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丰满熟女一区二区三区_五月天亚洲欧美综合网_亚洲青青青在线观看_国产一区二区精选

  • <menu id="29e66"></menu>

    <bdo id="29e66"><mark id="29e66"><legend id="29e66"></legend></mark></bdo>

  • <pre id="29e66"><tt id="29e66"><rt id="29e66"></rt></tt></pre>

      <label id="29e66"></label><address id="29e66"><mark id="29e66"><strike id="29e66"></strike></mark></address>
      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高中學習方法 > 高二學習方法 > 高二歷史 >

      歷史必修3知識點總結第五單元

      時間: 維維20 分享

      把“知識改變命運”中的“知識”理解成學歷和成績的人都是愚昧的人。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歷史必修3知識點總結第五單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

      1、背景: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造成統(tǒng)治者愚昧無知;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侵略加劇(鴉片戰(zhàn)爭)和中西聯(lián)系的擴大;先進中國人為了解西方,抵御外來侵略,向西方學習。

      2、代表人物:地主開明派/抵抗派:林則徐《四洲志》、魏源《海國圖志》

      3、特點:沒有具體實踐,停留在著書上,但是具有啟迪作用。

      4、思想:開眼看世界;師夷長技以制夷(表達了時代主題)

      5、性質:反侵略的民族革命

      二、“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思想

      1、背景:19世紀60年代,西學更加廣泛地傳入中國;內憂外患;

      2、代表人物: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

      3、目的:“師夷長技以自強”、“求富”(鞏固清政府統(tǒng)治)

      4、論戰(zhàn):頑固派vs洋務派

      5、實踐:洋務運動

      6、結果:19世紀90年代洋務運動的破產,說明“中體西用”思想不能使中國走向富強。

      對比——抵抗派和洋務派:抵抗派的目的只是抵御外敵,而洋務派則希望制外平內(太平天國、義和團等)

      三、早期維新思想

      1、背景:19世紀60年代,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加深和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2、代表人物:王韜、鄭觀應

      3、主張:最初持“中體西用”的思想,支持洋務運動,中法戰(zhàn)爭后主張改良政治,實行君主立憲制度。 (從器物之學轉入制度之學)

      4、特點:尚未形成完整理論,未付諸實踐

      四、維新思想

      1、出現(xiàn)背景:

      ①19世紀90年代,民族工業(yè)的初步發(fā)展和民族資產階級力量的壯大;

      ②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③西學的進一步傳播。

      2、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嚴復

      3、共同主張:發(fā)展資本主義;興民權、設議院、實行君主立憲;倡西學,廢八股;

      康有為:《孔子改制考》《新學偽經考》——為維新變法提供了合乎傳統(tǒng)文化價值的理論依據(jù)(體現(xiàn)了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保守性)

      梁啟超:《變法通議》變法圖存,伸民權,設議院——宣傳民權,用進化論闡述君主立憲的必然性。

      譚嗣同:《仁學》批判君主專制和綱常禮教,倡導自由、男女平等。

      嚴復:譯著《天演論》,“自由為體,民主為用”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4、與頑固派論戰(zhàn)——資本主義思想和封建主義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鋒

      焦點:要不要“變法”;要不要興民權行君主立憲;要不要倡西學,改革教育制度。

      5、實踐:戊戌變法,百日維新

      6、影響:起到思想啟蒙的作用,促進了人們的覺醒。

      五、新文化運動(民主、科學思想)

      1、背景:

      ①(外部因素)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

      ②(直接原因)袁世凱加強專制統(tǒng)治,掀起尊孔復古逆流;

      ③(經濟基礎)中國民資主義進一步發(fā)展,(階級基礎)民族資產階級隊伍壯大,要求在中國實行民主政治;

      ④西方啟蒙思想進一步傳入中國,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⑤一批激進的民主主義者認識到中國需要進行思想革命。

      2、新文化運動概況:

      ①標志:1915.9 陳獨秀 上海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

      ②代表: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吳虞、劉半農

      ③思想陣地:《新青年》

      ④活動基地:北大(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目的:鼓勵各種學術發(fā)展與新思想的產生

      ⑤旗幟:“民主”“科學”(德先生、賽先生)

      ⑥主要內容:(四提倡,四反對)思想解放+文學革命(廣 東 高 考 在 線 微 信 平 臺 整 理)

      a. 提倡民主――反對專制; 提倡科學――反對愚昧、迷信 :陳獨秀《敬告青年》;

      b. 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 (儒家傳統(tǒng)道德) :”打倒孔家店”、 陳獨秀《憲法與孔教》《孔子之道與現(xiàn)代生活》、魯迅《狂人日記》(中國現(xiàn)代小說奠基之作)、《我之節(jié)烈觀》;

      不足:全面清算過于偏激,全面否定了傳統(tǒng)文化;缺乏廣泛的群眾基礎。

      c. 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胡適《文學改良縐議》

      d. 平民教育思潮:通俗教育和社會教育初步發(fā)展,如平民教育演講團,白話小說和散文大量涌現(xiàn),文學新形式。

      3、影響:

      ①性質: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領域的延續(xù),是一場民主主義的思想啟蒙和文化革新運動,形成了空前的思想解放。

      ②進步性: 沉重打擊了專制主義,動搖了傳統(tǒng)禮教的統(tǒng)治地位,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創(chuàng)造了條件,推動了五四運動的發(fā)生;推動了自然科學的發(fā)展。

      ③局限性: 對于傳統(tǒng)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全盤肯定和全盤否定的態(tài)度。

      六、孫中山“三民主義”

      (一)三民主義的提出

      1、背景: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民族危機的加深;各種救國主張的失敗;孫中山上書改革碰壁;同盟會成立,提出十六字綱領; (1894年,創(chuàng)立興中會[團體];1905年創(chuàng)立中國同盟會[政黨])

      2、思想淵源:

      經濟:單稅社會主義,《資本論》;

      政治:西方資產階級政治理論;大同思想;

      科學:進化論

      3、內容: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

      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

      4、三民主義的局限性:沒有明確的反帝要求;沒有徹底土地革命綱領。

      5、實踐:指導辛亥革命,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政府,制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二)三民主義的發(fā)展(新三民主義)

      1、背景:孫中山思想的轉變;俄國十月革命和五四運動帶來新啟示和希望;

      國民黨一大的召開,重新解釋三民主義

      2、內容: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與舊三民主義最大區(qū)別是:明確的反帝要求)

      3、評價:新三民主義是三民主義的繼承和發(fā)展,成為大革命的指導思想;它以三大政策為核心,是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推動了國民革命的發(fā)展。

      4、新三民主義是目的,三大政策是手段。

      (三)三民主義的特點:時代性、愛國性、綱領性。

      (四)評價:三民主義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迅速成為當時中國先進政治思想的主流和近代中國人民進行反帝反封建及救亡圖存革命斗爭的綱領。


      歷史必修3知識點總結第五單元相關文章:

      【岳麓版】高中歷史必修三知識點(第五單元)

      高考歷史必修三知識點歸納總結

      必修三歷史必背知識點總結

      【岳麓版】高中歷史必修三知識點總結

      高考歷史必修三知識點歸納

      歷史必修3知識點總結第一單元

      高二復習歷史必修3知識點大匯總

      高中岳麓版歷史必修3第四單元

      高中岳麓版歷史必修3第三單元

      高中歷史必修三知識點總結

      763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