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丰满熟女一区二区三区_五月天亚洲欧美综合网_亚洲青青青在线观看_国产一区二区精选

  • <menu id="29e66"></menu>

    <bdo id="29e66"><mark id="29e66"><legend id="29e66"></legend></mark></bdo>

  • <pre id="29e66"><tt id="29e66"><rt id="29e66"></rt></tt></pre>

      <label id="29e66"></label><address id="29e66"><mark id="29e66"><strike id="29e66"></strike></mark></address>
      學習啦>學習方法>各學科學習方法>歷史學習方法>

      人教版高二歷史選修1第九單元試題及答案

      時間: 朝燕820 分享

        在一份設(shè)計良好的考試卷面前,能夠在很大的程度上去檢測學生們的學習水平!所以,還等什么呢?讓我們來做一套試題卷吧!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人教版高二歷史選修1第九單元試題,希望對你有用。

        人教版高二歷史選修1第九單元試題及答案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在每小題所給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正確的。)

        1.晚清詩人丘逢甲曾經(jīng)寫過一首 《春愁》:&ldquo;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萬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rdquo;這首詩應(yīng)該寫于(  )

        A.1893年 B.1894年

        C.1895年 D.1896年

        解析 &ldquo;割臺灣&rdquo;指1895年《馬關(guān)條約》割臺灣島等給日本;&ldquo;去年今日&rdquo;說明此詩寫于1896年。

        答案 D

        2.1864年 ,有人稱:&ldquo;當今光氣大開,遠方畢至&rdquo;,歐洲諸邦&ldquo;胥聚于我一中國之中,此古今之創(chuàng)事,天地之變局,所謂不世出之機也&rdquo;。這一&ldquo;變局論&rdquo;(  )

        A.奠定了戊戌變法的理論基礎(chǔ)

        B.基本沿襲了傳統(tǒng)的夷夏觀念

        C.反映了對西方文明的抵制態(tài)度

        D.反映了變法自強思想的出現(xiàn)

        解析 維新變法的理論基礎(chǔ)是康梁的維新思想,由時間限定即可排除A項。由題干引文中的&ldquo;創(chuàng)世&rdquo;&ldquo;變局&rdquo;&ldquo;不世出之機&rdquo;可知該文作者積極評價西學之東漸,是主張適應(yīng)時代需要進行變革,排除B、C兩項。

        答案 D

        3.中國讀書人歷來&ldquo;恥于言商,恥于言利&rdquo;,而清末&ldquo;狀元實業(yè)家&rdquo;張謇卻放棄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業(yè)。這里反映出的觀念意識是(  )

        A.實業(yè)救國 B.工商皆本

        C.重利輕義 D.重商輕農(nóng)

        解析 19世紀末,列強加緊對華進行資本輸出,中華民族面臨著嚴重的危機。面對這種狀況,張謇在實業(yè)救國潮流的推動下,毅然投身于近代工商業(yè),成為中國民族資本家的杰出代表。

        答案 A

        4.甲午戰(zhàn)爭后,中國的近代化內(nèi)容出現(xiàn)新的變化,開始由&ldquo;政策創(chuàng)新&rdquo;轉(zhuǎn)向&ldquo;體制創(chuàng)新&rdquo;。導(dǎo)致這種轉(zhuǎn)變的內(nèi)在因素是(  )

        A.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B.西方民主思想的廣泛影響

        C.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fā)展

        D.資產(chǎn)階級政黨的建立

        解析 &ldquo;政策創(chuàng)新&rdquo;指引進西方技術(shù),&ldquo;體制創(chuàng)新&rdquo;指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其發(fā)動者是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因此其

        內(nèi)在因素是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fā)展。

        答案 C

        5.甲午戰(zhàn)爭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獲得初步發(fā)展的原因不包括(  )

        A.自然經(jīng)濟的進一步解體

        B.清政府放寬了對民間設(shè)廠的限制

        C.帝國主義放松了對中國的侵略

        D.&ldquo;實業(yè)救國&rdquo;思潮的推動

        解析 甲午戰(zhàn)爭后,清政府為了應(yīng)付日益嚴重的財政危機,被迫調(diào)整工商業(yè)政策,放松限制,允許民間設(shè)廠,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一些愛國工商人士,痛感甲午戰(zhàn)敗之辱,以&ldquo;實業(yè)救國&rdquo;為旗幟,掀起了興辦工商業(yè)的高潮;列強的進一步侵略,造成中國自然經(jīng)濟進一步解體,客觀上為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

