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丰满熟女一区二区三区_五月天亚洲欧美综合网_亚洲青青青在线观看_国产一区二区精选

  • <menu id="29e66"></menu>

    <bdo id="29e66"><mark id="29e66"><legend id="29e66"></legend></mark></bdo>

  • <pre id="29e66"><tt id="29e66"><rt id="29e66"></rt></tt></pre>

      <label id="29e66"></label><address id="29e66"><mark id="29e66"><strike id="29e66"></strike></mark></address>
      學習啦>學習方法>高中學習方法>高一學習方法>高一語文>

      蘇教版語文必修三文言文專題復習教案(2)

      時間: 文娟843 分享

        第三課時

        燭之武退秦師

        【重點梳理】

        一、文言實詞

        1.通假字

        (1)今老矣,無能為也已(通“矣”,語氣詞,了)

        (2)共其乏困(通“供”,供給)

        (3)夫晉,何厭之有(通“饜”,滿足)

        (4)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通“缺”,侵損,削減)

        (5)秦伯說,與鄭人盟(通“悅”,高興)

        (6)失其所與,不知(通“智”,明智)

        2.古今異義

        (1)貳于楚也

        古義:從屬二主,動詞 今義:“二”的大寫,數(shù)詞

        (2)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古義:東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義:泛指設宴請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古義:使者,出使的人 今義:指外出之人隨身攜帶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義:那個人 今義:尊稱別人的妻子

        3.詞類活用

        (1) 名詞作狀語。 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在東方、在西方)

        (2) 名詞作動詞。 晉軍函陵(駐軍、駐扎在函陵)

        (3) 名詞意動用法。 越國以鄙遠(以……為鄙)

        (4) 形容詞使動用法。 闕秦以利晉(使……受益)

        (5) 形容詞用作名詞。 越國以鄙遠(遠方的土地)

        (6) 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鄰之厚,君之薄也(變雄厚,變削弱)

       ?、?動詞使動用法。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使……亡)/ 闕秦以利晉(使……損害)

        二、文言虛詞

        1.以

        (1) 介詞,把。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2) 介詞,拿,用。 敢以煩執(zhí)事

        (3) 連詞,因為。 以其無禮于晉

        (4) 連詞,相當于“而”,表承接。 越國以鄙遠

        (5) 連詞,表目的。 焉用亡鄭以陪鄰/闕秦以利晉

        2.而

        (1) 連詞,表承接。 今急而求子/若亡鄭而有利于君

        (2) 連詞,表修飾。 夜,縋而出

        (3) 連詞,表轉折。 朝濟而夕設版焉

        3.之

        (1) 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2) 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 夫晉,何厭之有

        (3) 助詞,的。 是寡人之過也/因人之力而敝之

        (4) 代詞。 因人之力而敝之(指代秦君)/ 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代這件事)/ 將焉取之(代土地)

        4.焉

        (1) 語氣助詞,表陳述。 子亦有不利焉

        (2) 疑問代詞。 焉用亡鄭以陪鄰(為什么)/ 若不闕秦,將焉取之(哪里)

        (3) 兼詞,于之。 朝濟而夕設版焉(在那里)

        5.其

        (1) 代詞。 以其無利于晉(指代鄭文公)/ 君知其難也(這)/ 又欲肆其西封(指代晉國)/ 失其所與(指代自己)

        (2) 語氣詞,表商量語氣,相當于“還是”。 吾其還也

        6.且

        (1) 連詞,表并列,又。 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2) 連詞,表遞進,況且。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

        三、文言句式

        1.判斷句

        (1)是寡人之過也(語氣詞“也”,表判斷)

        (2)君之所知也(語氣詞“也”,表判斷)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表判斷)

        2.疑問句

        (1)夫晉,何厭之有(疑問代詞“何”,表反問)

        (2)焉用亡鄭以陪鄰(疑問代詞“焉”,表疑問)

        (3)不闕秦,將焉取之(疑問代詞“焉”,表疑問)

        3.省略句

        (1)(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省主語“燭之武”)

        (2)(晉惠公)許君焦、瑕(省主語“晉惠公”)

        (3)子犯(晉侯)擊之(省動詞賓語“晉侯”)

        (4)若舍鄭以(之)為東道主(省介詞賓語“之”)

        (5)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之)煩執(zhí)事(省介詞賓語“之”)

        (6)晉軍(于)函陵,秦軍(于)汜南(省介詞“于”)

        4.倒裝句

        (1)以其無禮于晉(于晉無禮,介賓結構后置)

        (2)且貳于楚(于楚貳,介賓結構后置)

