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數學下教學設計
七年級數學下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作為七年級數學老師進行教學的重要媒介,在七年級數學學習中占據著很重要的地位。學習啦為大家整理了七年級數學下教學設計,歡迎大家閱讀!
七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設計
5.1.3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
教學目標:1、理解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的概念;2、會識別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
重點: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的概念與識別;
難點:識別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研究了一條直線與另一條直線相交的情形,接下來,我們進一步研究一條直線分別與兩條直線相交的情形。
二、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
如圖,直線a、b與直線c相交,或者說,兩條直線a、b被第三條直線c所截,得到八個角。
我們來研究那些沒有公共頂點的兩個角的關系。
c
1a
b8
∠1與∠2、∠4與∠8、∠5與∠6、∠3與∠7有什么位置關系?
在截線的同旁,被截直線的同方向(同上或同下).
具有這種位置關系的兩個角叫做同位角。
同位角形如字母“F”。
∠3與∠2、∠4與∠6的位置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在截線的兩旁,被截直線之間。
具有這種位置關系的兩個角叫做內錯角.
內錯角形如字母“Z”。
∠3與∠6、∠4與∠2的位置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在截線的同旁,被截直線之間。
具有這種位置關系的兩個角叫做同旁內角.
同旁內角形如字母“U”。
思考:這三類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1)都不相鄰即不存在共公頂點;(2)有一邊在同一條直線(截線)上。
三、例題
例如圖,直線DE,BC被直線AB所截,(1)∠1與∠2、∠1與∠3、∠1與∠4各是什么角?為什么?(2)如果∠1=∠4,那么∠1與∠2相等嗎?∠1與∠3互補嗎?為什么?
D 3
E
C 解:(1)∠1與∠2是內錯角,因為∠1與∠2在直線DE,BC之間,在截線AB的兩旁;∠1與∠3是同旁內角,因為∠1與∠3在直線DE,BC之間,在截線AB的同旁;∠1與∠4是同位角,因為∠1與∠4在直線DE,BC的同方向,在截線AB的同方向。(2)如果∠1=∠4,又因為∠2=∠4,所以∠1=∠2;因為∠3+∠4=1800,又∠1=∠4,所以∠1+∠3=1800,即∠1與∠3互補。
四、課堂小結:通過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學習了什么呢?
五、布置作業(yè):課本P7練習1、2題
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實效
一、合理安排小組合作學習的時間
“合作時間”的安排是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只有合理的時間安排才能使整個合作學習過程不趨于形式,進而收獲成效.對于小組合作學習來說,學習的時間的長短應根據教學內容而定,教師可以把一節(jié)課或者幾節(jié)課的時間用來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合作式探索和相互學習中更深入理解課本知識,或者在課堂內讓學生對某個問題進行短時間的辯論思考.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點是要使學生的思維活動得到充分的表達,讓學生在每次合作學習過程中有充足的時間去獨立思考、發(fā)表個人意見以及對問題進行相互討論.同時,教師需要密切關注各小組情況,引導學生進行課內外的合作延伸,并對部分有學習困難的小組實施及時的幫助.
二、合理設計問題
教師在課堂中提出的問題不應過于簡單,簡單的問題雖然看起來能使課堂氣氛活躍,但時間久了會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惰性,設計的問題應能夠促進學生動腦,有利于集體探究、促進合作,引導他們主動探究數學知識.比如在上《三角形中位線》這一課程時,根據學生反饋,像“什么是三角形的中位線?一個三角形有多少條中位線?中位線和中線有什么區(qū)別?如何證明三角形中位線定理?”問題的前面部分學生能夠很輕松地理解和掌握,但他們對課本上關于這個定理的證明思路及方法是陌生而疑惑的.這個時候不需要急著去向學生解釋,應該讓班上同學提出他們的問題,針對問題的要害來進行適當的點撥,讓他們發(fā)揮集體智慧再進行討論,進而通過合作來解決問題.
三、教師角色扮演
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向導及促進者,甚至是學習合作者,其主要的行為表現就是交流、傾聽、分享、辦作,他們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同時扮演顧問、權威和同伴三種角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通過教師角色的變化實現.教師需要注意每個學生的參與度,根據不同班級和小組的特定情況,教師應當使用恰當的語言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指導和評價,使各問題的形成和解決過程得到充分的展示,使互動過程達到高效的目的.
四、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恰當評價
小組合作學習總的評價標準是小組的成就,其表現主要分為兩個方面:①對學生學業(yè)方面的進步做出評價;②對小組的工作以及合作情況做出評價.小組評價標準需要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開始的時候就已明確,小組評價標準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前提條件,小組合作任務不同則標準可以不同,要求越具體就越能使學生明確所要達到的目標,越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以下案例可以說明這個問題:
案例1
在“整式”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了如下評價標準:達標:小組內每個成員都積極參與.良好:組內成員均積極合作、互幫互助,實現了真正的合作.優(yōu)秀:組內每個成員學會了知識的同時還發(fā)展了能力.
案例2
老師和同學在二次函數3種表示的教學過程中共同制定標準:a.三人一組,由老師隨機抽査.b.由老師決定被抽到小組的哪位成員選擇相應表示方式.c.每人用一種表示來輪流完成某一函數的3種表示方式.d.組內成員均表示正確且合理的小組為優(yōu)秀.由以上兩個案例可以看出,第一個案例的小組評價分了幾個等級,但并沒有表述出很強的操作性,真正參與和真正合作的定義不明,缺少具體的行為目標,在實施過程中會導致偏差的出現.
五、結束語
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要重視小組合作的實效,避免形式主義,并不是場面熱鬧就能促進學習效率.這種全新的學習和教學方式的目的是使學生在學習方式上得到轉變,自身素質得到全面發(fā)展,該方式的推廣需要廣大教師積極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
作者:楊玉存 單位:山東省青島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第八中學
看了“七年級數學下教學設計”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