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丰满熟女一区二区三区_五月天亚洲欧美综合网_亚洲青青青在线观看_国产一区二区精选

  • <menu id="29e66"></menu>

    <bdo id="29e66"><mark id="29e66"><legend id="29e66"></legend></mark></bdo>

  • <pre id="29e66"><tt id="29e66"><rt id="29e66"></rt></tt></pre>

      <label id="29e66"></label><address id="29e66"><mark id="29e66"><strike id="29e66"></strike></mark></address>
      學習啦>學習方法>各學科學習方法>歷史學習方法>

      高二必修三第七單元歷史知識點

      時間: 芷瓊1026 分享

        現代中國的科技、教育與文學藝術是高二必須三第七單元歷史的知識點。為了方便同學們復習,接下來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了高二必修三第七單元歷史知識點,一起來看看吧。

        高二必修三第七單元歷史知識點

        一、經典力學

        1、伽利略、牛頓對經典力學的建立所作的貢獻

        (1)伽利略:通過實驗,發(fā)現了自由落體定律,開創(chuàng)了以實驗為根據并有嚴密邏輯體系的近代科學,為后來經典力學的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2)牛頓:提出物體運動三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經典力學體系形成。

        2、經典力學在近代自然科學理論發(fā)展中的歷史地位:對自然界的力學現象做出了系統、合理的說明,完成人類對自然界認識史上的第一次理論大綜合。科學擺脫神學的束縛,近代科學進入全面繁榮時代。

        二、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

        (1)主要觀點:生物是由低級向高級不斷進化的,進化的規(guī)則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2)意義:促進了生物學的發(fā)展;打擊了神創(chuàng)說,促進了思想解放;“適者生存”成為殖民擴張的借口,也推動了中國維新運動的開展。

        三、蒸汽機的發(fā)明和電氣技術的應用

        1、蒸汽機的發(fā)明和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時期電氣技術的應用

        (1)蒸汽機的發(fā)明:18世紀60年代英國人瓦特改良了蒸汽機(富爾頓汽船、史蒂芬孫火車)。

        (2)電氣技術的應用: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fā)現電磁感應現象,德國西門子發(fā)明發(fā)電機,格拉姆發(fā)明電動機,愛迪生發(fā)明了許多家用電器;人類進入“電氣時代”。

        2、科學技術進步對社會發(fā)展的作用:①促進了生產力發(fā)展和人類社會的進步;②資產階級確立了對世界的統治;③社會生活(如:衣食住行娛)發(fā)生變化,世界各地的聯系更加密切。

        四、相對論與量子論(宏觀世界與微觀世界的運動)

        1、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及其意義

        (1)內容:狹義相對論認為,時間與空間隨著物質運動的速度變化而變化;廣義相對論認為,物質存在的現實空間是彎曲的。

        (2)意義:提示了時間與空間的本質,繼承和發(fā)展了牛頓力學,是物理學的一場革命。

        2、量子論的提出與發(fā)展

        (1)提出:德國普朗克。

        (2)發(fā)展:愛因斯坦用量子論解釋光電效應;后來量子力學建立。

        五、現代信息技術

        1、電子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的發(fā)明和發(fā)展

        (1)電子計算機:1946年美國研制出第一臺電子計算機,電子計算機的發(fā)展經歷了電子管、晶體管、集成電路、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四個階段。

        (2)網絡技術:20世紀60年代美國出現互聯網(因特網),90年代發(fā)展為全球信息網。

        2、現代信息技術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引起了人類生產、生活和學習的革命,使人類進入信息時代和知識經濟時代;但易于引發(fā)垃圾信息泛濫,網絡犯罪出現,青少年沉迷網絡等不利影響。

        高二必修三第七單元歷史習題

        1.有一位同學到圖書館查找資料,在《人民日報》上看到了一篇《我們也有一雙手,不在城里吃閑飯》的文章,文章報道了甘肅省會寧縣部分城鎮(zhèn)青年學生奔赴農業(yè)生產第一線到農村安家落戶的消息。這份報紙是下列哪個時期的(  )。

        A.新中國成立初期  B.社會主義探索時期

        C.““””時期  D.改革開放時期

        2.電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復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試,如果讓你去設計考試場景,可以出現的是(  )。

