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丰满熟女一区二区三区_五月天亚洲欧美综合网_亚洲青青青在线观看_国产一区二区精选

  • <menu id="29e66"></menu>

    <bdo id="29e66"><mark id="29e66"><legend id="29e66"></legend></mark></bdo>

  • <pre id="29e66"><tt id="29e66"><rt id="29e66"></rt></tt></pre>

      <label id="29e66"></label><address id="29e66"><mark id="29e66"><strike id="29e66"></strike></mark></address>
      學(xué)習(xí)啦 > 學(xué)習(xí)方法 > 初中學(xué)習(xí)方法 > 初三學(xué)習(xí)方法 > 九年級化學(xué) >

      最新2020中考化學(xué)復(fù)習(xí)資料

      時間: 於寶21274 分享

        化學(xué)復(fù)習(xí)就是需要不斷的鞏固和練習(xí),下面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020中考化學(xué)復(fù)習(xí)資料,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化學(xué)中考復(fù)習(xí)資料

        一 初中化學(xué)常見物質(zhì)的顏色

        (一)、固體的顏色

        1、紅色固體:銅,氧化鐵 2、綠色固體:堿式碳酸銅

        3、藍色固體:氫氧化銅,硫酸銅晶體 4、紫黑色固體:高錳酸鉀

        5、淡黃色固體:硫磺 6、無色固體:冰,干冰,金剛石

        7、銀白色固體:銀,鐵,鎂,鋁,汞等金屬

        8、黑色固體:鐵粉,木炭,氧化銅,二氧化錳,四氧化三鐵,(碳黑,活性炭)

        9、白色固體:氯化鈉,碳酸鈉,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碳酸鈣,

        氧化鈣,硫酸銅,五氧化二磷,氧化鎂

        10、白色沉淀(6種):碳酸鈣,碳酸鋇,碳酸銀;氫氧化鎂;硫酸鋇,氯化銀。

        11、紅褐色沉淀:氫氧化鐵 12、藍色沉淀:氫氧化銅

        (二)、液體的顏色

        13、無色液體:水,稀鹽酸,稀硫酸,酚酞試液,雙氧水

        14、藍色溶液:含有Cu2+的溶液—硫酸銅溶液,氯化銅溶液,硝酸銅溶液

        15、黃色溶液: 含有Fe3+的溶液—硫酸鐵溶液,氯化鐵溶液,硝酸鐵溶液

        16、淺綠色溶液:含有Fe2+的溶液—硫酸亞鐵溶液,氯化亞鐵溶液,硝酸亞鐵溶液

        17、紫紅色溶液:高錳酸鉀溶液 18、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氣體的顏色

        19、紅棕色氣體:二氧化氮 20、黃綠色氣體:氯氣

        21、無色氣體:氧氣,氮氣,氫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甲烷 氯化氫氣體等大多數(shù)氣體。

        二 常見氣體的凈化和干燥

        注 一定先凈化后干燥

        (1)氣體的凈化(除雜)

        H2(HCl)用NaOH溶液 CO(HCl)用NaOH溶液 CO(CO2)用澄清石灰水

        CO2(HCl)用NaHCO3溶液 CO2(H2、CO)用CuO CO(O2)用銅網(wǎng)

        O2(CO2、HCl、H2O)用堿石灰(CaO和NaOH的混合物)

        (2)氣體的干燥(除去水)

        干燥劑有濃硫酸(酸性)、堿石灰(堿性)、固體氫氧化鈉(堿性)、氧化鈣(堿性)、五氧化二磷(酸性)、無水氯化鈣(中性)、無水硫酸銅(中性)

        酸性干燥劑不能干燥堿性氣體如氨氣;

        堿性干燥劑不能干燥酸性氣體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三氧化硫、氯化氫等。

        注意:證明時,一定要先證明水再證明其它物質(zhì),證明水一定要用無水硫酸銅;除去水時,先除去雜質(zhì),再除去水。證明二氧化碳一定要用澄清石灰水。

        三 實驗部分指示劑的使用

        1、指示劑的使用 使用指示劑只能說明溶液呈酸性或堿性,不能確定溶液一定是酸或堿。 操作方法:用玻璃棒沾取少量被測溶液滴在試紙上,絕不能將試紙伸入待測試液中,更不能將試紙投入到待測溶液中去。紫色石蕊遇酸性溶液顯紅色,遇堿性溶液顯藍色;無色酚

