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丰满熟女一区二区三区_五月天亚洲欧美综合网_亚洲青青青在线观看_国产一区二区精选

  • <menu id="29e66"></menu>

    <bdo id="29e66"><mark id="29e66"><legend id="29e66"></legend></mark></bdo>

  • <pre id="29e66"><tt id="29e66"><rt id="29e66"></rt></tt></pre>

      <label id="29e66"></label><address id="29e66"><mark id="29e66"><strike id="29e66"></strike></mark></address>
      學習啦>學習方法>各學科學習方法>歷史學習方法>

      出自歷史成語中的流言蜚語

      時間: 於寶0 分享

        俗話說的好,人言可畏。語言是人類交流的方式,但隨著時間的發(fā)展,語言也成為了一種攻擊工具,下面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某鲎詺v史成語中的流言蜚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出自歷史成語中的流言蜚語

        搬弄是非&mdash;&mdash;搬弄:挑拔。把別人的話傳來傳去,有意挑拔,或在背后亂加議論,引起糾紛。

        【出處】:《莊子&middot;盜跖》“搖唇鼓舌,擅生是非”。元&middot;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一折:他在平公面前,搬弄我許多事非。

        捕風捉影&mdash;&mdash;風和影子都是抓不著的。比喻說話做事絲毫沒有事實根據(jù)。

        【出處】:《漢書&middot;郊祀志》:聽其言,洋洋滿耳,若將可遇;求之,蕩蕩如系風捕景,終不可得。

        訛言謊語&mdash;&mdash;訛言:謠言。造謠說謊話。

        【出處】:元&middot;無名氏《冤家債主》第三折:“俺孩兒也不曾訛言謊語,又不曾方頭不律?!?/p>

        訛言惑眾&mdash;&mdash;訛言:詐偽的話。用謠言欺騙迷惑群眾。

        【出處】:《元史&middot;世祖五》“癸丑,初建東宮,甲寅,誅西京訛言惑眾者” 。

        惡意中傷&mdash;&mdash;出自惡毒用心去誹謗誣陷傷害別人,中傷說壞話攻擊陷害別人。

        【出處】:宋&middot;釋普濟《五燈會元》:“利刀割肉瘡猶合,惡語傷人恨不銷?!?/p>

        耳食之言&mdash;&mdash;耳食:耳朵吃飯。指沒有確鑿的根據(jù),未經(jīng)思考分析的傳聞。

        【出處】:西漢&middot;司馬遷《史記&middot;六國年表序》:“不察其始終因舉而笑之,不敢道,此與以耳食無異。”

        飛短流長&mdash;&mdash;飛、流:散布;短、長:指是非、善惡。指散播謠言,中傷他人。

        【出處】:唐&middot;沈亞之《送韓北渚赴江西序》:“故有諛言順容積微之讒,以基所毀,四鄰之地,更效遞笑,飛流短長,天下聞矣?!?/p>

        飛謀釣謗&mdash;&mdash;以流言蜚語陰相攻訐。

        【出處】:唐&middot;韓愈《司徒兼侍中中書令贈太尉許國公神道碑銘》:“二寇患公居間,為己不利&hellip;&hellip;則飛謀釣謗,以間染我。”

        浸潤之譖&mdash;&mdash;比喻暗中誹謗別人的壞話。

        【出處】:《論語&middot;顏淵》:“浸潤之譖,膚受之訴,不行焉,可謂遠也已矣。”

        空穴來風&mdash;&mdash;穴:孔、洞;來:招致。有了洞穴才進風。比喻消息和謠言的傳播不是完全沒有原因的。也比喻流言乘機會傳開來。

        【出處】:戰(zhàn)國&middot;楚&middot;宋玉《風賦》:“臣聞于師:枳句來巢,空穴來風?!?/p>

        口是心非&mdash;&mdash;嘴里說得很好,心里想的卻是另一套。指心口不一致。

        【出處】:漢&middot;桓譚《新論&middot;辨惑》:“如非其人,口是而心非者,雖寸斷支解,而道猶不出也?!薄侗阕?amp;middot;微旨》:“口是心非,背向異辭?!?/p>

        兩面三刀&mdash;&mdash;比喻居心不良,當面一套,背后一套。

        【出處】:元&middot;李行道《灰闌記》第二折:“豈知他有兩面三刀,向夫主廝搬調(diào)。”

        流言飛語&mdash;&mdash;毫無根據(jù)的話。指背后散布的誹謗性的壞話。同“流言蜚語”。

        【出處】:清&middot;和邦額《夜譚隨錄&middot;修鱗》:“流言飛語,何足憑信。”

        流言蜚語&mdash;&mdash;毫無根據(jù)的話。指背后散布的誹謗性的壞話。

        【出處】:《禮記&middot;儒行》:“久不相見,聞流言不信?!薄妒酚?amp;middot;魏其武安侯列傳》:“乃有蜚語,為惡言聞上。

        三人成虎&mdash;&mdash;三個人謊報城市里有老虎,聽的人就信以為真。比喻說的人多了,就能使人們把謠言當事實。

        【出處】:《戰(zhàn)國策&middot;魏策二》:“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p>

        三告投杼&mdash;&mdash;比喻流言數(shù)傳能使人信而轉(zhuǎn)疑。

        【出處】:《戰(zhàn)國策&middot;秦策二》:“昔者曾子處費,費人有與曾子同民族者而殺人,人告曾子母曰:&lsquo;曾參殺人。&rsquo;曾子之母曰:&lsquo;吾子不殺人。&rsquo;織自若。有頃焉,人又曰:&lsquo;曾參殺人。&rsquo;其母尚織自若也。頃之,一人又告之曰:&lsquo;曾參殺人。&rsquo;其母懼,投杼逾墻而走。


      1.出自歷史的成語有哪些

      2.4個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

      3.來自歷史的成語精選

      4.歷史悠久的成語

      5.來自歷史故事的成語精選故事

      219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