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丰满熟女一区二区三区_五月天亚洲欧美综合网_亚洲青青青在线观看_国产一区二区精选

  • <menu id="29e66"></menu>

    <bdo id="29e66"><mark id="29e66"><legend id="29e66"></legend></mark></bdo>

  • <pre id="29e66"><tt id="29e66"><rt id="29e66"></rt></tt></pre>

      <label id="29e66"></label><address id="29e66"><mark id="29e66"><strike id="29e66"></strike></mark></address>
      學習啦 > 優(yōu)秀作品專欄 > 隨筆寫作 > 淺談抱怨隨筆:寫給喜歡抱怨的人

      淺談抱怨隨筆:寫給喜歡抱怨的人

      時間: 玉鳳635 分享

      淺談抱怨隨筆:寫給喜歡抱怨的人

        

        前幾天因為瑣事和老公冷戰(zhàn),人家說沒有了我的嘮叨,心里清靜了許多。我自然心情憤懣,同時也檢討自己平時確實抱怨多了一些。

        老公是個很溫和、冷靜的男人,這也是他當初最吸引我的品質(zhì)。在婚姻這座圍城里,隨著日月輪換,曾經(jīng)的海誓山盟漸漸變成了餐桌上的飯粒;曾經(jīng)彼此欣賞的優(yōu)點慢慢變成了缺點。于是,我開始挑剔他懶散、溫吞;他嫌我總是抱怨,脾氣暴躁……

        “即使最美好的婚姻 ,一生中也會有200次離婚的念頭,50次掐死對方的沖動。即使最幸福的工作,也會有200次辭職的想法,50次摞擔子的糾結……”

        一味的抱怨,是沒有盡頭的,它只會增加離婚或辭職的念頭;它摧毀了對方的意志,削減了雙方的熱情。所以,抱怨百害而無一利。

        我想,喜歡抱怨的人,一定有其內(nèi)在、深層的原因。

        曾經(jīng)看過一篇文章,題目是《學不會愛自己,是因為你從來沒有被愛過》。里面有一段話,大致是說:如果你的的原生家庭充斥著打罵和抱怨,那你和這個世界的鏈接方式,就是打罵和斥責,你感受到的情緒體驗是糟糕的。所以當你長大后,也習慣性地用這樣的方式和你周圍的世界以及你自己建立鏈接。它不一定外顯為打罵和斥責,但一定是充滿攻擊性的。譬如易怒、抑郁等。

        心理學上把這個過程稱為“投射性認同”,就是你把自己從父母那里體驗到的感受,投射給其他人。

        所以,給孩子創(chuàng)建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何其重要!

        近日非常火的一篇文章《老娘我做錯了什么,要陪孩子做作業(yè)???》里面的一些句子,讓人啼笑皆非,又感同身受。我有一個九歲的兒子,他沿襲了我的急脾氣和依賴心理。在幾次陪他寫作業(yè)的時候,我會忍不住地發(fā)火,埋怨他上課不認真聽講,對待作業(yè)不夠用心和獨立。孩子從勉強接受到厲聲反抗,真是讓我束手無策。

        在一次我發(fā)完脾氣后,兒子指著書架上的《不吼不叫,窮養(yǎng)男孩的100個細節(jié)》說,媽媽你看看這本書吧。我啞然失笑又有些心虛的問為什么,他思索了一下,慢吞吞的說,為了你好唄。

        孩子幼小的心靈,一定說不出“為了停止你的抱怨和吼叫”之類的話,但他一定想有一個和顏悅色、充滿智慧的媽媽。

        現(xiàn)在想想曾經(jīng)對他諸多抱怨甚至“河東獅吼”的經(jīng)歷,真是驚出一身冷汗,不知道給孩子留下了多少心理創(chuàng)傷。所以,成為一個智慧型的媽媽,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如今,每當想抱怨的時候,我都會在心里默念:老公是我選的,兒子隨我。然后把即將脫口而出的話再生生咽回去。這里面包含了對家人的接納,也包括對自己的那一份看重。偶爾抱怨一次,是某種情感的宣泄,也無可厚非,但是習慣性的抱怨而不謀求改變,便與自我成長背道而馳了。

        停止抱怨,不是要壓抑自己,而是真正從心底釋然。原諒別人,也是放過自己,還心靈一份自由。

        “萬物均有裂痕,但是又有什么關系呢?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任何生命都是不完美的,請學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對方。

        西班牙有一句諺語:“如果常常流淚,就不能看見星光。”我再補一句:如果常常抱怨,就不能遇見幸福。

        幸福的家庭,就是互相忍讓,互相包容,互相體諒。而擁有這些,除了有一顆善良的,善解人意的心,還要不斷加強自身修養(yǎng),增長見識,優(yōu)化心性,提升品位。只有這樣,才會得到心靈的自由,幸福才會來敲門。

        此文不僅寫給許許多多對上司不滿、跟丈夫不和、同父母爭執(zhí)、與同事處不來的朋友們,更是寫給自己。

        讓我們彼此共勉,期許能夠在抱怨的路上迅速止步,在包容和尊重的路上并駕齊驅(qū)。


        【本文作者:王娜娜 (微信公眾號:冬歌文苑)】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zhuǎn)載!】

      3837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