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丰满熟女一区二区三区_五月天亚洲欧美综合网_亚洲青青青在线观看_国产一区二区精选

  • <menu id="29e66"></menu>

    <bdo id="29e66"><mark id="29e66"><legend id="29e66"></legend></mark></bdo>

  • <pre id="29e66"><tt id="29e66"><rt id="29e66"></rt></tt></pre>

      <label id="29e66"></label><address id="29e66"><mark id="29e66"><strike id="29e66"></strike></mark></address>
      學習啦>學習方法>高中學習方法>高一學習方法>高一語文>

      高一語文下學期期中的知識點分析

      時間: 贊銳0 分享

      課后進行復習還要抓住題型思路,做一道題要學會“舉一反三”,用心揣摩這一類題目的特點,這是提高做題速度的很好的方法。同時要注意每做一道題,要有一道題的收獲,這就是學習總結(jié)歸類。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高一語文下學期期中的知識點分析,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一語文下學期期中的知識點分析1

      一、通假字

      長樂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對男子的美稱。

      二、古今異義

      ①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義:十分之一。今義:基數(shù)詞。)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古義:到底,達到,動詞。今天:表示另提一事,關(guān)聯(lián)詞。)

      ③于是余有嘆焉(古義:(于是,對此)在這個時候。今義:由于這個、因此。)

      ④而世之奇?zhèn)ス骞址浅V^(古義:不同尋常。今義:特別,副詞。)

      ⑤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義:治學的人、求學的人。今義:有專門學問的人。)

      三、一詞多義

      1.道

      ①有碑仆道(道路,名詞)

      ②何可勝道也哉?(說,動詞)

      2.名

      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命名、取名,名詞作動詞)

      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說出名字,名詞作動詞)

      3.其

      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那,代詞,指代慧褒埋葬的時間)

      ②距其院東五里(那,代詞,指代慧空禪院)

      ③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它,代詞,代仆碑)

      ④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前“其”,代詞,代“穴”;后“其”,代詞,代好游者)

      ⑤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也(前“其”,它,代詞,指代后洞;后“其”,那些,代詞,代游客)

      ⑥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它,代詞,指華山洞)

      ⑦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前一個“其”,結(jié)構(gòu)助詞,不譯;后一個“其”,那個,指示代詞)

      ⑧而予亦悔其隨之(自己,代詞,指作者)

      ⑨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他們,代詞,指代“古之人”)

      ⑩其孰能譏之乎?(難道,語氣助詞,表反問語氣)

      4.以

      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因為,介詞)

      ②余與四人擁火以入(連詞,相當于“而”,表修飾)

      ③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用來,介詞)

      ④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連詞,相當于“而”,表并列)

      5.之

      ①而卒葬之(代詞,這里)

      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代詞,它,代指華山)

      ③褒之廬冢也/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結(jié)構(gòu)助詞,的)

      ④而余亦悔其隨之(代詞,他)

      ⑤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結(jié)構(gòu)助詞,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6.焉

      ①于是予有嘆焉(兼詞,于此,對這件事)

      ②而人之所罕至焉/然力足以至焉(代詞,那里,指險遠的地方)

      四、詞類活用

      (一)名詞作狀語

      ①其下平曠,有泉側(cè)出(側(cè),從側(cè)面、從旁邊)

      (二)名詞作動詞

      ①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舍,筑舍居住)

      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名,命名、取名)

      ③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名,說出)

      (三)形容詞作動詞

      ①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明,照明)

      (四)形容詞作名詞

      ①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深,深度)

      ②常在于險遠(險遠,險遠的地方)

      (五)使動用法

      ①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謬,使……謬誤)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斷句

      ①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

      ②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③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

      ④所謂前洞也。

      ⑤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⑥此余之所得也。

      ⑦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⑧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

      (二)省略句

      ①而卒葬(于)之(譯文:并且最終安葬在這里。)

      ②有碑仆(于)道(譯文:有塊石碑倒在路上。)

      ③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書之不存(我對倒地的石碑,又因此而感慨)

      (三)倒裝句

      1.狀語后置(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①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

      ②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

      六、固定結(jié)構(gòu)

      1.其孰能譏之乎?(“其……乎”意為“難道……嗎”)

      七、文學常識

      1.王安石

      字介甫,晚年號半山,謚號“文”(故世稱“王文公”),臨川人,北宋(朝代)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學家。官至宰相,后封舒國公,不久改封荊國公,世稱“王荊公”。卒謚文,又稱王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雄健峭拔,詩歌遒勁清新。主要作品集《臨川先生集》。在政治上積極推行“新法”,反對因循守舊,被列寧稱為“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

