期;乙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且著絲點分裂,處于有絲分裂后期;丙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且著絲點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處于有絲分裂中期

        解:A、乙時期細胞一分為二體現(xiàn)細胞膜的結構特點,A錯誤;

        B、甲、丙二細胞內染色體、染色單體與DNA分子數(shù)比例都為1:2:2,乙細胞中無染色單體,染色體:DNA=1:1,B錯誤;

        C、甲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前期,而中心體的復制發(fā)生在間期,C錯誤;

        D、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乙、丙三細胞分別處于有絲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D正確.

        故選:D.

        考點:細胞有絲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

        10.D

        【解析】

        試題分析:1、蛋白質的合成場所是核糖體.

        2、一個細胞周期包括兩個階段:分裂間期和分裂期;分裂間期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

        3、分析題干:ASURA的本質是蛋白質,是將姐妹染色單體連接成十字形的關鍵蛋白質.

        解:①由題意可知ASURA是蛋白質,是在細胞質中的核糖體上合成的,①正確;

        ②由題意可知ASURA是蛋白質,是將姐妹染色單體連接成十字形的關鍵蛋白質,而有絲分裂間期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②正確;

       ?、塾深}意可知,該蛋白質使姐妹染色單體連接成十字形的關鍵蛋白質,在染色體的均分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因此缺少這種蛋白質的細胞,分裂后形成的細胞染色體數(shù)目可能會發(fā)生異常,③正確;

        ④在有絲分裂的后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染色體,而ASURA能使姐妹染色單體連接成十字形,可見細胞有絲分裂的后期的變化與與ASURA密切相關,④正確.

        以上①~④的敘述均正確.

        故選:D.

        考點: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的綜合.

        11.D

        【解析】

        試題分析:下丘腦是體溫調節(jié)中樞,感受溫度變化的溫度感受器分布在體表和體內;寒冷環(huán)境時,機體通過增加產熱和減少散熱途徑使體溫維持相對穩(wěn)定.散熱途徑包括汗腺分泌汗液減少,皮膚血管收縮,使散熱減少,散熱過程也叫做物理性體溫調節(jié);骨骼肌收縮,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素分泌增多,促進新陳代謝,增加產熱,被稱為化學性體溫調節(jié);炎熱環(huán)境時,機體通過皮膚血管舒張,增加散熱量;體溫的相對穩(wěn)定是產熱和散熱動態(tài)平衡的結果.

        解:A、下丘腦是體溫調節(jié)中樞,感受溫度變化的溫度感受器分布在體表和體內,A錯誤;

        B、寒冷環(huán)境時,機體通過增加產熱和減少散熱途徑使體溫維持相對穩(wěn)定.散熱途徑包括汗腺分泌汗液減少,皮膚血管收縮,使散熱減少,散熱過程也叫做物理性體溫調節(jié);骨骼肌收縮,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素分泌增多,促進新陳代謝,增加產熱,被稱為化學性體溫調節(jié),B錯誤;

        C、炎熱環(huán)境時,機體通過皮膚血管舒張,增加散熱量,C錯誤;

        D、體溫的相對穩(wěn)定是產熱和散熱動態(tài)平衡的結果,D正確.

        故選:D.

        考點:體溫調節(jié)、水鹽調節(jié)、血糖調節(jié).

        12.B

        【解析】

        試題分析:1、內環(huán)境是由組織液、淋巴、血漿等細胞外液組成;

        2、內環(huán)境的作用:內環(huán)境是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3、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是指正常機體通過調節(jié)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tǒng)協(xié)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huán)境的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是機體進行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解:A、內環(huán)境由細胞外液組成,A錯誤;

        B、內化境是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B正確;

        C、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對內環(huán)境有影響,但不一定會破壞內環(huán)境的穩(wěn)態(tài),C錯誤;

        D、正常情況下,內環(huán)境的各項理化性質保持相對穩(wěn)定,而不是恒定不變,D錯誤.

        故選:B.

        考點:內環(huán)境的組成;內環(huán)境的理化特性.

        13.B

        【解析】

        試題分析:人體內的液體都叫體液,可以分成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其中細胞外液是人體細胞直接生存的環(huán)境,又叫內環(huán)境.內環(huán)境主要由組織液、血漿、淋巴組成,是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與外界相通的,不屬于內環(huán)鏡.

