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丰满熟女一区二区三区_五月天亚洲欧美综合网_亚洲青青青在线观看_国产一区二区精选

  • <menu id="29e66"></menu>

    <bdo id="29e66"><mark id="29e66"><legend id="29e66"></legend></mark></bdo>

  • <pre id="29e66"><tt id="29e66"><rt id="29e66"></rt></tt></pre>

      <label id="29e66"></label><address id="29e66"><mark id="29e66"><strike id="29e66"></strike></mark></address>
      學習啦>學習方法>高中學習方法>高考輔導資料>

      高中化學易混淆知識總結

      時間: 維維0 分享

      化學(chemistry)是自然科學的一種,主要在分子、原子層面,研究物質的組成、性質、結構與變化規(guī)律,創(chuàng)造新物質(實質是自然界中原來不存在的分子)。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化學易混淆知識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高中化學易混淆知識總結1

      常錯點1:錯誤地認為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屬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金屬氧化物一定是堿性氧化物。

      辨析:酸性氧化物與非金屬氧化物是兩種不同的分類方式,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屬氧化物,如CrO3、Mn2O7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和NO2等。

      堿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屬氧化物,而金屬氧化物不一定是堿性氧化物,如Al2O3是兩性氧化物,CrO3是酸性氧化物。

      常錯點2:錯誤地認為膠體帶有電荷。

      辨析:膠體是電中性的,只有膠體粒子即膠粒帶有電荷,而且并不是所有膠體粒子都帶有電荷。如淀粉膠體粒子不帶電荷。

      常錯點3:錯誤地認為有化學鍵被破壞的變化過程就是化學變化。

      辨析:化學變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質生成,從微觀角度看就是有舊化學鍵的斷裂和新化學鍵的生成。只有化學鍵斷裂或只有化學鍵生成的過程不是化學變化,如氯化鈉固體溶于水時破壞了其中的離子鍵,離子晶體和金屬晶體的熔化或破碎過程破壞了其中的化學鍵,從飽和溶液中析出固體的過程形成了化學鍵,這些均是物理變化。

      常錯點4:錯誤地認為同種元素的單質間的轉化是物理變化。

      辨析:同種元素的不同單質(如O2和O3、金剛石和石墨)是不同的物質,相互之間的轉化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是化學變化。

      常錯點5:錯誤地認為氣體摩爾體積就是22.4L·mol-1

      辨析:兩者是不同的,氣體摩爾體積就是1 mol氣體在一定條件下占有的體積,在標準狀況下為22.4 L,在非標準狀況下可能是22.4 L,也可能不是22.4 L

      常錯點6:在使用氣體摩爾體積或阿伏加德羅定律時忽視物質的狀態(tài)或使用條件。

      辨析:氣體摩爾體積或阿伏加德羅定律只適用于氣體體系,既可以是純凈氣體,也可以是混合氣體。對于固體或液體不適用。氣體摩爾體積在應用于氣體計算時,要注意在標準狀況下才能用22.4 L·mol-1

      常錯點7:在計算物質的量濃度時錯誤地應用溶劑的體積。

      辨析:物質的量濃度是表示溶液組成的物理量,衡量標準是單位體積溶液里所含溶質的物質的量的多少,因此在計算物質的量濃度時應用溶液的體積而不是溶劑的體積。

      常錯點8:在進行溶液物質的量濃度和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換算時,忽視溶液體積的單位。

      辨析:溶液物質的量濃度和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換算時,要用到溶液的密度,通常溶液物質的量濃度的單位是mol·L-1,溶液密度的單位是g·cm-3,在進行換算時,易忽視體積單位的不一致。

      常錯點9:由于SO2、CO2、NH3、Cl2等溶于水時,所得溶液能夠導電,因此錯誤地認為SO2、CO2、NH3、Cl2等屬于電解質。

      辨析:(1)電解質和非電解質研究的范疇是化合物,單質和混合物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

      (2)電解質必須是化合物本身電離出陰、陽離子,否則不能用其水溶液的導電性作為判斷其是否是電解質的依據(jù)。如SO2、CO2、NH3等溶于水時之所以能夠導電,是因為它們與水發(fā)生了反應生成了電解質的緣故。

      常錯點10:錯誤地認為其溶液導電能力強的電解質為強電解質。

      辨析:電解質的強弱與溶液的導電性強弱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導電性的強弱與溶液中的離子濃度大小及離子所帶的電荷數(shù)有關;而電解質的強弱與其電離程度的大小有關。

