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丰满熟女一区二区三区_五月天亚洲欧美综合网_亚洲青青青在线观看_国产一区二区精选

  • <menu id="29e66"></menu>

    <bdo id="29e66"><mark id="29e66"><legend id="29e66"></legend></mark></bdo>

  • <pre id="29e66"><tt id="29e66"><rt id="29e66"></rt></tt></pre>

      <label id="29e66"></label><address id="29e66"><mark id="29e66"><strike id="29e66"></strike></mark></address>
      學習啦>知識大全>知識百科>法律知識>

      吵架“氣死人”要否負法律責任

      時間: 煒杭741 分享

        誹謗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jié)嚴重的行為;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jié)嚴重的行為。下面由學習啦小編為你詳細介紹侮辱誹謗“氣死人”的相關法律知識。

        吵架“氣死人”屬侮辱誹謗需負法律責任

        案例鏈接

        鄰里吵架不慎“氣死”糖尿病人,最后氣人者被法院判決承擔兩成責任,賠償死者近8萬元

        2007年6月的一天早上,王某因碰響了樓下停放的汽車警報而吵醒了劉某一家,雙方遂發(fā)生口角。60多歲的劉某身體不太好,有長期糖尿病及高血 壓病史,吵完架后便感到身體嚴重不適,被迅速送往醫(yī)院,后確診為腦干出血和Ⅱ型糖尿病,住院3個月后回家保守治療半年,一直處于昏睡狀態(tài),不久便去世。為此,劉某一家共花費醫(yī)療費、營養(yǎng)費、護理費等合計5萬余元以及喪葬費1.3萬。


      吵架“氣死人”要否負法律責任

        劉某的家屬一致認為,劉某是被王某“氣死”的,遂上法院起訴了王某,要求王某賠償各項損失25萬余元。王某則辯稱其行為與劉某的死亡沒有因果關系,劉某出事是因為他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

        法院審理認為,根據就診醫(yī)院和司法鑒定部門出具的意見,劉某的死亡與腦干出血有一定因果關系,而腦干出血又與吵架有一定因果關系,隨即認定劉某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自身疾病,次要原因是與王某發(fā)生爭吵。

        而法院最終酌情判決,王某對劉某的死亡承擔20%的賠償責任,賠償劉某家屬經濟損失6.4萬元、精神撫慰金1.5萬元,合計7.9萬元。

        律師評析

        有些“氣死人”可能要承擔刑事責任

        兩人吵架,一方因激動發(fā)生意外死亡,另一方是否應承擔責任?一般來說,根據行為人的主觀心理狀態(tài),可以將“氣死人”的行為分以下幾種情形:

        第一種,主觀無惡意。“氣人者”主觀上沒有任何惡意,正常說話,因為對方比較激動導致死亡;“氣人者”主觀上既沒有殺人、害人的故意,客觀上也沒有實施殺人、害人的行為,因此對死者不承擔任何責任。

        第二種,雙方在主觀上都有過錯,吵架、斗嘴的環(huán)境、用語的激烈程度不同,行為人承擔的責任也不同。

        一、雙方在公眾場合,“氣人者”用語激烈,對受害人進行侮辱、誹謗,受害人無法承受人格上的凌辱,氣絕身亡的,行為人要負刑事責任。

        二、“氣人者”主觀惡意,知道受害人有某種疾病不敢激動,故意找茬刺激對方,達到懲罰他的目的。如果采用侮辱、誹謗的方式刺激對方,造成對方死亡,構成侮辱罪或者誹謗罪;如果采用其他方式刺激對方,使對方身體受到傷害的,將構成故意傷害罪。

        三、主觀上有殺人的故意,想通過氣人的方式謀殺他人,于是設計幾個方案,最終把對方氣死。盡管這種殺人的行為不是暴力,也沒有使用兇器,但這種行為只要能夠必然地引起受害人的死亡,應當認定該行為構成殺人罪。此刻,“氣死人”是要償命的。

        提醒:很多人認為“氣死人”不是殺人,肯定不承擔殺人的責任。但這樣并不見得不承擔法律責任,在精神損害賠償中,侮辱和誹謗又是侵犯名譽權的侵權責任。如果“氣死人”,一旦能證明侮辱、誹謗情節(jié)嚴重,就要承擔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了。

        相關閱讀:

        侮辱罪的立案標準

        根據刑法第246條的規(guī)定,涉嫌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情節(jié)嚴重的,應予立案。

        侮辱罪是情節(jié)犯,行為人公然侮辱他人的行為,必須達到"情節(jié)嚴重"的程度,才構成犯罪,予以立案追究。

        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jié)嚴重的行為。本罪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人格尊嚴和名譽權。人格尊嚴權和名譽權是公民的基本人身權利。本罪的犯罪對象,只能是自然人,而非單位。侮辱法人以及其他團體、組織,不構成侮辱罪。在公眾場合以焚燒、毀損、涂劃、玷污、踐踏等方式侮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國徽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和本法第299條之規(guī)定,應以侮辱國旗、國徽罪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客觀方面表現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jié)嚴重的行為。

        侮辱罪的界限

        這兩種犯罪所侵犯的客體,都是他人的人格和名譽。不同之處主要在于:

        (1)侮辱不是用捏造的方式進行,而誹謗則必須是捏造事實;

        (2)侮辱含暴力侮辱行為,而誹謗則不使用暴力手段;

        (3)侮辱往往是當著被害人的面進行的,誹謗則是當眾或者向第三者散布的。

        與誣告陷害罪的界限

        二者都是針對特定對象,采用捏造事實的手段實施的。不同之處在于:

        (1)所捏造的事實內容不同。誣告陷害捏造的是犯罪的事實,誹謗罪捏造的是足以損害他人人格、名譽的事實。

        (2)行為方式不同。誣告陷害是向政府機關和有關部門告發(fā),誹謗則是當眾或者向第三者散布。

        (3)主觀方面不同。誣告陷害的意圖是使他人受刑事處分,誹謗則是意圖損害他人的人格、名譽。

        看過“吵架“氣死人”要否負法律責任”的人還看過:
      1.如何區(qū)分網絡誹謗罪與其他犯罪

      2.誹謗罪要坐牢嗎

      3.網上罵人服務構成犯罪了嗎

      4.貼紙人辱罵對方侵犯其名譽權嗎

      5.如何認定有否侵犯名譽權

      718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