        解:①血紅蛋白在紅細胞內,不屬于內環(huán)境成分,①錯誤;

       ?、谄咸烟菍儆趦拳h(huán)境成分,②正確;

       ?、蹮o機鹽屬于內化境成分,③正確;

       ?、芗に匦枰ㄟ^血液運輸,屬于內環(huán)境,④正確;

       ?、菽蛩厥羌毎x產生的廢棄物,會直接排到內環(huán)境中,因此屬于內環(huán)境,⑤正確.

        故選:B.

        考點:內環(huán)境的組成.

        14.B

        【解析】

        試題分析:圖Ⅰ中:A是組織液,B是血漿,C是淋巴.

        圖Ⅱ中:甲是下丘腦,乙是垂體,丙是甲狀腺,X是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Y是促甲狀腺激素,①②為促進作用,③④是抑制作用.

        解:A、圖Ⅱ中甲是下丘腦,乙是垂體,X是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A錯誤;

        B、血漿滲透壓大小主要與無機鹽和蛋白質含量有關,B正確;

        C、某人長期營養(yǎng)不良,會造成組織水腫,組織液A增多,C錯誤;

        D、圖Ⅱ中,①②為促進作用,③④是抑制作用,D錯誤.

        故選:B.

        考點:內環(huán)境的理化特性;體溫調節(jié)、水鹽調節(jié)、血糖調節(jié);內環(huán)境的組成.

        15.B

        【解析】

        試題分析:由圖可知,①是淋巴,②是細胞內液,③是組織細胞,④是血漿,a是毛細血管動脈端,b是毛細血管靜脈端.

        解:A、若②為胰島B細胞,飯后半小時胰島素分泌增加,故a處胰島素濃度低于b處,A錯誤;

        B、若②為肝臟細胞,a是毛細血管動脈端,b是毛細血管靜脈端,則a處的氧氣濃度低于b處,B正確;

        C、毛細淋巴管中的蛋白質不能滲透回組織液,C錯誤;

        D、毛細血管管壁細胞生活的具體內環(huán)境是血漿和淋巴,D錯誤.

        故選:B.

        考點:內環(huán)境的組成.

        16.C

        【解析】

        試題分析:內環(huán)境又叫細胞外液,由血漿、組織液和淋巴組成,凡是可以出現(xiàn)在血漿、組織液或淋巴中的物質都是屬于內環(huán)境的物質.

        解;①葡萄糖可以出現(xiàn)在血漿或組織液、淋巴中,①錯誤;

        ②血紅蛋白在紅細胞內,不會出現(xiàn)在內環(huán)境中,②正確;

       ?、燮咸烟欠纸猱a生丙酮酸和還原氫在細胞內,不會出現(xiàn)在內環(huán)境中,③正確;

       ?、芏趸伎梢猿霈F(xiàn)在血漿或組織液、淋巴中,④錯誤;

       ?、莸鞍踪|分解成氨基酸發(fā)生在在細胞內,不會出現(xiàn)在內環(huán)境中,⑤正確;

        ⑥甲狀腺激素的運輸由體液運輸,可以出現(xiàn)在內環(huán)境中,⑥錯誤;

       ?、咭阴D憠A的產生過程發(fā)生在細胞內,⑦正確;

       ?、嗄蛩乜梢猿霈F(xiàn)在內環(huán)境中,⑧錯誤.

        故選:C.

        考點:內環(huán)境的組成.

        17.C

        【解析】

        試題分析:寒冷環(huán)境→皮膚冷覺感受器→下丘腦體溫調節(jié)中樞→增加產熱(骨骼肌戰(zhàn)栗、立毛肌收縮、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加),減少散熱(毛細血管收縮、汗腺分泌減少)→體溫維持相對恒定.

        解:A、從溫暖環(huán)境進入寒冷環(huán)境中機體為了維持體溫相對恒定,需要增加產熱,降低散熱,則皮膚血管收縮,皮膚的血流量減少,A錯誤;

        B、垂體合成并釋放促甲狀腺激素,進而促進甲狀腺合成分泌甲狀腺激素,提高細胞的代謝水平,B錯誤;

        C、骨骼肌戰(zhàn)栗和立毛肌收縮,進而增加產熱,C正確;

        D、冷覺感受器位于皮膚、內臟和黏膜上,下丘腦是體溫調節(jié)中樞,D錯誤.

        故選:C.

        考點:體溫調節(jié)、水鹽調節(jié)、血糖調節(jié).

