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知識點
新高考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知識點總結
高中生物課程是學生要掌握的內容,那么生物必修一有什么重要知識點呢?以下是小編準備的一些新高考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知識點,僅供參考。
新高考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知識點
第一節(jié) 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1、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統(tǒng)一性:組成細胞的化學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
2、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存在差異性: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細胞內的含量與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顯不同
最適合高考學生的書,淘寶搜索《高考蝶變》
二、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有20多種:
大量元素:C、 O、H、N、S、P、Ca、Mg、K等; 微量元素:Fe、Mn、B、Zn、Cu、Mo; 基本元素:C;
主要元素;C、 O、H、N、S、P; 細胞含量最多4種元素:C、 O、H、N;
三、在活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85%-90%);含量最多的有機物是蛋白質(7%- 10%);占細胞鮮重比例最大的化學元素是O、占細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學元素是C。
第二節(jié) 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
一、氨基酸: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 ,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約有20種。
脫水縮合: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與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相連接,同時失去一分子水。
肽鍵:肽鏈中連接兩個氨基酸分子的化學鍵(—NH—CO—)。 二肽:由兩個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個肽鍵。 多肽: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鏈狀結構。 肽鏈:多肽通常呈鏈狀結構,叫肽鏈。
二、氨基酸分子通式:
NH2 |
R — C —COOH
|
H
三、氨基酸結構的特點: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連在同一個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導致氨基酸的種類不同。 四、蛋白質多樣性的原因是: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數(shù)目、種類、排列順序不同,多肽鏈空間結構千變萬化。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二章同步練習(含答案)
一、選擇題
1.下列健康人的四種液體樣本中,能與雙縮脲試劑發(fā)生紫色顏色反應的是( )
①尿液 ②胃液
③汗液 ④唾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能與雙縮脲試劑發(fā)生紫色反應,證明其中含有蛋白質。
2.在細胞內含量極少,但對維持正常生命活動必不可少的元素有( )
A.Fe、Mn、Zn、Mg B.Zn、Cu、Mg、Ca
C.Zn、Cu、B、Mn D.Mg、Mn、Cu、Mo
答案:C
解析:在細胞中含量極少的化學元素有Fe、Mn、Zn、B、Cu、Mo等,稱為微量元素,但對維持細胞正常生命活動是不可缺少的。
3.組成細胞的化學元素,無一不存在于無機自然界。但在細胞內和無機自然界里的含量相差很大,這一事實說明( )
A.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tǒng)一性
B.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物質性
C.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tǒng)一性和差異性
D.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差異性
答案:C
解析:考查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tǒng)一性與差異性:①構成細胞的元素,在無機界均可找到,體現(xiàn)統(tǒng)一性;②細胞中的元素含量與無機界中差別較大,體現(xiàn)差異性。
4.以下對組成細胞的化學元素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組成細胞的化學元素常見的有20多種
B.組成不同生物體細胞的化學元素是大體相同的
C.在不同生物體細胞中,各種化學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
