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丰满熟女一区二区三区_五月天亚洲欧美综合网_亚洲青青青在线观看_国产一区二区精选

  • <menu id="29e66"></menu>

    <bdo id="29e66"><mark id="29e66"><legend id="29e66"></legend></mark></bdo>

  • <pre id="29e66"><tt id="29e66"><rt id="29e66"></rt></tt></pre>

      <label id="29e66"></label><address id="29e66"><mark id="29e66"><strike id="29e66"></strike></mark></address>
      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初中學習方法 > 初二學習方法 > 八年級物理 > 最新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六章教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六章教案

      時間: 慧良1230 分享

      最新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六章教案

        最新版的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有不少的知識點,而且相對獨立,大家需要好好學習。小編在這里整理了相關知識,快來學習學習吧!

        最新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六章教案

        第六章質(zhì)量與密度

        第一節(jié) 質(zhì) 量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質(zhì)的量”的含義.

        初步認識質(zhì)量的概念,知道質(zhì)量的單位.

        了解天平的構造,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2.過程與方法

        體驗一些物體的質(zhì)量,對一些常見物體的質(zhì)量有估測的能力.

        通過用天平測量常見的固體和液體的質(zhì)量,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通過觀察、實驗,認識質(zhì)量是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tài)、空間位置而變的物理量.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天平使用的技能訓練,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與協(xié)作精神.

        通過對物質(zhì)質(zhì)量的測量,獲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質(zhì)量的單位和用天平來測質(zhì)量.

        難點:正確使用天平測量固體和液體的質(zhì)量.

        教學方法:演示法

        教學用具:課件,器材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問:自行車是用哪些材料制成?

        答:鋼、鐵、橡膠等材料制成的,教師接著說明:一般我們把自行車稱為物體,鋼、鐵、橡膠等稱為物質(zhì)。這樣我們可以說:自行車這個物體是由鋼、鐵、橡膠等物質(zhì)構成的,其它物體如:鐵釘、鐵錘、桌子、凳子等也都是由物質(zhì)構成的。

        新課教學

        1.質(zhì)量

        (1)對實物的觀察,引入質(zhì)量的概念

        鐵釘和鐵錘含有鐵這種物質(zhì)的多少不同,桌子和凳子含有木這種物質(zhì)我多少不同,物理學里為了表示這性質(zhì)就引入的質(zhì)量這個物理量。

        質(zhì)量是表示物體所含物質(zhì)的多少。用符號:“m”表示。

        (2)舉例說明物體的質(zhì)量不隨它的形狀、狀態(tài)、位置和溫度而改變。

        2.質(zhì)量的單位

        (1) 國際單位:千克(kg)

        (2) 其他單位:噸(t);克(g);毫克(mg)。

        (3) 進率:1噸=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

        看P103表中一些物體的質(zhì)量。

        3.質(zhì)量的測量——天平

        (1) 介紹常用測質(zhì)量的器具:案稱;桿稱;臺稱;電子稱;天平

        (2) 托盤天平的構造及使用方法

        構造:底座;橫梁;托盤;平衡螺母;指針;分度盤;游碼;標尺

        (3) 天平的使用

        天平的調(diào)節(jié):把天平放在水平臺上,把游碼放在標尺左端的零刻線處;調(diào)節(jié)橫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線處,這時橫梁平衡。

        A.把被測物體放在左盤,用鑷子向右盤里加減砝碼并調(diào)節(jié)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直到橫梁恢復平衡。

        B.這時盤中砝碼的總質(zhì)量加上游碼在標尺上所對和刻度值,就等于被測物體的質(zhì)量。

        教師強調(diào):1、調(diào)節(jié)平衡螺累母按:指針左偏就向右調(diào);右偏向左調(diào)。

        2、天平調(diào)節(jié)平衡后,左右盤不能對調(diào),平衡螺母不能再動。

        3、取砝碼時一定要用鑷子。

        4、往盤里加砝碼應先估計被測物的質(zhì)量,再從大到小加砝

        碼,當加到最小一個砝碼時太重了,則應改用移游碼。

        5、游碼的讀數(shù)是讀游碼的左邊所對標尺的刻度值。

        (4) 天平使用注意事項:

        A.不能超過稱量(天平的稱量=所配砝碼總質(zhì)量+游砝最大讀數(shù))。

        B.取砝碼要用鑷子,并輕拿輕放。

        C.保持天平干燥、清潔。

        小 結:

        板書設計:

        第二節(jié)質(zhì)量

        一、 質(zhì)量

        1.什么叫質(zhì)量:物體所含物質(zhì)的多少叫質(zhì)量

        2.單位:國際單位:千克(kg)