        酞遇酸性溶液不變色,遇堿性溶液顯紅色。

        2、溶液的酸堿度常用pH表示,測定pH最簡單的方法是使用pH試紙。

        PH的范圍在0——14之間,pH>7溶液呈堿性,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PH越大堿性越強,pH越小酸性越強;pH升高加堿(或水),pH降低加酸(或水)。

        四 用途、性質(zhì)

       ?、艥釮Cl、濃HNO3具有揮發(fā)性,放在空氣中質(zhì)量減輕。

       ?、茲釮2SO4:吸水性,放在空氣中質(zhì)量增重。使紙張或皮膚變黑是硫酸的脫水性。

       ?、谴蛀}(因含有CaCl2、MgCl2雜質(zhì)而潮解),放在空氣中質(zhì)量增重。

       ?、萅aOH固體(白色)能吸水而潮解,又能與空氣中的CO2反應(yīng)而變質(zhì),所以NaOH必須密封保存。放在空氣中質(zhì)量增加且變質(zhì)。NaOH中含有的雜質(zhì)是Na2CO3。

        ⑸碳酸鈉晶體Na2CO3•10H2O,由于在常溫下失去結(jié)晶水(叫風(fēng)化),放在空氣中質(zhì)量減輕且變質(zhì)。 ⑹無水CuSO4:能吸水(檢驗水的存在)。⑺鐵、白磷放在空氣中質(zhì)量增加。

       ?、躺曳旁诳諝庵凶冑|(zhì):CaO+H2O=Ca(OH)2 Ca(OH)2+CO2=CaCO3↓+H2O

       ?、托杳芊獗4?濃HCl、濃HNO3、濃H2SO4、NaOH、CaO、Ca(OH)2、鐵、白磷、純堿晶體。

       ?、蜗Cl、H2SO4用于除銹。

       ?、?NaOH不能用于治療胃酸(HCl)過多,應(yīng)用Al(OH)3 Al(OH)3+HCl

       ?、?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農(nóng)業(yè)上農(nóng)藥波爾多液[CuSO4和Ca(OH)2]

       ?、?粗鹽中含有雜質(zhì)是CaCl2、MgCl2 工業(yè)用鹽中含有雜質(zhì)是NaNO2(亞硝酸鈉)

        工業(yè)酒精中含有雜質(zhì)是CH3OH NaOH中含有雜質(zhì)是Na2CO3 CaO中含有雜質(zhì)是CaCO3

       ?、?檢驗Cl-:AgNO3、HNO3溶液 檢驗SO42-:BaCl2、HNO3溶液

        區(qū)別HCl、H2SO4:用BaCl2溶液

        ⒂ 改良酸性土壤用Ca(OH)2, 制取NaOH用:Ca(OH)2+ Na2CO3—

        制取Ca(OH)2用:CaO+H2O—

        波爾多液不能使用鐵制容器是因為:CuSO4+Fe—

        不發(fā)生復(fù)分解反應(yīng)的是:KNO3、NaCl

       ?、宰C明鹽酸和可溶性鹽酸鹽(Cl-):用AgNO3和稀HNO3,產(chǎn)生白色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

        證明硫酸和可溶性硫酸鹽(SO42-):用BaCl2和稀HNO3,產(chǎn)生白色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

        證明碳酸鹽(CO32-):用鹽酸和石灰水

        證明銨鹽(NH4+):用氫氧化鈉溶液,產(chǎn)生是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

        五 氣體的制取、收集

        常用氣體的發(fā)生裝置

        A:固體之間反應(yīng)且需要加熱,用制O2裝置(NH3、CH4);一定要用酒精燈。

        B:固體與液體之間且不需要加熱,用制H2裝置(CO2);一定不需要酒精燈。

        (2)常用氣體的收集方法

        A:排水法 適用于難或不溶于水且與水不反應(yīng)的氣體,導(dǎo)管稍稍伸進瓶內(nèi),(CO、N2、NO只能用排水法)

