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丰满熟女一区二区三区_五月天亚洲欧美综合网_亚洲青青青在线观看_国产一区二区精选

  • <menu id="29e66"></menu>

    <bdo id="29e66"><mark id="29e66"><legend id="29e66"></legend></mark></bdo>

  • <pre id="29e66"><tt id="29e66"><rt id="29e66"></rt></tt></pre>

      <label id="29e66"></label><address id="29e66"><mark id="29e66"><strike id="29e66"></strike></mark></address>
      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初中學習方法 > 初二學習方法 > 八年級歷史 > 八年級下冊歷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單元測試(有答案)

      八年級下冊歷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單元測試(有答案)

      時間: 惠敏1219 分享

      八年級下冊歷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單元測試(有答案)

        當我第一遍讀一本好書的時候,我仿佛覺得找到了一個朋友;當我再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我們要把讀書當作一種樂趣,并自覺把讀書和學習結合起來,做到博覽、精思、熟讀,更好地指導自己的學習,讓自己不斷成長。讓我們一起到學習啦一起學習吧!
      八年級歷史第三單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單元測試(有答案)

        1.陜西農民侯永祿在日記中寫道:7月9日,路一大隊第五生產隊在我家門口的樹底下召開社員會,討論本隊實行哪一種生產責任制。經過表決,全隊到會的人都同意大包干,只有公壽媽和我說是&ldquo;應該包產到戶&rdquo;&hellip;&hellip;該日記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農業(yè)合作化運動的開展

        C.人民公社化運動的發(fā)動

        D.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

        2.報紙的頭條新聞作為報紙之魂、歷史之窗,體現(xiàn)著時代的變遷。下列報紙的頭條新聞反映了我國改革進入新階段的是(  )

        3.2014年伊始,老師讓同學們用一個詞來概括對新一年的期待。小海同學選了&ldquo;深化改革&rdquo;。使小海做出這一選擇的主要依據是(  )

        A.&ldquo;嫦娥三號&rdquo;探測器實現(xiàn)月面軟著陸

        B.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

        C.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紀念日設立

        D.我國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qū)

        【方法指導】

        對內改革為便于掌握,可將其分階段記憶。以1992年為界,之前屬于改革不適應生產力的生產關系為目標,如農村實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等;之后,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如大中型企業(yè)股份制等。

        【知識整合】

        建國后我國農村生產關系的四次調整

        4.新華社電文曾說:&ldquo;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在即,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又將開啟&hellip;&hellip;改革開放對中國人來說,絕不是一個普通的概念,它不僅意味著歷史性的關鍵抉擇&hellip;&hellip;開啟了一場波瀾壯闊的偉大改革。&rdquo;改革大幕開啟的標志性會議上所做的戰(zhàn)略決策是(  )

        A.提出了&ldquo;調整、鞏固、充實、提高&rdquo;的八字方針

        B.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C.確立鄧小平理論作為黨的指導思想

        D.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上來

        5.作家路遙的《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ldquo;田福堂太痛苦了,當年搞合作化時,他曾懷著多么熱烈的感情把這些左鄰右舍攏合在一起,做夢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rdquo;。田福堂&ldquo;痛苦&rdquo;是源于其不理解當時(  )

        A.農村土地所有制的變革

        B.大伙兒對他的背叛

        C.農村經營方式的變化

        D.農業(yè)經濟發(fā)展的狀況

        6.按照國有企業(yè)所有權和經營權適當分離的原則,改變了國有企業(yè)過去的經營方式。到1987年,全國80%的國有企業(yè)實行了各種形式的承包責任制。在企業(yè)內部,也進行了以廠長(經理)負責制為主要內容的改革。這主要反映了我國國有企業(yè)改革實行(  )

        A.按勞分配

        B.股份制改革

        C.政企分開

        D.多種所有制并存

        7.材料一: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頒布實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這是新中國成立初期開展土地改革的綱領性文件。土地改革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需要完成的基本任務,它規(guī)定廢除封建的土地制度,摧毀中國封建制度的經濟基礎,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極大地解放了農村生產力,同時也為新中國的工業(yè)化開辟了道路。

        材料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的內涵在于,它的實行取消了人民公社,又沒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既發(fā)揮了集體統(tǒng)一經營的優(yōu)越性,又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極大地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解決了農民的溫飽問題,同時也為城鎮(zhèn)居民提供了豐富的農副產品。

        (1)土地改革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所實行的土地所有制有何不同?

        (2)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土地改革和實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的共同作用。

        (3)新中國歷史上另外兩次與農業(yè)有關的運動是什么?分別產生了怎樣的結果?