        其他單位:噸(t);克(g);毫克(mg)

        進率:1000進

        二、質(zhì)量測量

        1.實驗室測量質(zhì)量工具:天平

        2.天平的使用

        (1) 把天平放在水平臺上,把游碼放在標尺左端的零刻線處;

        (2) 調(diào)節(jié)橫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線處,這時橫梁平衡。

        (3) 物體放在左盤,砝碼放在右盤,并調(diào)節(jié)游碼,直到橫梁恢復平衡。

        (4) 物體質(zhì)量=砝碼總質(zhì)量+游碼讀數(shù)

        三.使用天平注意事項:P103:1;2

        教學反思:

        第二節(jié)密度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質(zhì)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單位.

        通過實際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用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質(zhì)的量”的含義.學會測量固體和液

        體的質(zhì)量.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實驗,認識質(zhì)量是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tài)、空間位置而變化的物理量.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天平使用的技能訓練,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與協(xié)作精神.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質(zhì)量的單位;天平的使用.

        難點:認識質(zhì)量是物體的屬性.

        ●教學課時:1時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自然界是由各種各樣的物質(zhì)組成,不同物質(zhì)有不同的特性,我們正是根據(jù)物質(zhì)的這些特性來區(qū)分、鑒別不同的物質(zhì)。特性指物質(zhì)本身具有的,能進行相互區(qū)別、辯認的一種性質(zhì),例如顏色、氣味、味道、硬度等都是物質(zhì)的特性,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生物質(zhì)的另一種特性——密度

        新課教學

        1.建立密度的概念

        (1)實驗:用天平測出木塊和石塊的質(zhì)量;用刻度尺和量筒、水測出木塊和石塊的體積。數(shù)據(jù)如下:

      質(zhì)量(克)

      體積(厘米3

      質(zhì)量/體積 (克/厘米3

      木塊1

      5

      10

      0.5

      木塊2

      10

      20

      0.5

      石塊1

      10

      4

      2.5

      石塊2

      20

      8

      2.5

        (2)分析數(shù)據(jù)

        A.木塊的體積增大幾倍,它的質(zhì)量也增大幾倍,質(zhì)量和體積比值一定

        B.石塊的體積增大幾倍,它的質(zhì)量也增大幾倍,質(zhì)量和體積比值一定

        C.木塊的質(zhì)量跟體積比值不等于石塊的質(zhì)量跟體積的比值。

        從表演中可看出不同種類的物質(zhì),質(zhì)量跟體積的比值是不同的,質(zhì)量跟體積的比值就等于單位體積的質(zhì)量,可見單位體積的質(zhì)量反映了物質(zhì)的一種特性,密度就是表示這種特性的物理量。

        (3)建立概念

        A.密度定義:某種物質(zhì)單位體積的質(zhì)量叫做這種物質(zhì)的密度,符號ρ

        B.密度公式:ρ=m/V;m 表示質(zhì)量,V表示體積

        C.密度單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

        1g/cm3=1000kg/m3=103kg/m3

        (4)例題:一鐵塊質(zhì)量是1.97噸,體積是0.25米3,鐵塊密度多大?

        已知:m=1.97t=1.97×103kg;V=0.25m3

        求:ρ

        解:

        答:鐵塊的密度是7.9×103kg/m3

        2.密度物理意義

        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質(zhì)量是1.0×103千克。

        3.思考與討論

        (1)對同種類物質(zhì),密度ρ與質(zhì)量m和V的關系。

        (2)不同種類物質(zhì),密度是否相同?這說明什么?

        (3)公式的物理意義。

        4.鞏固練習:《學物理》

        小 結:

        板書設計:

        第三節(jié)密度

        1. 密度的定義:某種物質(zhì)單位體積的質(zhì)量叫這種物質(zhì)的密度,用符號:“ρ”表示

        2. 密度公式:

        3. 密度單位:千克/米3(kg/m3)

        克/厘米3(g/cm3)

        1g/cm3=1000kg/m3=103kg/m3

        4. 密度物理意義:ρ水=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質(zhì)量是1.0×103千克。

        密度是物質(zhì)的一種特性,它只與物質(zhì)的種類有關,與它的質(zhì)量和體積無關,(因為同種物質(zhì)的質(zhì)量與體積的比值一定)。

        教學反思:

        第三節(jié)測量物質(zhì)的密度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實驗進一步鞏固物質(zhì)密度的概念;進一步熟悉天平構造及其使用;

        學會用量筒測量液體、不規(guī)則形狀物體體積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活動學會測量液體和固體的密度.