      常錯點11:錯誤地認為氧化劑得到的電子數(shù)越多,氧化劑的氧化能力越強;還原劑失去的電子數(shù)越多,還原劑的還原能力越強。

      辨析:氧化性的強弱是指得電子的難易程度,越容易得電子即氧化性越強,與得電子的數(shù)目無關。同樣還原劑的還原性強弱與失電子的難易程度有關,與失電子的數(shù)目無關。

      常錯點12:錯誤認為同種元素的相鄰價態(tài)一定不發(fā)生反應。

      辨析:同種元素的相鄰價態(tài)之間不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但能發(fā)生復分解反應,如Na2SO3+H2SO4==Na2SO4+SO2↑+H2O,此反應中H2SO4表現(xiàn)強酸性。

      常錯點13:錯誤地認為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質子、電子和中子構成的。

      辨析: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質子和電子,但是不一定含有中子,如1(1)H原子中就不含有中子。

      常錯點14:錯誤地認為元素的種類數(shù)與原子的種類數(shù)相等。

      辨析:(1)同一種元素可能由于質量數(shù)的不同會有不同的核素(原子),因此原子的種類數(shù)要大于元素的種類數(shù)。

      (2)但是也有的元素只有一種核素,如Na、F等。

      常錯點15:錯誤地認為最外層電子數(shù)少于2的原子一定是金屬原子。

      辨析:最外層電子數(shù)少于2的主族元素有H,屬于非金屬元素。

      常錯點16:錯誤地認為離子鍵的實質是陰陽離子的靜電吸引作用。

      辨析:離子鍵的實質是陰陽離子的靜電作用,包括靜電吸引和靜電排斥兩種作用,離子鍵是這兩種作用綜合的(平衡)結果。

      常錯點17:錯誤地認為含有共價鍵的化合物一定是共價化合物。

      辨析:(1)只含有共價鍵的化合物才能稱為共價化合物;

      (2)離子化合物中也可以含有共價鍵,如Na2O2中含有非極性共價鍵,NaOH中含有極性共價鍵。

      常錯點18:錯誤地認為增大壓強一定能增大化學反應速率。

      辨析:(1)對于只有固體或純液體參加的反應體系,增大壓強反應速率不變。

      (2)對于恒溫恒容條件的氣態(tài)物質之間的反應,若向體系中充入惰性氣體,體系的壓強增大,但是由于各物質的濃度沒有改變,故反應速率不變。

      (3)壓強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必須是引起氣態(tài)物質的濃度的改變才能影響反應速率。

      常錯點19:錯誤地認為平衡正向移動,平衡常數(shù)就會增大。

      辨析:平衡常數(shù)K只與溫度有關,只有改變溫度使平衡正向移動時,平衡常數(shù)才會增大,改變濃度和壓強使平衡正向移動時,平衡常數(shù)不變。

      常錯點20:錯誤地認為放熱反應或熵增反應就一定能自發(fā)進行。

      辨析:反應能否自發(fā)進行的判據(jù)是ΔG=ΔH-TΔS,僅從焓變或熵變判斷反應進行的方向是不準確的。

      高中化學易混淆知識總結2

      1. 羥基官能團可能發(fā)生反應類型:取代、消去、酯化、氧化、縮聚、中和反應

      正確,取代(醇、酚、羧酸);消去(醇);酯化(醇、羧酸);氧化(醇、酚);縮聚(醇、酚、羧酸);中和反應(羧酸、酚)