        (3)佚之狐言于鄭伯曰(于鄭伯言,介賓結構后置)

        (4)夫晉,何厭之有(有何厭,賓語前置)

        【課堂演練】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外攜帶的物品

        B.失其所與,不知 通“錯”,明智

        C.不闕秦,將焉取之 通“缺”,侵損,削減

        D.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動詞使動用法,使……亡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焉用亡鄭以陪鄰

        闕秦以利晉

        B.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C.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

        D.今急而求子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2)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3)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

        答案:1.A(使者,出使的人) 2.C(并列連詞,又/遞進連詞,況且)

        第四課時

        諫太宗十思疏

        【重點梳理】

        一、文言實詞

        詞類活用

        (1) 名詞作動詞。 則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

        (2) 形容詞作名詞。 擇善而從之(好的建議)/ 簡能而任之(賢能的人)/ 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重權、重位)

        (3) 形容詞意動用法。 樂盤游(以……為樂)

        (4) 形容詞使動用法。 必固其根本(使……穩(wěn)固)/ 宏茲九德(使……光大)/ 則思虛心以納下(使……虛)/ 則思正身以黜惡(使……正)/ 何必勞神苦思(使……苦)

        (5) 動詞使動用法。 則思知止以安人(使……安)/ 鳴琴垂拱(使……鳴)/ 何必勞神苦思(使……勞)

        二、文言虛詞

        1.以

        (1) 連詞,相當于“而”,表轉折。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2) 連詞,相當于“而”,表修飾。 必竭誠以待下

        (3) 連詞,相當于“而”,表并列。 戒奢以儉/縱情以傲物

        (4) 連詞,相當于“而”,表承接。 則思無因喜以謬賞

        (5) 連詞,表目的,相當于“用來”。 則思知足以自戒/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

        (6) 介詞,把。 則思三驅以為度

        (7) 介詞,用。 雖董之以嚴刑

        2.而

        (1) 連詞,表轉折。 源不深而望流之遠/不言而化

        (2) 連詞,表因果。 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3) 連詞,表承接。 擇善而從之

        (4) 連詞,表并列。 豈其取之易而守之難乎

        (5) 連詞,表目的。 則思謙沖而自牧

        3.為

        (1) 動詞,作為。 虧無為之大道哉/則思三驅以為度

        (2) 動詞,成為。 則吳越為一體

        (3) 介詞,表被動。 為天下笑

        4.之

        (1) 代詞。 豈其取之易而守之難乎(指代“天下”)

        (2) 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臣聞求木之長者

        (3) 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 人君當神器之重/將崇極天之峻

        5.其

        (1) 代詞,作定語成分。 必固其根本(它的) /則智者盡其謀(他們的)

        (2) 指示代詞。 知其不可(這些)/ 豈其取之易而守之難乎(那)

        (3) 表反問語氣,相當于“難道”。 其可忽乎

        三、文言句式

        1.判斷句

        (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者也”,表判斷)

        (2)載舟覆舟,所宜深慎(直接表判斷)

        2.疑問句

        (1)今守之而不足,何也(疑問代詞“何”與疑問語氣詞“也”,表疑問)

        (2)豈其取之易而守之難乎(副詞“豈”與疑問語氣詞“乎”,表反問)

        (3)奔車朽索,其可忽乎(副詞“其”與疑問語氣詞“乎”,表反問)

        (4)何必……,虧無為之大道哉(疑問代詞“何”與疑問語詞“哉”,表反問)

        3.省略句

        (1)則思三驅以(之)為度(省介詞賓語“之”)

        (2)(民眾)終茍免而不懷仁。(省主語“民眾”)

        4.倒裝句

        (1)雖董之以嚴刑(以嚴刑董之,介賓結構后置)

        (2)將崇極天之峻(峻之極天,定語后置)

        【課堂演練】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承天景命 大

        B.雖董之以嚴刑 監(jiān)督

        C.簡能而任之 選拔

        D.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 快樂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虧無為之大道哉

        則思三驅以為度

        B.是寡人之過也

        可以盡豫游之樂

        C.豈其取之易而守之難乎

        發(fā)其志士之悲哉

        D.雖董之以嚴刑

        必竭誠以待下

        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2)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

        (3)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4)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道哉?

        答案:1.B(名詞作動詞,獻禮) 2.A(副詞,竟/副詞,就) 3.略

      蘇教版語文必修三文言文專題復習教案(2)

      第三課時 燭之武退秦師 【重點梳理】 一、文言實詞 1.通假字 (1)今老矣,無能為也已(通矣,語氣詞,了) (2)共其乏困(通供,供給) (3)夫晉,何厭之有(通饜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1214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