        對利用物理公式間接測定物理量這種科學方法有感性認識.

        通過探究過程的體驗,使學生對測量性探究方法,從實驗原理、實驗器材的選取和使用、實驗步驟的設計、數(shù)據(jù)的采集與處理到得出結果,分析實驗誤差有初步認識和感受.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處理的體驗,使學生養(yǎng)成實事求是、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

        通過探究活動中的交流與合作體驗,使學生認識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培養(yǎng)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與別人不同的見解,也勇于放棄或修正自己的錯誤觀念.

        ●教學重點與難點

        學會用天平和量筒測固體和液體密度的原理和方法。

        使學生通過實驗能對密度的物理意義加深理解。

        教學課時:1時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1.復習:什么是物質(zhì)的密度?計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要求出物質(zhì)的密度要知道哪些量?

        2.出示小石塊和1杯鹽水,指出用天平可以稱出石塊與鹽水的質(zhì)量,但刻度尺卻無法測出它的體積。本實驗我們學習用量筒.

        新課教學

        1.引導學生看課本實驗的“目的”,對照實驗的器材將桌面上的用具對照檢查。

        2.講述量筒(或量杯)的使用方法。

        介紹量筒和量杯,mL是體積單位“毫升”的符號,1mL=1cm3。

        學生觀察量筒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學生觀察圖7-6、圖7-7量筒或量杯使用時怎樣放?怎樣讀出液體和體積?看樣測固體的體積?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得出:

        (1)測量時量筒或量杯使用時應放平穩(wěn)

        (2)讀數(shù)時社,視線要與筒內(nèi)或杯內(nèi)液體液面相平,(如:測水的體積,由于水面是凹形的,讀數(shù)時,視線要跟凹面相平;如測水銀的體積,由于水銀面是凸形的,讀數(shù)時視線要凸面平。)

        (3)測固體體積的方法:

       ?、僭诹客矁?nèi)倒適量的水(以浸沒待測固體為準)讀出體積V1;

       ?、谟眉毦€栓好固體慢慢放入到量筒內(nèi),讀出此時水和待測固體的

        總體積V2

       ?、塾肰2-V1,得到侍測因體的體積。

        1. 學生分組實驗:測石塊的密度

        提問:測石塊的密度合理的實驗步驟是什么?

        教師強調(diào):這了減小實驗誤差,應該先用天平稱出石塊的質(zhì)量。

        學生實驗操作。

        2. 學生分組實驗:測鹽水的密度

        提問:測鹽水的密度的步驟是什么?

        教師指出:(1)本實驗測鹽水的質(zhì)量的方法與第二節(jié)測液體質(zhì)量的方法不一樣。 (2)為了計算方法,鹽水的體積應盡量取整數(shù)。

        學生實驗操作。

        把兩組學生的實驗數(shù)據(jù)填入黑板的表格內(nèi)。分析數(shù)據(jù)是否合理。

        3. 討論課本:想想議議

        小 結:

        板書設計:

        第四節(jié)測量物質(zhì)的密度

        1.目的:用天平和量筒測固體和液體的密度

        2.原理:據(jù)密度公式:

        3.器材:天平和砝碼,量筒,燒杯(2個)石塊,細線,水,鹽水。

        4.步驟:參書本

        教學反思:

        第四節(jié) 密度與社會生活

        ●教學目的

        1.知道密度知識的應用.

        2.知道物質(zhì)的密度還與溫度有關

        3.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運用密度知識鑒別物質(zhì)和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用具

        4千克的鉛球、水桶、體重計、紙風車、酒精燈、細線、圓底燒瓶、水槽.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已知鐵的密度為7.8×103千克/米3,它的物理意義是什么?

        2.鉛的密度為11.3×103千克/米3,與鐵的密度不同,這說明了什么問題?

        (二)引入新課

        密度是物質(zhì)的基本屬性,每種物質(zhì)都有自己的密度。密度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有重要的價值。在解決不同的實際問題時,密度知識是如何應用的.

        1.密度與物質(zhì)鑒別

        討論的問題如下:

        教師出示學生體育課上用的4kg的鉛球,問學生:你如何判斷,這種鉛球是否用鉛制成的?請說出你的辦法來.

        學生分組討論:

        學生作答:先分別測量出鉛球的質(zhì)量和體積,再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它的密度,判斷它是否是鉛組成的。

        又提問:如何利用家里能找到的器材,測出測量出鉛球的質(zhì)量和體積呢?