      2. 最簡式為CH2O的有機物:甲酸甲酯、麥芽糖、纖維素

      錯誤,麥芽糖和纖維素都不符合

      3. 分子式為C5H12O2的二元醇,主鏈碳原子有3個的結構有2種

      正確

      4. 常溫下,pH=11的溶液中水電離產(chǎn)生的c(H+)是純水電離產(chǎn)生的c(H+)的104倍

      錯誤,應該是10-4

      5. 甲烷與氯氣在紫外線照射下的反應產(chǎn)物有4種

      錯誤,加上HCl一共5種

      6. 醇類在一定條件下均能氧化生成醛,醛類在一定條件下均能氧化生成羧酸

      錯誤,醇類在一定條件下不一定能氧化生成醛,但醛類在一定條件下均能氧化生成羧酸

      7. CH4O與C3H8O在濃硫酸作用下脫水,最多可得到7種有機產(chǎn)物

      正確,6種醚一種烯

      8. 分子組成為C5H10的烯烴,其可能結構有5種

      正確

      9. 分子式為C8H14O2,且結構中含有六元碳環(huán)的酯類物質共有7種

      正確

      10. 等質量甲烷、乙烯、乙炔充分燃燒時,所耗用的氧氣的量由多到少

      正確,同質量的烴類,H的比例越大燃燒耗氧越多

      11. 棉花和人造絲的主要成分都是纖維素

      正確,棉花、人造絲、人造棉、玻璃紙都是纖維素

      12. 聚四氟乙烯的化學穩(wěn)定性較好,其單體是不飽和烴,性質比較活潑

      錯誤,單體是四氟乙烯,不飽和

      13. 酯的水解產(chǎn)物只可能是酸和醇;四苯甲烷的一硝基取代物有3種

      錯誤,酯的水解產(chǎn)物也可能是酸和酚

      14. 甲酸脫水可得CO,CO在一定條件下與NaOH反應得HCOONa,故CO是甲酸的酸酐

      錯誤,甲酸的酸酐為:(HCO)2O

      15. 應用取代、加成、還原、氧化等反應類型均可能在有機物分子中引入羥基

      正確,取代(鹵代烴),加成(烯烴),還原(醛基),氧化(醛基到酸也是引入-OH)

      16. 由天然橡膠單體(2-甲基-1,3-丁二烯)與等物質的量溴單質加成反應,有三種可能生成物

      正確, 1,2 1,4 3,4 三種加成方法

      17. 苯中混有己烯,可在加入適量溴水后分液除去

      錯誤,苯和1,2-二溴乙烷可以互溶

      18. 由2-丙醇與溴化鈉、硫酸混合加熱,可制得丙烯

      錯誤,會得到2-溴丙烷

      19. 混在溴乙烷中的乙醇可加入適量氫溴酸除去

      正確,取代后分液

      20. 應用干餾方法可將煤焦油中的苯等芳香族化合物分離出來

      錯誤,應當是分餾

      高中化學易混淆知識總結3

      1. 甘氨酸與谷氨酸、苯與萘、丙烯酸與油酸、葡萄糖與麥芽糖皆不互為同系物

      錯誤,丙烯酸與油酸為同系物

      2. 裂化汽油、裂解氣、活性炭、粗氨水、石炭酸、CCl4、焦爐氣等都能使溴水褪色

      正確,裂化汽油、裂解氣、焦爐氣(加成)活性炭(吸附)、粗氨水(堿反應)、石炭酸(取代)、CCl4(萃取)

      3. 苯酚既能與燒堿反應,也能與硝酸反應

      正確

      4. 常溫下,乙醇、乙二醇、丙三醇、苯酚都能以任意比例與水互溶

      錯誤,苯酚常溫難溶于水

      5. 利用硝酸發(fā)生硝化反應的性質,可制得硝基苯、硝化甘油、硝酸纖維

      錯誤,硝化甘油和硝酸纖維是用酯化反應制得的

      6. 分子式C8H16O2的有機物X,水解生成兩種不含支鏈的直鏈產(chǎn)物,則符合題意的X有7種

      正確,酸+醇的碳數(shù)等于酯的碳數(shù)

      7. 1,2-二氯乙烷、1,1-二氯丙烷、一氯苯在NaOH醇溶液中加熱分別生成乙炔、丙炔、苯炔

      錯誤,沒有苯炔這種東西

      8. 甲醛加聚生成聚甲醛,乙二醇消去生成環(huán)氧乙醚,甲基丙烯酸甲酯縮聚生成有機玻璃

      錯誤,乙二醇取代生成環(huán)氧乙醚,甲基丙烯酸甲酯加聚生成有機玻璃

      9. 甲醛、乙醛、甲酸、甲酸酯、甲酸鹽、葡萄糖、果糖、麥芽糖、蔗糖都能發(fā)生銀鏡反應

      錯誤,蔗糖不是還原性糖,不發(fā)生銀鏡反應

      10. 乙炔、聚乙炔、乙烯、聚乙烯、甲苯、乙醛、甲酸、乙酸都能使KMnO4(H+)(aq)褪色

      錯誤,聚乙烯、乙酸不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11. 常溫下,濃硝酸可以用鋁罐貯存,說明鋁與濃硝酸不反應錯誤,鈍化是化學性質,實質上是生成了致密的Al2O3氧化膜保護著鋁罐

