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丰满熟女一区二区三区_五月天亚洲欧美综合网_亚洲青青青在线观看_国产一区二区精选

  • <menu id="29e66"></menu>

    <bdo id="29e66"><mark id="29e66"><legend id="29e66"></legend></mark></bdo>

  • <pre id="29e66"><tt id="29e66"><rt id="29e66"></rt></tt></pre>

      <label id="29e66"></label><address id="29e66"><mark id="29e66"><strike id="29e66"></strike></mark></address>
      學習啦>學習方法>通用學習方法>學習經(jīng)驗>

      八年級上冊科學知識點

      時間: 維維0 分享

      知識不象春天的花和秋天的果,舉手就可以摘下來。獲得知識的鑰匙只有一個,那就是勤奮。接下來小編給大家分享關于八年級上冊科學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目錄

      八年級上冊科學知識點

      八年級科學知識點

      八年級科學知識點整理

      八年級上冊科學知識點總結

      八年級上冊科學知識點

      第一章 水和水的溶液

      第一節(jié) 地球上的水

      1、地球上占總量最多的是海洋水(咸水),約占地球水總量的96.53%。

      2、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淡水

      3、水的循環(huán):小循環(huán):陸上內循環(huán):陸地--大氣、海上內循環(huán):海洋--大氣大循環(huán):海陸間水循環(huán):海洋--陸地--大氣

      4、海陸間大循環(huán)的5個環(huán)節(jié):

      ①蒸發(fā)(蒸騰、升華)、

      ②水汽輸送、

      ③降水、

      ④下滲、

      ⑤地表或地下徑流。

      5、海陸間大循環(huán)的意義:

      ① 使地球上的水、大氣、巖石和生物發(fā)生密切的聯(lián)系;

      ② 使海洋源源不斷地向陸地供應淡水,使水資源得到再生。

      原因:外因:太陽輻射、地心引力。內因:水的三態(tài)變化

      6、我國水資源在時間、空間分布不均衡。

      7、水與生命:一個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據(jù)測量,人體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兒童身上4/5是水分。8、每年的3月22日為“世界水日”

      第二節(jié) 水的組成

      水的電解

      實驗結論:水 通直流電 氫氣+氧氣(水的電解是化學變化)。

      說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水分子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1個水分子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水的分子式:H2O)。

      第三節(jié) 水的浮力

      1、 液體(氣體)對浸入(包括完全浸沒和部分浸入)其內的物體都會產(chǎn)生向上的浮力。

      大小:浮在水面上,F(xiàn) 浮=G;

      方向:垂直向上;

      作用點:物體重心。

      2、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體里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體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

      公式:F 浮= G 排液=ρ液gV 排液

      注意 :

      (1)浮力只跟物體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有關;

      (2)浮力與液體的深度、物體的密度,形狀無關;

      (3)對于完全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而言,浮力還與液體的密度,物體的體積有關;

      (4)計算時,單位要統(tǒng)一(ρ液取kg/m?, V排取m?)

      3、物體的浮沉條件:浸在液體中的物體的浮沉取決于:物體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①F 浮

      ②F 浮>G 上浮(完全浸沒時的F 浮)

      ③F 浮=G 懸浮 此時V 排=V 物

      ④F 浮=G 漂浮 此時 V 排< V 物

      注意:

      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穩(wěn)定狀態(tài),是動態(tài)過程。上浮物體最終會浮出液面,而處于漂浮狀態(tài);下沉的物體最終則會沉到液底處于靜止狀態(tài)。

      ②漂浮和懸浮時,物體都是受到兩個力而處于平衡狀態(tài),

      F 浮=G (沉到水底時:F 浮+F 支持力=G)

      4、 實心物體浸沒在液體中

      ①當ρ液>ρ物時,上浮(最終漂浮)

      ②當ρ液<ρ物 時,下沉

      ③當ρ液=ρ物時,懸浮

      5、浮沉條件的應用

      返回目錄

      八年級科學知識點

      第二章 天氣與氣候

      第一節(jié) 大氣層

      大氣層: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內,包圍著地球的空氣層。

      大氣層的重要性:如果沒有大氣層,則地球會:

      ①沒有天氣變化;②沒有聲音;③易受隕石侵襲;