        用體重計測出鉛球的質(zhì)量,可以用水桶做排水器材測出鉛球排開水的質(zhì)量,即可算出鉛球的體積。

        實驗:

        計算:

        總結:用密度鑒別物質(zhì)問題,如果我們計算出某一物體密度和密度表中某一物質(zhì)密度相同,我們只能說可能是這種物質(zhì),如果前邊例題中你不知道是銅球,這樣用計算出的密度值

        一分析就會錯誤地認為是鐵球.而且從密度表中可以看到花崗石的密度在之間,如果一塊花崗石密度恰好是,我們能說它是鋁嗎?顯然不能.所以在用密度進行物質(zhì)鑒別時往往還要配合利用物質(zhì)的其他特性,比如顏色、硬度等等.更科學的鑒別物質(zhì)的方法,應采用化學分析或光譜分析,鑒別組成它的化學元素成分.

        同種物質(zhì)的密度一般是不變的,如一瓶水用去一半,剩下一半水的質(zhì)量是原來的二分之一,但密度不變。

        問題:同種物質(zhì)的密度一定不變嗎?如果某物體的質(zhì)量不變,而它的體積改變了呢?

        實驗:氣體的熱脹冷縮實驗

        介紹實驗裝置:圓底燒瓶上用帶有注有一小段紅墨水的玻璃管的橡皮塞密閉空氣。先后放入熱水和冷水中,觀察。

        現(xiàn)象:燒瓶放在熱水中時,里面的紅墨水向外移動,說明瓶內(nèi)氣體受熱體積膨脹了。

        而放在冷水中時,里面的紅墨水向里移動,說明瓶內(nèi)氣體遇冷體積收縮了。

        同學們回家可做類似實驗:兩個吹脹的氣球分別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和爐火附近。觀察現(xiàn)象。

        上面的實驗說明最物質(zhì)的密度與溫度有關。

        2.密度與溫度

        自然現(xiàn)象中風的形成也是因為密度與溫度有關形成的

        做風形成的實驗:教材P22

        空氣因受熱體積膨脹,密度變小而上升,熱空氣上升后,溫度低的冷空氣就從四面八方流過來從而形成了風。

        思考:教材P24

        根據(jù)氣體的密度隨溫度變化而變化的現(xiàn)象,試分析房間里的暖氣一般都安裝在窗戶下面的道理。

        暖氣周圍的空氣受熱體積膨脹,密度變小而上升,靠近窗戶的冷空氣密度大,下沉到暖氣周圍,又受熱上升,利用這種冷熱空氣的對流,可以使整個屋子暖和起來。

        人們很早就利用風力了,例如:利用風力來取水,灌溉、磨面,推動帆船、滑翔機等,近代大規(guī)模應用風力,主要在發(fā)電上。

        溫度可以改變物質(zhì)的密度。固體、液體的熱脹冷縮不像氣體那樣明顯,因而密度受溫度的影響比較小。

        設問:難道所有的物質(zhì)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嗎?

        水的凝固點是0℃,北方的寒冷冬天,氣溫在0℃以下,湖面結成了冰,行人可以在湖面上行走。湖底還有魚存活嗎?

        300多年前,人類就已知道水在4攝氏度時密度最大這一現(xiàn)象。在冰湖中作的測試表明,表面凍結的湖里,冰面以下的水體中密度從上至下遞增(這是當然的事了,重在下,輕在上),溫度也是由上至下遞增,從表層水體的0℃至底層水體的4℃。正是因為這個特性,湖里的魚類能夠在嚴寒的冬天躲在底層水體中,不至于被凍成冰塊。

        水在0—4℃之間,是熱縮冷脹,在4℃以上是熱脹冷縮。

        水的反膨脹現(xiàn)象,給人們帶來了好處,江河湖面的水結冰時,因為冰的體積膨脹,密度比水小,總是浮在水面上;而水到了4℃,密度最大,總是沉在下面。這樣,冰塊就成了一層天然的防寒屏障,使江河湖海不至于一凍到底,使大量的水下生物得以生存。

        水的反常膨脹,給人類生活也帶來不方便。北方的冬天,放在戶外的自來水管將凍裂。所以對自來水管的保護顯得尤其重要。

        觀看密度在社會生活中的其它應用的影片。

        教學反思:

        復習課質(zhì)量與密度復習

        一、質(zhì)量

        1.質(zhì)量

        定義:物體所今物質(zhì)的多少叫做這種物質(zhì)的質(zhì)量。

        單位:kg,g,mg,t

        2.質(zhì)量的測量

        工具:天平,秤(磅秤,臺秤等)

        方法:(用天平的測量質(zhì)量的方法)