        8.&ldquo;經濟特區(qū)成功吸引了大量外國投資,外資企業(yè)不單為中國政府提供大量稅收,還為中國引入先進生產管理技術&hellip;&hellip;&rdquo;材料論述了經濟特區(qū)(  )

        A.建立的原因

        B.建立的目的

        C.發(fā)展的過程

        D.發(fā)揮的作用

        【方法指導】

        學習歷史知識可采用概括記憶法,即將某一歷史知識加以概括,使之簡單化。

        如對外開放,與之相關的知識點,我們可概括為:一個會議(十一屆三中全會)、兩個省份(廣東、福建)、三個有利于(有利于引進外資、有利于引進先進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有利于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四個階段(經濟特區(qū)&mdash;&mdash;沿海開放城市&mdash;&mdash;沿海經濟開放區(qū)&mdash;&mdash;內地)。

        【重點解讀】

        對外開放的含義是什么?我國為什么要進行對外開放?

        (1)含義:

       ?、僦冈讵毩⒆灾?、自力更生的基礎上,遵循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原則,同世界各國進行經濟合作和技術交流,它是加速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重大戰(zhàn)略決策。

       ?、趯ν忾_放與舊中國的&ldquo;門戶開放&rdquo;有本質區(qū)別。即對外開放是建立在維護國家主權、平等互利基礎上的,而舊中國的&ldquo;開放&rdquo;是建立在不平等條約基礎上的。

        (2)實行對外開放的原因:我國實行對外開放是總結我國歷史經驗的必然結果,是順應當今世界經濟發(fā)展的潮流的客觀要求,是發(fā)展市場經濟的內在條件,是強國之路。

        9.&ldquo;不搞爭論,是我的一個發(fā)明。不爭論,是為了爭取時間干。一爭論就復雜了,把時間都爭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不爭論,大膽地試,大膽地闖。&rdquo;這段談話為中國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鄧小平在這段話中所講的&ldquo;爭論&rdquo;主要是指(  )

        A.是否要實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

        B.經濟特區(qū)姓&ldquo;資&rdquo;還是姓&ldquo;社&rdquo;的問題

        C.要不要設立海南經濟特區(qū)

        D.中國要不要對外開放

        10.據統(tǒng)計,&ldquo;1979年至1982年,深圳工業(yè)生產值每年平均遞增81%&hellip;&hellip;1983年,深圳全市總產值完成了7.2億元,比1979年增長了11倍。&rdquo;導致深圳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

        B.經濟特區(qū)的建立

        C.農村產業(yè)結構的調整

        D.國有企業(yè)的改革

        11.1992年陪同鄧小平巡視的陳開枝這樣比喻:&ldquo;南巡就是一個已經退役的老船長,它看著船的方向有問題時,他又一次跳上船頭,把&hellip;&hellip;航船擺正了。&rdquo;(陳偉國《中學歷史教學設計研究》)&ldquo;航船擺正了&rdquo;的含義是(  )

        A.申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B.回歸單一計劃經濟模式

        C.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

        D.廣東設立首批經濟特區(qū)

        12.

        (1)圖一地點發(fā)生的歷史事件在中國革命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2)兩幅圖片所處地點都位于中國哪一省?該省在我國對外開放中一直處于&ldquo;領頭羊&rdquo;的位置,請結合圖二和所學知識舉三例進行說明。

        13.下列茶缸是新中國成立后不同時期定做并流傳至今的生活用品,其中定做于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的是(  )

        【方法指導】

        對歷史時間的記憶,我們可采用多種方法。

       ?、贇v史事件時間較多,我們要抓重點時間,記住歷史階段劃分。如中國現(xiàn)代史,我們大致可分為1949&mdash;1956過渡時期;1956&mdash;1966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1966&mdash;1976;1978&mdash;今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

       ?、谟行┦录掷m(xù)時間長,在稱呼這些事件時習慣在事件后加上&ldquo;多少年&rdquo;來表示,如&ldquo;十年&rdquo;等。這樣只要記住起止時間中任何一個,另一個就不會忘記。

       ?、壑谱鲿r間軸記憶法。以時間劃分歷史階段,事件軸就是把一個歷史階段上的歷史事件時間順序排列在一條數(shù)軸上,以突出重點,強化記憶,提高對歷史知識的整體掌握。

        中國現(xiàn)代史時間軸

        14.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國務院《關于加快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糧票和油票,實行糧油商品敞開供應。從此,伴隨城鎮(zhèn)居民近40年歷程的糧票、油票等各種票證就此謝幕,象征著一個新時期的來臨。&ldquo;新時期&rdquo;是指(  )

        A.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

        B.人民公社化時期

        C.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時期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期

        15.以下對下圖所反映歷史主題的概括,最貼切的是(  )