        18.A

        【解析】

        試題分析:根據題意,機體水的調節(jié)既有神經調節(jié)也有體液調節(jié),“人們參加強體力勞動大量出汗時”,血糖含量降低,胰島A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在此時起作用;同時機體缺水,抗利尿激素增多,重吸收水就多,尿量就可以減少了.

        解:①、“人們參加強體力勞動”,血糖含量降低,此時起調節(jié)作用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分泌細胞是胰島A細胞,故①正確;

        ②、胰島B細胞分泌的是胰島素,作用是降低血糖,故②錯誤;

       ?、?ldquo;大量出汗”,水份減少,滲透壓升高,此時抗利尿激素增多,腎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多,尿量減少;同時刺激大腦皮層產生渴感,主動找水喝,故③正確;

       ?、芸估蚣に胤置跍p少,則重吸收水減少,尿量增多,就會損失更多的水,故④錯誤.

        所以本題①③正確.

        故選:A.

        考點:神經、體液調節(jié)在維持穩(wěn)態(tài)中的作用;體溫調節(jié)、水鹽調節(jié)、血糖調節(jié).

        19.C

        【解析】

        試題分析:體內大多數(shù)內分泌腺活動都受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控制,圖中所示過程為神經調節(jié)和體液調節(jié),由圖可知,內分泌腺受④和⑦兩個過程控制.

        解:A、根據⑦說明神經系統(tǒng)可控制內分泌系統(tǒng)的活動,A正確;

        B、下丘腦是血糖調節(jié)中樞,胰島B細胞的分泌活動直接受下丘腦的控制,B正確;

        C、根據反射弧的概念,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C選項無傳出神經,C錯誤;

        D、如果圖示中的內分泌腺為甲狀腺,則⑥的增加可引起③和④的減少,D正確.

        故選:C.

        考點:動物激素的調節(jié).

        20.B

        【解析】

        試題分析:內環(huán)境包括血漿、組織液和淋巴,分析“人體內環(huán)境成分發(fā)生明顯變化”,必須從血漿、組織液和淋巴的成分進行分析.

        解:①小腿抽筋是由于內環(huán)境中鈣離子濃度低造成的,①符合題意;

       ?、阽牭缎图毎氀Y是由于基因突變而導致的細胞形態(tài)的變化,屬于遺傳病,②不符合題意;

       ?、劢M織水腫是由于組織液的大量增加導致的,③符合題意;

       ?、苣蚨景Y是由于腎臟病變,導致內環(huán)境成分如尿素等超標,④符合題意.

        故選:B.

        考點:內環(huán)境的理化特性.

        21.C

        【解析】

        試題分析: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必需元素,缺碘會導致牲畜甲狀腺激素缺乏.耕牛如果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則導致其甲狀腺細胞缺乏合成甲狀腺激素能力.

        解:A、缺少甲狀腺激素的牛,如果是缺碘造成的,則其雙親可以正常,A正確;

        B、甲狀腺激素缺乏如果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則甲狀腺正常的個體,其基因型為AA或Aa,B正確;

        C、甲狀腺有缺陷的個體,如果是缺碘造成的,則其基因型為AA或Aa;如果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造成的,則其基因型為aa,C錯誤;

        D、雙親中一方有缺陷,其基因型如果是AA和aa,則后代全正常;如果Aa和aa,后代有一半正常,所以后代中可能有正常個體,D正確.

        故選:C.

        考點:基因的分離規(guī)律的實質及應用;動物激素的調節(jié).

        22.C

        【解析】

        試題分析: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體后,會引發(fā)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包括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若病毒存在于體液中,則會發(fā)生體液免疫,其過程為:(1)感應階段:除少數(shù)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細胞外,大多數(shù)抗原被吞噬細胞攝取和處理,并暴露出其抗原決定簇;吞噬細胞將抗原呈遞給T細胞,再由T細胞呈遞給B細胞;(2)反應階段:B細胞接受抗原刺激后,開始進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記憶細胞和漿細胞;(3)效應階段:漿細胞分泌抗體與相應的抗原特異性結合,發(fā)揮免疫效應.若病毒侵入細胞,則會發(fā)生細胞免疫,其過程為:(1)感應階段:吞噬細胞攝取和處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決定簇,然后將抗原呈遞給T細胞;(2)反應階段:T細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記憶細胞和效應T細胞,同時T細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強免疫功能.(3)效應階段:效應T細胞發(fā)揮效應.