      ④溫差很大。

      大氣的分層:根據(jù)大氣溫度垂直分布的特點及大氣的密度、物質組成,可以把大氣分為5層—— 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暖層、外層。

      對流層:是大氣的底層,與人類的生活和生產(chǎn)關系最密切的一層。

      -重點記憶:

      1、對流層最顯著的特點------有強烈的對流運動

      2、空氣對流運動的規(guī)律:各種復雜的天氣現(xiàn)象(如云、雨、雪、雷電等)都發(fā)生在對流層;

      -對流層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氣質量和幾乎全部的水汽、固體雜質

      3、對流層的厚度不均勻,表現(xiàn)在兩極厚度小,赤道厚度大

      -小問題:1、家用壁掛式空調一般都安裝在房間的墻壁上部,這是為什么?

      答:夏天,空調吹出的空氣氣溫低,密度大,會下沉,這樣室間空氣回形成對流,使整個房間內氣溫均勻。

      平流層:大氣溫度隨高度的增加而逐漸增高,氣流平穩(wěn),利于高空飛行;內有臭氧層,能吸收紫外線,對人類起保護作用。

      第二節(jié) 氣溫

      天氣是什么

      天氣是指短時間內近地面的大氣溫度、濕度、氣壓等要素的綜合狀況。

      描述天氣和氣候最主要區(qū)別在于:天氣是指短時間內的大氣狀況;氣候是指長時間的大氣平均狀況。

      - 天氣:晴空萬里 氣候:冬雨夏干

      天氣是由許多要素組成,其中主要的是氣溫、氣壓、風、濕度、降水等。

      氣溫------即空氣的溫度

      1、氣溫是構成天氣的基本要素;

      2、測量氣溫的工具:溫度計;

      3、常用的氣溫度量單位:0C

      4、氣溫總在不斷變化,在氣象觀測中,把溫度計放在百葉箱里觀察。

      原因:

      (1)百葉箱里氣溫比箱外低;

      (2)百葉箱內的溫度波動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實的氣溫。

      5、一天中最高氣溫通常出現(xiàn)在:午后2時左右;一天中最低氣溫通常出現(xiàn)在:日出前后。

      6、人體最感舒適的氣溫是:220C

      第三節(jié) 大氣的壓強

      大氣壓強的存在

      大氣會向各個方向對處于其中的物體產(chǎn)生壓強

      具體事例:

      (1)- 用紙片將盛滿水的杯子嚴密該蓋住,可倒置提在空中,水不會流出來,

      - 滴管中的液體為什么不滴落下來?- 掛鉤為什么會吸在墻上?

      原因:都是利用大氣壓強的存在的原理,外界大氣壓強> 內部大氣壓強,導致大氣…………(答題模式)

      (2)自來水筆吸墨水;吸管吸飲料,吸塵器除塵

      原因:利用大氣壓強存在的原理,通過減少局部的壓強,使物質不斷地從氣壓高的地方流向氣壓低的地方;

      (3)用吊瓶向靜脈注射藥物是,醫(yī)生為什么要在藥水瓶的橡皮塞上再插進一個針頭?

      原因:藥液滴出后,里面的空氣壓強會變小,壓強太小,在大氣壓強的作用下,藥液就不能繼續(xù)滴出,插進針頭后,可以及時給瓶內補充空氣,使瓶內空氣的壓強大致等于外界壓強,保證藥液持續(xù)滴出;

      馬德堡半球實驗: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及大氣壓強是很大的。

      大氣壓強的大?。?/p>

      標準大氣壓P==1.01-105帕 (在海平面的大氣壓)即760毫米水銀柱

      大氣壓的大小常用空盒氣壓計或水銀氣壓計進行測量

      大氣壓的大小跟大氣的密度直接相關,所以,離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氣壓就越小;

      人體內也有壓強,它抗衡著體外的大氣壓。

      流速與壓強的關系

      氣體(液體)的壓強會隨流速的增大而減少

      具體事例:

      (1)當火車高速行駛時,人不能離鐵軌太近,為什么?