        A.武昌起義的槍聲開啟了中國革命新模式

        B.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中國革命偉大的轉折點

        C.中國人民在探索中一步步走向民族獨立和復興

        D.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16.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法國《費加羅報》曾發(fā)表文章稱,&ldquo;電視臺本周向我們介紹了各種穿著的中國人,一些夫妻竟敢手挽手散步&hellip;&hellip;更有意義的是知識分子的信心&rdquo;。你認為該文章最有可能發(fā)表于(  )

        A.國慶一周年

        B.國慶十周年

        C.國慶二十周年

        D.國慶三十周年

        17.&ldquo;論從史出&rdquo;是歷史學習的基本原則之一。下列史實及其結論符合這一原則的是(  )

        18.1979年,小崗村農民興奮地說:&ldquo;大呼隆干了20年,越干越窮,&hellip;&hellip;就是治不好我們的窮病,包干到戶一年就治好了。&rdquo;帶來上述變化的農村改革措施是(  )

        A.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

        B.培育秈型雜交水稻

        C.給農民生產自主權

        D.建立深圳等經濟特區(qū)

        19.李林同學在探究性課題&ldquo;中國特色的改革&rdquo;的學習中搜集到以下圖片,其中與探究的主題不相符的是(  )

        20.上海是我國的經濟、金融中心,也是一座繁榮的國際大都市,近代以來,上海的發(fā)展是整個中國城市化的一個縮影。以下史實與上海無關的是(  )

        A.李鴻章引進西方技術,創(chuàng)辦江南制造總局

        B.陳獨秀為宣傳&ldquo;民主&rdquo;&ldquo;科學&rdquo;,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

        C.舉辦亞太經合組織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D.最早成立經濟特區(qū),走在改革開放的前沿

        2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當代中國的改革是從農村開始起步并首先取得突破的。在鄧小平的支持下,以包產到戶、包干到戶為主要形式的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逐漸推廣開來。

        對外開放是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重大決策。經過十多年的實踐,在全國范圍內基本形成了&ldquo;經濟特區(qū)&mdash;沿海開放城市&mdash;沿海經濟開發(fā)區(qū)&mdash;沿江和內陸開放城市&mdash;沿邊開放城市&rdquo;的全方位、多層次、扇面形輻射的對外開放大格局。

        &mdash;&mdash;摘編自張豈之《中國歷史&middot;中華人民共和國卷》

        材料二:改革在前,開放在后。&hellip;&hellip;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呈現(xiàn)出改革與開放交互進行的新局面。改革越是深入,越需要借助開放的動力;開放越是擴大,越需要改革的支撐。改革開放相互聯(lián)動相互促進,形成推動社會主義生產力發(fā)展的合力。

        &mdash;&mdash;摘編自葛努力《善于改革與開放關系的深層探析》

        材料三:在當今動蕩不安的世界中,中美實力對比正在發(fā)生歷史性的變化,彼此國力差距快速縮小。中國處在不可阻擋的強勢上升期,對美經濟、制度、文化和戰(zhàn)略自信急劇增3年,&hellip;&hellip;。中美之間正在醞釀攻守易勢,這種攻守易勢在中日關系中是過去完成時,對中美關系是現(xiàn)在進行時,必然要在美國內心激起巨大漣漪,直接影響其處理涉華問題的行為方式。

        &mdash;&mdash;摘自中國新聞網《紀念習奧莊園會談一周年》

        (1)在我國率先進行&ldquo;包干到戶&rdquo;、成為我國農村改革典型的地方是哪里?根據材料一,指出我國對外開放格局的特點。

        (2)材料二認為,我國改革與開放的相互經歷了怎樣的發(fā)展歷程?

        (3)根據材料三分析,哪些原因使中國對美國的自信急劇增強。

        (4)綜上,談談你的認識。

        22.探究問題。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一場聲勢浩大的改革或者革命運動離不開人們思想的解放,更離不開一大批敢為人先、勇于開拓的先進分子和思想家的積極宣傳和不懈努力。

        材料一:在十月革命以后,特別是五四運動以后,隨著一種&ldquo;主義&rdquo;的傳入并逐步成為一股強大的社會思潮,新文化運動的方向和性質發(fā)生了改變。

        材料二:&hellip;&hellip;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們才能正確地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解決過去遺留的問題,解決新出現(xiàn)的一系列問題。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fā),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

        &mdash;&mdash;鄧小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

        材料三:判斷實踐的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發(fā)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提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他指出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認為改革和革命都是解放生產力,要抓住時機,發(fā)展自己,關鍵是發(fā)展經濟。

        &mdash;&mdash;鄧小平南巡講話

        (1)材料一中&ldquo;主義&rdquo;的廣泛傳播,產生的重大理論成果是什么?這種理論把中國革命分成哪兩個階段?