        答案 C

        6.&ldquo;1895年,適逢甲午慘敗,日本逼簽條約,在北京應(yīng)試的康有為等人聯(lián)絡(luò)各省官員上書光緒帝,要求拒簽條約,變法圖強,史稱公車上書。&rdquo;文中錯誤的表述是(  )

        A.領(lǐng)導(dǎo)人 B.時間

        C.參加者 D.地點

        解析 本題考查有關(guān)&ldquo;公車上書&rdquo;的史實。這場運動的時間是1895年,領(lǐng)導(dǎo)者是康有為等人,地點是北京,但參加者并非&ldquo;各省官員&rdquo;,而是在北京參加會試的舉人。

        答案 C

        7.早期改良思潮形成的條件是(  )

        ①民族危機?、诮褡骞I(yè)的產(chǎn)生、發(fā)展?、畚鲗W的傳播?、芟冗M中國人向西方尋求真理的探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早期維新思想是先進的中國人在民族危難形勢下,認識到洋務(wù)運動的弊端并向西方尋求救國救民真理的產(chǎn)物。當然是隨著近代民族工業(yè)的產(chǎn)生、發(fā)展而出現(xiàn)的。

        答案 D

        8.列寧說:&ldquo;判斷歷史的功績,不是根據(jù)歷史活動家有沒有提供現(xiàn)代所要求的東西,而是根據(jù)比他們的前輩提供了新的東西。&rdquo;根據(jù)這個原則,早期維新思潮在中國近代史上的重要作用不包括(  )

        A.有利于推動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B.為向西方學習尋求真理架起了橋梁

        C.為戊戌變法運動奠定了思想基礎(chǔ)

        D.將理論付諸實踐,形成救亡圖存的_運動

        解析 早期維新思潮代表了新興資產(chǎn)階級的利益和要求,有利于推動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早期維新派著書立說,介紹西學,啟迪了人們的思想。但早期維新派并沒有將主張付諸實踐。

        答案 D

        9.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五月,維新派代表人物康有為從&ldquo;中體西用&rdquo;的角度論述了科舉制度改革的必要性。這表明他(  )

        A.在戊戌變法初期思想趨于保守

        B.認同洋務(wù)派的&ldquo;中體西用&rdquo;思想

        C. 在教育改革方面與洋務(wù)派觀點一 致

        D.所說的&ldquo;體&rdquo;和&ldquo;用&rdquo;與洋務(wù)派不同

        解析 維新派代表的是民族資產(chǎn)階級的利益,康有為主張改革中國的科舉制度,這本身已上升到制度變革的層面。因此,&ldquo;中體西用&rdquo;的基本含義是用西方進步的思想文化變革中國的政治制度。這里所說的&ldquo;體&rdquo;&ldquo;用&rdquo;與地主階級洋務(wù)派有著明顯的不同。洋務(wù)派提倡的&ldquo;中體西用&rdquo;指肯定封建制度,強調(diào)以封建綱常倫理作為國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時主張采用西方先進科技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統(tǒng)治。

        答案 D

        10.康有為認為:要達到幸??鞓返拇笸溃仨毻菩?amp;ldquo;公養(yǎng)&rdquo;&ldquo;公教&rdquo;&ldquo;公恤&rdquo;的社會福利制度。&hellip;&hellip;兒童6歲入&ldquo;小學院&rdquo;,11歲入&ldquo;中學院&rdquo;,16歲入&ldquo;大學院&rdquo;,20 歲畢業(yè)。經(jīng)過長達14年的義務(wù)教育培養(yǎng),使每一個年輕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專門的技術(shù)訓(xùn)練。材料表明他(  )

       ?、偕钍苋寮掖笸枷胗绊憽、谧⒅嘏囵B(yǎng)國民的民主共和意識?、壑鲝埿Х挛鞣礁纳泼裆、芴岢珜W習西方職業(yè)教育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依據(jù)關(guān)鍵詞&ldquo;公養(yǎng)&rdquo;&ldquo;公教&rdquo;等可判斷①③正確;依據(jù)&ldquo;專門的技術(shù)訓(xùn)練&rdquo;可判斷④正確;②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

        答案 B

        11.110多年前,梁啟超在興民權(quán)基礎(chǔ)上發(fā)表《新民說》,提出&ldquo;新民&rdquo;思想,他認為,要建設(shè)一個&ldquo;新&rdquo;的中國,必須先養(yǎng)成&ldquo;新&rdquo;的國民。&ldquo;新民&rdquo;是指有愛國思想、尚武精神、社會公德、獨立人格的新國民。在當時歷史背景下,梁啟超發(fā)表《新民說》意在說明(  )