      原因:流速大,壓強小,離鐵軌較遠處大氣壓強大于鐵軌附近大氣壓強,會被大氣壓向鐵軌處,非常危險。

      (2)兩船平行行駛時,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3)把乒乓球放在漏斗里,對者漏斗吹氣,乒乓球不會掉下來;

      (4)飛機飛行時,其機翼上側的氣流速度比下側快,,所以機翼上側的氣壓比下側小,

      大氣壓與人類生活

      大氣壓對天氣的影響

      A、在同一高度,不同區(qū)域的大氣壓不一定相同;在同一高度,同一區(qū)域,不同時間的大氣壓不一定相同;

      B、在相同高度上,氣壓高的區(qū)域叫高壓區(qū),氣壓低的區(qū)域叫低壓區(qū),

      C、高壓區(qū):天氣晴朗,空氣干燥;

      低壓區(qū):陰雨天氣,天空多云。

      大氣壓對人體的影響

      A、高山反應

      B、拔火罐原理

      C、飛機在高空飛行時,機艙內必須進行增壓;

      D、宇航員在太空行走時必須穿上加壓的宇航服。

      大氣壓對液體沸點的影響

      A、氣壓增大時,液體沸點升高,B、氣壓減小時,液體沸點降低,

      具體事例:-在高山上,普通的鍋難以將飯煮熟, (原因:高山上,氣壓降低,沸點降低)

      -高壓鍋的使用原理

      生活用品與大氣壓

      A、真空壓縮保存袋

      B、吸塵器:利用大氣壓工作的一種清潔工具

      原理:靠電動機高速驅動風機葉輪旋轉,使空氣高速排出,致使吸塵器內部產(chǎn)生瞬時真空,和外界大氣壓形成氣壓差,在這一作用下,吸入含灰塵的空氣,經(jīng)濾塵器過濾,排出清凈的空氣,氣壓差越大,吸塵器能力越強。

      第四節(jié) 風和降水

      風是怎樣形成的?

      1、風是空氣的水平運動;

      2、風:從高壓區(qū)流向低壓區(qū)

      風的兩個基本要素:風向,風速

      1、風向---風吹來的方向, 常用的風向有八種,表示方法

      氣象觀測中常用風向標風向標觀測風向

      2、風速---單位時間內空氣流動的距離,單位:米/秒。千米/時

      風速常用風級表示,有0—12級,氣象觀測中常用風速儀觀測風速。

      風與人類的關系:1、有利----風是一種資源,可以進行發(fā)電,行船、運動等;

      2、不利-----破壞性風會對人類產(chǎn)生危害

      空氣的濕度

      1、空氣的濕度:大氣中水蒸氣的多少。一般用相對濕度來表示。

      (1)相對濕度:表示空氣中水汽的豐富程度; 常用百分比(%)表示

      (2)空氣濕度與溫度的關系:溫度越高,空氣所能含有的水汽越多。所以空氣濕度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3)觀測濕度的儀器是:濕度計,最常用的濕度計是:干濕球濕度計,它實質上是兩支特殊的溫度計。

      (4)用干濕球濕度計測量,然后通過查相對濕度表可以得出相對濕度。

      (5)空氣濕度與天氣的關系:濕度越大,空氣中的水汽就越豐富,成云、降水的可能性就越大。

      (6)天氣諺語:“燕子低飛要下雨”------大雨前空氣濕度大,昆蟲翅膀變軟,飛得低,燕子也就低飛覓食。

      降水

      (1)降水的形成條件:

      1、空氣的相對濕度達到100%

      2、氣溫繼續(xù)下降,空氣容納水汽的能力降低; 水汽凝結

      3、空氣中有微小的塵埃

      4、水珠、冰晶增大到能降落到地面

      (2)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最常見的降水是降雨

      (3)降雨量:表示一定時間內地面積水的深度, 度量單位----毫米;測量儀器---雨量筒

      第五節(jié) 天氣預報

      1、獲得天氣預報的方法一般有三種:

      (1)通過看電視、聽廣播等媒體或氣象預報;

      (2)通過分析天氣圖自己預測天氣;

      (3)通過氣象觀測,自己制作天氣預報。

      2、怎樣看天氣預報

      (1)陰”指天空的總云量在8/10以上,“多云”指天空總云量在5/10到7/10,

      “少云” 指天空的總云量在5/10到3/10,“晴”指天空總云量在3/10 以下

      (2)小雨:12

      小時內降水小于5毫米,中雨:12小時內降水5-15毫米

      大雨:12小時內降水大于15毫米。

      降水概率表示降水的可能性大小。3、天氣圖

      3、(1)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高壓系統(tǒng)、低壓系統(tǒng)、冷鋒系統(tǒng)、暖鋒系統(tǒng)。

