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脾虛的原因
脾虛,指脾氣虛弱的病理現象。多因飲食失調.勞逸失度,或久病體虛所引起。接下來就跟著學習啦小編一起去看看女人脾虛的原因吧。
女人脾虛的原因:
1.脾氣虛
多因飲食不節(jié),或勞倦過度,或憂思日久,損傷脾土,或抵抗力不足,素體虛弱。
2.脾陽虛
多因脾氣虛衰進一步發(fā)展而成,也可因飲食失調,過食生冷,或因寒涼藥物太過,損傷脾陽,或腎陽不足,命門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3.中氣下陷
中氣亦指脾氣。脾氣上升,將水谷精微之氣上輸于肺,以榮養(yǎng)其他臟腑,若脾虛中氣下陷,可出現久瀉、脫肛、子宮脫垂等癥。
4.脾不統(tǒng)血
脾氣虛弱,不能攝血,則血不循經。
脾虛的表現:
1、食欲下降:炎熱的夏季,很容易就會讓人感覺食欲不振,但也有一些人食欲不受影響,有較強的饑餓感,可是吃了東西后卻有飽脹的感覺,這也是胃強脾弱的表現。
2、舌苔發(fā)生變化:據專家介紹,健康的舌頭表面應為紅色,看上去很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輕薄且非常干凈。如果舌頭邊緣已經出現明顯的齒痕,那說明身體機能已經出現問題了。另外在夏季,脾濕的人也常常感覺口內粘膩,面色晦暗發(fā)黃
3、濕氣重:濕氣重的人還可能在短期內體重明顯增加,嚴重時會出現下肢水腫等問題。
4、早起不適:清晨起床,如果感覺胸悶氣短、頭暈腦漲時,說明我們的脾胃功能較為虛弱。
5、宿便異常:如果出現宿便形狀軟爛、黏膩即為脾濕的癥狀,說明消化功能出現異?,F象。
脾虛的治療:
脾虛嘔吐
【癥見】飲食稍有不慎即易嘔吐,時作時止,胃納不佳,食入難化,脘腹痞悶,口淡不渴,面白少華,倦怠乏力,舌質淡,苔薄白,脈濡弱。
【病機病理】脾虛嘔吐為脾臟虛弱,胃氣上逆所致。
【治法】健脾和胃止嘔。
【方劑】香砂六君子湯加減。
脾虛泄瀉
【癥見】大便時溏時瀉,遷延反復,完谷不化,飲食減少,食后脘悶不舒,稍進油膩食物則大便次數增多,面色萎黃,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脈細弱。
【病機病理】脾虛泄瀉由脾虛失運,濕注腸道所致。
【治法】健脾滲濕止瀉
【方劑】參苓白術散化裁。
脾虛水腫
【癥見】身腫,腰以下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復,脘腹脹悶,食納減少,面色不華,神疲肢冷,小便短少,舌質淡,苔白滑,脈沉緩。
【病機病理】脾虛水腫由脾虛水停,泛溢肌膚所致。
【治法】溫脾利水消腫。
【方劑】實脾飲加減。
脾虛出血
【癥見】便血紫黯,甚則黑色,或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神疲乏力,氣短聲低,面白無華,頭暈,舌質淡,苔薄白,脈細無力。
【病機病理】脾虛出血乃脾氣虛弱,血失統(tǒng)攝為罹。
【治法】健脾益氣攝血。
【方劑】歸脾湯加減。
脾虛帶下
【癥見】帶下綿綿,量多色淡黃或色白如涕唾,無臭,并且面色淡黃,精神疲倦,不思飲食,腰酸腹墜,或下肢浮腫、便溏等。
【病機病理】脾主運化水濕,脾虛則運化無能,聚濕下注,傷及任、帶二脈而致。
【治法】健脾益氣,升陽除濕。
【方劑】完帶湯,或用白扁豆20克,向日葵瓤25克,水煎服。
脾虛經閉
【癥見】經閉,常兼見飲食不振,痞滿,大便不實等癥。
【病機病理】多因脾胃虛弱,健運失職,復為飲食所傷,飲食日見減少,導致生化之源不足,無血下達沖任胞宮而致經閉。
【治法】補脾胃、養(yǎng)氣血。
【方劑】補中益氣湯、參苓白術散等。
脾虛多涎
【癥見】神疲,面色萎黃,涎多清稀。
【病機病理】《證治準繩·幼科》:“小兒多涎,由脾氣不足,不能四布津液而成。”
【治法】補益脾氣
【方劑】補中益氣湯加減。
脾虛生風
【癥見】以手足微搐,肢冷,昏睡露睛,口鼻氣微主證。
【病機病理】脾虛引動內風,多由吐瀉或藥、食損脾所致。《張氏醫(yī)通·諸風門》:“若體倦神昏不語,脈遲緩,四肢欠溫者,脾虛生風也。”
【治法】補脾祛風。
【方劑】六君子湯加蝎尾、炮姜、肉桂,或歸脾湯加羌活、鉤藤。
脾虛如球
【癥見】目之上下眼胞腫脹,虛起如球,無赤痛,喜按。
【病機病理】因脾虛挾濕或氣血不足,虛火壅于氣分所致。眼部五輪理論:脾屬土曰肉輪,為上下胞瞼,脾在此指胞瞼。
【治法】以補脾益氣為主,輔以祛邪之藥。
【方劑】神效黃芪湯或補中益氣湯加減。
脾虛生熱
【癥見】面色萎黃,神疲倦怠,目之上下眼胞腫脹,舌淡苔黃膩,脈細數無力,煩渴不能多飲,皮屑增多,言語無力,小便短赤,耳鳴遺精。
【病機病理】因脾虛所至內濕停滯,久而生熱,無養(yǎng)氣血,水濕不化,陰虛陽盛。
【治法】以健脾益氣、養(yǎng)氣血為主,輔以清虛熱,滋腎陰。
【方劑】知柏地黃丸,人參健脾丸,人參歸脾丸。
脾虛相關文章:
1.脾虛的調理方法
2.脾虛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