        解:A、吞噬細胞能攝取和處理抗原,暴露出抗原決定簇,A正確;

        B、在細胞免疫過程中,T細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B正確;

        C、漿細胞已經高度分化,不再分裂,C錯誤;

        D、B細胞受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形成漿細胞和記憶細胞,D正確.

        故選:C.

        考點:人體免疫系統(tǒng)在維持穩(wěn)態(tài)中的作用.

        23.C

        【解析】

        試題分析:根據題干說明“神經末梢與肌細胞的接觸部位類似于突觸”,那么興奮傳遞方向在此處只能是神經→肌肉,且是電信號與化學信號的互變;又由于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方向是雙向的,且膜內電流方向代表了興奮的傳導方向.

        解:A、根據題干“神經末梢與肌細胞的接觸部位類似于突觸”,說明神經纖維處相當于突觸前膜,肌肉處相當于突觸后膜,在突觸前膜處發(fā)生電信號→化學信號的轉變,故A正確;

        B、刺激①產生的神經沖動可以雙向傳導,因此肌肉可以收縮,電流可以發(fā)生偏轉,故B正確;

        C、刺激②處,肌肉收縮,但由于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產生作用于突觸后膜,不能反向傳導,則電流計不會有變化,故C錯誤;

        D、興奮的傳導方向是由興奮部位向未興奮部位傳導,與膜內局部電流的方向相同,故D正確.

        故選C.

        考點:細胞膜內外在各種狀態(tài)下的電位情況;反射弧各部分組成及功能;突觸的結構.

        24.B

        【解析】

        試題分析:血管1是上下腔靜脈,2肺動脈,3主動脈,4肺靜脈;圖甲是心房收縮,血液由心房進入心室;圖乙是心室收縮,血液進入動脈;圖丙是血管圖;圖丁是血管的擴張.

        解:①在血管1至4中,收縮壓主要針對動脈血管2肺動脈、3主動脈血管壁的壓力而言,舒張壓主要針對1上下腔靜脈、4肺靜脈血管壁的壓力而言,①正確;

       ?、趫D丙血管內壁的粥樣增厚,可能由于該患者極低密度脂蛋白含量過高,②錯誤;

       ?、?、3血管壁的壓力愈高,動脈管壁的里面的動脈瓣應該關閉,③錯誤;

       ?、軇用}彈性減低,心室射血時,動脈緩沖作用減弱,這就表現(xiàn)為收縮壓增大;但壓力大導致血流速度加快,等到心臟舒張時,主動脈內的血量相對正常減少,這樣舒張壓表現(xiàn)為降低,④正確;

       ?、輳膱D甲到圖乙,收縮壓逐漸增大,舒張壓逐漸減少,⑤錯誤.

        所以①④正確.

        故選:B.

        考點:內環(huán)境的理化特性.

        25.C

        【解析】

        試題分析:感受器是感覺神經末梢的特殊裝置,廣泛分布于身體各器官和組織內.凡是感受接觸、壓力、地心引力、張力、運動、姿勢以及光、聲、熱等的感覺器都是物理感受器;化學感受器多分布在鼻腔和口腔粘膜、舌部、眼結合膜、生殖器官粘膜、內臟壁、血管周圍以及神經系統(tǒng)某些部位.

        解:A、人類皮膚含有溫覺感受器,能感知溫度變化,屬于物理感受器,故A錯誤;

        B、蝮蛇頰窩也能感受溫度變化,屬于物理感受器,故B錯誤;

        C、飛蛾觸角起嗅覺作用,甚至能接受配偶性外激素的刺激,故是嗅覺感受器,故C正確;

        D、魚類側線能感受到魚耳所不能感受的低頻振動,當敵害接近時,能及時發(fā)覺而逃離,屬于物理感受器,故D錯誤.

        故選:C.

        考點:反射弧各部分組成及功能.

        26.B

        【解析】

        試題分析:據圖分析:①是感受器,②是效應器,③是傳入神經,④是神經中樞,⑤是傳出神經,⑥是突觸結構.

        解:A、據圖分析,①是反射弧的感受器,A正確;

        B、③處受到損傷,用微電極刺激⑤,效應器有反應,但不能叫做反射,B錯誤;

        C、④是反射弧的神經中樞,C正確;

        D、興奮在⑥突觸處的傳遞存在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的轉換,D正確.

        故選:B.

        考點:反射弧各部分組成及功能;神經沖動的產生和傳導.

        27.A

        【解析】

        試題分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摳、傳出神經、效應器五部分.突觸是指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相互接觸并傳遞信息的部位.由于神經遞質只存在于突觸小體的突觸小泡中,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膜,使下一個神經元產生興奮或抑制,因此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只能是單向的.