      (2)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與天氣的關系:

      A、高壓系統(tǒng):天氣晴好,

      B、低壓系統(tǒng):陰雨天氣;

      C、冷、暖鋒面系統(tǒng):鋒面上天氣變化比較復雜

      冷鋒:冷空氣向暖空氣一側移動的鋒,常帶來降雨,大風、降溫天氣;

      暖鋒:暖空氣向冷空氣一側移動的鋒,常帶來降雨,升溫天氣

      圖片

      3)特殊的天氣系統(tǒng):臺風------實際上是屬于強低壓系統(tǒng)

      返回目錄

      八年級科學知識點整理

      第六節(jié) 氣候和影響氣候的因素

      1、氣候

      (1)氣候的含義:氣候是指某一地區(qū)長時間內的天氣特征,包括天氣的平均狀況和極端狀況。

      (2)天氣與氣候:

      A、 區(qū)別:短時間與長時間;

      B、 聯(lián)系:天氣的平均狀況和極端狀況就是氣候

      如:長夏無冬、秋高氣爽等。我國大部分地區(qū)秋天均為秋高氣爽,但不代表沒有下雨天。

      2、影響氣候的因素:

      (1)緯度位置對氣候的影響

      緯度位置不同的大地區(qū),接受太陽輻射的量不同,在地球上所處的溫度帶位置也不同。

      我國的緯度位置:主要在北溫帶,南部少部分地區(qū)在熱帶

      例子:我國最南的海南緯度低,氣溫高、長夏無冬;我國最北的漠河緯度高,夏季短,冬季長而寒冷。---------就是緯度位置對氣候的影響

      (2)海洋和陸地的性質對氣溫和降水的影響

      A、比熱:我們把1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在升高1℃時所吸收的熱量,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簡稱為比熱。

      比熱單位:焦/(千克.???℃)

      讀作:焦每千克攝氏度 符號:J/(kg·?℃)

      水的比熱:

      4.2×103焦/(千克?℃)是什么?

      表示的含義--1kg水溫度升高1℃時,需要吸收的熱量為4.2×103焦。

      比熱表的閱讀:

      ⑴水的比熱最大。(由此說明水作冷卻劑、保溫劑的作用)

      ⑵不同物質的比熱是不同的。所以比熱是物質的一種特性。與物質的質量、升高的溫度、吸放熱的多少無關

      ⑶不同狀態(tài)的同一種物質的比熱不同,說明比熱與物質狀態(tài)有關

      氣溫:冬季陸地降溫快,海洋降溫慢;

      夏季陸地降升溫快,海洋降升溫慢

      所以,沿海地區(qū)氣溫變化小,內陸氣溫的變化大。

      l 原因:海洋和陸地的性質不同

      降水:沿海降水較多,降水的季節(jié)分配比較均勻,內陸降水少,降水集中在夏季。

      l 原因:距離海洋遠近不同

      (3)季風對氣候的影響

      A、 定義:在不同的季節(jié)里風向相反和接近相反的風

      B、 季風產(chǎn)生的根本原因:海洋和陸地的性質不同

      C、 風向:

      l 夏季------吹夏季風,風從海洋吹向大陸(夏季陸地氣溫高,氣壓低,海洋氣溫 低,氣壓高,風從高氣壓區(qū)吹向低氣壓區(qū))

      l 冬季-------吹冬季風,風從陸地吹向海洋(冬季陸地氣溫低,氣壓高,海洋氣溫高,氣壓低,風從高氣壓區(qū)吹向低氣壓區(qū))

      D、性質:我國冬季盛行偏北風,故干燥少雨,夏季盛行偏南風,故濕潤多雨

      E、世界上季風區(qū)域很廣,以亞洲季風最盛行。我國是世界上季風氣候最顯著的國家。

      (4)地形對氣候的影響

      A、氣溫隨著地勢的升高而降低。

      一般海拔增高1000米,氣溫會下降約6℃。

      B、山地的迎風坡――多雨, 背風坡――少雨

      C、我國降水最多的城市:臺灣火燒寮

      原因:該市位于臺灣山脈東側的迎風坡上,有豐富的地形雨。

      第七節(jié) 我國的氣候特征與主要氣象災害

      1、我國東部的季風氣候

      (1)、季風氣候區(qū):是指夏季風能夠到達的地區(qū)。而降水主要來自濕潤的夏季風

      (2)、季風氣候區(qū)的范圍:我國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岡底斯山一線以東以南的地區(qū)。