      12. NaAlO2、Na2SiO3、Na2CO3、Ca(ClO)2、NaOH、C17H35COONa、C6H5ONa等飽和溶液中通入CO2出現(xiàn)白色沉淀,繼續(xù)通入CO2至過量,白色沉淀仍不消失錯誤,Ca(ClO)2中繼續(xù)通入CO2至過量,白色沉淀消失,最后得到的是Ca(HCO3)2

      13. 大氣中大量二氧化硫來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燒以及金屬礦石的冶煉正確

      14. 某澄清溶液由NH4Cl、AgNO3、NaOH三種物質混合而成,若加入足量硝酸必產(chǎn)生白色沉淀正確,NH4Cl、AgNO3、NaOH混合后發(fā)生反應生成[Ag(NH3)2]+加入足量硝酸后生成AgCl和NH4NO3

      15. 為了充分利用原料,硫酸工業(yè)中的尾氣必須經(jīng)凈化、回收處理錯誤,是為了防止大氣污染

      16. 用1molAl與足量NaOH溶液反應,共有3mol電子發(fā)生轉移

      正確

      17. 硫化鈉既不能與燒堿溶液反應,也不能與氫硫酸反應錯誤,硫化鈉可以和氫硫酸反應: Na2S+H2S=2NaHS

      18. 在含有較高濃度的Fe3+的溶液中,SCN-、I-、AlO-、S2-、CO32-、HCO3-等不能大量共存正確,F(xiàn)e3+可以于SCN-配合,與I-和S2-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與CO32-,HCO3-和AlO2-發(fā)生雙水解反應

      19. 活性炭、二氧化硫、氯水等都能使品紅褪色,但反應本質有所不同正確,活性炭是吸附品紅,為物理變化,SO2是生成不穩(wěn)定的化合物且可逆,氯水是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且不可逆

      20. 乙酸乙酯、三溴苯酚、乙酸鈉、液溴、玻璃、重晶石、重鈣等都能與燒堿反應錯誤,重晶石(主要成分BaSO4)不與燒堿反應

      21. 在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Cl2可得FeBr3、FeCl2、Br2錯誤,F(xiàn)e2+和Br2不共存

      22. 由于Fe3+和S2-可以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所以Fe2S3不存在錯誤,在PH=4左右的Fe3+溶液中加入Na2S可得到Fe2S3,溶度積極小

      23. 在次氯酸鈉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可得亞硫酸鈉與次氯酸錯誤,次氯酸可以氧化亞硫酸鈉,會得到NaCl和H2SO4

      24. 有5.6g鐵與足量酸反應轉移電子數(shù)目為0.2NA錯誤,如果和硝酸等強氧化性酸反應轉移0.3NA

      25. 含有最高價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強氧化性正確,如較稀的HClO4,H2SO4等

      26. 單質的還原性越弱,則其陽離子的氧化性越強錯誤,比如Cu的還原性弱于鐵的,而Cu2+的氧化性同樣弱于Fe3+

      27. CuCO3可由Cu2+溶液中加入CO32-制得錯誤,無法制的純凈的CuCO3,Cu2+溶液中加入CO32-會馬上有Cu2(OH)2CO3生成

      28. 單質X能從鹽的溶液中置換出單質Y,則單質X與Y的物質屬性可以是:(1)金屬和金屬;(2)非金屬和非金屬;(3)金屬和非金屬;(4)非金屬和金屬;錯誤,(4)非金屬和金屬不可能發(fā)生這個反應

      29. H2S、HI、FeCl2、濃H2SO4、Na2SO3、苯酚等溶液在空氣中久置因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而變質錯誤,H2SO4是因為吸水且放出SO3而變質

      30. 濃硝酸、濃硫酸在常溫下都能與銅、鐵等發(fā)生反應錯誤,濃硫酸常溫與銅不反應

      高中化學易混淆知識總結相關文章

      高中化學易錯知識點總結

      高中化學常錯知識點總結

      2017高中化學易錯知識點總結

      高中化學必背知識重點總結

      高中化學必背知識全總結

      高中化學知識要點總結

      高中重要的化學知識歸納整理

      高考化學重要知識歸納

      2019年高中化學知識點的整合總結

      2020高中化學知識點小結歸納

      970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