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丰满熟女一区二区三区_五月天亚洲欧美综合网_亚洲青青青在线观看_国产一区二区精选

  • <menu id="29e66"></menu>

    <bdo id="29e66"><mark id="29e66"><legend id="29e66"></legend></mark></bdo>

  • <pre id="29e66"><tt id="29e66"><rt id="29e66"></rt></tt></pre>

      <label id="29e66"></label><address id="29e66"><mark id="29e66"><strike id="29e66"></strike></mark></address>
      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備考資料 >

      2020年高考歷史知識點

      時間: 文瓊20 分享

        高考如何復習一直都是考生們關注的話題,近年來歷史高考命題淡化了純知識、純記憶的內容,而是更加注重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分析和靈活運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考歷史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用!

        高考歷史基礎知識點

        一、列舉古代中國在冶煉、紡織、制瓷等手工業(yè)部門的主要成就

        冶煉:

       ?、偾嚆~器鑄造 夏商周-春秋(青銅時代)

        數量多、種類齊、工藝精、造型生動

        司母戊鼎

       ?、谝睙捝F和鋼 發(fā)明于春秋時期

        春秋-塊煉鋼;杜詩(東漢)發(fā)明水排,提高了生產效率

        南北朝-灌鋼法

        16世紀前,世界領先;大大推動生產發(fā)展

       ?、廴剂厦阂辫F——世界最早,漢代開始,北宋普遍

        焦碳冶鐵——南宋末開始,明朝流行

        紡織:

       ?、俳z織-上古 學會養(yǎng)蠶繅絲 世界最早

        西周 絲織工藝突飛猛進,品種日益豐富,花色圖案精美

        漢代 絲綢遠銷歐洲,中國獲“絲國”稱號(絲綢之路)

        唐代 私營紡織作坊興起,官營紡織業(yè)也有相當大的規(guī)模

        明清 鼎盛時期 蘇州、杭州

        ②棉織-宋末元初 棉花向內地傳播,宋代棉花種植及棉紡織技術已經推廣到閩粵等地區(qū)

        元代 黃道婆 發(fā)明腳踏三錠紡車

        元明 江蘇松江成為全國棉紡織業(yè)中心

        明后期棉布成為民眾的主要衣料,棉花種植面積普遍擴大,一些地區(qū)出現了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自由勞動力市場。

        制瓷:

        新石器時代 開始燒制陶器

        商代 燒制出原始瓷器(世界最早)

        東漢晚期 燒制出成熟的青瓷

        南北朝 燒制出白瓷

        隋唐 陶瓷工藝臻于成熟,瓷窯遍布南北,

        唐三彩(陶)

        唐代 制瓷業(yè)成為一個獨立的生產部門,瓷器成為人們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

        越窯(青瓷) 邢窯(白瓷)

        宋代 景德鎮(zhèn)成為“瓷都”,出現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窯

        清代康熙年間,粉彩瓷器工藝的發(fā)明又推進了生產技術的提高,粉彩瓷器燒制技術在雍正時期達到登峰造極的水平。

        二、古代中國手工業(yè)發(fā)展的特點

        1、中國傳統(tǒng)社會長期存在農耕為主兼營副業(yè)的自給自足的手工業(yè)經濟。

        2、從春秋戰(zhàn)國時期開始,官營手工業(yè)、民營手工業(yè)和家庭手工業(yè)就成為古代中國手工業(yè)三種主要經營形態(tài),代表中國古代手工業(yè)水平的則是官營和專業(yè)的私營手工業(yè)生產。

        3、在漫長的自給自足自然經濟時代,家庭手工業(yè)占有相當的比重。家庭手工業(yè)生產對于穩(wěn)定小農經濟起到一定作用,但技術落后,生產分散,妨礙了市場發(fā)育。

        高考歷史知識歸納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完全形成:(1861至1901)

        1、歸納分析洋務運動的各類內容(軍工、民工、海防、人材)和作用。洋務運動的目的,失敗原因。

        2、記憶洋務派開辦的軍民企業(yè)名稱,行業(yè),地理位置。民資企業(yè)的名稱,行業(yè),地理位置。

        3、辨證的分析“扶清滅洋”的兩面性,反映的歷史背景和農民的階級性。(該口號說明了農民的哪三個分不清:清政府和中國的關系;帝國主義入侵和其先進文明的關系;帝國主義和清政府的關系。)

        4、如何理解中國民族資本“先天不足”和“后天畸形”?(民族資本企業(yè)的特點:資金,技術,分布,行業(yè);與帝封的關系。)

        5、歸納早期無產階級的特點和成因。(早于資產階級產生;分布集中,組織性強;與農民階級天然聯盟;革命性強。)