      (3)、季風氣候的類型:有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

      (4)、我國季風氣候的主要特點:

      冬季:氣溫低,降水少;

      夏季:氣溫高,降水多,

      全年降水比較豐富。但南方冬季氣溫明顯高于北方,氣溫年較差小,年降水量更大

      (5)、季風氣候對人們生產(chǎn)、生活的影響有利有弊。

      A、降水充沛,集中夏季,四季分明,雨熱同期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非常有利

      B、我國季風氣候的大陸性強,降水的年際變化很大,使我國洪澇和旱災頻發(fā)。

      C、冬季的低溫又常形成寒潮、凍害、暴雪等惡劣天氣。

      2、我國西部的干旱氣候

      (1)干旱和半干旱氣候區(qū):指夏季風不能到達的我國西部地區(qū),一般降水稀少

      (2)我國西部干旱氣候特點:

      全年降水量稀少,降水集中在夏季,隨季節(jié)變化大。

      冬寒夏熱,氣溫的日較差和年較差大,但日照充沛。

      (3)干旱氣候的利弊:

      氣溫較差大,光照時間長,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非常有利,如棉花、瓜果的生產(chǎn)。

      (4)干旱氣候區(qū)的生物在行為和形態(tài)上的適應性:

      l

      仙人球的莖為什么那么粗,葉子為什么會變成刺?

      為了適用干旱氣候,粗的莖利于儲存水分,葉刺可以減少水分蒸發(fā)。

      l 沙漠中的抬尾芥蟲在大霧的夜里爬上沙丘頂,高高地抬起屁股的原因?

      讓凝結在身上的水沿著身體流到嘴里,這是它們獲得水分的主要辦法

      3、我國的主要氣象災害---------寒潮、臺風和洪水

      (1) 寒潮是大范圍的強烈冷空氣活動,它是由強冷高氣壓活動引起的。

      l 危害:帶來劇烈的降溫、霜凍、大風和揚沙天氣。

      (2) 臺風是一種破壞力很大的災害性天氣。

      l 危害:A、大風;B、暴雨;C、風暴潮,

      l 有利:在干旱的季節(jié),臺風會帶來豐富的降水,有利于緩解旱情。

      (3) 洪水是我國危害最大的自然災害之一

      l 自然原因:持續(xù)性降水、臺風

      l 人為原因:人類活動,如:破壞植被,圍湖造田,侵占河道,城市的無序發(fā)展等

      4、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

      (1) 人類活動與氣候密切相關

      A、 有利于改良氣候的人類活動:植樹造林、修建水庫、大面積的農(nóng)業(yè)灌溉等

      B、 引起氣候惡化的人類活動:破壞植被,排放大量的有害物質、過度放牧。

      圖片

      (2) 溫室效應--------指由于一些自然或人為原因,使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不斷增加,大氣對地面的保溫增強,使全球的氣溫有變暖的趨勢。

      l 人為原因:能源的大量耗費;破壞森林

      城市的“熱島”現(xiàn)象------城市上空經(jīng)常維持一個氣溫高于四周郊區(qū)的暖空氣

      返回目錄

      八年級上冊科學知識點總結

      第三章 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

      第一節(jié) 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

      1、植物的感應性主要有向性運動和感性運動,向性運動與刺激的方向有關,例如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觸性和向熱性等。感性運動與刺激的方向無關,例如觸碰含羞草,葉子合攏。

      2、生長素與植物的向光性

      (1)植物體內的激素:植物體內具有 生長素 、赤霉素 、細胞分裂素 等激素,對植物體的生命活動有顯著的 調節(jié) 作用。

      (2)生長素是由 胚芽尖端 產(chǎn)生的激素,控制胚芽的生長。

      (3)植物向光性:觀察現(xiàn)象,胚芽彎向光源生長。

      產(chǎn)生條件:① 單側 光照射;

      ②具有 生長素 且分布不均勻。

      產(chǎn)生原因:生長素分布不均勻,背光面

      生長素分布 多 ,胚芽生長 快 ;