        B:向上排空氣法 適用于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CO2、HCl只能用向上排空氣法)

        C:向下排空氣法 適用于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 排氣法:導(dǎo)管應(yīng)伸入瓶底

        六 常用的意外事故的處理方法

        A:使用酒精燈時,不慎而引起酒精燃燒,應(yīng)立即用濕抹布。

        B:酸液不慎灑在桌上或皮膚上應(yīng)用碳酸氫鈉溶液沖洗。

        C:堿溶液不慎灑在桌上應(yīng)用醋酸沖洗,不慎灑在皮膚上應(yīng)用硼酸溶液沖洗。D:若濃硫酸不慎灑在皮膚上千萬不能先用大量水沖洗。

        七 初中化學(xué)中的“例外”

        1.原子都是由質(zhì)子、中子、電子三種基本粒子構(gòu)成,但氫原子核中無中子。

        2.同一種物質(zhì)中也存在同一元素的不同化合價,如Fe304(Fe:+2、+3價)、NH4N03(N:-3、+5價)。

        3.雖然物質(zhì)種類不同,但其相對分子質(zhì)量卻相同。如CO與N2、H3P04與H2SO4、NaHCO3與MgC03、(NH4)2HP04與(NH4)2S04等等。

        4.質(zhì)子數(shù)和電子數(shù)都分別相等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種元素的原子。

        (1)可能是兩種不同的分子.如H2O與NH3;

        (2)可能是不同的原子和分子。如S與02;

        (3)可能是兩種不同的離子,如Na+ 與NH4+ 。

        5.排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但是K、Ca、Na例外。將K、Ca、Na放入可溶性的鹽溶液中.它們并不能與鹽直接發(fā)生化學(xué)反應(yīng),而是先與水發(fā)生置換反應(yīng),生成的堿再與鹽發(fā)生復(fù)分解反應(yīng)。例如把金屬鈉放入到CuS04溶液中,則發(fā)生化學(xué)反應(yīng):2Na+2H2O=2NaOH+H2↑,2NaOH+CuSO4=Cu(OH)2↓+Na2SO4

        6.常見金屬元素中.常溫下大多為固體,唯有金屬汞在常溫下呈液態(tài)。

        7.溫度升高,絕大多數(shù)物質(zhì)的溶解度增大,只有極少數(shù)物質(zhì)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如固體Ca(0H)2和常見氣體。

        點燃

        8. 通常CO2既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但點燃的鎂條卻可以在C02中燃燒:2Mg+CO2 === 2MgO+C。

        9.物質(zhì)中某元素質(zhì)量分數(shù)為定值的物質(zhì)不一定是純凈物。如在化合物NaHC03和MgC03兩種物質(zhì)中,碳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均為14.29%,不管二者以任何比例混合,碳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也總是定值(14.29%)

        10.可燃物燃燒要具備兩個條件:①與02接觸;②溫度達到著火點。但并不是所有的燃燒部必須要有O2參加。如H2點燃后在Cl2中燃燒的反應(yīng)就沒有02參加。

        11. 二氧化碳能使燃著的木條熄滅,但能使燃著的木條熄滅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氣體。如N2等。

        12.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但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不只是二氧化碳。如:SO2 。所不同的是,二氧化碳無氣味,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氣味。

        13.干冰能升華.但能升華的物質(zhì)不一定是干冰。如:碘。

        14.有機化合物是含碳化合物, 但含碳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機化合物。如:CaCO3、CO2

        15. 中和反應(yīng)屬于復(fù)分解反應(yīng),但復(fù)分解反應(yīng)不一定是中和反應(yīng)。如:BaCl2+H2SO4=BaSO4↓+2HCl

        16.屬能導(dǎo)電.但能導(dǎo)電的不一定是金屬。如:NaCl的水溶液。

        八 初中化學(xué)基本概念中的“一定”和“不一定”