        解:A、神經纖維未受到刺激時,K+外流,細胞膜內外的電荷分布情況是外正內負,當某一部位受刺激時,Na+內流,其膜電位變?yōu)橥庳搩日?,A錯誤;

        B、神經纖維興奮時,神經纖維膜對鈉離子通透性增加,使得刺激點處膜兩側的電位表現(xiàn)為內正外負,該部位與相鄰部位產生電位差而發(fā)生電荷移動,形成局部電流,興奮的傳導方向和膜內側的電流傳導方向一致,B正確;

        C、神經遞質存在于突觸前膜的突觸小泡中,能由突觸前膜釋放,然后作用于突觸后膜,所以在突觸小體中能夠實現(xiàn)“電信號→化學信號”的轉變,C正確;

        D、神經遞質存在于突觸小體的突觸小泡中,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膜,使下一個神經元產生興奮或抑制,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只能是單向的,D正確.

        故選:A.

        考點:神經沖動的產生和傳導;細胞膜內外在各種狀態(tài)下的電位情況.

        28.D

        【解析】

        試題分析: 1、激素是由內分泌器官(或細胞)分泌對生命活動有調節(jié)作用的化學物質,激素調節(jié)的三個特點:①微量和高效;②通過體液運輸;③作用于靶器官、靶細胞.

        2、激素既不組成細胞結構,又不提供能量,只是通過調節(jié)使靶細胞、靶器官原有的生命活動發(fā)生變化.

        解:ABC、A項、B項和C項敘述的內容是激素調節(jié)的特點,ABC錯誤;

        D、激素既不組成細胞結構,又不提供能量,只是通過調節(jié)使靶細胞、靶器官原有的生命活動發(fā)生變化,D錯誤.

        故選:D.

        考點:動物激素的調節(jié).

        29.B

        【解析】

        試題分析:艾滋病是因為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導致的免疫缺陷病.HIV是一種逆轉錄病毒,主要攻擊和破壞的靶細胞為T淋巴細胞,隨著T淋巴細胞的大量死亡,導致人體免疫力降低,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或惡性腫瘤,艾滋病的傳播途徑有:性接觸傳播、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等.

        解:A、艾滋病是一種傳染病,A錯誤;

        B、艾滋病病毒主要攻擊T淋巴細胞,B正確;

        C、艾滋病的傳播途徑有:性接觸傳播、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C錯誤;

        D、艾滋病不是先天就有的,是由于后天感染HIV病毒所獲得的免疫缺陷綜合征,D錯誤.

        故選:B.

        考點:艾滋病的流行和預防.

        30.B

        【解析】

        試題分析:1、免疫系統(tǒng)的組成:免疫器官:脾臟、胸腺、骨髓、扁桃體等;

        免疫細胞:吞噬細胞、淋巴細胞(T、B);

        免疫活性物質:抗體、淋巴因子和補體.

        2、淋巴因子在體液免疫中是由T細胞分泌的,在細胞免疫中是由效應T細胞分泌的,包括干擾素和白細胞介素;抗體是由效應B細胞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質,參與體液免疫.

        解:體液免疫的具體過程是:大多數(shù)病原體經過吞噬細胞的攝取處理,暴露出這種病原體的特有抗原,將抗原呈遞給T細胞,T細胞接受刺激產生淋巴因子,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T細胞將抗原傳遞給B細胞.

        B細胞接受刺激后,開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轉化為漿細胞,產生抗體,小部分形成記憶細胞.抗體與抗原結合,從而抑制病原體的繁殖或對人體的黏附.抗原抗體結合,形成沉淀或細胞集團,進而被吞噬細胞吞噬消化.記憶細胞能較長時間保持對這種抗原的記憶,當再接觸這種抗原時能迅速增值分化形成漿細胞,產生抗體,消滅抗原.

        故選:B.

        考點:人體免疫系統(tǒng)在維持穩(wěn)態(tài)中的作用.

        31.