        A.背景音樂:反映粉碎“_”的歌曲

        B.外景:考場門口懸掛著“改革開放送春風”的橫幅

        C.內景:考場中張貼有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標語

        D.特寫:作文題目“評‘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

        3.新中國成立后,采取的主要教育措施不包括(  )。

        A.接管各級各類學校

        B.從列強手中收回教育事業(yè)自主權

        C.確立教育要為國家建設服務,學校要向廣大工農開放

        D.及時提出了新中國的教育方針

        4.鄧小平指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這“三個面向”的實質是(  )。

        A.通過教育的發(fā)展提高國家和民族的競爭力

        B.教育的發(fā)展要適合本國國情

        C.教育發(fā)展需要加強國際交流

        D.教育發(fā)展需要超前性

        5.鄧小平曾在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上提出:“我們國家要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從何著手呢?我想,要從科學和教育著手”“不抓科學、教育,四個現代化就沒有希望,就成為一句空話。”在此基礎上,中國政府于20世紀90年代進一步提出(  )。

        A.“載人航天工程”  B.“雙百”方針

        C.“科教興國”戰(zhàn)略  D.“三個面向”方針

        6.諾貝爾獎委員會主席蒂斯利尤斯曾評價說:“比核能力更有說明力的是胰島素。因為人們可以從書本中學到制造原子彈,但不能從書本中學習制造胰島素。”這一觀點主要是針對我國成功(  )。

        A.爆炸原子彈  B.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

        C.試爆了氫彈  D.建成了核電站

        7.“這是一個具有高度標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國的航天技術在21世紀已經走到了歐洲和日本前面。”這一評論是指(  )。

        A.“神舟五號”順利返航  B.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C.“東方紅一號”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  D.“銀河-I號”計算機成功研制

        8.有一人物是中國國家最高獎項“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00年度的獲得者,人們是這樣形容他的:“一人干了兩億人的活”,他的科技成果主要應用的領域是(  )。

        A.農業(yè)  B.工業(yè)  C.航天  D.信息

        9.2010年1月11日上午,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谷超豪、孫家棟兩位院士獲得200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這個獎項每年授予人數不超過2名,獲獎者必須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學技術發(fā)展中有卓越建樹;在科學技術創(chuàng)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產業(yè)化中,創(chuàng)造巨大經濟或社會效益。這則材料說明(  )。

       ?、賵猿挚平膛d國戰(zhàn)略是我國一項重要政策 ②應該堅持把科技教育放在優(yōu)先發(fā)展的位置?、壑R和科技是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因素 ④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必須尊重知識和人才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期問,我國的科學技術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請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這一時期的科技成就(  )。

        ①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谖覈谝活w人造地球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 ③我國第一顆氫彈試爆成功?、苁状闻嘤鲭s交水稻 ⑤成功發(fā)射“神舟五號”飛船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③②④  D.①③②④

        11.“我?guī)Я藥纂p眼下中國還不生產的尼龍襪子送給父親,還帶了一腦袋關于原子彈的知識獻給祖國。”這是鄧稼先歸國時的一段話,這段話反映出的歷史信息有(  )。

       ?、佼敃r中國的生產力發(fā)展水平還很落后?、跉w國科學家為我國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③鄧稼先是在“雙百”方針的感召中回國的④中國打破了美蘇的核壟斷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12.關于1956年“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的提出,不符合史實的是(  )。

        A.確保了學術文化事業(yè)此后十多年的繁榮

        B.吸取了我國歷史上學術、文化發(fā)展的經驗

        C.糾正了科學文化領域存在的教條主義傾向

        D.總結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科學文化事業(yè)的經驗

        13.春秋戰(zhàn)國時期學術思想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繁榮,但此后卻是二千多年如“萬馬齊喑”般的沉寂。新中國成立后,學術思想又經歷了1956年的縣花一現和改革開放以后的欣欣向榮。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思想文化現象與國家的政治政策息息相關

        B.領導者的素質高低決定社會文化繁榮的程度

        C.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是“百家爭鳴”現象出現的因素之一

        D.不同時代的“百家爭鳴”所爭論的主要內容是不同的

        14.1956年,毛澤東兩次觀看昆曲名劇《十五貫》,之后《人民日報》首次為一場戲劇演出刊發(fā)社論,稱贊其“一出戲救活一個劇種”。當時昆曲復興的主要原因是(  )。

        A.“雙百”方針的貫徹  B.昆曲名劇的涌現

        C.大眾輿論吹捧宣傳  D.“教育大革命”的推動

        15.某同學的爺爺講:“在那段日子里,在電影院只能看到《紅燈記》《沙家浜》《紅色娘子軍》等樣板戲,哪像你們現在看美國大片,看韓劇”。“那段日子”主要是指(  )。

        A.過渡時期  B.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

        C.““””十年  D.反右派斗爭擴大化時期


      猜你感興趣的:

      1.人教版高二歷史必修3第七單元試題及答案

      2.人教版高二歷史必修3第七單元練習試題

      3.高三歷史必修三第七單元復習題及答案

      4.2017年高中歷史必修3第七單元練習試題

      5.人教版 高中歷史必修三知識總結(完整版)

      3097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