        1.單質(zhì)一定只含有一種元素,但只含有一種元素的物質(zhì)不一定是單質(zhì),如:02和03的混合氣體。

        2.酸溶液中一定含有H+ ,其溶液一定呈酸性;呈酸性的溶液中一定含有H+ ,但其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如:NaHS04==Na+ +H+ +SO42- 。其溶液因含有H+ 而呈酸性.但它是鹽溶液。

        3.堿溶液中一定含有OH- ,其溶液一定呈堿性;呈堿性的溶液中一定含有OH- ,但其溶液不一定是堿溶液。如:Na2CO3、K2CO3的水溶液呈堿性.但它們都不是堿,是由CO32- 與水反應(yīng)導(dǎo)致的。

        4. 鹽中一定含有酸根陰離子.不一定含有金屬陽離子。如:銨鹽。

        5.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物質(zhì)不一定是氧化物。如:02、KCl03都不是氧化物。

        6有機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物質(zhì)不一定是有機物。如:C、CO、CO2、碳酸鹽等都是無機物。

        7溶液一定是均一、穩(wěn)定、透明的液體。但均一、穩(wěn)定、透明的液體不一定是溶液。如:H20、C2H5OH等則不是溶液。

        8中和反應(yīng)一定生成鹽和水,但有鹽和水生成的化學(xué)反應(yīng)不一定是中和反應(yīng)。如2NaOH+CO2==Na 2C03+H20 Fe203+6HCl=2FeCl3+3H20

        9復(fù)分解反應(yīng)中元素的化合價一定不變,置換反應(yīng)中元素的化合價一定改變;化合反應(yīng)和分解反應(yīng)中元素的化合價不一定改變。

        △

        10置換反應(yīng)一定有單質(zhì)和化合物生成, 但有單質(zhì)和化合物生成的化學(xué)反應(yīng)不一定是置換反應(yīng)。如:CO+CuO == Cu+CO2.

        11化合反應(yīng)一定生成一種物質(zhì).但有一種物質(zhì)生成的化學(xué)反應(yīng)不一定是化合反應(yīng);分解反應(yīng)的反應(yīng)物一定是一種物質(zhì),但只有一種物質(zhì)參加的化學(xué)反應(yīng)不一定是分解反應(yīng)。如:203 == 302。

        九 你知道為什么要這樣操作嗎?

        有些化學(xué)實驗必須嚴格遵守操作的順序,實驗時,一定要弄清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同時,還要弄清為什么要這樣做。下面列舉部分實驗的操作順序.你知道這樣做的原因嗎?

        1.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試驗:應(yīng)先在集氣瓶底裝少量水或鋪一薄層細沙.再把系有燃著的火柴梗的鐵絲伸入集氣瓶中。(防止反應(yīng)時的高溫熔化物落下后炸裂瓶底。)

        2.實驗室制H2、O2、CO2等氣體的實驗:應(yīng)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再向容器中裝藥品。(防止裝置漏氣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氣結(jié)束時,應(yīng)先把導(dǎo)管移出水槽.再熄滅酒精燈。

        (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到試管里使試管炸裂。)新-課 -標(biāo)-第 -一 -網(wǎng)

        4.點燃可燃性氣體前,應(yīng)先驗純.再點燃。(防止氫氣不純.點燃時爆炸。)

        5.H2還原CuO實驗開始時,應(yīng)先通一會兒H2.再加熱;結(jié)束時.應(yīng)先停止加熱,再繼續(xù)通入H2,直到試管冷卻為止。(以趕盡試管內(nèi)的空氣.防止加熱時爆炸;防止生成的銅在高溫下又被氧化。)

        6.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H2.經(jīng)檢驗H2不純需要再收集時.應(yīng)先用拇指堵住試管口一會兒。再收集H2,檢驗其純度。(防止試管內(nèi)末熄滅的H2火焰點燃H2發(fā)生器里尚混有空氣的H2而發(fā)生爆炸。)

        7.金屬制品在電鍍或焊接前.應(yīng)先用稀鹽酸或稀硫酸清除表面的銹,再進行電鍍或焊接。(因為鐵銹易溶解在稀鹽酸或稀硫酸中.使金屬制品表面變得潔凈。)