      向陽面生長素分布 少 ,胚芽生長 慢 。

      (4)植物體內生長素濃度適當時,對植物的作用有:促進植物的生長、促進扦插的枝條生根、促進果實的發(fā)育、防止落花落果。當生長素濃度過大時,會抑制植物的生長甚至引起植物的死亡,應用于防治雜草。

      第二節(jié) 人體的激素調節(jié)

      1、激素的部位:在內分泌腺中產(chǎn)生。

      內分泌腺沒有導管,激素直接通過毛細血管進入血液;外分泌腺有導管。

      2、激素作用:對生物體的生長發(fā)育、新陳代謝、生殖、對外界刺激的反應等生命活動起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

      3、動物體內的激素種類、產(chǎn)生器官、功能及分泌異常的病變

      圖片

      2、胰島素與血糖含量

      1).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2).含量:基本穩(wěn)定在90毫克/100毫升。

      3).調節(jié):當血糖含量上升時,胰島素分泌增加,促使血糖含量降低。

      血糖含量下降時,胰島素分泌減少,促使血糖含量上升。從而使血糖維持在正常水平。

      第三節(jié) 神經(jīng)調節(jié)

      一、對刺激的反應

      1、對刺激的反應過程,需要各種器官協(xié)同作用

      2、反應過程:感受器→傳入神經(jīng)→神經(jīng)中樞→傳出神經(jīng)→效應器.

      3、動物體的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包括 體液調節(jié) 和 神經(jīng)調節(jié),并以 神經(jīng)調節(jié) 為主。

      4、體液調節(jié)主要是 激素調節(jié)。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極微,但對人體的新陳代謝、生長、發(fā)育、生殖等許多的生理活動起著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

      二、信息的接受和傳導

      1、神經(jīng)元: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基本結構和功能的單位。

      2、神經(jīng)元的結構:細胞體、突起(樹突、軸突)

      3、功能:接受刺激,產(chǎn)生并傳導興奮

      4.看圖回答下列問題。

      圖片

      ① 細胞體;② 細胞核;③ 樹突;④軸突 ; ⑤ 髓鞘 ;⑥ 軸突分枝 ;

      5.在一個神經(jīng)元中,信息傳遞方向:

      樹突 → 細胞體 → 軸突 → 下一個神經(jīng)元的樹突

      三、信息的處理:

      1、神經(jīng)系統(tǒng)構成:

      圖片

      2、腦的結構和功能

      圖片

      3、大腦表面的溝、回、裂有擴大大腦表面積的作用。

      4、大腦是我們進行記憶、思維、控制身體活動的高級中樞。語言神經(jīng)中樞是人類特有的。

      5、脊髓:

      1)位置:腦干的延續(xù),位于脊柱的椎管內,呈扁圓柱形。

      2)脊髓有反射和傳導的功能。

      6、 膝跳反射的神經(jīng)中樞位于脊髓中,用膝跳反射可檢查人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是否正常。

      7、 在反射活動中:①、脊髓是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低級部分,可以獨立完成許多低級的反射活動。如:縮手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等;

      ②、脊髓的有些反射功能是在大腦的控制下進行的,如縮手反射手可以被控制住不縮回來;即:高級神經(jīng)中樞可以控制低級神經(jīng)中樞。

      應答性反應與反射弧

      反射:

      (1)概念:人體通過神經(jīng)系統(tǒng)對各種刺激作出應答性反應的過程。

      (2) 反射是神經(jīng)系統(tǒng)調節(jié)人體生理活動的

      (3) 反射活動必須通過完整的反射弧來實現(xiàn)。

      2.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jīng)、神經(jīng)中樞、傳出神經(jīng)、效應器五個部分

      沒有完整的反射弧,反射就不能進行。如果有完整的反射弧,需要有適宜的刺激,反射才能完成。

      3、非條件反射。

      是人和動物生來就有的 低級反射 ,是 先天性的行為 。非條件反射的神經(jīng)通路是生下來就存在的,反射弧比較固定。

      4、條件反射。

      是生物個體在生活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高級反射 , 反射弧 不固定,可因條件改變而消退。

      第四節(jié) 動物的行為

      1、動物先天性行為都是動物 與生俱來 、 有固定模式 的行為;它們受 遺傳的控制 ,遺傳固定下來的行為,對個體和種族的生存有重要意義。這種行為是一種反射活動,由大腦皮層以下的神經(jīng)中樞即可完成。