      這是一篇說理性游記,以游山為喻,文章前面寫游山,后面談道理,即事說理,說明要實現(xiàn)遠大理想,成就一番事業(yè),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質(zhì)條件外,更需要有堅定的志向和頑強的毅力;在研究學問上要“深思慎取”。

      高一語文下學期期中的知識點分析2

      第一單元

      詩歌:古代文學體裁之一,起源于古代勞動。《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開創(chuàng)了我國詩歌現(xiàn)實主義的源頭。戰(zhàn)國時期在南方出現(xiàn)的楚辭體代表作《離騷》開創(chuàng)了我國詩歌浪漫主義的先河。以“五四”新文化運動為界,詩歌分為新體詩和舊體詩。“五四”以前的詩歌統(tǒng)稱為舊體詩,其中舊體詩又以唐代為界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唐代以前的詩歌統(tǒng)稱為古體詩,近體詩從唐代才開始興起。古體詩和近體詩的主要區(qū)別在格律方面――即能否押韻、講究平仄、對仗。近體詩又分為律詩、絕句和排律。律詩都是八句的,有七言律詩和五言律詩;絕句都是四句的,有七言絕句和五言絕句。五四以后興起的新體詩也有格律詩和自由詩之分,其中用舊格律填寫新內(nèi)容的稱為格律詩,像《沁園春·長沙》;其它的稱為自由詩,像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戴望舒的《雨巷》和艾青的《大堰荷――我的保姆》等。

      詞:是詩歌的一種。詞的全名為曲子詞,又叫長短句,是與曲調(diào)相諧和的唱詞。詞起源于隋唐之際,隋代已有聲腔,曲調(diào),但不見曲子詞。到了唐五代開始出現(xiàn)發(fā)間曲子,也就是有了樂譜后而按譜寫詞,名為曲子詞,后簡稱為詞?,F(xiàn)存最早的民間曲子詞是在敦煌莫高窟藏經(jīng)室中發(fā)現(xiàn)的敦煌曲子詞?,F(xiàn)存最早的文人詞是李白的《憶秦娥》和《菩薩蠻》。因而李白被尊為“百代詞曲之祖”。詞發(fā)展于五代,到了宋代發(fā)展到頂峰。根據(jù)風格特點,詞有婉約和豪放之分;按照字數(shù),詞有小令、中調(diào)和長調(diào)之分。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縣人,中國現(xiàn)代詩人。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學學習法文,開始受到法國象征派的影響。詩集有《我底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和《災難的歲月》。早期詩歌多寫個人的孤寂心境,感傷氣息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響,意象朦朧、含蓄。后期詩歌表現(xiàn)了熱愛祖國、憎恨侵略者的強烈感情和對美好未來的熱烈向往,詩風顯得明朗、沉摯。課本中選入了他的作品《雨巷》。

      徐志摩(1896-1931),筆名云中鶴、南湖,浙江海寧人。詩人、學者。新月社的主要發(fā)起人和主要成員之一。詩集有《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名篇有《再別康橋》《沙揚娜拉》《在病中》等。

      艾青,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詩人,有詩集《黎明的通知》,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第二單元

      1、《左傳》的作者,相傳是魯國的史官左丘明?!蹲髠鳌肥俏覈谝徊吭敿毻暾木幠牦w歷史著作,為“十三經(jīng)”之一。因為《左傳》和《公羊傳》《谷梁傳》都是為解說《春秋》而作,所以它們又被稱作“春秋三傳”,《左傳》又名《春秋左氏傳》?!蹲髠鳌芬浴洞呵铩返挠浭聻榫V,以時間先后為序,詳細地記述了春秋時期各國內(nèi)政外交等大小事實(起于魯隱公元年,終于魯哀公二十七年)。記事比《春秋》詳細而具體(字數(shù)近二十萬,超過《春秋》本文十倍)。

      2、《戰(zhàn)國策》是戰(zhàn)國末年和秦漢間人編輯的一部重要的國別體歷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作者已不可考。最初有《國策》《國事》《短長》《事語》《長書》《修書》等名稱,經(jīng)過漢代劉向整理編輯,始定名為《戰(zhàn)國策》。全書共三十三篇?!稇?zhàn)國策》長于議論和敘事,文筆流暢,生動活潑,在我國散文具有重要的地位。

      3、《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作者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全書由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五部分組成,計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余字。它不僅是一部相當完備的古代史書,同時又是我國古代史傳文學成就的代表作品。魯迅先生曾譽它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边@正說明了《史記》在史學和文學上的偉大成就。

      第三單元

      1、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國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fā)表中國現(xiàn)代文學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1921年12月發(fā)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不朽杰作。代表作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雜文集《墳》、《華蓋集》、《華蓋集續(xù)編》、《且介亭雜文》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本文選自《華蓋集續(xù)編》。(注意所學魯迅文章的出處)