        8.稀釋濃硫酸時,應(yīng)先向燒杯中加入適量的水,再沿?zé)诼⑷霛饬蛩?因水的密度小,浮在硫酸的上面.溶解時放出的熱會使水立即沸騰.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飛濺而發(fā)生危險。)

        9.加熱盛有藥品的玻璃儀器后,應(yīng)先將其冷卻.再進行冼滌。(防止玻璃儀器忽然遇冷而炸裂。)

        10.把塊狀藥品和密度較大的金屬顆粒放入玻璃容器時.應(yīng)先將容器橫放.把藥品或金屬顆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豎立起來.使塊狀藥品或金屬顆粒慢慢滑到容器底部。(防止塊狀藥品或金屬顆粒直落到容器底部打破容器。)

        11.用托盤天平稱量物體時.應(yīng)先在兩個托盤上各放一張質(zhì)量相同的紙.再把藥品放在紙上稱量。稱量易潮解或有腐蝕性的藥品,應(yīng)先將其放入玻璃器皿里.再進行稱量。(防止天平受到污染和損壞。)

        12.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應(yīng)先把導(dǎo)管一端浸入水里.再用兩手緊貼容器的外壁。(若先用兩手緊貼容器外壁.里面的空氣受熱膨脹后.再將導(dǎo)管的一端浸在水中.就看不到氣泡冒出.以至不能準確地判斷裝置的氣密性是否良好。)

        13.把玻璃管插入帶孔橡皮塞或膠皮管里時.應(yīng)先把玻璃管待插人的一端用水濕潤.然后稍稍用力轉(zhuǎn)動.使它插人。(減小玻璃管與橡皮塞或皮管之間的摩擦,防止插入時玻璃管被折斷,刺破手掌)

        14.加熱玻璃儀器時.若其外壁有水.應(yīng)在加熱前先將其擦拭干凈.再進行加熱。給試管內(nèi)的固體加熱.應(yīng)先進行預(yù)熱.再把火焰固定在放藥品的部位加熱。(防止容器受熱不均而炸裂。)

        15.試管內(nèi)若附有不易被水洗凈的物質(zhì)時:對于油脂.應(yīng)先用熱的純堿溶液或冼衣粉將其洗去.再用水沖洗干凈;對于難溶性氧化物或鹽,應(yīng)先用稀鹽酸將其溶解。再用水沖洗干凈。(目的是將難溶性物質(zhì)轉(zhuǎn)化成可溶性物質(zhì).便于用水洗去。)

        十 實驗基本操作應(yīng)注意的問題

        一、注意左右

        1.制取氣體時.氣體發(fā)生裝置在左,收集裝置在右。

        2.用托盤天平稱量物品時,稱量物放左盤,砝碼放右盤,即“左物右碼”。

        二、注意上下

        1.收集氣體時,如果氣體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大于空氣的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29時.則用向上排空氣法;如果氣體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小于空氣的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29時,則用向下排空氣法。

        2.連接裝置時按“先下后上,先左后右”的順序連接,拆卸時順序相反。

        三、注意先后

        1.用托盤天平稱量物品時,先調(diào)平,后稱量;添加砝碼時,先放質(zhì)量大的琺碼.后加質(zhì)量小的砝碼;稱量一定量固體藥品時,先加砝碼、調(diào)游碼。后加藥品;稱量未知固體藥品質(zhì)量時.先放藥品,后加砝碼、調(diào)游碼。

        2. 制取氣體時.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后裝藥品。

        3.用排水法收集氣體時,反應(yīng)結(jié)束后,先將導(dǎo)氣管從水中取出。后熄滅酒精燈。

        4.點燃可燃性氣體時,先檢驗氣體的純度。后點燃。

        5.用H2或CO還原氧化銅時,先通H2后加熱;實驗結(jié)束時,先停止加熱.后停止通H2。

        6.檢驗多種氣體時。先檢驗水蒸氣, 后檢驗其他氣體。

        7.除去多種雜質(zhì)氣體時。先除其他氣體.后除水蒸氣。

        8.稀釋濃硫酸時.先在容器中加水。后慢慢倒入酸。

        四、注意長短

        1.洗、貯氣裝置中導(dǎo)氣管的使用:洗氣時導(dǎo)管“長進短出”;貯氣和量氣時導(dǎo)管“短進長出”