        3.質(zhì)量的特性

        質(zhì)量是物體的屬性,它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tài)、位置發(fā)生變化而變化。

        二、密度

        1.同種物質(zhì)的質(zhì)量與體積的關系

        同種物質(zhì)的質(zhì)量和體積具有正比例關系。

        2.密度

        ①定義: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zhì)的質(zhì)量叫做這種物質(zhì)的密度。

        密度公式:ρ=m/V

        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

        m-----質(zhì)量------千克(kg)

        V------體積------立方米(m3)

       ?、诿芏鹊膯挝唬呵Э嗣苛⒎矫祝柺莐g/m3。像這種單位叫做組合單位。

        有時密度的單位也用克每立方厘米,符號是g/m3。

        1g/cm3=1×103kg/m3

        3.一些物質(zhì)的密度值(常溫常壓下)

       ?、俨煌奈镔|(zhì),密度一般不同;同一種物質(zhì)在不同狀態(tài)下的密度也不相同。

        如水在不同的狀態(tài)下,密度不同。

        ②物質(zhì)密度與溫度、壓強有關;

       ?、勖芏认嗤牟灰欢ㄊ峭环N物質(zhì),如冰、蠟、植物油密度都 是0.9×103kg/m3;還有煤油、酒精密度都是0.8×103kg/m3;

       ?、芙饘俟腆w的密度較大。

       ?、菟拿芏戎担?.0×103kg/m3,表示體積1立方米的水,質(zhì)量是1.0×103kg。

        讀作:水的密度是1.0×103千克每立方米。

        4.密度的應用

        密度的應用:利用公式ρ=m/V變形可得到m=ρV和V=m/ρ,即在知道物質(zhì)的密度和體積時,可以計算出物質(zhì)的質(zhì)量;在知道物質(zhì)的質(zhì)量和密度時,可以計算出物質(zhì)的體積。

        三、測量物質(zhì)的密度

        1.測量原理:ρ=m/V

        2.量筒的使用

        ①認識量筒:單位,量程,分度值。

       ?、谧x數(shù)方法:讀數(shù)時,視線應與刻度面垂直,與液面相平。如果量筒中液面是凹形的,與凹面相平,如果液面是凸形的,與凸面相平。

       ?、垡后w的體積可以利用量筒直接測量。

       ?、苡昧客矞y量固體的體積:等量占據(jù)空間替代法。

        a. “溢杯法”測量固體的體積。

        b.先測出量筒中適量水的體積,再測出量筒內(nèi)水和完全浸沒于水中的固體的總體積V2,兩者相減,就得到固體的體積V= V2- V1。

        3.測量固體的密度(石塊):

        [注意]要先測石塊的質(zhì)量,再測石塊的體積。

        4.測量液體的密度(鹽水):用剩余法測體積

        5.測量不規(guī)則的塑料的密度(其密度比水小):懸垂法和針壓法測體積。

        區(qū)別壓力壓強小技巧

        常常聽到有的同學說:壓力就是壓強,兩者是一樣的.這話對嗎?看來,有的同學對壓力和壓強的概念不清,因此,他們解題應用時勢必出錯。壓力和壓強是兩個重要的物理概念,弄清楚它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有助于對這兩個概念的深刻理解和具體應用。為此,提醒同學們有必要清楚下面幾點:

        1.壓力是指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它的方向總是指向支持物并和支持物的表面垂直。在具體的問題中,壓力的方向和支持物的位置有關.這里必須要明確的是,我們不能有壓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錯誤認識。

        2.壓力和重力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產(chǎn)生壓力的因素很多,而重力僅僅是由于地球?qū)ξ矬w的吸引而產(chǎn)生的。壓力的大小并不一定等于物體的重力,放在水平面上的物體,在豎直方向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它對水平面產(chǎn)生的壓力在數(shù)值上才等于物體的重力。

        3.壓強是描述壓力產(chǎn)生的效果的物理量,這種效果不僅和壓力的大小有關,而且與受力面積的大小也有關。

        4.壓強是物體和物體間的相互作用產(chǎn)生的,它存在于受力的兩物體的接觸面上。壓強不但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和壓力的方向相同。

        5.在應用公式P=F/S解題時,要注意下面幾點:(1)受力面積S必須是受到壓力的那部分面積,P是面積S上受到的壓強;(2)F的單位是牛頓,S的單位是平方米,P的單位是帕斯卡(牛頓/米2)。


      最新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六章教案相關文章:

      1.最新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四章教案

      2.最新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

      3.新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英語教案

      4.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材分析

      5.人教版八年級數(shù)學教材分析

      44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