        A.維新變法是救亡圖存的唯一出路

        B.中國政治改革不宜操之過急,反對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運動

        C.要革命,不要改良

        D.興民權(quán)是變法的根本,是強國的保證

        解析 建設(shè)一個&ldquo;&lsquo;新&rsquo;的中國&rdquo;是目的,&ldquo;養(yǎng)成&lsquo;新&rsquo;的國民&rdquo;是手段。梁啟超意即使人民享有一定的民主權(quán)利,調(diào)動和發(fā)動人民的積極性,最終是為變法尋找依據(jù)。

        答案 D

        12.梁啟超在《變法通議》中寫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麥對人說:&ldquo;三十年后,日本其興,中國其弱乎?日人之游歐洲者,討論學業(yè),講究官制,歸而行之;中人之游歐洲者,詢某廠船炮之利,某廠價值之廉,購而用之。強弱之原,其在此乎?&rdquo;梁啟超引用這段話的根本意圖是(  )

        A.比較中日近代化的異同

        B.尋找甲午戰(zhàn)爭日勝中敗的歷史原因

        C.批評洋務(wù)派的活動

        D.證明中國進行社會政治變革的必要性

        解析 材料比較了中日兩國考查歐洲的不同側(cè)重點。中國側(cè)重于器械,日本側(cè)重于官制(制度),并據(jù)此指出這是日中兩國的&ldquo;強弱之源&rdquo;。因此其根本意圖在于借鑒日本的經(jīng)驗以進行政治變革。A、C兩項屬表面現(xiàn)象,B項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

        答案 D

        13.下列各項中,連接不正確的是(  )

        A.康有為《新學偽經(jīng)考》&mdash;&mdash;宣傳托古改制

        B.梁啟超《變法通議》&mdash;&mdash;闡述變法的必然性

        C.譚嗣同《仁學》&mdash;&mdash;大聲疾呼&ldquo;沖決君主之網(wǎng)羅&rdquo;

        D.嚴復(fù)《天演論》&mdash;&mdash;&ldquo;物競天擇,適者生存&rdquo;

        解析 康有為在《孔子改制考》中把孔子說成是改制的先師,意在托古改制?!缎聦W偽經(jīng)考》則是其反對統(tǒng)治者恪守祖訓(xùn)的文章。

        答案 A

        14.資產(chǎn)階級維新人士提出:&ldquo;三權(quán)立,然后事體備。以我朝論之,皇上則為元首,百體所從,軍機號為政府,出納王命&hellip;&hellip;&rdquo;其主張實際要求建立(  )

        A.君主專制政體 B.君主立憲政體

        C.民主共和政體 D.三權(quán)分立政體

        解析 &ldquo;皇上為元首&rdquo;&ldquo;軍機為政府&rdquo;說明皇帝與軍機處(政府)實行權(quán)力的分離與制衡,這種體制為君主立憲制。

        答案 B

        15.&ldquo;天演&rdquo;&ldquo;物競&rdquo;&ldquo;淘汰&rdquo;&ldquo;天擇&rdquo;等術(shù)語,漸成報紙文章的熟語和愛國志士的口頭禪,許多人用這些名詞命名。原名胡洪骍的胡適,也從&ldquo;物競天擇,適者生存&rdquo;中取&ldquo;適&rdquo;字做了自己的表字和筆名。這反映了(  )

        A.&ldquo;開眼看世界&rdquo;成為一股社會思潮

        B.&ldquo;中學為體,西學為用&rdquo;是文化主流

        C.崇洋媚外漸成社會風尚

        D.實行制度變革的意識開始萌發(fā)

        解析 材料表明胡適接受了達爾文&ldquo;適者生存&rdquo;的生物進化理論,并把生物進化的法則用于指導(dǎo)中國社會的變革,即學習西方的先進制度,改變中國的落后狀況。這不是崇洋媚外,而是要實行制度改革。

        答案 D

        16.光緒帝說:&ldquo;國家振興庶政,兼采西法,咸以為民立政,中西所同。而西人考究較勤,故可以補我所未及。&rdquo;此語說明光緒帝(  )

        A.要挽救民族危亡 B.要為人民改革政治

        C.要向西方學習 D.要利用民眾的智慧

        解析 從材料中的&ldquo;兼采西法&rdquo;&ldquo;補我所未及&rdquo;等內(nèi)容可以看出,光緒帝接受了向西方學習的主張,但從《定國是詔》可以看出,光緒帝所學習的內(nèi)容與維新派的要求有較大的差距。所以,光緒帝主張學習西方的目的是鞏固封建統(tǒng)治,并非是為人民改革政治。

        答案 C

      1649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