        2.制取氣體時,導(dǎo)氣管伸入發(fā)生器內(nèi)要短,便于導(dǎo)出氣體。排氣法收集氣體時,導(dǎo)氣管伸入集氣瓶內(nèi)要長,便于排盡空氣收集到較純凈的氣體。排水法收集氣體時,導(dǎo)管伸入收集容器內(nèi)要短。

        3.做氫氣還原氯化銅實驗時.插入大試管中的導(dǎo)管要長, 直到管底,以排盡空氣。

        五、注意內(nèi)外

        1.過濾時,漏斗下端管口要緊貼容器內(nèi)壁。不能在容器口外。

        2.使用膠頭滴管滴加試劑時,滴管應(yīng)在容器口上方垂直懸空。不能伸入容器內(nèi)。

        3.酒精燈的外焰溫度最高,內(nèi)焰溫度較低。焰心溫度最低;給物質(zhì)加熱時.應(yīng)用外焰部分。

        六、注意多少

        1.實驗時,沒指明藥品用量。對于固體一般只需蓋滿試管底部;對于液體,只需取1mL-2mL。

        2.酒精燈中添加酒精量不能超過其容積的2/3;加熱時, 試管中液體不得超過其容積的1/3。

        3.除去一種氣體中的另一種雜質(zhì).所選用試劑要足量;除去溶液中的另一種雜質(zhì),選用試劑要適量。

        十一 幾個化學(xué)之最

        (1) 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Al。

        (2) 人體中含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3) 空氣中最多的元素是N??諝饫锖孔疃嗟臍怏w是氮氣

        (4) 形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元素是C。(5) 相對分子質(zhì)量最小、密度最小的氣體是H2。

        (6) 相對分子質(zhì)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7) 自最常用的溶劑是H2O。

        (8) 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質(zhì)是金剛石。(9) 人體中含量最多的物質(zhì)是H2O。

        (10)未來最理想的燃料是 H2 最簡單的有機物是 CH4

        (11)化學(xué)變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

        (12)PH=0時,酸性最強,堿性最弱 PH=14時,堿性最強 ,酸性最弱

        (13)土壤里最缺乏的是 N,K,P 三種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 尿素

        (14)最早利用天然氣的國家是中國

        十二 初中化學(xué)溶液的酸堿性

        1、顯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鹽溶液(硫酸氫鈉、硫酸氫鉀等)

        2、顯堿性的溶液:堿溶液和某些鹽溶液(碳酸鈉、碳酸氫鈉等)

        3、顯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數(shù)的鹽溶液

        十三初中化學(xué)敞口置于空氣中質(zhì)量改變的

        (一)質(zhì)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氫氧化鈉固體,氯化鈣,氯化鎂,濃硫酸;

        2、由于跟水反應(yīng)而增加的:氧化鈣、氧化鋇、氧化鉀、氧化鈉,硫酸銅;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應(yīng)而增加的: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鋇,氫氧化鈣;

        (二)質(zhì)量減少的

        1、由于揮發(fā)而減少的:濃鹽酸,濃硝酸,酒精,汽油,濃氨水;

        2、由于風(fēng)化而減少的:碳酸鈉晶體。

        十四初中化學(xué)物質(zhì)的檢驗

        氣體的檢驗

        1、氧氣:帶火星的木條放入瓶中,若木條復(fù)燃,則是氧氣

        2、氫氣:在玻璃尖嘴點燃氣體,罩一干冷小燒杯,觀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燒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變渾濁,則是氫氣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變渾濁則是二氧化碳

        4、氨氣:濕潤的紫紅色石蕊試紙,若試紙變藍,則是氨氣

        5、水蒸氣:通過無水硫酸銅,若白色固體變藍,則含水蒸氣

        離子的檢驗.