      2、巴金(1904~2005),原名李堯棠,我國現(xiàn)代杰出的文學巨匠。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三部曲(《霧》、《雨》、《電》)和散文《旅途隨筆》《隨想錄》等。1982年至1985年相繼獲得意大利但丁國際榮譽獎。

      3、梁實秋(1903-1987),現(xiàn)代文學評論家、散文家、翻譯家。代表作品有《雅舍小品》《雅舍談吃》《看云集》《偏見集》,長篇散文集《槐園夢憶》等。譯有《莎士比亞全集》,主編有《遠東英漢大辭典》。

      第四單元

      1、新聞體裁有消息、通訊、特寫、專訪、評論等。消息一般報道事實比較單一,突出最新鮮、最重要的事實,文字簡潔,時效性。通訊是一種比消息更詳細和生動地報道客觀事實或典型人物的新聞體裁,它以敘述和描寫為主,兼用議論、抒情以及修辭等表達方式,及時報道現(xiàn)實生活中有影響的人物、事件、工作經(jīng)驗和地方風情等。新聞特寫是新聞體裁中富有表現(xiàn)力的重要體裁,以描寫為主要手法,“再現(xiàn)”新聞事件、新聞人物“一瞬間”的形象化報道,它抓住新聞事件、新聞人物某些重要場面,或者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兩個片段,用描寫手法給予集中的、突出的刻畫,將富有特征的真人真事“放大”和“再現(xiàn)”在讀者面前,給人們留下深刻、鮮明的印象,使人們感受到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新聞專訪是記者事先選定采訪對象,對特定的人物、文體、事件和風物進行專題性現(xiàn)場訪問之后所寫的報道,是集新聞性、思想性、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爐的一種可讀性很強的新聞體裁。新聞評論是一種對最新發(fā)生的新聞提出的一定看法和意見的文章,是就當前具有普遍意義的新聞事件和重大問題發(fā)表議論、講道理,有著鮮明的針對性和指導性的一種政論文體,是新聞媒介中各種形式評論的總稱。

      2、夏衍(1900-1995年)作家、劇作家。原名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1915年入浙江甲種工業(yè)學校。1919年,參與創(chuàng)辦并編輯《浙江新潮》,開始走上文學道路。1920年畢業(yè)后赴日本留學,接受馬克思主義,參加日本左翼運動。1927年“四一二”政變后,在上海從事工人運動及翻譯工作,譯有高爾基的《母親》等名著。1929年,與鄭伯奇等組織上海藝術(shù)社,首先提出“普羅列塔利亞戲劇”的口號,開展無產(chǎn)階級戲劇活動。1930年加入“左聯(lián)”,當選為“左聯(lián)”執(zhí)委。1933年后,任中共上海文委成員、電影組組長,為中國進步電影的開拓者、。創(chuàng)作有電影劇本《狂流》、《春蠶》,話劇《秋瑾傳》、《上海屋檐下》及報告文學《包身工》,對30年代進步文藝產(chǎn)生巨大影響。新中國成立后曾任文化部副部長、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中國電影家協(xié)會主席等職。改編創(chuàng)作《祝?!贰ⅰ读旨忆佔印返入娪皠”尽?/p>

      高一語文下學期期中的知識點分析3

      文言實詞

      興文言翻譯xīng起;興起。《勸學》:“積土成山,風雨興焉?!?/p>

      就文言翻譯jiù接近;靠近;趨向?!秳駥W》:“木受繩則直,金~礪則利。”

      望文言翻譯wàng遠望;遠看。《勸學》:“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p>

      長文言翻譯cháng長,與“短”相對?!秳駥W》:“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文言虛詞

      而<連詞>

      1.表修飾關(guān)系?!秳駥W》:“吾嘗終日~思矣?!?/p>

      2.表示遞進關(guān)系?!秳駥W》:“君子博學~日參省乎己?!?/p>

      3.表假設(shè)關(guān)系。《勸學》:“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鍥而舍之,朽木不折。”

      (1)兼詞,相當于“于是”、“于之”?!秳駥W》:“積土成山,風雨興~。”

      (1)<介>介紹比較的對象,可譯為“比”。《勸學》:“冰,水為之,而寒~水?!?/p>

      也<助>語氣助詞,用于句中

      1.表陳述或解釋?!秳駥W》:“君子生非異~,善假于物~。”

      乎<介>相當于“于”

      1.連詞,表遞進?!秳駥W》:“君子博學而日參~己。”

      (1)<助>定語后置的標志?!秳駥W》:“蚓無爪牙~利。”

      通假字

      輮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輮”通“煣”或“揉”,用火烘木使彎曲)