      動物的先天性行為是一種低級的 反射 活動

      我們把動物與生俱來的行為稱為 先天性行為 ,也叫 本能 。

      2、動物的后天學習行為是 個體 在生活過程中 逐步形成 的,是 通過學習 獲得的行為方式。學習過程需要 大腦皮層 的參與。

      動物的后天學習行為是 適應環(huán)境 的一種 重要反應方式 。

      先天性行為和后天學習行為都是動物對生存環(huán)境的適應 ,是具有 適應意義 的活動。

      3、人的后天學習行為 更為復雜 。動物只對具體的刺激作出反應,而人能對抽象的語言、文字的刺激作出反應,這是動物所不具備的。

      【人的學習行為與動物的學習行為相比較有什么不同?】

      (答案:人類除了對環(huán)境中聲、光、味等具體刺激作出反應,還能以抽象的語言文字代替具體的刺激引起反射。)

      4、非條件反射 是人和動物生來就有的 先天性反射 ,是 遺傳的行為 。非條件反射的神經(jīng)通路是生下來就存在的, 反射弧 比較固定。

      5、條件反射 條件反射是生物個體在生活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后天性反射 , 反射弧 不固定,可因條件改變而消退。

      條件反射是 大腦皮層 的重要功能。需大腦皮層參與。

      第五節(jié) 體溫的控制

      1、人的體溫也保持恒定,保持在37℃左右。

      2、恒溫動物的體溫不是 絕對不變 的。恒溫是相對的,溫度的變化幅度變化不大,在 一定限度 內幾乎與外界溫度無直接關系,人的體溫不是一個固定值。

      (一)產(chǎn)熱與散熱的平衡

      1、恒溫動物和人類之所以能夠維持穩(wěn)定的體溫,是因為機體的 產(chǎn)熱 和 散熱 這兩個生理過程 保持動態(tài)平衡 的結果。

      2、產(chǎn)熱

      (1)在 安靜 時,產(chǎn)生的熱量主要來自 內臟 。

      (2)在運動時,產(chǎn)生的熱量主要來自 骨骼肌 。 寒冷時骨骼肌顫抖 ,能使熱量成倍增加。

      (3)精神活動和進食活動也能影響產(chǎn)熱 。(例如寒冷時,想到冰冷的環(huán)境,會覺得更冷,使人“發(fā)抖”,促使骨骼肌產(chǎn)生更多熱)

      3、散熱

      (1)散熱有 直接散熱 和 汗液蒸發(fā)散熱 兩種方式。

      (2)直接散熱就是通過熱傳遞散熱,散熱的多少決定于皮膚溫度與外界溫度的 溫度差 。溫度差越大,散熱越多。 皮膚的溫度 又可通過血管中的 血流量 來控制。外界溫度低時, 血管收縮 ,血流量減少, 散熱 減少;溫度高時, 血管舒張 ,血流量增加, 散熱增加 。

      (3)常溫下,皮膚汗液的蒸發(fā)散熱 比較有限 。

      當外界溫度等于或超過體溫時,直接散熱不能發(fā)揮作用,汗液蒸發(fā)成了 主要的散熱方式 。

      4、中暑

      在高溫環(huán)境中,人體不能及時地發(fā)揮體溫調節(jié)功能,或因過高的環(huán)境溫度超過了體溫調節(jié)的最大限度, 產(chǎn)熱多 ,而 散熱困難 ,會出現(xiàn)中暑現(xiàn)象。

      圖片

      (二)、體溫受腦控制

      1、人體內的產(chǎn)熱和散熱過程是通過 腦干中的體溫調節(jié)中樞 來調節(jié)和控制的。

      2、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人的姿勢和行為,保溫或降溫的措施(如增、減衣服),也能調節(jié)體溫。

      返回目錄

      八年級上冊科學知識點相關文章

      八年級上冊科學第一章知識點

      物理八年級上冊知識點

      八年級上冊物理知識點

      【初二】物理八年級上冊章節(jié)知識點

      初二物理上冊知識點

      初二物理上冊知識點必背總結

      八年級物理上冊重點知識點

      初二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

      初二物理上冊知識點歸納總結

      113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