        6、氫離子:滴加紫色石蕊試液/加入鋅粒

        7、氫氧根離子:酚酞試液/硫酸銅溶液

        8、碳酸根離子:稀鹽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離子:硝酸銀溶液和稀硝酸,若產(chǎn)生白色沉淀,則是氯離子

        10、硫酸根離子:硝酸鋇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鹽酸再滴入氯化鋇

        11、銨根離子:氫氧化鈉溶液并加熱,把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

        12、銅離子: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若產(chǎn)生藍色沉淀則是銅離子

        13、鐵離子: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若產(chǎn)生紅褐色沉淀則是鐵離子

        相關(guān)例題

        14、如何檢驗NaOH是否變質(zhì):滴加稀鹽酸,若產(chǎn)生氣泡則變質(zhì)

        15、檢驗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鹽酸,若產(chǎn)生氣泡則含有石灰石

        16、檢驗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產(chǎn)生白色沉淀,則含有NaCl。

        17、檢驗三瓶試液分別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向三只試管中分別滴加Ba(NO3)2 溶液,若產(chǎn)生白色沉淀,則是稀H2SO4;再分別滴加AgNO3溶液,若產(chǎn)生白色沉淀則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18、淀粉:加入碘溶液,若變藍則含淀粉

        19、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氫氧化銅,若生成磚紅色的氧化亞銅沉淀,就含葡萄糖

        十五初中化學(xué)之三

        1、我國古代三大化學(xué)工藝:造紙,制火藥,燒瓷器

        2、氧化反應(yīng)的三種類型:爆炸,燃燒,緩慢氧化

        3、構(gòu)成物質(zhì)的三種微粒:分子,原子,離子

        4、不帶電的三種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質(zhì)組成與構(gòu)成的三種說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gòu)成的;

        (3)、一個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一個碳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gòu)成的。

        6、構(gòu)成原子的三種微粒:質(zhì)子,中子,電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種原因:(1)工業(yè)“三廢”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3)農(nóng)藥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種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氣體),向上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向下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

        9、質(zhì)量守恒定律的三個不改變:原子種類不變,原子數(shù)目不變,原子質(zhì)量不變

        10、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的三種方法:

        增加溶質(zhì),減少溶劑,改變溫度(升高或降低)。

        11、復(fù)分解反應(yīng)能否發(fā)生的三個條件:生成水、氣體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學(xué)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氣中的三種氣體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燒發(fā)白光的物質(zhì):鎂條,木炭,蠟燭(二氧化碳和水)

        15、具有可燃性,還原性的物質(zhì):氫氣,一氧化碳,單質(zhì)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種氣體是:氫氣(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種化學(xué)性質(zhì):可燃性,還原性,毒性。

        18、三大礦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氣(全為混合物)

        19、三種黑色金屬:鐵,錳,鉻。

        20、鐵的三種氧化物:氧化亞鐵,三氧化二鐵,四氧化三鐵

        21、煉鐵的三種氧化物:鐵礦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見的三種強酸:鹽酸,硫酸,硝酸

        23、濃硫酸的三個特性:吸水性,脫水性,強氧化性

        24、氫氧化鈉的三個俗稱:火堿,燒堿,苛性鈉

        25、堿式碳酸銅受熱分解生成的三種氧化物:氧化銅,水(氧化氫),二氧化碳

        26、實驗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種物質(zhì):硝酸,濃硫酸,碳酸鈉

        27、酒精燈的三個火焰:內(nèi)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燈有三禁:禁止向燃著的燈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燈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燈,禁止用嘴吹滅酒精燈

        29、玻璃棒在粗鹽提純中的三個作用:攪拌、引流、轉(zhuǎn)移

        30、液體過濾操作中的三靠(1)傾倒濾液時燒杯口緊靠玻璃棒(2)玻璃棒輕靠在三層濾紙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緊靠燒杯內(nèi)壁。

        31、固體配溶液的三個步驟:計算,稱量,溶解。

        32、濃配稀的三個步驟:計算,量取,溶解。

        33、濃配稀的三個儀器:燒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種遇水放熱的物質(zhì):濃硫酸,氫氧化鈉,生石灰。