        (1)D

        (2)A

        (3)①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BE

       ?、贐C 核糖體

       ?、廴~綠素和藻藍素 自養(yǎng)

        【解析】

        試題分析:

        (1)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指的是放大的長度或寬度。

        (2)若目鏡不變、物鏡換成40×時,放大倍數(shù)變?yōu)樵瓉淼?倍,因此看到的長度為原來的1/4,則能看到2個細胞,故A正確。

        (3)①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最重要區(qū)別是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分析題圖,B為藍藻,為原核細胞,E細胞為細菌,為原核細胞,其余為真核細胞。

       ?、趫D中B細胞為藍藻細胞,能進行光合作用,C細胞含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A為真核細胞,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都有的細胞器為核糖體。

        ③B、E均為原核生物,B為藍藻,由于含有葉綠素和藻藍素,能進行光合作用,因此代謝類型為自養(yǎng)型。

        考點:本題考查顯微鏡的使用、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的有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識圖能力和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的能力。

        32.淋巴 組織液 內環(huán)境 酸堿度(PH) 溫度

        【解析】人體內的液體都叫體液,可以分成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細胞外液叫做內環(huán)境

        內環(huán)境包括:組織液、血漿、淋巴,

        組織液

        血漿 淋巴

        因此1淋巴、2組織液、3內環(huán)境;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包括滲透壓、酸堿度(PH)和溫度維持相對穩(wěn)定。

        33.(12分)(1)B細胞 漿細胞 (2)⑦可以分泌抗體而④不能 蛋白質 (3)T細胞 T細胞

        【解析】

        試題分析:(1)圖中⑦能產生抗體,所以⑦是漿細胞,初次免疫時,漿細胞是由受抗原刺激的B淋巴細胞增殖分化而來,因此④為B淋巴細胞。

        (2)⑦與④功能上的區(qū)別是⑦不能進行增殖分化而④能,⑦可以分泌抗體而④不能,抗體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

        (3)T淋巴細胞受抗原刺激后可產生淋巴因子,B細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開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HIV主要攻擊T淋巴細胞,隨著T淋巴細胞的減少,人體免疫功能下降。

        考點:本題考查人體免疫系統(tǒng)在維持穩(wěn)態(tài)中的作用、艾滋病的流行和預防,意在考查學生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形成知識的網絡結構;能用文字、圖表以及數(shù)學方式等多種表達形式準確地描述生物學方面的內容。

        34.(1)有氧呼吸(或“呼吸作用”) 升高 胞吐(或“外排”)

        (2)在高濃度葡萄糖條件下,谷氨酸能促進胰島素的分泌,CNQX可抑制這一過程 (谷氨酸)受體

        (3)① 升高 ②(持續(xù))開放 ③K+通道

        (4)顯微注射法

        【解析】

        試題分析:

        (1)葡萄糖經過有氧呼吸過程被氧化分解,釋放大量的能量,一部分儲存在ATP中,因此ATP含量增多;ATP增多,可以阻斷ATP敏感型鉀離子通道,進而抑制了鉀離子的外流,使細胞膜內的電位升高;胰島素分子是大分子蛋白質,通過胞吐的方式分泌出去。

        (2)分析題意和題圖,由于高濃度葡萄糖可引起胰島A細胞合成并分泌谷氨酸,從曲線中可以看出,在高濃度葡萄糖條件下,谷氨酸能促進胰島素的分泌,而添加CNQX可抑制這一過程;谷氨酸作用于胰島B細胞時,需要與胰島B細胞表面的受體結合后才能發(fā)揮作用。

        (3)①分析圖2結果可知,加入谷氨酸后,正常小鼠細胞內Ca2+熒光強度升高,說明谷氨酸能夠升高正常小鼠胰島B細胞內的Ca2+濃度。

       ?、贙+通道基因敲除小鼠和正常小鼠相比,細胞內的基礎Ca2+濃度顯著高于正常小鼠,從胰島素釋放通路分析,是由于K+通道基因敲除小鼠的K+通道不能正常發(fā)揮作用,導致Ca2+通道 (持續(xù))開放,因此胞內鈣離子濃度較高。

       ?、跭+通道基因敲除小鼠Ca2+濃度未升高,說明谷氨酸對胰島B細胞的作用是通過 K+通道實現(xiàn)的。

        (4)目的基因導入動物細胞最常用的方法是顯微注射法。

        考點:本題考查神經調節(jié)、基因工程的有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識圖能力和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與觀點,通過比較、分析與綜合等方法對某些生物學問題進行解釋、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斷或得出正確的結論。


      高一第二學期生物期中試卷相關文章:

      1.學年度高一下學期生物期末考試試卷及參考答案

      2.生物必修二綜合檢測試題及答案

      3.高一生物考試試卷分析

      4.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試題及答案

      5.高一數(shù)學期中考試試卷答案

      4185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