        (2)材料二、三的內容,分別成為哪兩次會議和社會變革的指導思想?

        (3)結合所學知識,給三則材料內容產生的影響提煉一個共同的主題。

        參考答案

        1、D 2.C 3.B 4.D 5.C 6.C

        7、

        (1)土地改革實行的土地所有制是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實行的土地所有制是集體所有制。

        (2)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都為工業(yè)化建設奠定了物質基礎等。

        (3)1953 &mdash;1956年實行的農業(yè)合作化運動,促進了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 1958年開始的&ldquo;大躍進&rdquo;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阻礙了生產的發(fā)展。

        8.D 9.B 10.B 11.C

        12、

        (1)標志著轟轟烈烈的國民大革命開始。

        (2)廣東省。197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在廣東省的深圳、珠海劃出部分地區(qū)域辦出口特區(qū);1980年,廣東的深圳、珠海、汕頭成為經濟特區(qū);1984年,廣州成為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1985年起,中央在珠江三角洲開辟經濟開放區(qū)。這些經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使廣東成為對外開放的領跑者。

        13.D 14.D 15.C 16.D 17.D 18.C 19.C 20.D

        21.

        (1)地方:安徽鳳陽小崗生產隊(或者小崗村);

        特點:全方位、多層次、扇面形輻射。

        (2)由改革在前、開放在后到交互進行、相互聯(lián)動、相互促進、形成合力。

        (3)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進一步提升等。(意思相近即可)

        (4)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和開放;既要搞好改革,又要搞好開放;以改革促開放,以開放促改革等。(言之有理即可)

        22.(1)毛澤東思想;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

        (2)十一屆三中全會,實行改革開放;十四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3)社會的轉折。(言之有理即可)

        拓展延伸

        中國民族工業(yè)出現(xiàn)&ldquo;短暫的春天&rdquo;的原因:

        (1)辛亥革命掃除了一些障礙

        (2)&ldquo;實業(yè)救國&rdquo;口號的刺激

        (3)中國民國臨時政府獎勵實業(yè)

        (4)一戰(zhàn)期間,列強忙于歐洲戰(zhàn)事,暫時放松對中國的經濟掠奪。(根本原因)

        練一練

        1.甲午戰(zhàn)爭后,提出&ldquo;實業(yè)救國&rdquo;口號的人是( )

        A.張之洞

        B.張謇

        C.榮宗敬

        D.范旭東

        2.張謇在創(chuàng)辦第一家工廠時,引起了轟動。原因是( )

        ①張謇的身份和他的舉動按當時的社會觀念看,反差太大

       ?、诋敃r的社會環(huán)境下,開辦工廠是風險很大的事情

       ?、劬哂匈Y本主義性質的企業(yè)在當時是新生事物

       ?、転榱巳〉脧V告效應,張謇事先做了大量宣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中國近代民族工業(yè)的主要行業(yè)集中在( )

        A.采礦業(yè)

        B.機器制造業(yè)

        C.輕工業(yè)

        D.造船業(yè)

        4.中國近代民族工業(yè)分布的地區(qū)主要在( )

        A.東北地區(qū)

        B.北京周邊地區(qū)

        C.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D.鐵路沿線地區(qū)

        5.中國近代民族工業(yè)的&ldquo;黃金時代&rdquo;出現(xiàn)在( )

        A.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

        B.大革命期間

        C.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

        D.洋務運動期間

        6.辛亥革命后,國民政府采取一些措施來改變落后的習俗,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禁止纏足

        B.廢除有損人格的跪拜禮

        C.取消&ldquo;先生&rdquo;、&ldquo;君&rdquo;之類的稱謂

        D.強令男子剪掉辮子

        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通州之設紗廠,為通州民生計,亦即為中國利源計。&mdash;&mdash;張謇《大生紗廠廠約》

        &ldquo;日本與印度有十年內在中國地方增設紡機150萬錠之約。&hellip;&hellip;果如所計&hellip;&hellip;十年之后我國棉業(yè)豈復有伸展之余地?

        (1)閱讀材料,由張謇創(chuàng)辦實業(yè)你感受到什么值得我們學習?

        (2)由大生紗廠等企業(yè)的結局說明了什么?

        (3)民族工業(yè)要想得到健康發(fā)展,需要哪些有利條件?

        BACCCC

        7、(1)感受到張謇的愛國之心,他興辦實業(yè)的愛國精神和不懼世俗的勇氣值得欽佩。

        (2)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榨下,民族工業(yè)的最終歸宿注定是悲慘的。

        (3)國家獨立,民族獨立。

      1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