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丰满熟女一区二区三区_五月天亚洲欧美综合网_亚洲青青青在线观看_国产一区二区精选

  • <menu id="29e66"></menu>

    <bdo id="29e66"><mark id="29e66"><legend id="29e66"></legend></mark></bdo>

  • <pre id="29e66"><tt id="29e66"><rt id="29e66"></rt></tt></pre>

      <label id="29e66"></label><address id="29e66"><mark id="29e66"><strike id="29e66"></strike></mark></address>
      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通用學習方法 > 學習經(jīng)驗 >

      岳麓版高中必修三歷史知識點

      時間: 維維20 分享

      有智慧沒知識容易陷入空想,一事無成。有知識沒智慧,就不要埋怨被人當做工具使用,用畢即棄。接下來小編給大家分享關于岳麓版高中必修三歷史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岳麓版高中必修三歷史知識點

      岳麓版高中必修三歷史知識1

      孔子與老子

      一、孔子的學說——儒家

      1、生平:春秋魯國人,“三家一創(chuàng)”——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

      2、文化典籍:整理《詩》《書》《禮》《易》《春秋》等

      3、學說:

      ①政治學說:

      A、“仁”(仁者愛人)

      B、“禮”(“克己復禮”)

      C、“為政以德”

      ②哲學觀點:“敬鬼神而遠之”、優(yōu)先解決人世間的實際問題。

      ③教育思想:A辦私學、打破了奴隸主壟斷教育的局面

      B教育對象:“有教無類”(影響最深遠,打破官教限制)

      C教育方法:“因材施教”

      D學習態(tài)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當仁不讓于師”

      E學習方法:“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歷史地位:

      ①為儒家思想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奠定了基礎,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影響。

      ②當時未受到重視,所倡導的儒家思想體系被后人發(fā)揚光大,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

      ③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響。

      ④后人整理孔子言行為《論語》,尊孔子為圣人,歷世景仰。

      二、老聃《道德經(jīng)》——儒家

      1、生平著述: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道德經(jīng)》

      2、學說:

      ①哲學思想:

      A、“道”是天地萬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否定“天命論”。

      B、樸素辯證法思想:事物有矛盾對立面,并可互相轉化;

      ②政治學說:“無為而治”,“小國寡民”

      3、歷史地位:

      ①是中國哲學史上第一個探討宇宙本源的哲學家

      ②思想體系博大精深,對中國文化,包括哲學、倫理學以及中國人的思維方式、道德人格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補充:

      1.孔子思想對我們今天的社會主義建設的意義

      執(zhí)政者應該以民為本,制定政策要人性化,有利于調(diào)整人際關系,穩(wěn)定社會秩序,構建和諧社會。

      岳麓版高中必修三歷史知識2

      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一)諸子百家:春秋戰(zhàn)國時代表各階層,各派政治力量的學者或思想家所創(chuàng)立的諸多學派。

      諸子百家代表: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老子、莊子;

      墨家——墨子;

      法家——商鞅、韓非子;

      兵家:——孫子、孫臏。等等。

      (二)百家爭鳴形成的歷史背景:

      1、根本原因: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生產(chǎn)力發(fā)展和社會大變革;

      2、文化上:私學興起,教育相對普及,培養(yǎng)了大批人才

      3、政治上:分封制瓦解、新興封建階級正在形成

      4、經(jīng)濟上:井田制瓦解、封建經(jīng)濟正在形成

      5、直接原因:不同階級華表著書立說,形成“百家爭鳴”局面。

      (三)、百家爭鳴局面的演變過程: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開始形成

      --秦朝的法儒之爭

      --西漢的道儒之爭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而結束。

      一、孟子和荀子與儒家:

      (一)孟子:

      1、生平:戰(zhàn)國著名的思想家、繼承和發(fā)展了孔子學說,被稱為“亞圣”

      2、思想:仁政為核心

      A政治思想:仁政學說、民本思想(民為貴、君為輕)

      B倫理觀:“人性本善”說

      C價值觀:倡導“養(yǎng)浩然之氣”;強調(diào)先義后利、舍生取義;

      D人格精神:“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歷史地位:

      A《孟子》成為四書之一B他被稱為“亞圣”,地位僅次于孔子。

      (二)荀子

      1、生平:戰(zhàn)國時期儒家另一個重要代表,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思想:

      A哲學思想:①唯物論——“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②性惡論——但教育可使人由惡變善;環(huán)境和教育對人的成長非常重要。

      B政治思想:①治國“以禮為主,禮法并施”,②提出“水能載舟、水亦覆舟”的觀點。

      3、思想特點:雜取百家、但思想主體繼承了儒家學說。

      4、歷史地位

      A、基本繼承了儒家思想,但長時間不為正統(tǒng)儒家重視;

      B、作為戰(zhàn)國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對中國哲學具有深遠影響。

      補充:

      1、孟子思想的現(xiàn)實意義:

      有利于緩和階級矛盾、有利于限制暴政、有利于平民地位提高。

      二、墨子與墨家

      1、生平:戰(zhàn)國時期魯國人,墨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

      2、思想:

      ①兼愛②非攻,③尚力、節(jié)用。

      3、墨家思想歷史地位

      ①代表下層勞動群眾、特別是手工業(yè)者的利益

      ②他的思想曾被其他學派廣泛吸收,戰(zhàn)國之后不被重視。

      三、莊子與道家

      1、哲學思想:①“齊物”——任何事物在本質(zhì)是都是相同的;

      ②“逍遙”——對事物變化要采取旁觀、超然態(tài)度;

      ③天與人“不相勝”,人必須順應自然。

      四、韓非與法家

      1、韓非的思想:

      ①法、術、勢相結合,建立一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國家

      ②認為歷史是發(fā)展的,今必勝古、主張變法革新。

      2、評價:

      ①韓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②法學思想適應了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需要,為新興地主階級所接受。

      ③在后世與儒家思想互為表里,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統(tǒng)治思想的理論基礎。

      五、孫臏與兵家

      1、《孫子兵法》

      2、《孫臏兵法》:重視戰(zhàn)爭規(guī)律

      3、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歷史意義

      A、儒家學說:孕育了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準則

      B、道家學說:構成了2000多年傳統(tǒng)思想的哲學思想

      C、法家學說:其中的變革思想成為歷代進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圖治的理論武器。

      D、百家爭鳴奠定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源頭、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

      E、諸子百家的理論對后世文學藝術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

      岳麓版高中必修三歷史知識3

      漢代思想的大一統(tǒng)

      一、西漢初的黃老之學

      1、出現(xiàn)的社會背景:

      經(jīng)濟殘敗,百業(yè)待興,休養(yǎng)生息政策的需要;

      吸取秦亡的教訓.

      2、時間:從漢高祖到武帝約70年時間。

      3、主要內(nèi)容:

      ①黃帝的學說:治身(養(yǎng)生)

      ②老子的學說:治國(無為而無不為,積極無為) 

      4、特點:兼采眾家、積極無為

      5、作用:成為西漢初年的指導思想,使?jié)h初社會迅速恢復元氣,但到漢武帝時被新儒學取代。

      二、儒學成為正統(tǒng)思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1、背景:(經(jīng)濟)經(jīng)濟發(fā)展,國家富強;(思想)黃老之學不適應;

      漢武帝大一統(tǒng)事業(yè)的需要。

      2、董仲舒新儒學思想體系

      (1)理論來源:以《公羊春秋》為骨干,融合陰陽、黃老之學和法家思想。 (2)理論基礎:天人感應學說;君權神授; (3)理論核心:大一統(tǒng); 3、主張:

      (1)提出“春秋大一統(tǒng)”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加強中央集權。 (2)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應”學說,宣揚“君權神授” (3)提出為人處世的道德標準“五常之道”,后人規(guī)納為“三綱五?!?。 4、目的:以思想的統(tǒng)一來維護政治的統(tǒng)一。 5、新儒學的影響:

      有利于鞏固大一統(tǒng)國家和穩(wěn)定統(tǒng)治秩序,也有限制君主權力過度膨脹的作用。 6、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提出及其影響:

      ①有利于鞏固中央集權和打擊地方割據(jù)勢力。(漢武帝采納的根本原因.) ②使儒學確立了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岳麓版高中必修三歷史知識4

      宋明理學

      一、儒學的危機——理學興起的社會背景:

      1、危機出現(xiàn):魏晉南北朝,佛教道教廣泛傳播使儒學的統(tǒng)治地位受到巨大沖擊。 2、唐宋時期,“三教合一”,各家思想互相滲透。

      3、重新光大:唐宋儒家學者吸收佛、道思想,弘揚積極入世、關懷現(xiàn)實的儒學傳統(tǒng),使儒學體系得到豐富和更新。

      4、宋代時期,新興的儒學逐漸確立了更為精密的觀念體系“理學”。

      二、程朱理學

      1、理學代表:開創(chuàng):北宋的程顥、程頤二兄弟,著作《二程遺書》;

      集大成者:南宋的朱熹,著作《四書章句集注》。

      1、內(nèi)容:

      以“理”或“天理”為核心的觀念體系。

      從哲學高度論證專制統(tǒng)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級秩序的合理性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袄怼斌w現(xiàn)在社會上是儒家道德倫理,體現(xiàn)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②把握“理”的方法“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滅人欲。 3、歷史地位:

      ①適應統(tǒng)治階級的需要,南宋后逐漸發(fā)展成官方哲學。

      ②元朝將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作為科舉考試內(nèi)容。 ③明初確立了理學在思想界的統(tǒng)治地位。 ④流傳到外國,影響深遠。

      三、陸王心學

      1、代表人物:南宋陸九淵;明中期王陽明(即王守仁)。 2、內(nèi)容:

      ①陸九淵認為“心即理也”,心是天地萬物的淵源;提出“發(fā)明本心”是求理的方法,反對“格物致知”。

      ②王守仁:把理學發(fā)展到心學階段。

      提出A“致良知”,認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

      B克服私欲,回復良知就能成為圣賢; C知行合一.

      3、歷史地位:重視個體的主動作用,反對束縛,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4、宋明理學的評價:

      消極:①用三綱五常維系專制統(tǒng)治,壓抑人性,扼殺人生自然欲求;

      積極:②重視主觀意志力量,注重氣節(jié)、品德,講求以理統(tǒng)情、自我節(jié)制、發(fā)奮立志,強調(diào)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又凸顯了人性的莊嚴,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起積極作用。

      岳麓版高中必修三歷史知識5

      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潮

      一、“異端”思想家李贄

      1、李贄思想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明朝萬歷年間 ①(政治)專制統(tǒng)治腐敗,農(nóng)民起義打擊;

      ②(經(jīng)濟)商品經(jīng)濟繁榮,沖擊下人們競相逐利;

      ③(文化)鋼常禮教士人強烈追求個性和發(fā)展經(jīng)濟的要求。

      2、李贄思想主要內(nèi)容:《焚書》《藏書》

      ①破除孔子的迷信,批判孔孟學說的標準;

      揭露批判程朱理學的虛偽,倡導個性的自由發(fā)展。 ②萬物源于陰陽二氣,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

      總結:否定孔孟學說;批判程朱理學;倡導個性自由;追求物質(zhì)享受;主張男女平等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王夫之:《船山遺書》

      思想;系統(tǒng)批判宋明理學、樸素唯物主義。 主張:(1)哲學上:主張物質(zhì)是第一位的,天地萬物是由物質(zhì)性的“氣”構成的,強調(diào)“理

      在氣中”。

      (2)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充公肯定了作為人本能要求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

      2、黃宗羲:《明儒學案》、《明夷待訪錄》 主張:(1)抨擊君主專制,“君主乃天下之大害者”;

      (2)限制君權,倡導言論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監(jiān)督機構

      3、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日知錄》

      主張:(1)“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2)主張為學應求務實,應關乎國計民生、致力于社會變革,“經(jīng)世致用”“明道救世”。

      4、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思想評價:

      ①對君主專制統(tǒng)治造成了強烈沖擊,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發(fā)展時代的要求, ②給后世民眾以深刻啟迪,

      ③關注民生的經(jīng)世致用思想影響深遠,構成中國早期啟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歷史進步性。


      岳麓版高中必修三歷史知識點相關文章:

      【岳麓版】高中歷史必修三知識點總結

      岳麓版高二歷史必修三知識點總結

      【岳麓版】高中歷史必修三知識點(第一單元)

      高中歷史必修三知識點總結岳麓版

      高中歷史必修三知識點2020

      高中歷史必修三岳麓版知識點總結

      歷史必修3知識點總結第四單元

      【岳麓版】高中歷史必修三知識點(第三單元)

      必修三歷史知識點歸納岳麓版

      高中歷史必修三知識點總結岳麓版

      1120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