      生非異(生,通“性”,資質(zhì)、天賦)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有”通“又”,更,再。暴,同“曝”,曬干。)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知”通“智”智慧)

      古今異義

      1.博學古義:廣博地學習,廣泛地學習。例: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今義:知識、學識的淵博。

      2.參古義:檢驗。例: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今義:加入。

      3.假古義:憑借,借助。例:假輿馬者。

      今義:與“真”相對。

      4.金古義:金屬制的刀劍。例:金就礪則利。

      今義:金子,黃金。

      5.爪牙古義:爪子和牙齒。例:蚓無爪牙之利。

      今義:壞人的黨羽、幫兇。

      6.用心古義:因為用心。例如:用心一也。

      今義:讀書用功或?qū)δ呈驴蟿幽X筋。

      7.繩古義:墨線。例:木受繩則直

      今義:繩子,繩索。

      8.跪古義:腿腳。例:蟹六跪而二螯

      今義:跪下

      9.疾古義:疾勁,強,大,這里指聲音宏大。例:聲非加疾也

      今義:疾病

      10.致古義:達到(而致千里)

      今義:贈送,給予

      11.寄托古義:這里指藏身(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

      今義:大致指心靈、精神的某種依靠

      詞類活用

      ①名詞做狀語

      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日:名作狀,每天)

      2.上食埃土,下飲黃泉(上、下:名作狀,向上、向下)

      ②名詞作動詞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詞用作動詞,游水)

      ③動詞的使動用法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輮: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彎曲)

      ④形容詞作名詞

      1.其曲中規(guī)(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高:形作名,高處)

      3.積善成德(善:形作名,善行)

      ⑤形容詞用作動詞

      故木受繩則直(直:變直,形容詞用作動詞)

      ⑥形容詞作使動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快,走得快)

      ⑦數(shù)詞作形容詞

      用心一也(一:數(shù)詞用作形容詞,專一)

      ⑧動詞作名詞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流:流水)

      一詞多義

      1.于:

      (1)寒于水(比)

      (2)善假于物也(介詞,不譯。引進作用)

      (3)取之于藍(從)

      2.而:

      (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遞進關(guān)系,并且)

      (2)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并列關(guān)系,而且)

      (3)終日而思矣(表修飾)

      (4)而見者遠(表轉(zhuǎn)折)

      (5)鍥而舍之(表假設(shè)或承接)

      (6)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承接)

      (7)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連詞,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卻)

      (8)鍥而不舍(表假設(shè),如果)

      (9)蟹六跪而二螯(連詞,表并列)

      3.者:

      (1)假舟楫者(代詞,指……的人)

      (2)不復挺者(……的原因)

      4.焉:

      (1)風雨興焉(兼詞,“于之”,意為在這里)

      (2)圣心備焉(語氣詞)

      5.利:

      (1)金就礪則利(形容詞作動詞,變鋒利)

      (2)非利足也(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快,走得快)

      6.之

      (1)不如須臾之所學也(音節(jié)助詞)

      (2)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代詞代青)

      7.假

      (1)善假于物也(借助)

      (2)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假裝)

      (3)以是人多以書假余(借)

      8.疾

      (1)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強)

      (2)君有疾在腠理(疾病)

      9.絕

      (1)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口技》)停止

      (2)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桃花源記》)與世隔絕

      (3)以為妙絕(《口技》)極了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勸學》)橫渡

      (5)楚誠能絕齊,秦愿獻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傳》)斷絕關(guān)系

      10.強

      (1)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強壯

      (2)策勛十二轉(zhuǎn),賞賜百千強(《木蘭詩》)有余

      (3)乃自強步,日三四里(《觸龍說趙太后》)勉強

      特殊句式與固定格式

      1.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斷句,“……者,……也”表判斷,可譯為“……的原因”)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判斷句,“……者,……也”表判斷)

      3.善假于物也(狀語后置)

      4.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定語后置)

      5.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狀語后置介詞結(jié)構(gòu)“于水”,表示比較)

      6.輮以為輪【省略句:輮(之)以(之)為輪】

      7.輮使之然也【省略句:輮(之)使之然也】

      8.無以至千里(固定句式,“無以……”意為“沒有用來……的辦法”)

      9.金石可鏤(被動句)

      高一語文下學期期中的知識點分析相關(guān)文章:

      高一語文期中考試分析

      高一期中必考語文知識點大全

      高一語文期中考試質(zhì)量分析

      高一語文期中考試試卷分析

      高一語文期中復習計劃3篇

      語文期中考試知識點高一

      高一語文下冊期末文言文知識點歸納

      高一語文考試學情分析

      高一語文下冊期末備考知識點歸納

      高一語文期中考試復習資料

      107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