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級生物下冊教案
7年級生物下冊教案
七年級生物教案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生物教學的成敗。小編整理了關于7年級生物下冊教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7年級生物下冊教案設計
人體的消化與吸收
教學目標:
1、描述人體消化系統(tǒng)的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
2、說出小腸的結構特點
3、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內的消化和吸收過程
能力目標:通過討論、交流、實驗觀察,培養(yǎng)學生表達、交流、觀察、動手等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消化吸收,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教學重點:
1、描述人體消化系統(tǒng)的組成及主要消化腺的作用
2、說出小腸的結構特點
3、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內的消化和吸收過程
教學難點:說出小腸的結構特點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方法:討論法、實驗探究法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出示學生比較熟悉的圖片和一段富有啟發(fā)性的文字“食物究竟在人體的什么地方發(fā)生變化呢?”作為導言。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fā)探究的愿望;為學習者指明方向,引導學生帶著欲望進入學習任務,從而使學生成為知識的主動建構者。讓學生表演小品(角色扮演:學生分別扮演口腔、胃、小腸、大腸、肝臟等器官),再次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學習環(huán)節(jié)。
2.新課學習根據(jù)小品內容提出幾個問題,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相互討論、相互學習。在學生討論、交流時,教師則是多看、多聽、多感受而少說話,并及時對結果進行歸納、總結和提高,將零碎的知識系統(tǒng)化。
討論后,學生帶著問題做實驗――探究口腔內的化學性消化,理解口腔內的化學性消化
3.知識應用和知識拓展:教師提出“你知道哪些消化系統(tǒng)的疾病?”讓學生說出自己所知道的消化系統(tǒng)的疾病。引導學生學會搜集信息、積累知識,并時刻關注生活、關注學習、關注健康。
討論后,學生帶著問題做實驗――觀察雞小腸,學生用手摸、用眼看、用放大鏡觀察,然后猜測結構與功能的關系,這是學習的感性認識階段。最后,引導學生歸納總結、理順知識,這是學習的理性認識階段。
4、課堂小結、反思
初中生物教學合作學習淺探
摘要: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普及,要求學生在掌握好語文、數(shù)學、英語三大主科的同時,也要學好其他課程。學習初中生物能夠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自然,深入自然。因此,在初中生物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合理采用合作學習方法,發(fā)揮合力,促進學生共同進步。本文具體論述合作學習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策略,以便全面提升學生的生物素養(yǎng)。
關鍵詞:
合作學習;初中生物;教學
當前大部分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依然采用的是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以老師講解為主,忽略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這樣的教學模式不但影響了學生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而且在較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新課程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要求老師不斷創(chuàng)新生物教學方法,采用合作學習策略,從而全面提升初中生物的教學水平。
1合理分組選題,鼓勵學生質疑探究
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采用合作學習模式,首先,教師應全面了解學生的個性特征、學習情況、能力高低,再堅持“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分組原則,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合理分組,以保證分組的合理性;其次,綜合分析各個小組的學習情況,制定明確的小組學習目標,將各個小組成員的責任落到實處,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同時,在選擇初中生物課題的過程中,應盡量選擇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實例,以便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的投身到生物課堂合作學習過程中。例如,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在組織學生參與合作學習時,可盡量選擇如“植物根的生長”、“植物的呼吸作用”等與學生實際生活聯(lián)系非常緊密的課題內容,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生物課堂合作學習的積極性。然后,老師再鼓勵學生對課題內容提出質疑,促使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解決課題問題,有效增強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從根本上提升初中生物課堂的教學水平。
2合作學習中進行比賽,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
采用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關鍵在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進一步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投身到初中生物的日常教學過程中。因此,在初中生物課堂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合理采用合作學習方法,指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從而逐步培養(yǎng)起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有效提升初中生物課堂的教學水平。例如,在初中生物課堂中開展“植物細胞臨時裝片”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先對生物實驗進行講解和示范,再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操作比賽。各個小組的成員為了能夠給自己的小組爭取到榮譽,都非常努力的參與到實驗操作中。當生物實驗結束后由老師統(tǒng)一進行評比,對于完成得好的小組給予一定的獎勵,對于完成得不好的小組進行鼓勵。通過采用比賽合作方式,能夠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最大限度調動起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實驗過程中,有利于學生在實驗比賽過程中掌握制作臨時裝片的基本方法,深入認識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3預留充足的合作討論時間,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采用合作學習方法時,老師應該盡量為學生預留充足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能夠選擇合理的時間進行討論,這樣不但能夠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模式的作用,而且能夠最大限度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生物水平例如,在進行“鳥類的生殖與發(fā)育”的相關內容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首先讓學生回憶自己平時觀察的鳥的生活,然后通過教學視頻向學生直觀的展示鳥的生殖與發(fā)育過程。為了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探究鳥類生殖與發(fā)育的特性,便需要老師為學生預留充足的合作討論時間,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以便學生更加深入的掌握鳥類的生殖與發(fā)育方面的知識,全面提升學生的生物水平。
4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應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
在初中生物課堂中采用合作學習方法教學之后,老師應該對學生的整個合作學習過程進行積極評價,所以便需要老師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如:小組互評、小組成員之間互評、教師點評等,以便讓學生能夠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自身學習目標的完成情況、小組成員的參與積極性和小組成員的合作意識,從而促進學生全面提高。例如,在進行“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教學后,教師可為小組布置如下任務,即制定一套完整的校園綠化設計方案,要求包括方案的設計圖與效果圖、以及圖片配套的文字說明。然后,每一位學生負責整個任務中的某一項工作,當設計方案完成之后,老師再對各個小組的設計成果進行綜合評價。其中,應該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不僅要評價小組方案的合理性,更要評價小組成員在此過程中的知識掌握情況和運用能力,以此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生物水平。
綜上所述,在初中生活教學中采用合作學習模式,不僅能夠滿足新課程改革對學生素質教育方面的要求,更能較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從而有效提升整個生物課堂的教學質量。因此,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采用合作學習方法,讓學生能夠在合作討論的過程中深入理解生物知識,從根本上提升初中學生的生物水平。
作者:王芳 單位:江蘇省宿遷市湖濱新區(qū)曉店初級中學
參考文獻:
[1]黃力.初中生物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實施策略[J].中學教學參考,2012(32):101-101.
[2]高亮,李詠蘭.初中生物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探究[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5(4):349-350.
7年級生物下冊教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