        35、過濾兩次濾液仍渾濁的原因:濾紙破損,儀器不干凈,液面高于濾紙邊緣。

        36、藥品取用的三不原則:不能用手接觸藥品,不要把鼻孔湊到容器口聞藥品的氣味,不得嘗任何藥品的味道。

        37、金屬活動順序(1)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電子變成離子,它的活動性就越強(2)排在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酸里的氫,排在氫后面的金屬不能置換出酸里的氫(3)排在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

        38、溫度對固體溶解度的影響(1)大多數(shù)固體物質(zhì)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數(shù)固體物質(zhì)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不大(3)極少數(shù)固體物質(zhì)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小。

        39、影響溶解速度的因素:(1)溫度(2)是否攪拌(3)固體顆粒的大小

        40、使鐵生銹的三種物質(zhì):鐵,水,氧氣。

        41、溶質(zhì)的三種狀態(tài):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

        42、影響溶解度的三個因素:溶質(zhì)的性質(zhì),溶劑的性質(zhì),溫度

        十六初中化學(xué)常見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氣:氮氣(N2)和氧氣(O2) 2、水煤氣:一氧化碳(CO)和氫氣(H2)

        3、煤氣:一氧化碳(CO) 4、天然氣: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鐵/鋼:(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鐵銹:(Fe2O3)

        十七初中化學(xué)常見物質(zhì)俗稱

        1、氯化鈉(NaCl):食鹽 2、碳酸鈉(Na2CO3) :純堿,蘇打,口堿

        3、氫氧化鈉(NaOH):火堿,燒堿,苛性鈉

        4、氧化鈣(CaO):生石灰 5、氫氧化鈣(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體(CO2):干冰 7、氫氯酸(HCl):鹽酸

        8、堿式碳酸銅(Cu2(OH)2CO3):銅綠

        9、硫酸銅晶體(CuSO4 .5H2O):藍礬,膽礬

        10、甲烷 (CH4):沼氣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酸(CH3COOH):醋酸 13、過氧化氫(H2O2):雙氧水

        14、汞(Hg):水銀 15、碳酸氫鈉(NaHCO3):小蘇打

        十八物質(zhì)的除雜

        1、CO2(CO):把氣體通過灼熱的氧化銅, 2、CO(CO2):通過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

        3、H2(水蒸氣):通過濃硫酸/通過氫氧化鈉固體

        4、CuO(C):在空氣中(在氧氣流中)灼燒混合物

        5、Cu(Fe)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 加入足量的鐵粉 8、NaCl(Na2CO3):加入足量的鹽酸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鋇溶液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鹽酸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鈣溶液

        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鋇溶液

        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銀溶液 14、NaCl(KNO3):蒸發(fā)溶劑

        15、KNO3(NaCl):冷卻熱飽和溶液。 16、CO2(水蒸氣):通過濃硫酸。

        十九有關(guān)不同

        1、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zhì)不同:是因為碳原子排列不同

        2、生鐵和鋼的性能不同:是因為 含碳量不同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學(xué)性質(zhì)不同:是因為 分子構(gòu)成不同

        (氧氣和臭氧的化學(xué)性質(zhì)不同是因為分子構(gòu)成不同;水和雙氧水的化學(xué)性質(zhì)不同是因為分子構(gòu)成不同

        4、元素種類不同:是因為質(zhì)子數(shù)不同

        5、元素化合價不同:是因為最外層電子數(shù)不同

        6、鈉原子和鈉離子的化學(xué)性質(zhì)不同:是因為最外層電子數(shù)不同

        二十有毒的物質(zhì)

        1、有毒的固體:亞硝酸鈉(NaNO2)乙酸鉛等

        2、 有毒的液體:汞,硫酸銅溶液,甲醇,含Ba2+的溶液(除BaSO4)

        3、 有毒的氣體:CO,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二十一 工業(yè)制法

        1、 O2:分離液態(tài)空氣 高溫

        2、 CO2:高溫煅燒石灰石(CaCO3====CaO+CO2↑)

        3、 H2:天然氣和水煤氣高溫

        4、 生石灰:高溫煅燒石灰石(CaCO3====CaO+CO2↑)

        5、 熟石灰:CaO+H2O==Ca(OH)2

        6、 燒堿:Ca(OH)2+Na2CO3===CaCO3↓+ 2Na OH

      223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