D.組成生物體細胞的化學元素是完全一樣的
答案:D
解析:組成細胞的化學元素常見的有20多種,各種化學元素都是生物體從外界環(huán)境中同化而來,因此各種生物體細胞中的化學元素種類是大體相同的,但含量是不同的,由于不同生物體生活的具體無機環(huán)境有差異,其生命活動方式也不盡相同,所以不同生物體細胞中的化學元素是不完全一樣的。
5.組成細胞的各種化學元素在細胞中以什么形式存在( )
A.全部以離子形式存在
B.全部以無機物形式存在
C.大多數(shù)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D.全部以有機物形式存在
答案:C
解析:組成細胞的各種化學元素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有少部分以離子形式存在,參與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
6.細胞內最多的有機化合物和無機化合物依次是( )
A.蛋白質、水 B.蛋白質、無機鹽
C.核酸、水 D.脂質、水
答案:A7.用斐林試劑檢測生物組織中還原糖的過程中,溶液的顏色變化過程是( )
A.淺藍色→棕色→磚紅色
B.無色→淺藍色→棕色
C.棕色→綠色→無色
D.磚紅色→淺藍色→棕色
答案:A
解析:在還原糖的檢測過程中,斐林試劑是將2~3滴0.05 g/mL CuSO4溶液滴入到2 mL 0.1 g/mL NaOH溶液中,混合后發(fā)生反應生成淺藍色的Cu(OH)2絮狀沉淀,將新配制的斐林試劑倒入組織樣液中,此時呈現(xiàn)出Cu(OH)2的顏色——淺藍色,隨著加熱溫度升高,Cu(OH)2被還原糖中的醛基還原形成Cu2O,呈現(xiàn)棕色(藍色與磚紅色的混合色),隨反應的繼續(xù)進行Cu2O的量增多,最后呈現(xiàn)磚紅色。
8.將面團包在紗布中放在清水中搓洗,請你選用試劑檢測黏留在紗布上的黏稠物質和洗出的白漿物質,所用試劑分別是( )
A.碘液、蘇丹Ⅲ染液
B.雙縮脲試劑、碘液
C.碘液、斐林試劑
D.雙縮脲試劑、斐林試劑
答案:B
解析:紗布上的黏稠物質是蛋白質,可選用雙縮脲試劑檢測,呈現(xiàn)紫色反應;洗出的白漿物質是淀粉,淀粉遇碘變藍色,所以可用碘液檢測。
9.在新榨取的梨汁中,加入斐林試劑,加熱后出現(xiàn)磚紅色沉淀;將成熟的花生種子的子葉做成臨時切片,用蘇丹Ⅲ染液染色后在顯微鏡下觀察,可看到橘黃色的顆粒;向新鮮豆?jié){中加入雙縮脲試劑后,豆?jié){呈紫色;向馬鈴薯勻漿中滴加碘液呈現(xiàn)藍色。上述實驗現(xiàn)象證明梨汁、花生種子的子葉、豆?jié){和馬鈴薯中主要含有的有機物依次是( )
A.葡萄糖、蛋白質、脂肪、淀粉
B.糖類、蛋白質、淀粉、脂肪
C.淀粉、脂肪、蛋白質、淀粉
D.還原糖、脂肪、蛋白質、淀粉
答案:D
解析:根據(jù)題意可推知上述實驗現(xiàn)象證明梨汁、花生種子的子葉、豆?jié){和馬鈴薯中主要含有的有機物依次是:還原糖、脂肪、蛋白質、淀粉。
二、非選擇題
10.根據(jù)“檢測生物組織中糖類、蛋白質和脂肪的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還原糖與________試劑發(fā)生作用,可以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沉淀。
(2)檢測花生種子子葉中存在脂肪,所用試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利用簡便的物理方法檢驗脂肪的存在,你如何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蛋白質與________試劑發(fā)生作用,可產生________反應。
(4)檢測還原糖和蛋白質實驗中,兩種化學試劑在使用方法上有哪些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檢測脂肪實驗中通過幾次高倍鏡實驗操作,你認為使用高倍顯微鏡,尤其應當注意的兩個問題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斐林 磚紅色
(2)蘇丹Ⅲ或蘇丹Ⅳ染液 將花生種子子葉切下一小部分放在白紙上用手指甲擠壓,白紙上如出現(xiàn)透明的油跡,說明花生子葉中含有脂肪
(3)雙縮脲 紫色
(4)檢測還原糖時,要先將2~3滴0.05 g/mL的乙液(CuSO4)滴入1 mL的0.1 g/mL的NaOH溶液中,混合均勻后,再加入到還原糖中;檢測蛋白質時,要先加甲液1 mL(0.1 g/mL的NaOH),混合均勻后,再滴加4滴乙液(0.01 g/mL的CuSO4)。
(5)①在換用高倍物鏡之前,必須把觀察的目標移到視野中央
②換用高倍物鏡后,要用細準焦螺旋調焦
高一生物的學習方法及經(jīng)驗
1、生物是所有理科科目中想對比最簡單的一科,以前沒接觸過沒有關系,只要肯學,一切可以從零開始。對于高一學生來說,注重基礎很重要,在學習生物的過程中,不要覺得很簡單懂了就好,一定要很熟練的掌握,把書本上的知識,變成自己的東西。
2、靈活運用是學好生物的關鍵,學習的目的就在于應用。靈活運用知識才能記得牢,運用知識解理論題或是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尤其是生物成績不是很好的高一學生,必須要高度重視這一方面。
3、想要學好高一生物最重要的一步還是要掌握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記憶是學習的基礎,是知識的倉庫,所以,高一學生要學會根據(jù)生物不同的知識的特點,配以適合的記憶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
4、很多高一學生還沒有整理錯題的習慣,其實整理錯題很重要,這是鞏固生物知識的一個很重要的方法。高一學生可以自己分析錯題也可以請教老師,如果是基礎知識不扎實,那么,拿起課本再好好看一遍,強化一下,下次不要再犯同類的錯誤。一個人只有不斷消滅自己的弱點,才能進步。