        6、清政府那些舉措順應了19世紀中期世界的經濟和政治發(fā)展趨勢?結果如何

        7、《馬關條約》的內容、特點和危害。甲午戰(zhàn)爭對中,朝,日,遠東局勢的影響。

        8、歸納維新派為戊戌變法所做的思想準備,政治準備,組織準備。百日維新的內容和意義。

        9、維新變法的歷史背景。維新派的首要目的??盗壕S新思想的特點和成因。維新派與光緒帝的關系。戊戌變法的三重意義。(思想意義;政治意義;愛國意義。)

        10、義和團運動中農民階級革命性和落后性的體現。義和團運動的功績。

        11、比較開明派,洋務派,早期維新派,維新派,革命派在對待西學,洋人侵略,清政府,人民群眾等問題上的態(tài)度。

        12、比較太平天國和義和團運動。(起義原因,綱領,組織性,與宗教關系,軍事活動方式,對待西方的態(tài)度,斗爭矛頭和斗爭結果。斗爭作用:都沉重打擊中外反動勢力;都迫使列強改變侵華方式;都促使中外勾結。)

        13、1840-1900年列強侵華特點的變化?(侵華手段在武力后盾下由商品輸出到資本輸出;侵華格局由以英為首合作侵華到激烈爭奪形成侵華同盟;侵華方式策略由武力馴服清政府到打拉結合,勾結扶植清政府,以華制華。每一個變化都做到能用史實說明。)

        14、1900年前后中國社會在列強侵華,反動統(tǒng)治,抗爭探索,經濟發(fā)展四方面的顯著特征和史實。

        答:(1)侵華:帝國主義完全確立半殖秩序;①甲午戰(zhàn)后列強侵華進入資輸和瓜分階段;②列強爭奪激烈形成侵華同盟;③八國聯軍侵華,簽定辛丑條約共同以清政府為代理人確立秩序;(2)反動統(tǒng)治:清政府日益反動孤立:①對外投降出賣國家主權,淪為洋人走狗;②鎮(zhèn)壓戊戌變法,出賣義和團,反動面目昭然若揭;③玩弄新政花招,結果適得其反;(3)抗爭探索:中華民族覺醒;①義和團運動粉碎敵計;②維新派改良愛國、進步、思想啟蒙;③資產階級革命逐漸成為主流。(4)發(fā)展:民資初發(fā);①甲午戰(zhàn)后列強投資;②清政府放寬限制;③維新變法的推動。

        高考歷史知識總結

        一、隋唐

        隋唐——封建社會的盛和衰

        1、隋大統(tǒng)一的歷史原因。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啟后的歷史地位。

        3、全面細致的識記大運河的分段、起止點、溝通河流。理解大運河開鑿的原因,影響。正確看待歷史上不同人物對大運河的評價。

        4、多方面(從統(tǒng)治者作為,從制度,從科技,從水利,從民族交往,從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啟示。

        5、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的活動和評價。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舉制,均田制,租庸調制的實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間的聯系,后來的破壞。

        7、全盛時期的表現(經濟、政治、民族、對外、文化。)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

        8、長安和揚州。

        9、唐中央政權和邊疆民族關系的史實,共性。與漢民族關系的異同點。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對外交往和漢的不同之處及其成因。對外交流的具體史實。

        11、深刻理解兩稅法的實施和影響。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原因和啟示。

        13、唐文化:唐詩、韓愈和柳宗元。莫高窟,繪畫,書法,封建教育,醫(yī)學,孫思邈和《唐本草》。

        說明:歷來是高考之重點和熱點區(qū)域,應注意。核心是盛與衰。

        二、五代十國遼宋夏金元

        五代十國遼宋夏金元——封建國家的分裂走向統(tǒng)一;中央集權的加強;多民族政權的對峙、交流和民族大融合;應用科技和封建文化的繁榮。

        1、宋太祖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和積極消極影響。

        2、正確看待兩宋和遼、西夏、金之間的和與戰(zhàn)。透過現象看本質。

        3、王安石變法的背景、內容和作用。正確評價。

        4、宋、遼、夏,宋金對峙圖,契丹,黨項,"蕃漢分治"的政治制度。

        5、元朝的歷史地位(大統(tǒng)一,大融合,大制度)。

        6、元朝對西藏和臺灣的管轄。

        7、三大發(fā)明,沈括、郭守敬及其科學成就,理學,宋詞、元雜劇。

        說明:此階段學習的重點一是中央集權的加強;一是民族關系;一是從宋太祖到王安石變法的內在聯系;一是少數民族的封建化。


      2020年高考歷史知識點相關文章:

      1.2020年高考歷史復習方法

      2.2020高考歷史知識點大全

      3.2020年高考歷史總復習:明清時期考點歸納整理

      4.2020高考歷史必背考點

      5.2020年高考歷史重要時間和事件大全

      6.2020高考歷史考點知識點整理

      7.2020年高考歷史總復習:隋唐時期考點歸納整理

      8.2020高考歷史知識點總結

      425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